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 第四十三章 玄竹谷深

作者 ︰ 弦戈

醉拐李看見,不禁搖頭,罵道︰「傻小子,攀這幾丈高懸壁,便用去一柱香功夫,往後如何做我玄竹杖法傳人?哼,也算你爬上來了,只是樣子太過狼狽。還不快跳過來!」

李元霸依言從樹上跳到月洞邊的石上,站定了,斜眼朝下一看,只見腳下雲霧繚繞,竟看不見下方水潭。

又見醉拐李抓起黑索,往上提拉,拉到繩尾,只見龜老仙兒咬著黑索,也跟著上來了。醉拐李將它裝入竹杖里,轉身進入月洞口,李元霸隨後跟入。

月洞似水流長年沖刷而成,石面光滑,卻狹窄難行,一人進入須側身匍匐而過。醉拐李在前引路,李元霸緊跟其後。洞內曲折蜿蜒,卻往上行,爬出百十幾步,忽見一道光線射入眼簾,眼前一亮,豁然洞開。

兩人爬出洞口,只見洞口離地面約有五六尺高距離,下有一片空曠平地,四周雜樹叢生。一躍而下,又見一條小路,一直蜿蜒伸向密林之中。順著小路披荊斬棘,又轉過兩個山谷,越過一道溝坎,眼前便出現一座湖泊,方圓幾百千丈。但見水波浩渺,雨意空蒙,迷霧繚繞,透出一股空靈詭秘之氣。

遠遠看見湖泊之上,周圍有竹林立,遍布水中,森然聳立,竹皆黑紫,在日照下晶晶閃亮,四周壁崖高聳,群山環抱。李元霸心中大奇,料想不到此處幽深奇絕,果然別有洞天。

醉拐李一語不發,帶著他走至湖邊。只見一個竹排浮靠湖畔,一條長約丈許的竹篙斜擺其上。醉拐李又從竹杖放出龜老仙兒,這龜兒一入湖中,當即四足撒開,水中沉浮,或仰或俯,來回嬉游,情態歡然,似故地重游。

醉拐李跳上竹排,李元霸也隨之跳上。只見他拿起竹篙往深水處輕輕一撐,竹排頓時離岸而去,飄出幾丈遠,滑行如飛,直奔那一片竹海。

李元霸見周圍竹林,修長挺拔,皆高丈許,人在竹中穿行,曲折往復,如入迷宮。也不知穿過幾重通道,才來到一處所在。李元霸初入此地,見路徑繁復,心中嘖嘖稱奇,想起顏萱說過砍柴樵夫迷路餓死之事,也暗暗記下來時路徑。

忽然撲稜稜一聲響起,水面飛起一群仙鶴,白羽赤頂,大小不一,約有七八只,皆振翅高舉。在竹海上空悠然滑翔,也不飛走,繞了幾圈,卻落腳在水中央一座竹塔頂上。

李元霸驀然見此竹塔,不由得赫然心驚。一眼看去,只見水中央立聳起一座高約六丈的竹塔,竹塔三層,每層高約二丈。

竹排徑往竹塔下滑過去,離竹塔尚有三丈之遠,醉拐李一縱而起,躍向竹塔腳下一座平台上,輕飄飄落地,揮灑自若。他躍起之時,隨手將竹篙一帶,竹排跟著滑入竹塔底端,李元霸看準了方位,也順勢跳上平台。其實,日尚未烈,周圍水霧茫茫。只見竹塔四周分立四柱,竹子結構皆以竹篾纏繞,手法巧妙,堅韌牢固。中央一根巨大的紫竹獨立其中,貫穿諸層竹塔,直聳頂端。每層竹塔樓中間均設一個三尺見方的竹榻,四面皆有憑欄。見到纏結竹塔的竹篾顏色如新,這才明白醉拐李要自己削竹成篾的用意。

忽听醉拐李一聲喝道︰「無禮小子,還不快跪下拜師傅!」

李元霸一听此話,當即伏身跪下,道︰「師傅在上,請受弟子李元霸叩拜。」說著,連叩九頭。

醉拐李心安理得的受了,擺了擺手,道︰「你起來吧。」一手柱杖,一手撫須,笑道︰「混小子,你可知你師父姓甚名誰?」

李元霸朗聲道︰「師父乃是三十年前名震天下的一代易學大家、武學宗師邵正奇先生。」

醉拐李听了,仰天哈哈大笑,不住點頭,道︰「果然是牧老道看中的小子,原來機靈得緊。既然你早知道了,我也不瞞你罷。邵正奇正是我也。我邵某便從今日起,坐不改姓,立不改名,叫回我本名兒。」

李元霸俯身又拜。他雖早已認定醉拐李便是邵正奇,但今日親耳听見他自己承認,也不禁心喜欲狂。心里嘆道︰「我浪跡江湖,時歷三載,挨到今日,總算不負師命,你這老家伙也算躲得好深。」他先前看到邵正奇顯露的功夫,才相信恩師牧道人所言非虛。眼前的邵正奇,身材雖然瘦小,而舉手投足之間,目光如電,氣勢不凡,不愧一代宗師的風範。

只見邵正奇手拄竹杖,站在李元霸跟前,神情激動,道︰「元霸徒兒,你仔細听了。從今日起,你便是古今獨有、世間無二的三玄宗開山弟子。為師我要你記住,邵某三十年來一直隱姓埋名,卻不是避仇怕死,不過是忍辱負重,潛心專注于三玄之道。所喜今日也有所成,頗不負平生之志。」語氣慷慨激昂。

頓了一頓,忽然長嘆一聲,緩緩而道︰

「邵某三十年前舊事,想來牧老道也對你說了。想我平生孤高一世,人不之測,卻因個人恩怨,遺下江湖名頭。世人不知,天地人三極之道,雖奧妙難識,但其宗旨皆歸于人也。你跟牧老道學習三年,當有所知。當今之世,知我者唯牧老道一人而已。

「江湖武林中人,向來不知邵某本是一介書生,自幼研習祖傳易學。因自負家傳,更以易學傲視天下,激得天下名士王焱找上門來辯論易學。因他名聞天下,見我年少,語氣中不免輕視。我見他如此,心中不服,也出口不遜,彼此互不相讓。本來一件風雅之事,竟演變成一段不解仇怨。我少年氣盛,學有淵源,因此與王焱辯來,咄咄逼人,終逼得王焱理屈辭窮,惱羞成怒,一氣之下,竟出斷。因他平時不但習文,且還練武,武林中也頗負盛名。他口辯不過,動倒在地,尚出言相譏,笑我文弱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坐而論道,空談誤國。又說今日叫你知道文武之道,不可偏廢,說完大笑而去。

「我和王焱辯論,卻在家中,外人不得而知。我左腳被他挑斷了筋,從此成了瘸子。我家氣憤不過,便到官府訴訟,奈何他早已暗中買通官府,上下打點,致使我投訴無門。我心中怨氣,如何得解?于是痛下決心,養好傷後,遍訪武林名師,歷經十年,學成武功,假扮登門求學之人,找上王焱家去。一見王焱這廝,二話不說,上前便與王焱動武,打得他全無還手之力。他哪里料想我還憋了這個惡氣,隱忍十年而報仇呢。不出十個回合,便將王焱重創,將他雙腿筋骨全部挑斷,也還他一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仰天一笑,揚長而去。」

李元霸默默听邵正奇道來,見他重提往事,神情冷漠,嘴角邊掛著一絲冷笑,心中余恨猶似不減。

邵正奇又道︰「我將王焱打成重傷,知他必將不久人世。王家豈能放過了我,因此這些年來,我只得埋名隱姓,到處躲避。王焱生有一子,名叫王通。此人聰明絕頂,武功高強,也狡詐之極。我重創他父親之時,他卻不在家。所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王焱臨死之前,命他定要找到我,一雪家仇門恥。後來,我避隱江南,雖因躲仇,卻也因此能潛心習易,立志成就一家之言,開創一代武功絕學。

「我平時出行,皆以竹杖隨身,後來找到玄竹谷,隱修其間,悟自三易之道,因此創成一種獨門杖法,號曰玄竹十三杖。此套杖法雖僅十三式,卻依陰陽相生之理,一式二招,演繹出二十六招。二十六招,又可變化無窮。」

頓了一頓,又道︰

「二十年來,王通小兒暗中尋我,從未間斷。他對外示以道學經世,設講壇于白牛溪。壇下收有八名弟子,號稱八羽士。他一邊苦練武功,自創一套白羽扇法,靈動飄逸,神出鬼沒,卻與邵式刁鑽古怪的玄竹杖法相克。

「我布下線人,探知他于今日必尋能找到玄竹谷中,與我一決生死!」

說到這里,仰望天空,不禁嘆了一聲,道︰

「今日決斗,勢不能免。王通小兒非等閑之輩,他報仇而來,志在必得,一定有備而來。我非畏他,奈何邵某畢竟老矣,力有不及。我與王通對決之後,必有個了結。哈哈哈,人生固有一死,邵某早已了無生死。」

雙眼直視李元霸,道︰「你隨牧老道學習,可曾學得禪觀之法?」

李元霸一聞此言,不禁心中打鼓。習道之人,進入禪觀,靜極明生,雖閉目不動,卻能遍觀身周內外,通透無礙。他從小隨牧道人修煉,也曾學過靜坐禪觀,只是學得不精。忙點頭道︰「也曾學過一些。」

邵正奇笑道︰「你且入禪我看。」

李元霸當即坐下,調息入定,閉目觀心。可是,過得半柱香功夫,卻怎麼也入不了禪觀之境,急得出了一身汗。

邵正奇哼的一聲,嘆道︰「你小子心有旁騖,情思未斷,卻如何入得了禪觀?事到如今,也只好听天由命。到時你可睜大眼楮細看,死記下招式,事後自己慢慢體悟練習罷。」

又道︰「只是,你要記住為師一句話。你行走江湖,學藝不精,必受制于人,命懸他人之手。你被我倒提而行,當時手足無措,心中豈能無感?嘿嘿,若是你仇家,你還能活到現下麼?」

李元霸聞言,心頭大震。頓時心如死灰,面如土色。心道︰「若被人如此擒拿,當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也只有任人宰割了。」誰知他如此一想,心神反而安定下來,竟能入了禪觀。

邵正奇看在眼里,手捻胡須,點頭微笑,道︰

「你且听著。三極之道,唯易其知。鼎立三足,易道三體,曰連山、歸藏、周易是也。魏晉所謂三玄,實則三易也。文韜武功之變,皆不出三易之教也。文曰靜,武曰動。動靜相生,剛柔相濟。出可為將,入可為相。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武功之修,畢竟一人之敵。,終究萬人難敵。無論文武,皆依一理。

「三玄之妙,循乎一理,運乎一心。心之煉,依于氣,若有若無,不即不離,萬變不離其宗。心法得之,凝神一道,身心一體,天人合一,如此循序漸進,專注有時,無堅不摧,無往不利,收放自如,必臻上乘之境。此我玄竹杖法的第一心法。」

李元霸默記心中,又听邵正奇道︰

「三玄心法本須三年,方能全傳授與你,可是時不我待,現下你和三玄宗的緣法僅有七柱香時辰。」又道︰「很好,你且出了禪觀,隨我來。」轉身走進竹塔,李元霸出了禪觀,起身隨後跟入。

只見邵正奇手指竹塔,道︰「此塔名曰三玄竹塔,乃是我三玄宗修煉的道場。」往上一指,道︰「這三玄竹塔,我用了六年方始于昨日建成。元霸徒兒,你可識得竹塔竹上刻寫的字?」

李元霸走上前去看,果見塔字,隱約記得此乃蝌蚪文,支吾道︰「這、這些莫非蝌蚪文字,我也只認得幾個。」

邵正奇笑道︰「傻小子,牧老道卻沒教你認字嗎?今日且念在你是我三玄宗開門弟子面上,師傅我親口把刻寫在竹上的三玄功法要訣講解一遍你听……」說到這里,忽然谷外遠遠傳來一道清嘯之聲,如山洪暴發,滾滾而下,又如金戈之聲,內含殺伐之氣,席卷而來,過得良久方才消散,令人听來不禁心驚。

邵正奇猛然听見,不覺一怔,冷冷笑道︰「來得好快!」從容不迫,盤膝坐下,緩緩道︰

「你立刻攀上第一層竹塔,坐下依心法行氣。我在下面,你一邊听我教法而習。」

李元霸依言登上第一層竹塔,面朝南向,在竹榻上盤膝坐下。

只听邵正奇一字一句的道︰「你記好了。易理乃文武之道的無上心法。三玄之境,分為連山之境、歸藏之境、周易之境。第一為連山,依次為歸藏、周易。你正處第一之境,體會氣從氣海穴升起,如山之出雲,連綿不絕,充盈遍布,身心與宇宙合為一體之境,氣歸于氣海,汪洋恣肆,卻又波瀾不驚。此為無中生有、虛實相生之境,你只有三柱香的功夫。」

李元霸一時起了好勝之心,朗聲道︰「弟子當盡力而行。」說罷依言而行功。

過得三柱香,邵正奇又道︰「你將氣海中氣瞬間匯流,凝成一氣如柱,綿綿而上,直貫頭頂百會穴之上,結成一珠。珠紫旋轉,光芒萬丈。」又道︰「成珠之後,進入第二層竹塔。」

李元霸依言起身,登上第二層竹塔,盤膝坐下。

只听邵正奇又道︰「此為歸藏之境。氣會百會之後,意念氣柱凝聚成珠,自頂而下,經周身諸脈,如挾千江萬河,灌注而下,注于會陰穴中。」李元霸听言運氣,一旬下來,渾身竟覺舒暢無比,力道蘊于體內。

邵正奇道︰「不可動念,現下意存會陰穴,轉紫珠三十六圈,隱于無形,渺渺茫茫,退藏于密,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你只要兩柱香的功夫。然後進入第三層竹塔。」李元霸又依言完成,起身進入第三層塔。

邵正奇緩緩而道︰「此乃周易之境。你只有一柱香功夫。此境意在陽剛之氣,將體內之氣會于會陰,意到氣到,銳不可擋,氣凝成力道,堅如鐵石。」正說間,那一道清嘯又破空穿雲而來,嘯聲綿長不絕,且愈來愈近。

李元霸听見,受到一驚,體內陽剛之氣,一時不能凝聚,不由得大汗淋灕。

邵正奇不緊不慢,道︰「你將氣化為力,用得半柱香功夫將全身上下穴道打通,再氣沉丹田,凝成金丹。如此日轉九回,冬夏無阻,三載之後,或可功成。」

李元霸默默記下,凝神運功。

又听邵正奇道︰「你安坐竹塔頂上,切不可動。王通小兒已經到了。我與他周旋決斗之時,你須進入禪境觀看,記下我演示的玄竹杖十三杖法。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皆不可出聲。」

話音剛落,只見一個白衣人似乎從天而降,人影一現,站在湖邊,將手中一根黑紫長竹奮力一擲,竹子便如穿梭一樣在水面飛行,他一躍而起,雙足飛速輕點竹子,居然憑竹而渡,徑往竹塔而來。離竹塔尚有幾丈遠,竟然一縱而起,如白鶴展翅,輕輕落下,身手矯健,瀟灑之極。

邵正奇站在竹塔之下,似若不見,紋絲不動,背對著白衣人。忽听白衣人厲聲喝道︰

「邵拐子,你躲得好!二十年了,一直做個縮頭烏龜。江湖上人都以為你死了,豈知你還在這里苟延殘喘,你還有什麼話要說?」

邵正奇仰天哈哈大笑,負手而立,道︰「王通小兒!你終于找到這里了。我等你二十年了。廢話少說,發招吧。」

王通冷笑道︰「好,邵拐子,當年你一掌將我父親打成重傷,激憤而死。這不共戴天之仇,我日夜難忘。哈哈,我找你找得好苦!今日我倒要看看你這一掌能不能將我打倒。」

話未說完,飛身直射而來,一招「霧里探花」,右掌斜立擊出,挾著凌厲之勢,直取邵正奇而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最新章節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全文閱讀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