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獨寵 146 江山初定(1)

作者 ︰ 慢慢來吧

蒙兀人抹華梨的加入讓渤海國君完顏欽茂又憂又喜,喜的當然是有了能打仗的人,說不定可以撈更多好處,憂的是萬一大虞生氣他們窩藏欽犯打過來怎麼辦。圖撒合里自要勸他勿激進,大虞的實力不是現在的渤海國能踫的,不然,只有學安南、琉球、高麗一樣,被人並入版圖,失去國格。不過,已把蒙兀人當兄弟的鮮卑人顯然不以為然,所謂的稍有收斂也僅是在河流可通航的春夏季節老實點,平日欺負漢商,或往安達劫個道什麼的沒少干,給安達的油煤鑽井、開采造成很多影響。

按樞密院的策略,一開始派了錦衣衛與圖撒合里手下的人接觸,听聞他拒絕了好些人的游說,堅決不踫王位,但表示如果情況危急,會考慮換個國君,畢竟完顏氏別的不多,旁支最多。

奉命守安達的是鐘鼐翟竣這對好基友。當鐘鼐听到圖撒合里是個大忠臣時,決定把一路從金微山晃蕩到賽音山的權渠閭勾引過來,讓他和抹華梨對掐。

寒冬臘月,被翟竣一路攆著往東跑的權渠閭成功地沿著旭烈當年走過的路,進入大鮮卑山,再往北繞過安達,看到了小小的木蘭炊煙裊裊。在某個陽光溫和滴水成冰的大晴天里,木蘭護軍又屁顛屁顛地去安達附近掃蕩煤車油桶時,權渠閭的千把人進木蘭去取暖了。鐘鼐和翟竣高興地把這些鮮卑人都削了腦袋,只留十個放跑回木蘭。死里逃生的十人進了村一看,好多好多不認識的人馬!嚇死本寶寶了!馬上涕淚俱崩地跪地唱征服。

或許同出自大漠高原的緣故,彼此語言勉強相通,雞同鴨講之下,權渠閭大致讓這些人明白了他打的主意和抹華梨一樣。一回生二回熟,十人一時猶豫是帶著大部隊趕緊往依蘭告狀,還是讓這些人去幫忙報個仇,證實他們有誠意。這時大虞騎兵列隊逼近,大家伙兒不約而同地先跑為敬。

鮮卑人帶著匈奴人到了依蘭城門下,守軍哪敢開門,馬上派人通知圖撒合里,只放兩個吊籃,一邊吊一個人上來匯報情況。這下搞笑了,你去打劫,被人砍了,回頭自己家被另一波人佔了,還帶著搶地盤的人來家里,再搶下一波麼?

圖撒合里牌滅火器再一次趕到時,木蘭已經成了大虞地盤,九個鮮卑人和匈奴人在依蘭城外哆哆嗦嗦安營扎寨,兩個報訊人關在城中大牢里,吃得油光滿面。當務之急不是找大虞要木蘭,人家忍到現在才發難,已經夠給面子了,要緊的是,怎麼處理這一千多匈奴人。權渠閭想的是先找地方過冬,如果依蘭閉門死守,那他就只能去附近打牙祭,如果能進去,他不介意去寧古塔混混日子。圖撒合里頭疼不已,卻接到隨他其後而來的迎匈奴使節入城的旨意,只得怒氣勃發地開了城門,迎入權渠閭,當然,他只能帶十人隨扈。剩下繼續蹲城外的匈奴人怎麼辦?自己找吃的唄。倒霉的是依蘭周邊的小村落,糧食被褥一樣不剩,只得逃往寧古塔。

怨聲載道的流民沒有讓完顏欽茂改變主意,他對于能再次‘收降’一批武裝力量很自豪,不顧圖撒合里的勸慰,無視大虞要求引渡抹華梨和權渠閭的正式警告,給了權渠閭官職,並命其一干人為‘忠孝軍’,然後一群武夫開始眾議如何解決‘木蘭’問題。不出意外的,完顏欽茂要求耶律氏在依蘭配合大軍‘防守’大虞,若大虞先動手,則可攻之。領軍的居然不是給渤海國惹來**煩的兩個異族人,而是拓跋氏的領頭人拓跋益。

與其說拓跋益想挑釁大虞這頭怪獸,不如說他失去木蘭後,想從耶律氏手里搶過依蘭,控制這座最大的貿易城市。

這種嫉賢妒能,濫權營私小人,因手握兵權,有擁立之功,一直佔據高位,擾亂綱紀,和懦弱無能卻性好猜忌的完顏欽茂簡直是作死二人組。圖撒合里開始考慮要不要換一個主子來效勞,但顯然拓跋益比他著急。大軍甫到依蘭,拓跋家的將領就要求圖撒合里大冬天的跟著去巡城探營。他自己身邊二百人,只讓圖撒合里帶兩個小廝。傻子都知道他想干嘛,不就殺了圖撒合里嫁禍給大虞麼,老套路了。幸虧圖撒合里沒愚忠到這地步,看情況不對,自己人出不了城回寧古塔,干脆帶著親隨打開城門,跑木蘭去了。追在身後的渤海軍被大虞騎兵射死幾百人,其中包括第一次領兵出征的那個拓跋將領。

一時間渤海國群情嘩然,依舊信賴鮮卑人的完顏欽茂認定圖撒合里是內奸,里應外合事敗才出逃,要把所有耶律族人及其依附者關進大牢,並下令奪回木蘭。

這時寧古塔城內突然出現許多‘傳單’,言明拓跋益先是設計在木蘭偷襲大虞,挑起紛爭,事敗後欲殺掉識破他詭計的圖撒合里,嫁禍大虞,而大虞只要權渠閭和抹華梨的性命,對木蘭平民秋毫未犯,並允許他們隨意離開,流民入京求助被拒之門外,再回木蘭仍得到大虞庇護,中華上國是仁義之師。以耶律氏為首的許多地方豪族爆發起義,殺了替完顏欽茂傳旨的特使和鮮卑人扶持上位的地方官員,在伯力組軍自立。圖撒合里知道後,立刻致信族人,說他已決心投虞,望族人以保全民眾為首要,勿割據一方。

百姓公認圖撒合里‘才華橫溢、滿月復經綸,有治國經世之才’,對把持朝政又殘暴無能的鮮卑人極端不滿,眾口一詞地認定拓跋益暗殺忠臣圖謀篡位,而國君昏庸不分賢愚,大失所望之下,紛紛逃向伯力。

鐘鼐翟竣兵臨依蘭城下,拓跋益將城中未及出逃的平民縛于城頭,讓大虞不能炮攻,傳訊寧古塔,讓權渠閭和抹華梨來‘襄助’。兩人才沒那麼傻,抹華梨裝風寒,權渠閭干脆以‘報君恩’為由,建言遷都,說寧古塔離依蘭太近,戰事一起容易被波及,不如將京都糧草省下給大軍。拓跋益的盟友們分為兩派,一邊願意求和引渡,救回老大,一邊覺得應該向老大和權渠閭學習,‘挾天子以令諸侯’,換個地方,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神宗七年的元旦,鎮北軍的火炮轟開依蘭一側城牆,完顏欽茂廣征車馬,載珠寶文書先行,翌日,率大臣和親軍離京南逃去琿春。被其留守寧古塔的幾個大臣惶恐不安地等來了依蘭城破的消息,緊跟著是渤海軍潰敗,拓跋益被俘,伯力獻上降表等幾個壞消息,也馬上打包去護駕。

完顏欽茂思前想後,決定先準備好船只水手,情況不對,立刻從徒門河(圖們江)揚帆入海,然後‘分封九公’,以示朝廷恩信,讓他們在各自地盤上出兵抵御大虞。于是鮮卑人、匈奴人、蒙兀人等都獲封公爵和屬地。琿春當地的老大,就是耶律氏的好基友蕭氏,也得了個‘滄海公’,希望伯力的反軍看在蕭氏得了重任的份上,‘棄暗投明,共御外敵’。

有幾個得了封賜的鮮卑人口稱‘為君靖邊’,立刻帶兵離開,仍有三人留下來和權抹二人搶‘天子’,隔日暴斃一個,另外兩個馬上開溜。隨後權抹二人親自上門和滄海公打交道,看情形是讓完顏欽茂求和,還是帶著一起往海上去。

***********************

新年開春,冰雪消融,在依蘭過冬的翟竣和鐘鼐掃蕩了周圍的麻煩,打退幾波來試探的鮮卑人,作為前鋒,南下直逼寧古塔。任塞淵從扶余入長白山,視情況偷襲寧古塔或干脆攻琿春。顧翀等其余的人在扶余備戰,可隨時支援渤海國戰事,也為入漠北達賚湖一帶做準備。安東軍的船艦分兩路,崔舫一路從苦兀直下伯力,單歸一路在海參崴等著看有沒有人從琿春外逃,高麗軍則從海參崴上岸,一路掃蕩上去。待這幾路會師,基本上渤海國也搞定了。

因為神宗一直記得顧辭說過的話,正是東北山林里的靺鞨人最後敗壞了華夏傳承和千年文明,所以此次給樞密院的指令第一次顯現出毫不寬容的態度——盡殲武力,逃逸者亦無赦。在錦衣衛和商人們的努力下,一直堅持渤海國祚的耶律氏將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圖撒合里自請去琿春勸降,鐘鼐並未派人一路護送,而是通知伯力的耶律族人,在兩城中間地帶接應。隔天,距離伯力最近的一個小村鎮發現了圖撒合里及一百多耶律兵的尸體,僅有的幾個活口皆指認匈奴人是凶手,證據就是權渠閭沒去寧古塔之前,這些匈奴人從依蘭來打劫過許多次,化成灰都不會認錯。昨天匈奴人追殺義兵入村,為了滅口,連村民一起殺了。他們幾個躲到了地窖或房頂上,才死里逃生。

權渠閭矢口否認,但憤怒的滄海公帶人沖入他在琿春的院子,發現許多從平民百姓手中搶來的米袋銅錢,匈奴人說不清這些物品的來歷。而且匈奴兵和蒙兀兵每日都要出城跑馬,無人敢攔,其探馬更是無數次去往伯力或依蘭,誰知道是哪波人截擊了圖撒合里!

也有人質疑是不是大虞人干的,可這話連耶律氏都不信,伯力已然遞出降表,圖撒合里的號召力對大虞絕對利大于弊。

直到寧古塔報告那段日子曾有匈奴人經過,在林中出沒而未入城,在滄海公的主持下,沸沸揚揚地輯凶事件水落石出,民眾聚集琿春行宮,要求格殺凶手。

已被半軟禁的完顏欽茂一邊安撫權渠閭,一邊私下向‘臥病在床’的抹華梨求助,希望他能幫忙收拾權渠閭。抹華梨腦子還算清醒,口頭應諾,轉頭病愈,就和權渠閭策劃退路去了。勢單力薄的完顏欽茂下旨赦免權渠閭,加封他為左副元帥,抹華梨為右副元帥,趁二人接旨不備之機,抱著玉璽逃出行宮,躲到滄海公家里,立刻又下新旨,抓捕權渠閭和抹華梨,打算獻俘求和。

如此舉動激怒了本來脾氣就不太好的權抹二人,他們不顧局勢緊急,圍著滄海公府邸強攻,殺光守衛和蕭氏一家子,拎上完顏欽茂,往東跑入阿林山(錫霍特山),準備北上繞過伯力,入海去苦兀或進東鮮卑荒野凍原。

這下民眾不但對匈奴、蒙兀人恨之入骨,連帶之前反對圖撒合里,引狼入室的鮮卑人都遭到民間反抗。忙于應付起義和暗殺的各割據勢力完全沒有實力抵抗大虞的三面夾擊,被進入渤海國月復地的三路虞軍挨個收拾掉。得到大虞保證不傷平民性命,耶律氏親自確認寧古塔、琿春除了負隅頑抗的鮮卑人被砍得七零八落,並無百姓傷亡,與鐘鼐、翟竣一起帶兵入阿林山,圍剿權抹二人的三千兵馬。

權渠閭、抹華梨離開阿林山,沿穆河北上,于宏科(阿穆爾斯克)附近盡殲耶律氏義兵八千人,鐘翟二人繼續追擊而至,在穆河入海口特林(尼古拉耶夫斯克)一帶將之全殲。

神宗八年中秋,除長春城護軍之外,鎮北軍大半軍力入駐原渤海國全境,明都、阿格迪、海林察分別以依蘭、伯力和海參崴為據點,收編當地兵力。顧翀夫妻駐防白城,籌備軍資,下一步將進入達賚湖草原,肅清不服管束的游牧者。單歸、崔舫與安東軍暫回對馬島和苦兀,巡防東海。

***********************

渤海國一夕湮滅,神宗秉承‘滅國不滅祀’的傳統,將貴族將領、部首頭人等分批遷往長城之內的遼東地區,就在驪河入海口的青浦,位于遼陽之南之間。這兒雖重歸大虞不久,但土地肥沃、草場豐美,條件更好,倒是讓心存不滿的渤海國遺族們說不出話來。至于青浦的原住民,自然是丟給高麗李氏,去開墾百濟、新羅之地了。

《新唐書•渤海傳》有雲,渤海‘俗所貴者,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柵城之豉,扶余之鹿,鄚頡之豕,率賓之馬,顯州之布,沃州之綿,龍州之?,位城之鐵,盧城之稻,湄沱湖之鯽,果有丸都之李,樂游之梨’,這片富饒的黑土地對中原農民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不需要強制,就有大量漢民涌入,使用先進農具,開墾黑土地。皇後娘娘之前在燕北長城外圈出的試驗田成了最好的活招牌,不但育出新品種盧城稻,還仿照桑基魚塘的模式,開創性地將魚蟹苗放入水稻田里一起養,換了主人的東北平原生機更勝以往。

張圭白擢升遼東知州,普及漢字漢語,並派出使團,招撫山區各族,劃分各自漁獵區域,征召民工,帶領肅慎和靺鞨青壯年,與俘虜一起修築山道和灌排水工程,誓把遼東變為大虞最好的糧倉!

雖然今世沒有滿清入主中原,把東北作為禮物送入華夏版圖,但神宗和鎮北軍的努力,讓這一隅從此永歸,東北大倉成為後世歷代之重,再沒離開過中華國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盛世獨寵最新章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文閱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