三國之男才女貌 第三十三章 官制改革初試三省六部

作者 ︰ 獠羽

花露水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這使得劉宇在益州的經濟力量有了進一步增強的可能,不過折扇為劉宇所帶來的利潤就已經完全解決了益州面臨的經濟危機,不但賦稅方面全部繳清,在農業、城市建設、軍隊擴大以及軍備方面的預算也都已經基本到位,可以說,等日後的後續資金到位,劉宇就可以放手去大肆的通過官、私兩方的力量去收購囤積戰爭中最需要的糧草了。

不過花露水的最終量產還是需要大概一個月的時間,隨著時間即將進入九月,地方政務因為秋收的臨近變的越來越繁重,為了能讓孫琳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花露水的最終研制,劉宇不得不承擔起絕大部分的公務。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工作,劉宇在身心疲憊之余,也徹底感受到益州現在所采用的政府機構組織制度已經無法匹配如今的益州生產力以及生產水平了。

益州在接納了大量外州流民之後,整個益州北部居民總量已經接近500萬,這簡直可以媲美益州全盛時整個益州南北全境的人口總數。盡管劉宇知道500萬只是後世四川省(重慶還沒有劃出去的時候)人口數目的不到二十分之一,但在目前的生產力水平下,這幾乎可以說是益州北部所能容納人數的臨界值了。激增的人口給蜀郡、巴郡、犍為、漢中等地的郡縣政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登記流民籍貫,到分發各處田地,再到協助建造簡單房屋並分配相應的農具糧種,種種事務千頭萬緒,所帶來的沉重壓力已經令各地方官署大叫吃不消。

做為益州最高層的領導者,劉宇自身的事務肯定也不見的會比地方政務輕松到哪里去。深感難堪重荷的劉宇最終決定徹底改革益州官制。而他最終確定的改革方針,就是被稱為中國封建時代最為符合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水平的三省六部制。

當然,選擇三省六部制還有另外一層用意,雖然州牧可以全權處理本州的內部事務,但像變動現有政府結構的事情,卻不是他所能決定的,在沒有經過朝廷許可的情況下私自變革官制,肯定會被視為謀逆的。不過三省六部制當中所有的官職都不是漢代官制中所擁有的,做為州牧,設立幾個小機構來分擔自己的政務,這點權利劉宇倒是有的。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中書省的長官為中書令,副長官為中書侍郎,主要職官有中書舍人。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起草之責主要由中書舍人負擔。門下省的長官為侍中,副長官為門下侍郎,主要職官有給事中。門下省主要負責糾核朝臣奏章,復審中書詔敕,如認為不當,可以封還和加以駁正,稱「封駁」。中書、門下二省都設在宮內,所以又有諫諍之責,設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左右拾遺,分屬二省(左屬門下、右屬中書)。尚書省設在宮外,長官為尚書令,實際不任命,由副長官左、右僕射代行職權。僕射之下有左右丞等負責都省職事,總領六部。各部長官稱尚書,副為侍郎;各司之長為郎中,副為員外郎,分別負責貫徹各種政令。「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則,從而彼此制約,以掌管國家大政。

上面所說的只是形成全國統一政權之後的三省六部制最終形態,如今劉宇所需要的只是一個精簡改良版的三省六部制,而且如果日後能夠建國,劉宇也不見得就會完全會依照三省六部來劃分中央職權,但那畢竟是以後的事情。現在劉宇所要在益州實行的三省六部制,是在原有的框架內做了一些小規模的調整。

三省的名稱不變,長官官職不變,但職權發生了變化。

中書省新任中書令為劉曄,中書舍人為陳琳,主要負責整個益州政府的政令擬定,文書起草,以及對劉宇所頒布命令的條文化工作可以說職權基本未變,依然是三省中的政令決策機構。

門下省新任侍中為崔琰,以國淵為門下侍郎,主要負責對政府所做決策以及所下達政令的審核,同時對各地呈送上來的奏章文書進行審閱以決定是否向上呈達又或者封駁。但是有一點,門下省所作出的封駁決定,都要由專人將奏章大意登記在冊,按每三個月呈送至內部檔案機構存檔以便日後查詢。

尚書省,因為尚書一職在漢代官職中已經存在,所以在這里劉宇沒有設置尚書令的職位,而直接任命陳群為尚書僕射,以甄豫為尚書丞,總理尚書省,而上述生的職權就是相當于後世的國務院,統領六部,負責執行經門下省審核通過的各項中書省政令。可以說,雖然尚書省排名在後,但在三省之中卻具有最大職權。

六部,鑒于同樣的原因,最高長官不稱尚書,而是以侍郎為最高長官。其中戶部侍郎為簡雍,掌管各地民政;吏部侍郎為伊籍,掌管益州人才選拔與官吏提升;工部侍郎為鄭渾,掌管益州所有工業設施以及相關建築的建造;刑部侍郎為陳震,總理全州刑訴;兵部侍郎程昱,總理全州各郡縣兵源征調以及地域分配;吏部侍郎孫乾,負責益州與外州以及朝廷的外交聯系與相關事務,同時還負責州內的公立書院以及私塾建設。

在三省六部之外,劉宇又根據益州目前的實際情況,增設一處、一部、一局,一院,分別是︰位同三省的軍機處,最高負責長官為軍機中郎將,由郭嘉領餃,副手為軍機左右章京,其中的軍機左章京由田豐擔任,軍機右章京由程昱兼任,而三省長官劉曄、陳群、崔琰都為軍機行走,負責所有軍機要事,戰略分析,戰術制定以及隨軍參謀的工作;

商務部,位同六部,最高長官為商務卿,由甄堯擔任,副職為商務相,由許商擔任,商務部自然是全權負責劉宇在全國的各處商號的經營運作;

情報局,位同六部,最高長官為都統,由魏浪擔任,負責各地情報的刺探、整理與呈報,當然,還包括與暗部進行協調的任務;

太醫院,位同六部,主事者為太醫正,由張仲景擔任,主要負責州內疫情的防治以及各郡縣醫療機構的管理,同時還有一個培養軍醫人才的重任。

綜上,就是劉宇在益州中央施行的官制改革的大體內容,當然對于一個集團來說,中樞機構是核心,地方機構就是脈絡,只有核心正規是沒有用處的,脈絡不通照樣會使一個國家癱瘓,所以地方的機構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

根據劉宇的構想,在地方政府仿照中央機構實行分權。歷朝歷代,地方的貪污腐化往往是很難遏制的,劉宇也沒想要根除這種貪污,他只是想通過中央高度集權,地方在相當程度上分權的措施來盡量減少這種腐化的發生而已。

縣級地方政府,設立戶、刑、工三部分支,最高長官仍為縣令,但其權責只是接收和傳達中央政令,監督戶、刑、工三部的員外郎進行工作,但一般情況下不得無端干涉三部人員的正常工作,就算是干涉,他也只有暫停權沒有更改權,在使用暫停權的同時要向州郡一級的三部派員進行理由申訴。

郡一級除了這三部以外,增設禮部,負責郡內的教學建設。當然這都只是在地方割據的情況下暫定的規則,事實上,當全國完成統一之後,國家範圍內的政體改革要更加復雜的多,不過劉宇並不著急,因為他畢竟還有幾十年的時間可以慢慢的去思考和決定。

盡管時間比較倉促,但在劉宇的堅決推行下,新的政體結構很快在整個益州範圍內架構起來,而且僅僅是在政府磨合階段,新體制的強大生命力和超乎人們想象的功效就展現在益州官民的面前。盡管對于自己的主公時常冒出的奇思妙想已經感到麻木,但郭嘉陳群等人依然被劉宇的這次整體改革的科學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所震驚。「不知道主公到底還有什麼本事沒有拿出來」這是益州官員幕僚們一致的想法。

漢中平四年十月,在新的政府體制的強大作用力下,益州的秋收、民政工作取得了圓滿的結束。而劉宇的第二個聚寶盆——花露水也終于實現了量產,一場新的風暴又將席卷整個大漢十三州。

PS︰今天依然只有一章構思進入瓶頸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三國之男才女貌最新章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文閱讀 | 三國之男才女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