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落櫻郡主 作品相關 蜀國是怎麼滅亡的?

作者 ︰ 晴天vs

有大量的書籍、文章認為,蜀國最終滅亡,原因是後主愚暗,黃皓竊權、投機人士依附黃皓。這些確有道理。但是直接導致蜀國滅亡的軍事責任,其實並不在此,而在于做為大將軍、負責全面軍事的姜維的不斷地決策失誤。

本文就此問題進行討論,希望能使讓蜀國滅亡的主要責任有一個比較客觀、真實的答案。

一、導致蜀國滅亡的幾個重大軍事錯誤

1、最大的錯誤是戰略性的,這是大將軍姜維一手造成的。

——《三國志姜維傳》記載︰初,先主留魏延鎮漢中,皆實兵諸圍以御外敵,敵若來攻,使不得入。及興勢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維建議,以為錯守諸圍,雖合周易「重門」之義,然適可御敵,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游軍並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在此之前,自魏延、諸葛亮、王平等人防御漢中,均采取依托秦嶺谷口險要地形,使敵人不能攻入的防御戰略。而姜維輕易放棄險要,致使敵軍順利進入,使得蜀地的大門——漢中很快失守。

漢中對于蜀地的重要性,在法正當年建議劉備全力奪取漢中時說的非常清楚︰「舉眾往討,則必可克。克之之日,廣農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楊洪也向諸葛亮說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因此,姜維自以為是的改變漢中防御戰略,是蜀國滅亡的第一軍事敗因。

2、當魏軍大舉進犯時,沒有迅速增援陽平關,是造成漢中最終丟失的原因之一。這個軍事責任應由誰來承擔呢?

大量意見均采納了這段記載——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姜維傳)——從而把增援不利的責任推到了後主、黃皓的頭上。

但是,不要忽略了後面緊跟著的記載——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姜維傳)——這說明在鍾會和鄧艾即將發起進攻之前,後主實際上是按照姜維的意見及時派出了增援部隊。因此,這個增援不利的責任並不應由後主、黃皓來承擔。

那麼,既然後主已經及時派出了增援部隊,為何後來仍增援不利呢?《姜維傳》其實也有記載——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是張翼、董厥等大將在到達陰平之後,擅自停留此地月余時間,而不及時增援關頭。

這里的陰平,應是指陰平橋一帶,因為姜維在陰平的沓中,增援軍並沒有與姜維會合。這里到陽平關不過170公里,合390漢里。就是一天走30漢里,半個月也可以走到了。

為什麼幾位大將帶領援軍停留在此呢?因為听說魏軍向建威進攻的緣故。可能有人不太明白魏軍進攻建威,為何援軍就要停留在陰平橋頭。原因是這樣的,魏軍進攻建威一線,就表示可能南下直接奪取陰平橋頭。由于此時姜維主力依然滯留在沓中,一旦陰平橋頭被敵人佔領,姜維主力就將被切斷而全軍覆沒。這些援軍就是因為這個擔心才滯留此地月余而沒有及時增援陽平關的。

因此,很清楚,增援陽平關不利的責任應由張翼、董厥兩人承擔,間接地姜維也有責任,因為其長期滯留沓中,造成援軍不敢離開陰平橋。

3、蜀軍主力長期滯留偏遠的沓中不回援,這個責任完全由姜維承擔。

我們知道,沓中位于偏遠的陰平郡西北,乃蜀軍進攻魏國西北的前進基地,也是姜維後來避禍之處。這個地方,對于蜀國的防御可以說是毫無用處。

我們知道,蜀國對于北方的防御,依賴于︰東北部的漢中,依托秦嶺谷口的險要,可以達到以弱勝強的目的;

二、「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縴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這是陳壽對諸葛亮的評價,我們不得不承認諸葛亮是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

但是在《三國志》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臣松之案︰劉備以建安十三年敗,遣亮使吳,亮以建興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然則備始與亮相遇,在敗軍之前一年時也。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我們可以看劉備死的十分倉促(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遣將軍陳曶音笏。討元,元軍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縛,生致成都,斬之。先主病篤,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于永安宮,時年六十三。),沒有可能告訴諸葛亮立後主和寄國家大事交于諸葛亮,我的愚見是諸葛亮只不過是編造「白帝城托孤」來穩定他日後在蜀國的地位罷了。我們可以想想繼位之事不是一般的繼承之事,而是關系劉家的興亡大事不可能給一個初出茅廬的諸葛亮說呢?無論那個皇帝再傻都不可能把關于自己的江山拱手讓人(那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我們再從劉禪繼位的事來說,據《三國志》(裴松之注版)(蜀書二*先主傳)說︰「諸葛亮集載先主遺詔敕後主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中「兄弟」一詞可以看出我們平時說劉備只有劉禪一個兒子的說法,劉禪軟弱無能,劉備怎麼可能去將興漢大業交于劉禪呢?這充分說明了劉禪繼位是諸葛亮一手策劃的,我的愚見是劉備的另一個兒子是個有作為,有頭腦,超越劉禪的皇子,可能他不太喜歡諸葛亮的為人,看不起諸葛亮的才能。而諸葛亮害怕這個皇子不服所以制造了「白帝城托孤」的幌子。

再說諸葛亮是一個嫉賢妒能的人,據記載司馬徽說的劉備只要得到龐統或諸葛亮其中一人便可定天下。只是龐統是個奇丑無比之人,沒有諸葛亮長的帥罷了。諸葛亮為什麼在劉備入川時自己不去卻推薦龐統去呢?我愚見︰諸葛亮知龐統在入川時會死,就先借刀殺人將他日後最大的對手鏟除掉。為他日後在蜀國的地位打下了基礎。

所以我愚見諸葛亮對日後蜀國滅亡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落櫻郡主最新章節 | 穿越之落櫻郡主全文閱讀 | 穿越之落櫻郡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