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獨寵 150 高棉神王與烏通王

作者 ︰ 慢慢來吧

隨著東西的安南和驃國納入大虞版圖,逐漸走上正軌,暹羅、真臘和高棉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龐然大物帶來的壓力。暹羅國君烏通王順勢將都城從北部永河(湄南河)流域的宋加洛南遷至三條大河交匯的大府城(大城),拉近了與高棉都城安哥城的距離。

作為一對相愛相殺的五好鄰居,暹羅是曾是高棉的屬地,一樣信仰韋馱教,開啟上一個王朝宋加洛王朝的甘木丁大帝帶領族人月兌離了高棉人的控制,創造獨立的文字,引入佛教。現任烏通王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帝王,他本是暹羅東部一位太守的女婿,那塊地界是暹羅從真臘手里爭來的,夾在暹羅、陸真臘和高棉之間。這種邊緣之地的潛力一向很好,不但有飽經戰斗的彪悍勇士,更有充足的資本與各大國合縱連橫。他選擇自立為王的時機非常好,當時宋加洛最後一任君主沉溺于佛學,無視國政,高棉在試圖把陸()真臘並回來,他沒受到三國戰事的影響,勵精圖治增強國力,將版圖擴大到泰京以東的暹羅灣一帶,獲得足夠的戰略縱深,終于成功地反過來一統暹羅。

宋加洛氣候條件並不如大府城地區,所以遷都對于暹羅的發展非常有好處,烏通王隨之頒布了一系列治國之策。一方面團結各族,平等以待,確立佛教為國教,把寺廟變為教育場所,成就‘黃袍佛國’的美名。另一方面,全民皆佛也是全民皆兵,鼓勵男子們未成年時出家,成年後全部服兵役,農忙時耕田,農閑期練兵。他獨創性地頒布了一則‘食田制’,按皇族、文武貴族、平民、僕役和農奴等不同身份實行授田制,每個等級擁有定額的田地,但土地歸國有,不能買賣,所以這個制度其實只是確定了不同爵餃的人能收附的平民和農奴數量。同時,他還加強武備,訓練一支強大的象軍,依靠武力把大府城以南沿海地區的高棉人趕走,奪下暹羅灣最大的港口泰京(曼谷),組建龐大的商貿船隊,積極開展外交,與撢邦高原的土司部落互貿,全面開放通商,指點紅毛夷人去西貢搶地盤的正是他。

即使感受到了大虞潛在的威脅,當虞艦帶著使者、商人和僧侶們來遞交國書時,他還是同意了大虞在泰京設館開貿,辦理暹羅船只去往南洋、東海和大虞本土的通行證,作為回報,大虞七港將對暹羅船提供最優惠的關稅。

***********************

大虞使團的下一站就是高棉,同樣提出了在磅遜(西哈努克港)設立使館和買下西貢的要求。作為暹羅一直以來的死對頭,高棉現任的國王,第一任神王跋摩並不是很樂意看到東方的大怪獸在秉持中立態度,不過購買西貢的財寶足以讓他心情愉悅,因此他暫時放下暹羅,轉而全力收拾真臘。

跋摩之所以被稱為神王,不是因其能力卓越,而是確立了高棉的政教合一,‘王即為神’。他祖父是一位合格的君主,將高棉帝國的領域重新擴張到最大版圖,擁有戰象近二十萬頭,國土萬里,橫跨海陸,成為南海第一強國。但水陸真臘在他爹手中分裂,並且水真臘還被爪哇和佔城佔了去。跋摩當時被俘去爪哇,老爹死後作為封臣回到安哥繼位,經過數年經營,打退了爪哇,如果不是紅毛夷和大虞摻一腳,他就能奪回完整的水真臘了。

神王跋摩作為一位杰出的建築師、藝術家遠比他國君的身份合格。因兩個長輩都是虔誠的韋陀教徒,跋摩為父輩的一生功績修築了許多廟宇和王城宮殿,供奉各種濕婆神眾相,還包括規模空前的水利工程。輪到他自己時,宏偉瑰麗的安哥寺初具雛形——四周一圈壕溝模擬咸海,高峻的三層平台為須彌山,牆面上雕刻著神話故事,還有大量王族和普通市民的生活場景。

後世稱其代表了高棉廟宇藝術的巔峰,但對眼下的百姓而言,國內大興土木搞建設,對外還時不時和真臘、暹羅、佔城打一仗,已是疲憊不堪,如此戰火不斷的高棉,大有搖搖欲墜之勢。

大虞把經營重心移到中南半島,不啻于讓跋摩喘了口氣,有了新大哥罩著,出什麼事都可以抱大腿,看到大虞的使者們對他的宮殿非常贊嘆和欣賞,虞商會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支持新王宮的修建,他還有點洋洋自得,天朝上國的人真是太識貨了!

***********************

隨著大量商人進入中南半島謀利,朝廷通過正式編制,明確提升這一地區的戰略地位,神宗八年末,喬祺升任‘蒲甘布政使’,府城從卑謬移至阿瓦,撢邦高原一起納入管轄,他可以放手治理那群土司了。顧珝是‘大理布政使’,府城在新明城,除了六詔,還有夔州城,整個大理高原的西南夷都在其治下。賈鵬擢為‘扶南布政使’,府城仍在升龍城,除了安南地區,日後還會囊括真臘。

相比暹羅和高棉兩個產糧大國,真臘這個以山區為主的國家實是有些雞肋,打肯定不劃算,不打又如鯁在喉,獨立在那兒很刺眼。

目前的真臘國王是泰族分支老龍族出身的琺昂,他生而有牙,被逐出家園,遇到一位高棉高僧,得其扶養成人。當時的高棉王是跋摩他爹,為了收回真臘,把一個女兒許配給他,幫他一路打回鑾佛邦(瑯勃拉邦)。結果琺昂登基之後,不听老丈人的話了,自立為王,史稱瀾滄王朝。他學習高棉政教合一的軍政體系,以佛教為國教,興建佛寺,強拆他教的一切祭壇和建築,並把都城南遷至前有瀾江、背靠密林的文單城(萬象),好和高棉、暹羅一邊干個小仗,一邊互貿通商,還時不時騷擾一下安南。

真臘人民滋潤的小日子在琺昂喪偶那天結束了,七十歲的老頭突然變得暴虐無常,頻頻出兵大舉征伐高棉,不堪忍受的百姓暴動頻頻,大虞的出現讓人們似乎看到了希望。

***********************

出人意料的是,在皇家貿易公司和錦衣衛的幫助下,最先被搞定的是馬來半島上的三佛齊。狹長的馬來半島像根倒置的孔雀羽,從暹羅灣延伸入南洋,三佛齊原本幾乎獨佔整個半島,只有羽根部分被孟族佔了去,可因為真臘與高棉死磕好些年,騰出手的暹羅不但把暹羅灣區全佔了,還一路沿著馬來半島往南使勁,趁著剛和大虞建交的熱乎勁,暹羅海船直接越過克拉地峽,逼近逼近三佛齊國都洛坤。

本來,大方‘讓’出一半龍門城給大虞的三佛齊應該是大虞最鐵桿的跟班,但跟西方和大食商人打交道很多很多年的他們,更習慣于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而不是捧回個祖宗放家門口。這種態度讓其他國家商船看到了可乘之機,有些希望取代大虞奪取龍門,有的在龍門之前就靠岸交易,由三佛齊商人買入貨物,走一段狹窄的陸地再入南洋,躲過龍門的控制搞走私,有些干脆在三佛齊的默許和暗助下做起海盜營生。

安東軍得不到三佛齊的配合,為了解決這些麻煩,日夜巡航,這也是為何安南急需建立金蘭軍港提供補給的原因。雖然目前還沒正兒八經打過一次海戰,至少安東軍在打擊海盜方面,經驗豐富卓有成效。

現在暹羅來襲,三佛齊慌了,忙不迭地向大虞求助。安東軍以海防為重作借口,袖手旁觀,按樞密院的計劃,完全可以等暹羅打到龍門了,大虞再打回泰京去,然後趁勢索要附表或割讓港口。但是一位來自越秀的商人伍士侃站了出來,征集大部分貴族和豪商的意見,勸退三佛齊王室,接受大虞轄制,提出以每年交稅銀三百斤的代價承包半島疆域內的燕窩開采權,請大虞與暹羅劃界而治,避免生靈涂炭。

大虞接受了這個條件,敕封三佛齊王室為懷遠將軍,視同大虞郡王爵,保留其在洛坤的一應待遇,但把王庭遷至龍門附近的雪蘭城(雪蘭莪)。此處可開采錫礦,定是日後大虞流放罪犯之要地。並在湖泊密集的宋卡建城,封賞伍士侃為世襲罔替的城主,作為皇家貿易公司在三佛齊地區的總代理商。新納的三佛齊地區以他念他翁山最南麓的茂當山口,到東邊沿海的巴蜀城一線為界,與暹羅明確國界,政務暫從蒲甘布政使的領導,而軍務則由龍門城直轄。

伍士侃喜出望外地出錢出力,幫雪蘭城修新王宮,三個月後三佛齊王室們在安東軍的護送下搬家。百姓們最興高采烈,不用打仗了,可以好好做生意,種樹耕田撿燕窩,隨隨便便就能買到中華上國運來的各種好東西,什麼都不缺。

顧辭听到消息很開心,日後這兒可是橡膠的最大產地之一,能歸自己家最好。和孩子們談心時,她不小心胡謅了一句,給了阿聖啟發,「這些地區天天打架,男人少女人多,中原男子不用參戰,又經商有錢,在那里可不是地位越來越高麼。」

漢人在中南半島一帶被視為平民,本身和後代不用服役,當地女孩都愛嫁漢人,血緣越來越親近。對當地土著貴族而言,女婿上位和佷子上位,區別並不大,伍士侃正是一個掌兵貴族的女婿,翁婿倆本來就不同意王室陽奉陰違的騎牆舉動,而且海盜的猖獗也嚴重影響自身利益,自然‘棄暗投明’。

不戰而屈人之兵,商人們不血刃的拿下一片土地,有些出乎樞密院的預料,作為案例特意討論了一次,看能不能在漢化程度高的其他地區如法炮制。

因為笑納了幾次淋灕暢快的枕頭風,神宗皇帝決定不急著親自向南邊尚未真正臣服的小國們動武,讓商人們先上,樞密院可以把精力集中于北面的威脅。

大理、蒲甘、扶南三位布政使一起向真臘派出使團,一方面是趁其內亂予以施壓,另一方面也是不希望這個不富裕的國度反復卷入內外戰亂。

三佛齊的例子也給了真臘人民一個參考,在層出不窮的民亂壓力下,琺昂的兒子桑泰向大虞上表,願為藩屬,歲歲入貢,並送老父‘出使’上京,懇請神宗讓其常住,等于變相地放逐了琺昂,順利繼承王位。

真臘從此向大虞開放,並形成獨特的‘貢象之路’,在軍事上納入升龍城的平南軍管轄,一直老實地呆在大虞版圖內,和撢邦高原、六詔成了好基友。

***********************

神宗九年,大虞向暹羅和高棉遞交正式照會,三佛齊和真臘現在歸哥罩著,敢再弄他倆,削死你丫的。

烏通王搞不了三佛齊,神王不敢再打真臘,只能回過頭互掐。

三月初,烏通王帶著五萬戰象和十萬大軍水陸齊上,順流而下,直撲安哥。跋摩的主要兵力都四散于各處,鎮壓反抗沉重勞役的起義,匆匆集結的勤王之軍疲于應對,節節敗退。雨季來臨前,安哥首次被攻陷,因為大府城的大虞使館提前打了招呼,虞使及時帶著一小隊護軍出面斡旋,庇護漢商、平民和老弱婦孺。至于貴族王室們,早就棄城逃入森林,等待暹軍退去才露面。城中雖然被洗劫一空,好歹沒有被焚毀,氣急敗壞的跋摩派兒子率軍打回去,決定不陪烏通王玩了,搬家!

新都城選在瀾江下游的百囊奔,這兒有個更好記的名字是‘金邊’,本來只是一座人工加高的小山,用于供奉佛寺,現在被定為神王山,低地填平,開挖運河,一氣兒建造了六座佛寺,並吸取安哥城牆精美卻不實用的教訓,修建了一道高高的護牆。

伴隨著百囊奔如火如荼的大建設,跋摩的兒子耶跋摩在前線打得十分艱難,雨季一過,安哥再度被攻破劫掠。直至大虞看不下去了,把整個安哥城納入保護,立碑為界,獨立為漢城佛園,也作為平民避難所。反正捉襟見肘的跋摩很願意用舊都換一大筆錢繼續修新都。次年,耶跋摩抵擋不住暹軍的攻勢,棄守洞薩里湖,向東北退往瀾江上游,半路卻听到老爹死訊,未及趕至新都,他的舅舅蘇跋摩登基繼位。

蘇跋摩的母親身份高貴,是公主後裔,勉強能讓王室接受他取代耶跋摩,然而沒到一個月,蘇跋摩就被大臣特里布迭暗殺奪位。作為最正統的繼承人,耶跋摩不得不繼續北退至真臘南部山林里,隱居于野,開始漫長的蟄伏生涯。特里布迭身份不正,急于確立自己的威信,一邊向大虞示好,一邊停止新都的大興土木,聚集國力瘋狂造船,裝做要從洞薩里湖的河道反攻大府城,實則買通某個南洋華商,假扮他的商船,集結士卒乘船去往泰京,同時順湄江(湄南河)北上。大府城與湄江之間通過運河相連,白天的河上是熱鬧繁華的水上市場,夜里沒有了熙熙攘攘的劃槳小船,高棉船隊趁夜一路殺入大府城,劫財擄人。中立的使館虞軍同樣阻止了高棉人點火燒城,保護這座古城的建築完好。

這場勝利讓特里布迭在百姓心目中樹立了聲望,但王室豈會甘心大權旁落,打算選出個自己人來繼位,雙方似乎都遺忘了仍在瀾江上游密林里,與暹羅、山民打游擊戰的耶跋摩,開始了爭權奪利的內斗,把步入衰敗的高棉帝國弄得更加民不聊生。暹羅經此一敗也好不到哪去,烏通王與重臣們發生齟齬,滯留宋加洛統治北暹羅的王室支系趁機爭奪王位,一樣發生內亂,國勢漸頹。

神宗十年,就在暹羅和高棉熱熱鬧鬧的兩敗俱傷中過去了,兩方陷入熱火朝天的內亂,大虞安靜地派出平南軍在暹羅的泰京、大府城和高棉的安哥、磅遜、百囊奔開設使館,租賃或收購莊園,收糧賣茶。

安東軍護衛著更多的商人開始奔赴南洋諸島,慢慢地開始蠶食這些撮爾小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盛世獨寵最新章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文閱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