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敘紅樓 周宗成揭秘紅樓夢之十九 妙玉的生存壓力

作者 ︰ 周宗成

周宗成揭秘紅樓夢之十九妙玉的生存壓力

妙玉的高與潔在「品茶櫳翠庵」雖寥寥數筆,卻已令人過目不忘,曹雪芹不惜以黛玉無知來襯托——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約著寶釵走了出來。

——听寶玉說「到了你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妙玉十分歡喜。還說成窯茶盅如果是自己吃過了的摔碎了也不給劉姥姥,在上游喝水還嫌棄下游人髒。曹這樣寫分析其意圖有三,一是掩蓋妙玉「虎羆」的形象,也可能是妙玉自身在掩蓋。二是襯托妙玉對寶玉的仰慕,萬人不入目,卻把自己喝的茶杯與寶玉共用。三是妙玉(呂四娘)的身份本身就非凡。呂四娘之祖呂留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氣節,「散萬金之家以結客,往來湖山之間,跋風涉雨,備嘗艱苦。」他不但用家產支援義軍,而且也曾直接參加抗清戰斗左股中箭,留下終身創傷。清康熙五年拒不應試,被革除諸生,當時朝野為之震驚。爾後,康熙十七年、十九年,兩次不應「征闢」,決意出家為僧,遁跡吳興縣妙山,築風雨庵著書、講學,所著詩詞文章多有「謗議及于皇考」言論。辛亥革命後,呂留良被尊為反清志士,始得昭雪翻案,崇德地方官紳民眾籌資為其建亭立碑。呂留良確不愧是清初頗有重要影響的思想家,閻若璩甚至將其評價為清初的「十二聖人之一」。他當時在某些方面的作用和影響,並不亞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傅山、陳確等人。紅樓夢的曠世意義,我們只知道它寫了一群青年男女的悱惻愛情,殊不知它用一擊雙鳴的手法歌頌了中國唯一的真正的文人,沒有奴性的文人,為民族爭存碎尸無憾的文人。是曹雪芹讓我們看到了人的良心和良知。有這樣一個一生一身傲骨、視仕途如糞土的祖父,呂四娘還有什麼不當俗物?因此書中給出了「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的判詞。但是停留在這樣的嫌棄和妒忌是很淺顯的,曹雪芹揭露的嫌和詬是一種人性的悲哀,他把「太高」諧音「戴栲」;把「過潔」諧音「荷枷」,這樣就是︰「卻不知戴栲人愈詬,荷枷世同嫌」。錢穆在《記呂晚村詩中涉及黃宗羲語》一文中說︰「呂家既遭極禍,後世幾目為匪人,畢生大節,鮮有識者」。牆倒眾人推,落井下石,呂家披枷帶鎖,滿世界都視其為匪,潑之以污言詬語,這就是魯迅先生描寫的用蘸烈士鮮血的饅頭治病的麻木不仁,所以妙玉的吟曲名為《世難容》,妙玉(呂四娘)的生存壓力可想而知。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詩敘紅樓最新章節 | 詩敘紅樓全文閱讀 | 詩敘紅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