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才子 第五十五章 二龍不相見

作者 ︰ 華西里

事關林知府的家事,外人也不好多問.

楊宗之本是一個正人君子,對這種事情沒任何興趣,吳節也不是一個八卦之人。

一時間,二人都閉上了嘴巴。

可林知府今天晚上好象有傾訴的,一邊下棋,一邊苦笑著將自家事娓娓道來。

原來,林知府本是家族中的旁支。當年也是一個有才俊秀。無奈運氣不好,中舉人之後,一直過不了院試那關。過不了院試,就當不了進士,就進不了翰林院,也自然沒什麼好的前程。

所以,在蹉跎多年之後,林知府牙一咬,索性在以舉人身份在吏部求了個從七品的縣丞官職。後來又得機緣,得了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的提攜,這才做到知府一職。

當年,不管是科舉,還是去吏部求官,家族都是花了血本的。

等到林知府做到正四品大官,也是時候報效本家。

恰好,陸炳家有個孫女尚未出閣,本家就動了心思,想攀上這門權閥,欲讓直系子弟林廷陳娶陸家的孫女,就讓林知府代為說項。

陸炳雖然是當朝第一權貴,可明朝世家大族,甚至皇親國戚都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只能與普通人家結親。即便是皇帝的嬪妃,也只能從六品以下的官員家中選取。為的就是防止官員們相互通婚,結成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

所以,陸指揮使的孫女就算要嫁人,也不能嫁給朝中大員的子弟。可人家好歹也是海乃第一名門,總歸不能太虧待自己。因此,選一個身家清白的讀書人為孫女婿是最佳選擇。

可惜,明朝讀書人別的沒有,就是有骨氣。功名但從科場取,同權貴結親,走捷徑,是會被人看不起的。

可家族有命,林知府卻不得不做。

當然陸家的身份畢竟是擺在那里的,也沒直接答應,只說先見見面。

因為對這場婚事十分看重,林廷陳沿途都參加了不少文會,欲以才名打動陸指揮使,這才發生了錦江夜會那一出。

吳節听得吃了一驚,他也沒想到林廷陳有這麼大來頭,竟然是錦衣衛指揮使陸炳的準孫女婿。

錦衣衛的厲害,任何對明朝歷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清楚,那可是皇帝手下最得力的特務機構,權利大到頂天了。

至于陸炳這人,以前本是嘉靖皇帝的發小,從小玩到大的朋友,終嘉靖一朝,榮寵從未衰落過。又是明朝排名前四的大富豪,僅次于沈萬山、蜀王和嚴嵩。

林廷陳居然有這樣的造化,當真讓人羨慕。

一想起這件婚事,知府就覺得心中郁悶,抑郁地將一枚棋子拍在棋盤上,自顧自地嘆息︰「說起我那從弟林廷陳也算是一個才華出眾之人,若是留在貴州,一個舉人功名,輕易就取了。這次偏偏要去京城應試,只怕前景不甚樂觀。為了些許富貴,卻要拋棄功名,自甘墮落。」

京城是什麼地方,那可是藏龍臥虎之地,要想在那地方考個舉人,當真是難于登天。

楊宗之還是笑笑不說話,吳節見林知府心情不好,安慰道︰「如果林公子真能做陸公的孫女婿,倒是一樁美事。陸公乃是當朝一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府尊的本家也是大有好處的。」

「不不不,不但沒有任何好處,反要遭天下人恥笑。」林知府苦笑道︰「我家從弟好歹也是個讀書人,他若中了舉人,中進士,得了官位,別人還不好說什麼。可若是考不中,陸家肯定要為他謀個差使。傳了出去,天下人豈不要笑話他為了權勢,連讀書人的氣節都不要了?」

說到這里,林知府煩躁地將棋子拂到一邊,嘆息道︰「本家有命,我也不能不從。吳節你的棋力了得,本府認輸了。」

吳節忙謙虛道︰「府尊是心亂了,否則,吳節也不可能勝出。」

林知府一顆一顆將棋子揀回匣中,喃喃道︰「吾家從弟弄這個文會不外乎是想以才名打動陸公之心,這成都城中也有一個錦衣衛的千戶所。可惜啊,如今的朝政看似平靜,其實卻是死水微瀾。陸公的日子也不好過,以至沉痾不起。廷陳不思收斂,反如此張揚,只怕不是什麼好事。」

「陸炳的日子不太好過?」吳節心中疑惑,這個明朝第一權貴在皇帝心目中有特殊地位,只有他欺負別人的,怎麼可能遇到麻煩?

林知府接著對楊宗之道︰「玉立,為閣老和楊學士平反一事也不用急啊,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就別添亂了。」

听林知府提起過世的祖父和父親,楊宗之緩緩搖頭,眼圈微紅︰「如今朝廷將有大事,正是為先祖平反的良機,朝中大臣和正直之士也有意借此以正綱目。雖然此事風險極大,可我楊宗之個人的安危算得了什麼呢?」

他林知府還是一臉的苦相︰「玉立啊玉立,你我是一見如故,不忍看你行險。你沒做過官,不知道天子稟性,其他事還好,只這件,斷斷使不得。」

楊宗之突然面色一振,正色道︰「林大人,你我雖然都不是進士出身,可也是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我想問你一句,可知道國本二字。陛下在位三十九年,雖春秋鼎盛,可儲君一位空懸,不是國家之福。楊宗之擬著一書,議論此事。國家事大,國本需張,個人安危算得了什麼?」

吳節先還听得糊涂,這個時候突然明白過來。他這段時間已經將嘉靖年間的歷史看得爛熟,突然想起一事,忍不住問︰「府尊、玉立先生所議論的可是二龍不相見,可是景王之事?」

說到這里,吳節抽了一口冷氣,帝王家事,動輒千萬人頭落地,又豈是普通人所能關心的?

所謂二龍不相見,說的是嘉靖年初的舊事。嘉靖醉心修道,對男女之事不甚上心,子嗣不多,總共也不過四個兒子。同清朝皇帝康熙的幾十個兒子,上百個孫子比起來,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可奇怪的是,後人一提起嘉靖,總說他荒婬,而康熙卻是一代明君,這事倒有些奇了。

古人就算是普通百姓,生七八個孩子也屬常事。

按說四個兒子也沒什麼,可古人的壽命都短,死亡率也高。當年,嘉靖長子被立為太子沒兩年之後就病故了。又立次子為儲君,可說來也怪,當太子沒幾天,又病死了。

于是,宮中的方士們就弄出一個什麼「二龍不相見」的謠言出來,說皇帝是真龍,太子是潛龍,二龍相見,必有一傷。不是東風壓到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反正,兩人就是不能見面。

所以,嘉靖皇帝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再不同皇子們見面,也不立儲君。

儲君之位不定,而嘉靖皇帝年事已高,對國家來說,只怕不是什麼好事。也讓很多人心存異念,這其中,以皇四子景王最為熱心。

「二龍不相見」、「景王之事」,能夠從楊宗之一句話中推斷出這個結論,這個吳節還真是個人物。

楊宗之和林知府同時轉過頭去,用欣賞的目光看著這個貌不出眾的少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最才子最新章節 | 最才子全文閱讀 | 最才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