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 二十五歲自述

作者 ︰ 弦戈

辛未ヾ二月春分,值氣猶寒,獨撫卷至夜半,驀聞遠歌,其清且裊,感而自題一律,詩曰︰

夜寂春寒月棲深

清歌遠野隱約聞

孤窗剪影不覺照

雙扉遮風好入神

史鑒千年猶困數

禪修一念頓月兌塵

微吟幾許空靈意

莫道蠻鄉無逸人ゝ

吾少懷奇情,十七向學,二十有一道契ゞ于《易》,二十有四心得放逸,遂有此詩。其時意

氣殊高,情寂而淡,幽懷出世之想。

二十有五從容拿起《論語》,慕孔子之為人,無可無不可。以道術自許,偶見壁裂々而思動,則欣然辭親,負笈東行ぁ。從茲天涯孤旅,書生閱世,棲棲于風塵千里。雖人不我知,且事

與願違,而初衷無改,真心未泯,亦知世事其難為。

觀彼蒼茫人海,苦患者實多!以是菩提心起,即應地藏本願,感其悲力弘深,應化無窮。二朝南普陀あ,听悲音而意慟,前生略悟。過莆田ぃ,趺坐廣化寺,彌勒開笑,來世其思。遇一

雲游僧于滄海遠航い,相與契談,法悅無邊。時逢中秋,又十五前夕之夜,海天一色,月意清空。至此,心懷如海,臨風浩蕩,波瀾不驚。詩吟「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福慧雙u之願生焉。

所謂「大難即來,中有菩薩現;大業將生,必有王者出」。于今其時,正有春秋之義,滔滔

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吾本尚乎人文,既懷出塵之想,更有濟世之心。平生所學,唯時唯用!且憂患入世,佛以修心,易以持身。知時將至,毅以弘道自任,又知世紛眾說,顯學三千,而吾道獨出,多有異當時,不免意存躊躇,斯之未能信也。

于是慨然西向,初冬入蜀,欲尋師峨嵋,以其山川雄秀,闢世大賢多隱故也。而游報國寺,

所見非所望ぅ,忽憶佛因本門所預言,心生憂憫。踏晨霜而進山,拂迷霧乃見路,攜伴同行,獨覺異趣。沐風雪于千仞金頂,飄飄然有超塵出世之概。

喜極忘形,一跌傾倒,落地空茫之際,豁然驚心而悟。一吐平生郁結之氣,撫掌大笑而起。

佇立久之,心無所禱,而日其無出,佛亦不現,惟霧茫茫。想雲深不知處,必有大德隱,惜乎其道遠人,雖可及也,終非吾志之所歸。意有所憾,乃繞座三匝,禮贊普賢而尋師之念止。

歸而夜宿山下人家,不眠起坐,見月華如水,一室風清,空空如也。方感寂寞,山高水長,忽聞天外雄雞唱焉,不覺晨曦之既啟。轉念思親之情頓生,回首返鄉之意遂決。

歸與,歸與!子在陳,耳順之年猶有此嘆,時不與也,亦其命夫!千古同調,唯吾與子,世

不知夫子也久矣,我亦此乎?

吾生自清寒而性喜高華,不唯多情,亦且「」。而緣情悟空,又因色感傷,皆業力所致。自覺慧根深而福德薄,以為世俗之想終不可執。是以少年發心向道,一意涅盤。然色固可淡,情則難忘,性情之中有自得焉。福德之修,于我最切;覺而有情,菩薩行也。

至若混沌初開,眾說紛起。九載之功,僅成是書,斯可謂用心良苦。道命合注,易佛同參,本自為一。非敢作也,時而已矣。知我者,蠱說也;罪我者,亦蠱說也。

蠱哉,蠱哉!蠱う其時大矣哉!噫,人誰其知?

是為序。

壬申 冬至其亨識于嶺南惟馨齋

注︰ヾ辛未︰即1991年。ゝ蠻鄉︰自古稱廣西為「蠻夷之地」。ゞ道契︰曾作「何氏人文

理論十大假說」,曰︰質能說、機運說、爭競說、法制說、裂變說、意志說、禪定說、功德說

、興衰說、境界說。後讀易,發現竟與易經八卦及太極圖說、古三易暗合,即分別對應于乾、

坤、坎、離、震、巽、艮、兌、太極圖說及古三易連山、歸藏、周易。々壁裂︰因居所深層地

下采礦,書齋牆壁出現裂痕。ぁ東行︰自廣西HS市至廣東深圳。あ南普陀︰廈門的南普陀寺。

ぃ莆田︰福建莆田縣。い遠航︰乘船自廈門至廣州。ぅ所見非所望︰入報國寺,見一小和尚與

一紅衣少女憑欄相對嘻笑,殊無肅穆之態。う蠱︰《易》序卦之第十八卦,取其義,括「易佛

同參」之旨,命書名曰「蠱說」。 壬申︰即1992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最新章節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全文閱讀 | 玄武爭雄之李元霸別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