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獨寵 138 科技之光

作者 ︰ 慢慢來吧

大手筆的軍防調動不是小事,有心人自會關注和搜集這方面信息,但普羅大眾的注意力還是在皇家貿易公司的《神宗六年進出口目錄》和《西域扶助計劃》上。前者預判了明年會大量進口南方豐收的米糧,以及出口更多的瓷器、棉紗、絲綢和茶葉,給海商一個很好的指導。後者歷數了目前西域各處的情況,需要怎樣的援助,及其曾經的特產,可推廣種植的物種等,從藥材、糧食、水果、木材、魚畜、皮毛等應有盡有,眼光毒辣之人自然能從中窺見商機。

這是顧辭在盡最大努力去調動商人的積極性和野心,拓展並整合大虞版圖內各處的物資分配,也正是神宗上位大力推行‘商政’後,大虞的活力之源。

‘商政’一詞,出現在一篇洋洋灑灑數百頁的報紙投稿里,便是有心人從最初的七家皇家產業到現在的皇家貿易公司,研究歸納了所出台的明文規定和自發形成的一系列商業慣例,執筆人正是謝慶的獨子、阿鉞的二哥謝戚威。

當神宗知道蕭律等三位主編執意要刊發此‘文’時,再不情願也只能認了。不過,顧辭閱後提了一堆修改意見,指出許多不完善或定義含糊之處,限定一個發表的時機,讓謝戚威老老實實地重寫,以後可以作為財經科的教材來用。

***********************

現在的上京三大學府里,鶴鳴自然是貴族學校,專門培養社會精英官紳進士。令德撐死了是個二本,學員皆以做‘公務員’為目標,很多成績優秀者,直接轉去鶴鳴了。鴻都最復雜,完全是個融合了財經、職業技術、法律、理工、農業,乃至風水、藝術、醫學等五花八門的超級綜合型院校。

太不科學了!

顧辭一直想改,但袁懿和蕭律不太支持。因為鴻都口碑太好,輕易改動,怕影響‘命中率’——成立十余年,目前在職的官吏有近二成是鴻都學子,一成多是令德,這個比例可謂驚人。

有人曾以此現象抨擊‘滄海遺珠’太多,說明要麼科舉取士名額太少,要麼是禮部給鴻都開了後門。剛上任不久的神宗當場給了他機會,去鴻都隨便拉個學生來,一起考同一套吏考題目。如果他分數不如鴻都的學生,說明他這個進士是走後門得的,或三年一次百名進士還可以更嚴格些,免得有人濫竽充數。結局自然還是他這個老進士成績略略高于未束發的鴻都學生,抹著冷汗縮了。不過神宗沒放過他,拿出歷年吏考得職者名單,十個里面難得有兩個升上可稱為‘官’的七品,而十個進士的考評至少一多半能是‘優’。這說明真才實學的進士自然比胥吏有更多機會去擔重任、做大事。但小事也不能沒人做啊,吏考補充的就是這部分人。如果單純增加進士名額,像這位大人似的,歷年考評最高只拿‘中’的成績,遲早要被連年拿‘優’的年輕人踢掉。‘老臣輔政先帝多年,朕不忍’,SO,以後說話還是過過腦子,不然回家吃自己吧!

***********************

臘月封印後,帝後二人居然在百忙之中撥冗蒞臨鴻都門學指導工作,熬得眼青神頹的謝戚威被山長顧翃和自家三叔謝廉拉出來,苦哈哈地陪同在側。顧辭好不容易能來一趟鴻都,打算好好看看蒸汽機的研發情況,爭取說服親愛的老公整改鴻都,不說文理分科,至少要把職高技校這種可以半工半讀甚至賺錢的部分分出去嘛,留著高精尖人才花錢!

匯報工作的會議總是一成不變,只有參觀實驗室時,顧辭才打起精神,探究到目前為止蒸汽機的體型還不能盡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在哪。

皇帝很有默契的讓顧翃等人陪他去看校區,留她一人在安靜的實驗室附近‘休憩’一會。這一休息,顧辭連午飯都錯過了,等田老頭和蕭九跟在興奮異常的皇後身後出來時,看見皇帝又冷又黑的臉色,差點跪地,幸虧娘娘笑靨如花地上前,激動地攬著黃桑回御駕上說悄悄話。

「哥哥,咱們再建一個學校吧。」

「就為這,你連飯都不吃了?!」

顧辭手忙腳亂地塞下幾塊點心,灌下老公遞來的溫茶,滿足地舒了口氣,攬著他的腰開始親親,接著安利。「我去看了一下工造局的實驗室,里面的蒸汽機雖然小了很多,但細節做得糙。然後我要求去看做各部分零件的模具,才發現模具大多是手工制作,費時費力,精度還不能保證,公差太大。」

「公差?」

「手工的東西,第一個和第二個的尺寸誤差比較大,這個誤差無法避免,但要控制。模具不對,再做出來的東西肯定誤差越來越大。」

「如何解決?」

「設計車床,帶卡尺,精確到毫。只要不是金屬的東西,能保證最大程度的控制。」

「又是個新課題咯?」

「這不算什麼,對他們來說很簡單,之前沒人研究模具和尺寸公差的影響罷了。」

「那有什麼不簡單的收獲?」

顧辭眼珠子骨碌碌地轉,貼著他耳語討賞,「若是,我能讓所有的軍隊都配備上火槍,和可拆卸搬運的火炮,你覺得,算不算不簡單?」

眼神一下子發亮如熾的袁懿一把將她摟入懷,「就靠車床?」

「你想啊,如果每個零件都是尺寸一致,鐵水灌入同一個模具就能出一個標準零件,這樣能批量組裝多少槍炮?」標準化、流水線是批量生產的基礎,再將淘汰率控制好了,可不就能人手一把麼!

「小寶貝想要什麼賞?!」興奮難抑的袁懿直接一記熱吻,差點將她就地正法。

媚眼如絲的顧辭一臉的柔情蜜意,窩在他懷里喘息,「我想把鴻都里的專門人才分出來,成立經世大學、格理大學和技術學院。」

「都隨你。你自己想要什麼?」他注視著懷里柔得似水的愛人,心里又甜又熱,恨不得把心都掏出來獻給她。

顧辭主動含住他的唇,含糊道,「你的就是我的嘛,我要哥哥就夠了!」

正在如火如荼難舍難分的兩人被車外的藝青越來越大聲的咳嗽打斷了,他們今天出來考察的第二站——國家圖書館到了。

整理了許久才下車的皇帝牽著小臉微酡的皇後開始打量圖書館的正門。長公主府原本的高牆已經拆掉,只有纏繞藤蔓高聳過人的鏤空鐵藝欄桿圍住偌大的前院。這是顧辭設計的西式風格,讓人可以對圖書館的布局一目了然。本以為這種拋棄私密性的形式會讓老學究不喜,沒想到士大夫們很贊許,覺得這是朝廷對向學之人‘不設門檻’之意。

這種愛腦補的階層真是矯情!╮(╯—╰)╭

女文書們早已遷到內院干活,二門封死,開了後門,不影響她們出入。前院對外開放,左邊幾個院子打通,一間間屋子里全是書架,每間按經史子集等掛匾分類。右邊是配備桌椅幾凳的玻璃房,書可借走,或在此抄閱,不過不許吃喝,只提供炭筆竹紙。正中間的屋子是接待處,他們身後也是書架,不過放的是書籍目錄,按書名、作者、朝代、國別或門類查找均可。

顧辭注意到鴻臚寺翻譯的外文書籍還沒上架,打算一會和奚川王妃提提這事,讓女文書們參與抄錄原著。翻譯著作不同于整理古文經典,有錯漏必然難免,剛好可以讓大虞學子們去論證辨識,所以不用浪費大學士們的寶貴時間,女子們搞定即可。反正按皇家書局的書籍印量,和高價賣去海外的竹紙銷量,女人再多一倍都養得起。

寂靜無聲地巡視完圖書館,帝後起駕回宮。

***********************

次日一早,皇帝把鴻都幾位負責人和各科目教授等人召入大內,與他們討論新立兩所大學的設想。本以為是件緩緩待議之事,居然得到大多數教授的贊同,連目前的山長顧翃都有些意外。有點不明所以的皇帝立刻著人請皇後過來,說這事以後匯報給皇後,畢竟之前也是國丈大人倡議而建,他就不管這等小事了。

端莊美麗的皇後款款而來,跨門檻時有些遲緩,皇帝心底暗爽一下,放她和這群老學究們打交道,帶著顧翃等管理人員去隔壁討論選址和經費問題。

腰酸腿軟險些爬不起床的顧辭開門見山地和諸位教授說,「本宮想先听听諸位對新學府的科目設置和內容介紹,還請暢所欲言,若之後有需要補充也可上折。」

田老頭年紀最大,也已經從她這里知道消息了,立刻捧哏,「鴻都初建,世人大多視為雜學之所在,直至吏考得以揚名,然而也僅有術數、水利、農桑等政務相關的學科受追捧,其余的大多為養家糊口學手藝。既有高低之分,不如分開。」

蕭九補充道,「匠技科目也自有區別,有人學貫數門,也有識字不多者,下官以為分開教學更合因材施教之意。」

兩個皇後的自己人發完言,其他人也就知道基調了。

主管術數的王恂年紀最長,是欽天監的司歷,從小過目成誦,被當時在昌京天文台模魚的現欽天監佟監正收為弟子。師徒倆在神宗上位時獲準修歷,帶著幾個術數科的學生一起分赴全國四方,定點做日晷實地測量,精心計算,總結了一千多年間歷經七十改、創法者十三家的普遍規律,大膽創新,推出了精確的《授時歷》,正準備明年頒行天下。他們這些人干的活比起財務需要的四則運算復雜得多,進入高等數學領域了,所以希望單獨成科,哪怕歸于天文亦可。

顧辭很認可他們的想法,一邊做筆記一邊說,「不知王老可曾接觸過大食人的天文航行?在西夷,天文乃觀測星象,而歷法術數所需的進階演算,恐怕其深奧程度不亞于天文,這兩科還是分開的好,您覺得呢?」

王恂大為贊賞她的知識淵博,表示一會去鴻臚寺探討一下西夷‘天文’之說,然後提起自己學生遇到的一個情況,「下官有個弟子郭思若,一樣精于術數和歷法,然,潘教授也瞧上了,您看……」

旁邊一位方臉闊額的中年男子失笑道,「王老不厚道,這是讓娘娘來壓我?」他就是工部掌管水利司的潘季印少卿,朔方城人,祖祖輩輩和黃江打交道,有名的河工世家。但傳奇的是,他本人進士出身,授通判一職,業績驕人升任御史,再擢大理寺少卿,妥妥的專業法官背景。

看來這是在搶人才,顧辭微微一笑,「本宮有個提議,諸位幫忙參詳一番。如術數、文史等可謂基礎學科,不管後期做何事都需要用得上,所以必定不可裁並。然水利、歷法、天文等,又是在基礎之上的延展,定有天資聰穎之士,可融會貫通兩科甚至數科,彼此互為借鑒參考。所以,不如在新學府里設立必學的基礎學科和可選學的分支學科,讓學生自由選擇。諸位教授申報課題時,願意參加者也可不限于本科。這樣如何?」

必修、選修、攻關課題,很好解決。

接下來理工科教授們的討論方向就變成了‘格理大學里哪些科目是必修’。顧辭放任他們發揮,吩咐宮女內侍伺候好,能記多少筆記記多少,然後轉頭面對文科教授。首當其沖要發言的自然是身份最高的宋玉,誰讓他老婆得了泰陽郡主的封號。剛才皇後面對老教授們的寬容和對人才的尊重讓他有了點沖動,也想幫自己的學生一把。

「音律書畫乃怡情之作,談不上基礎,然臣以為其中還是有許多也需要用到術數的地方。」看皇後點頭表示贊同,宋玉更有信心,「所以若將術數獨立到其他學府,恐會影響臣等的學生修習。」

「不必擔心,跨校一樣可以選修,收費按所選科目來計。」整理排課收取學費,一下子就能多出許多勤工儉學的崗位,兩全其美。

「那與如今都在一校有何不同?」問話的是醫科是李東璧,他是祖傳太醫世家,也是最早自發加入鐵梅寺修習的御醫之一,出仕之前曾游歷大虞,不是坐井觀天的風格。

「一是為了方便管理,二來主要是建實驗室。當然,最重要的是學技與學理之人分開,前者必要負擔生計,後者多為富足之家的學子……」

說白了,保護窮人自尊心,讓他們邊學邊有小錢可賺,攢夠錢了再回過頭繼續讀也不是不行,現在上學沒有年齡限制。這個理由是眾人之前沒想到的,一時訥言。這樣考慮,分校確實有道理,很多人本就奔著學吃飯手藝而來,自然對究其根底沒興趣。

李東璧主動出言贊許,「娘娘思慮周全,下官佩服。」

「李大夫過獎,關于醫科,還有男女分區一事,不知你怎麼看?」

宋玉失去繼續說話的機會,有些扼腕,不過想著可以讓妻子幫忙遞話,又坦然了。

「老夫覺得荒謬之極。女護士難道不需要照看男病人?」醫館里的婆子本就是為了照顧病人才招的,這會學校里要分開,講的還是一樣內容,簡直浪費。李大夫非常不屑于這種‘男女大防’,命都快沒了,防個P啊!

「那護理課只能招已婚女子了。」顧辭比他更無奈,可沒辦法啊,若男女一同上課,鐵定不會有女孩報名,來了還有可能害人家嫁不出去。現在各地醫館都招已婚婦人,可是來上學的卻是小姑娘為多,真是鬧不明白。

「也行!反正小姑娘來學,只為求個善名,以後也不會去醫館做活,招已婚的拉道簾子完事。」李東璧居然很贊同。

居然是這種情況!來鍍金而已?那就算了。這種人扔專門的女子學院去,保證從收費到科目都高大上!

「您看,以後醫科學生學滿三個月後,每五日去醫館干一天活如何?」

「這個主意好!」

「另外我打算動一下太醫院,用輪值制度,不當值的都去醫館坐堂,您看如何?」反正宮里有師父和藝青,顧辭覺得御醫沒什麼用處,太醫院的人不拿去使喚太浪費了。

李東璧只是普通御醫,做不得主,但可以幫忙把消息透出去,作為皇家醫館北京分館的館長,那些因他直言不諱而不喜的同事們,以後可能得看他臉色過日子了。

李東璧咧嘴一樂,笑納了。

農桑科的王伯善跟著表示學生可以五天下地一日學習,托皇後的福,現在試驗田越來越大,物種越來越豐富,尤其是他們最新的‘大棚’課題,如果成功,在東北黑土地上推廣,定然會讓東北成為千里糧倉。他是慶豐司的掌司,家中也是糧商出身,這方面敏感度相當到位。

顧辭覺得把學生當農民用,有些不合適,遂提議,「本宮覺得學此科的目的在于每日定時記錄試驗數據,不知王掌司怎麼想?」

「說到這個試驗方法,我門下學生徐光岐總結了一套方法,比之太傅大人所用更完備,用之頗為得力。」講到得意弟子,他的話就開始多了,「他本是刺桐人,與一位佛,波秋歌人學了語言,現在跟一位景教的傳教士研究他們的學科著作,想試著翻譯出來……」

「我一會就讓鴻臚寺的通譯去幫他,另外,譯文和原文對照的著作也會盡快刻印,圖書館和學校了優先供應。」顧辭一激動,連高冷範標配的‘本宮’都不記得說了。

「謝娘娘!」王掌司心滿意足閉嘴了。

不過顧辭鍥而不舍,「我對農桑科的期望是‘嫁接’、‘雜交’和‘農藥’,優先糧食,需要什麼資源可隨時上報。」

「娘娘英明!」喜出望外的王掌司咧著嘴在記筆記。

其他人听聞這個好消息一樣高興,能互通有無是科學狂人們的夢想,何況‘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有些技術和傳承可能是斷在了改朝換代上,外夷若學了去,他們再學回來,教學相長,沒什麼不好意思。

教律法科的傅憲是潘季印的繼任者,他一邊參與武尚書的修律之事,一邊授課,很是辛苦,推薦了律例司的侍郎陶安敬為教師,所以今日兩人一起來了。他們對分校沒什麼意見,專業性太強,哪怕獨立為一個小學院都可以。顧辭對他們卻很關注,提了兩個意見,一是律法方面分斷案和勘驗兩種人才,說白了就是通判和仵作,但後者地位低下,這方面能否和醫科合作?她覺得醫科的人肯定願意,在這個時代,有機會解剖人體多麼難得啊!看李東璧那眼楮亮得都綠了。第二個就是‘案例教學’,時人普遍覺得律法比之四書還深奧,大陸法系出了名的晦澀拗口,那不如讓學生們參與搜羅和編輯案例,既可用于普法宣傳,又能直觀學習。

這個方法讓其他科目也頗受啟發。文科這邊就剩下財經科,教授是謝廉,不用多說。顧辭回過頭又找了幾位理工科教授開始劃拉,「除術數外,還有哪門可作為基礎學科?」

田老頭和蕭九剛才爭論的就是這個,他們覺得鐵、木是器械、建築、鍛造、冶金等專業的基礎,但以原料分別為科又嫌太細,合一處太繁雜。其他人參與討論,出謀獻策,不亦樂乎。

顧辭趕緊打斷他們,控制會議時間,直接下結論,「依我愚見,‘數’乃計算之根,不如改‘術數’為‘數學’。鐵、媒、金、木都是物,叫‘物理’如何?然物料在水、火,甚至人力下才有不同變化,才分為冶金、機械,就稱‘化學’吧。」

眾人細品,點頭俱贊。

「‘術數之學’、‘變化之學’、‘格物之理’,」王恂贊她,「娘娘真是深諳‘文統’之要義!」

「文統?」顧辭暗地吐槽一句︰搬幾個簡單的名詞跟文學素養有毛關系……

「始皇帝一統天下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後人皆從秦制。定太祖開科舉,累世無人不曉‘八比文’。科目之名雖小,卻是讓日後的東海、西域、南洋、北漠皆尊此制,實乃‘大一統’之基石。」

***********************

直到袁懿帶著她的筆記,和其他人一起回來繼續議事,顧辭都還有些心不在焉。

她的一個無心之舉,就會讓大半個亞洲都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科學教育體系設定,而且這些士大夫們比她這個受過嚴格現代教育的人,對這種科技話語權的敏感性更高,實在太讓人意外了!

若是文化藝術方面追求‘大一統’,她覺得習以為常,‘獨尊儒術’什麼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對于科學體系的構建也如此高瞻遠矚,就很出人意料。不老有現代人批評中國古代是‘華夏無科學,儒家輕本質’麼,這些士大夫和工匠顯然繼承了漢文化里喜歡對哲學、理念進行深度挖掘的習慣,把追求形而上學之‘道’的執拗勁,用在對萬物本源和技術原理的探索上,怎麼會是沒有科學精神之人?所以這次的分校才讓他們欣喜若狂,覺得是高端系統的科學研究月兌離了工匠技藝層面,成為一門獨立學說,就等于朝廷和歷史會承認他們是開宗立派的奠基人,堪比孔孟一代宗師,正是對他們‘求道’之心的肯定。

不過反過來想想,從她做通用螺絲開始,就在技術手段和試驗方法上給了工造局的匠師們足夠的啟迪,以中國人善于總結規律,加以提煉、復制的能力,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也是順理成章。看來她完全可以把記憶中的各科內容假托太宗的名義寫出來,讓這些科技人才消化吸收,說不定這輩子有機會坐上熱氣球呢!

她正暗爽于點燃科技之光的YY中,忽然掌心被捏了一下,立刻抬頭對老公甜甜一笑,再掃一眼其他人,都在奮筆疾書,和她一樣是木板夾紙,用炭筆一頁一頁地寫。自從在福船首航時大家看到皇後如此使用,這套文具幾乎一夜之間紅遍了全國,皇家書局的炭筆賣得比湖筆好得多,各地義塾蒙學也把這個作為標配,方便又便宜。

袁懿悄聲和她說,「顧郡馬擔心鴻都的花銷太大,會被攻訐‘形而下者謂之器’,我讓教授們先大概寫個實驗室要求,好劃地方。」

「雜學是為強兵利器而用,皇家產業本就有專款撥給他們,只要不超額,有什麼好說道的。」有了貿易公司,怎麼可能缺錢,「還不如讓他們報課題,先看看有沒有能合並的項目,到時候也不用搶人了。」

下面人立刻翻頁,寫得更起勁了。

宋玉沒什麼好動筆,躊躇著是不是趁機提一句自己學生的事。袁懿看出來他有話說,召他上前。

「臣有一門生,精通音律術算,天縱奇才,篤學謙敏……」

「身份有何問題?」袁懿直接打斷他的話。

宋玉抬頭瞟一眼皇後,看她很專注地在听,豁出去說,「他乃前任信武伯朱家遺孤留下的獨子……」

若是從前,袁懿不會覺得如何,但知道高宗和淳儀有一腿,就不能不多心了。不過看著小丫頭繾綣纏綿的眼楮,終于決定輕輕放過,「無妨,若真有才,就好生栽培。」

顧辭感激地看著愈發沉穩威嚴但還是很溫柔的老公,開始給宋玉布置任務,「宋郡馬不妨多排演些歌頌軍士的戲,穆桂英什麼的。還有這麼多附屬國和新族群,不一定有文字,去采風記譜,把他們的東西保存下來。再弄點新樂器,過年好好樂一樂。」

宋玉一邊點頭一邊提筆記下,如釋重負。

***********************

事後袁懿還是派人去查了這個叫朱堉的人,他的確是淳儀丈夫朱駙馬之子,但母親是個善音律的伎子,和朱駙馬一夜風流,懷了孕喝了幾次藥沒打下來,自贖躲去鄉下。兒子的腦子出了問題,她辛苦拉扯大,後來听說朱家沒了,更不敢聲張。兒子成人後,娶了個農家女,有了朱堉的出生。完成任務的媳婦和兒子一起染上時疫病死,伎子決定怎麼也要讓孫子好好過下去,把自己會的吹拉彈唱都教給他。

祖母撒手人寰後,朱堉略有薄產,老實讀書中了舉,到京城踫運氣卻落榜了。好在當時鴻都已開,他干脆去報名,做了宋玉的弟子。

顧辭听完這事,和袁懿一樣松了口氣——幸虧和淳儀無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盛世獨寵最新章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文閱讀 | 穿越之盛世獨寵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