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獨寵 148 江山初定(2)

作者 ︰ 慢慢來吧

神宗七年,丘道長一行人剛過碎葉不久,靖西軍的防線就全面推向了天山和蔥嶺。雖然有跟在蒙兀人身後撿漏的嫌疑,但不代表那些躲過蒙兀屠刀的原住民就百分之百的接受大虞成為新的主人。

經過靖西軍的武力威懾,大虞的官吏們將各地無主的田土重新核定造冊,每城劃出一片駐軍之地,其中一部分專門作為靖西軍退伍軍人留駐當地的無償獎勵。皇家糧商緊隨其後,雇佣大批格理大學和技工學校農業科和堪輿科的畢業生,在西域偵測水源,深挖坎兒井,但嚴控深井數量,大力推廣省水固土的滴灌技術,拓寬綠洲的面積。其他商人聞風而動,按《西域扶助計劃》羅列的經濟作物目錄,帶著優良的種子,一起奔赴西域。

在這個過程中,顧辭根據發源于北非摩洛哥的塔吉鍋,蘇出來一種省水、省火、省油,快速易熟,好處多多的‘喇叭鍋’,陶.+du.土制成,鍋蓋如尖帽子狀,很適合干旱少水的西域,一下子成為暢銷貨。

至于西寧的難民們,去留自便,如果想回故土,可以半價從官府手中限量買地,如果留在當地,待遇與漢人無異。

原來各地的護軍或義軍,想入靖西軍,可報名參加新兵選拔,考試不合格還想吃這碗飯的人,也有另外一個選擇,成為明津手下的專職雇佣軍,餉銀比普通兵高兩倍。明津的駐地在疏勒,整個蔥嶺高原都歸他管,采用‘以夷制夷’的方式,由雇佣軍去巡防這片呼吸困難的冰雪險地,一邊沿著張騫、高仙芝和玄奘等先人走過的路,收服蒲犁、無雷、烏秅、桃槐、難兜、大小勃律、罽賓等地,駐守關口,修築邊壘和邊境線,一邊維護通向大夏、犍陀羅、天竺等地的商道,順手剿滅愛打劫行商的罕薩部落。

最適宜農耕民族開墾的寧遠河谷自然要留給靖西軍作為後勤補給,由漢人移民來耕種,關三才駐防寧遠河谷出口處阿拉木圖,房良直去往阿拉木圖以西的怛羅斯,重建戍堡,穩固邊防。至于原住民,‘核其身份,非漢裔責令遷之’,統統丟去夷為焦土的大宛盆地搞建設,這里更為富庶,能養活幾十萬人,已有大量的大夏和月即別人涌入定居,當然,西域的百姓們願意去,大虞也不會攔著。

日後,大宛盆地這片富饒的農田,定然是蒙兀人眼里的肥肉,樞密院對于是否死守盆地存在爭議,目前只在入口處的苦盞建了一個騎兵巡防的據點,修立界碑,將之作為西域與斡勤汗國之間的緩沖地帶。

***********************

自打顧辭從皇家公司上報西域項目的進度報告里,察覺靖西軍沒有染指大宛盆地,而是把那兒當成難民集中營,著實費解好些天,不得要領,終于心癢難耐地跑養心殿書房,向老公求教。

「還當你真能忍著不問呢!」袁懿彈指刮了一下近在咫尺的翹鼻,老神在在地往她腿上一躺,「今天批的折子多了……」

眼明心亮的顧辭立刻施展‘眼保健操’神功,給他揉掐捏按,「夫君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真乃希世明君也~!」

噴笑出聲的皇帝大人抓過她的白爪子親一口,伸手從軟榻旁的書格里抽出一軸畫卷展開,「你曾提過‘國境線’一詞,似乎大多以山、水為界。」

「對對!」顧辭想到著名的‘麥克馬洪線’,「山是按分水嶺,河流是按航線中線,這樣雙方都不吃虧。」

「分水嶺?」袁懿細思片刻,微微頜首,「原來如此,怪道羅剎要佔了唐努山。」

「這山最高?」

「為了分水。」他說出自己的理解,「鮮卑荒野的幾條大河,應是發源于唐努山,所以羅剎為了控制這些河流的上游,才奪了去。看來他們在堪輿上很下功夫,改天得給徐教授多派些人手了。」

「好呀!」她馬上拿起手邊夾白紙的木板和炭筆記下來。

「我將你畫的那幅‘中國’地圖,按著輿部的情報,比對過沙盤。與天竺的那段南國界,應頗為完整,僅有兩個小鄰國,河源全佔,聖母峰的制高點盡在手中,對中國而言,天竺應不足為懼吧?」

「似乎就在達旺打過一次。犍陀羅和申河流域是個小國巴基斯坦,他們以天方教徒為主,原屬天竺,分開後互相征戰比較多。」

「唔,若墨月兌那兒再突進一些,與達旺相連,駐軍亞東、普蘭、仲巴、吉隆、扎達等水木豐沛之地,南邊可定。」

「嗯嗯!普蘭跟林芝、墨月兌一樣,號稱‘康藏小江南’,可漂亮了。據說,扎達也是。」

「瓦罕走廊一帶地勢復雜,但似乎只佔了東邊一線,我可不想讓出這麼大一片山區,至少西邊的山口要立碑為界。」袁懿親親她的手指,話題一轉,「再來就是大夏、康居草原和天山之西的昭武九姓,曾經全是羅剎邦國,對吧?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邦國變成盡可能多的鄰國。」他的聲音輕松低緩,說出來的話卻具有決定一地百姓生死的力量,「大宛和大夏等地的綠洲,足以養活這一大片游牧者,分成多少國家無所謂,只一條,不能讓羅剎過橫亙山和卓章海。」

「你把大宛當成肉骨頭?」顧辭認真琢磨一下,「尾大不掉怎麼辦?大宛也有可能反過來佔了塔里木。」清朝的大小和卓不就這麼干的?

「疏勒不失則無虞,」他拍拍她的手,示意她繼續按摩,「我們的重點在橫亙山以東和七河地區以北,須提防羅剎聯合歐洲之力相抗衡。」

顧辭想了想,好像左宗棠大人帶著驍勇的湘兵,沒多久就解決了南疆,只要國力尚存,奪回疏勒不難,至于歐洲合力,「歐洲很難統一,他們很分散。」

「當年如此龐大的羅剎也沒能讓他們統一?」

「我,我記得沒有……」顧辭側頭想了想,相比一戰,她更熟悉二戰,不過兩次都是德國牽著呆萌小弟意大利當反派,至于歐洲全面對俄的戰爭,不是考題範圍,就完全沒印象了。「……好像日耳曼和鄂圖曼打羅剎。」

「好啦,不許多思。」袁懿捏一下臉上的肉爪子,讓她回神,「有生之年,我能定界橫亙、深踞中南,守住龍門海峽,不世之功可就。剩下的事,該咱們兒子們去操心了。」

「哥哥真厲害!」顧辭俯身吻一下筆挺的鼻尖,有野心的帥男人認真起來,簡直就是渾然天成的發光體。

袁懿笑納她的馬屁,在這個溫馨靜謐的氛圍里沉沉睡去,顧辭一邊給他打扇子,一邊考慮自己還能為他的雄圖霸業做些什麼。

***********************

歷朝歷代在泱泱史書里,面對如何有效管理社會基層的技術問題,累積了許多經驗,從權力分封、制衡、帝王心術等上層建築,到產生‘皇權不下縣’這樣的認知,都是根據以農為本、道法自然的華夏文明,而得出的‘經驗管理’模式,表現出來的除了‘以史為鑒’這樣的古話,還深刻體現在華夏獨有的‘祖先崇拜’文化上。而海洋文明產生的深厚商業基礎,讓西方更習慣于數字化管理,所以在工業化進程上,西方本就有先發優勢,顯得更依賴祖輩經驗為主的華夏文明缺乏質疑精神。中華並不是‘無商’,只是‘輕商’,從《史記》的《貨殖列傳》就能看出,商賈的作用在于幫助‘交換’,協調物產的多寡,對其中涉及的經營之道甚至隱約可窺的貨幣戰沒有總結和發揚。不是‘素封’之家,多半不知內里門道,官員尚且如此,更遑論小老百姓與高高在上的天子。

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出現在東方航道上,雖然英國和俄國還沒崛起的跡象,但後二者里,一個限于島國體量,必定比同時想在陸地上擴張的西班牙走得更遠,才能打造出日不落帝國,另一個幾百年來囿于內陸國家的位置,為出海口做困獸之斗,都不是好相與之輩。如果大虞不能在經濟上佔據主導地位,全面控制新納入領土,遲早會被殖民者‘分而治之’,再切割出去。

衡量一個文明是否成功覆蓋一個地區,有三個標準是必須同時具備的,即種族、文化、語言趨于一同,少一項都屬于革命尚未成功。例如安南,即使後兩項能在一代人之內解決,但種族之間的差異不是那麼容易抹掉的。

賈鵬夫妻在安南做得很好,西運河在柳陵城曾通過左江連同安南北部河網,在陳朝和濟朝有意無意地忽略下,河道淤塞,僅通舟楫不可行船,現在已經疏浚完畢。並且,流經柳陵城北部的珠江通過一條支流北流河,與東南部入海北部灣的南流河之間,也開挖了一條以通航軍艦為標準的小運河。如此一來,河海相通的柳陵城與安南北部升龍城,已然密不可分,十萬大山再不會成為中原嶺南與安南的天然界線了。

地緣的改變自然會帶來人文變化,賈鵬接管安南南北全境以及佔城地區後,保留各處官員的職務和待遇,以一年時間為緩沖,來年請旨開吏考,合格者留任,升謫與漢官類同,不合格者降級遷入柳陵城或崇明島任職。仕途無虞,本身漢學功底不差的安南官員絕大部分成功地拿到大虞的公務員證書,安南學子們只要讀寫過關,完全可以報名大虞內地學府,哪怕是上京的格理或鶴鳴都不會拒收,而後年,更是可以和漢人一樣參加大虞科考。這種一視同仁的政策,對于漢化程度很高的安南來說,反而比享受‘異族優待’更得人心。

以升龍城為中心的北安南穩定交接,而沒得到太多額外好處的南安南李氏則出現不滿情緒,盡管李氏當家人很努力‘配合’賈鵬和平南軍的施政和布防工作,但善于山地作戰的‘游民’始終不是那麼听話。正好高麗李氏趁著安東軍與鎮北軍忙于收拾渤海國,以抵御東瀛海盜為名,想自擁大同江以南獨立為藩國。迅速回撤的單歸帶了兩千荷槍實彈的安東軍上岸,把李氏及其手下掌兵將領全綁了,首惡盡誅,余者丟去崇明島,讓他們老李一家隔海相望,如果安南李氏再不老實,就去島上闔家團圓吧。

李氏消停了,但南安南不會馬上平靜,原屬高棉水真臘地區的西貢,也因為安東軍的離去,換成陸軍平南軍,而蠢蠢欲動。好在夏步凡雖然人在龍門,但西貢東北的金蘭灣可是神宗欽點的未來海軍基地,巡防的虞艦配合西貢平南軍,把參與暴亂者直接拉到澎湖墾荒,歷時不過五天。

一下解決兩個大隱患,賈鵬可以專心對付南安南和戰亂經年的佔城地區,登記荒地賣予漢人,勸農護田,辦學通商,聚攏人心。為了解決高棉人對西貢的虎視眈眈,他請示過崇政院後,還以敕封恩賞的形式,贈與百珍百金,作為西貢的‘買斷金’。

***********************

如果沒有武裝到位的海軍,靠鎮北軍和平南軍的調動來解決兩地沖突,恐怕光行軍布陣,至少得花個一年半載,現在三個月就OVER,讓朝廷第一次正視強大的海軍在征服和控制半島和島國國家上的高效——縱深有限的沿海地區,只要海軍成功登陸,憑借壓倒性的火器支持,足以肅清一切反抗力量。

如果純粹靠內庫和海貿養活的海軍,能給大虞帶來那麼多島嶼和半島土地,保護龐大的海貿利潤,時日一久,怎可能再產生禁海之言?

看到這樣的趨勢,顧辭很欣慰,既然北邊的漠北高原和羅剎更需要陸軍去控制,那她和名下的皇家公司,就專心于扶持中南和馬來兩個半島的商人群體吧。只要種植園經營個一兩代,哪怕單純為了糧食,大虞這個農業帝國也不會輕易舍棄海軍這種能輕易控制一國命脈的軍事力量。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盛世獨寵最新章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文閱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