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落櫻郡主 作品相關 魏晉風度(流)

作者 ︰ 晴天vs

魏晉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思想活躍的時代。新興門閥士夫階層社會生存處境極為險惡,同時其人格思想行為又極為自信風liu蕭散、不滯于物、不拘禮節。士人們多獨立特行,又頗喜雅集。正是在這個時代,士夫們創造了影響後世的文人書法標桿,奉獻了令人模範景仰的書聖。「竹林七賢」,即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禮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縱歌,清靜無為,灑月兌倜儻,他們代表的「魏晉風度」得到後來許多知識分子的贊賞。

魏晉風度,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範,所謂是真名士自風liu,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雋秀王衍、樂廣至江左領袖王導、謝安,莫不是清峻通月兌,表現出的那一派「煙雲水氣」而又「風liu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

魏晉風度作為當時的士族意識形態的一種人格表現,成為當時的審美理想。風liu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liu自賞。晉朝屢以歷部尚書請官王右軍,但遭屢拒絕。我想,正是因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勝,遠詠莊老」、「以清淡為經濟」,喜好飲酒,不務世事,以隱逸為高等這樣的人事哲學觀,才能造就那傳奇的《蘭亭序》。

然而,魏晉風度為什麼在歷代每每遭貶,究其原因,大略是這幫名士們飲酒過度,醉生夢死;再就是放達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談誤國。據傳說「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縱酒佯狂,經常是抬棺狂飲,且身上一絲不掛于屋中,人見均嗤之,他卻反唇相譏︰「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們干嗎要鑽到我褲襠里來呢?」這些名士們為求長生而煉丹服藥,穿衣喜寬袍大袖且經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捫虱而談」,在當時是件很高雅的舉動。

其實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影響的相當深遠。可是,魏晉風度的所及,也帶來了弊端,許多人趕時髦,心情也並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卻也學他們的放達。其實現在年輕人作為對人生的愛戀,自我的發現與肯定,與東漢末以魏晉風度的價值觀念是一脈相承的。而現在年輕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個性上,又和魏晉風度的美學觀相輔相成。

——————

魏晉風度(清談之風)

「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王夫之說這話時,一眼就看出曹操為兒子曹丕、司馬昭為兒子司馬炎在知識分子中各殺了一只駭「猴」的「雞」。魏晉文壇,便沒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晉風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風采。

爭勢篡位,司馬氏父子殺「雞」要來得更為爽利,司馬懿宰了何晏,司馬師宰了夏侯玄,使正始之音斷了兩根弦。至于前前後後而遭殞命的其他著名文人,李澤厚、余秋雨都曾列過清單加以追悼。原來篡位者竟是這麼振振有詞,原來殺人者真是這般有恃無恐!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壓抑的恐怖,致使魏晉文人一邊精心避禍,一邊強行理解,倉猝之間行為乖張,出現了種種獨特的風度。

魏晉風度究竟是什麼?是春秋戰國後第一個分裂期知識分子被迫依附某個政治集團的散漫心境;是獨尊儒術後儒術又不值錢因而「援老入儒」的尷尬處境;是哲學討論日常化的大眾情境。清談、吃藥和喝酒,組成了風度中的風度。

清談高手分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王謝世家、桃源陶令。「同志」一詞最初使用于東漢末年,可見當時的文人對著名的東漢宦禍是何等的同仇敵愾,這種傳統也使魏晉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不文人相輕的時代。可是,政治是不甘仁慈的,建安七子的頭把交椅孔融就是死于多嘴,于是正始名士轉而清談不涉及時事的老莊哲學,何晏、王弼還以「無」字對宇宙的追問開闢了本體論的哲學天地。但何晏是不該帶頭吃「五石散」的,越吃越精神,越精神越多嘴,隨後竹林七賢接班清談,且一齊喝酒,嵇康還獨個兒堅決吃藥,結果被魯迅先生一語道破了天機︰加夏侯玄在內吃藥的三個都被殺,只喝酒的阮籍混過去了。

竊想,藥使人死,酒使人活,無非因為藥越吃越筆挺,酒越喝越搖晃,正的都得殺,歪的才留下。嵇康的白紙黑字是《與山巨源絕交書》,阮籍不與司馬氏談婚論嫁是因為連續醉了兩個月︰正的殺以示嚴厲,歪的留以示寬宏,司馬昭的兩手,不亞于曹阿瞞的兩手。精通文史哲、會耕地施肥、開處方、打鐵的嵇康,就這樣彈完了人世間最後一曲《廣陵散》。第四代清談核心是謝安。倘若說,起初阮籍們是為了避政治而清談,那麼清談愛好者發展到晉簡文帝後,清談反而相當于現代的文憑吃香了,成了晉人攀升的依據,著名的王導謝安就是因為清談而成名而當官的。

當然,滿肚子淝水戰略的謝安是一貫抵制「清談誤國」的說法的,那些真正的清談名士本質上是更為務實的。魏晉風度的極致,是陶淵明提出桃花源的設想。知識分子是社會上信仰最為虔誠的一群,即使政治逼迫他們放浪形骸,他們骨子里也不敢忘掉憂國,陶淵明「歸去來兮」最後還是充滿政治熱情地留下了桃源情結。

魏晉風度其實是一種人格範式,清談鞏固其志氣,藥與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應之下,清談、藥與酒漸漸在魏晉社會流行起來了。但是,流行性正是純品格的終結,千秋而下,高談闊論不絕,觥籌交錯不止,風度卻只能是魏晉的風度了。

「魏晉風度」一詞實出自魯迅那場著名的演講。晉人在我們印象里輕裘緩帶,不鞋而屐。他們「簡約雲澹,超然絕俗」。那種名士風範確實是真名士自風liu,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雋秀王衍、樂廣至于江左領袖王導、謝安,莫不是清峻通月兌,表現出的那一派「煙雲水氣」而又「風liu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正如曹操所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和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彌漫了整個魏晉的天空,當是時「悲涼之霧,遍被華林」(魯迅)。魏晉時代長期的戰亂,離愁,太輕易的生離死別,妻離子散讓他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所以當他們意識到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時,他們只能選擇拓展生命的寬度。這時節,各種張揚的,個性的,甚至夸張的生命個體被重視,被渲染,被接受。《世說新語》可以說是這個時代風度的最好畫像。

在這里,即刻的感受超乎一切,人們在這一分鐘里穎悟,超月兌,放縱,這一分鐘里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切都直逼本心,超然物外。令人嘆服。這個時候的追求感觀,心靈享受絕非墮落*,而是一種自覺高尚情趣的體現。竊以為中國文化史上頗具一格的世大夫文化便發軔于此。就像山水畫一樣,我們的士大夫空靈而雋逸。

生命在這里開的絢爛之極,光耀千古。中國文化史上鮮有如此放曠自然的生命,錯過魏晉,儒,釋,道,各自成型,中國的文人們再不用效窮途之哭。錯過魏晉,經世匡政重走正道,中國詩篇里再也沒有陶潛悠然ju花香。錯過魏晉,義理成風,規矩長存,中國名士們再也不敢縱酒狂歌,散發山阿,白眼向權貴,折齒為美人。這一切都如千余年前在洛陽東市刑場上,嵇康奏響的廣陵散一樣,都是千古絕響!

那為一杯酒放棄生後名的率真,聞美人歿而往吊之的坦蕩,果形體而法自然的放浪,一任狂瀾既倒寵辱不驚的淡定,是處不拘小節的自然,處世維艱幽默對之的曠達。這一切的至情至性無不讓我們深深震撼和景仰。這就是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的分期

1.正始時期。

以王弼(226-249)、何晏(190-249)為代表。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

「貴無」思想,認為老不及聖,聖人未必無情,體用如一,本末不二。調和儒道即明教與自然。

2.竹林時期

以嵇康(223-262)和阮籍(210-263)、向秀(227-280)為代表。(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

「越名教而任自然」,認為名教與自然未必相和,故崇無崇無,反對名教。

「默然從道,懷忠抱義,而不覺其所以然。」——嵇康《聲無哀樂論》

「聊以娛無為之心,而逍遙于一世。」——阮籍《達莊論》

「以無為用,不以人物為事」——阮籍《大人先生傳》

3.元康時期

以裴頠(263-300)、郭象(約252∼312)為代表

「賤有則必外形,外形則必遺制,遺制則必忽防,忽防則必忘禮。禮制弗存,則無以為政也。」——裴《崇有》

郭象的「內聖外王之道」,明教與自然不分,或說,本無所謂的明教與自然之分,天地萬物乃至人事,不過一「自然」耳。自然即是性、命,故應「無待」、「適性」。

「命也者,言物皆自然無為之者也。」——王《大宗師注》

「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王《養生主注》

「凡所謂天,皆明不為而自然。言自然則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者,故曰性。」——王《山木注》

「聖人雖在廟堂之上,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終日揮形而神奇無變」——王《大宗師注》

聖人可以「戴黃屋,配玉璽」、「歷山川,同民事」而無改其為聖人者。

「夫大小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王《逍遙游注》

魏晉玄學至郭象以至極致。

4.東晉時期

以道安、張湛為代表。張湛︰「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例子注》

魏晉風度與佛教的關系

佛教自東漢明帝(58-75年)時傳入中國。佛教于東漢方興之時,所謂術士養生之道,與道教的道術頗和。此間,大乘、小乘都已傳入並有所發展。名僧多宗大乘。

「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靜矣。——《四十二章經》

魏晉南北朝僧侶多好老莊,議論時多以老莊解佛理或以佛教解老莊。此時的名僧亦是名士,于佛于道,頗入其微。此間名僧以支盾、慧遠、僧肇、僧璨為代表。

1.心無義。

「心無者,無心于萬物未嘗無。此得在于神靜,失在于物虛。」——僧《不真空論》(破三家之說︰本無、心無、即色)

2.即色義。

「夫色之性也,色不自有,雖色而空。故曰色即為空,色復異空。」——支遁

3.本無義。

「無在元化之先,空為眾形之始,故稱本無。」——曇濟《六家七宗論》

4.不真空義。

僧的《不真空論》,其主旨于印度的般若學頗近。「非有非無」,即有即無,「不落二邊」。物無自性,皆隨姻緣生滅。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落櫻郡主最新章節 | 穿越之落櫻郡主全文閱讀 | 穿越之落櫻郡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