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凰 第七十五章 遠征河湟

作者 ︰ 鹿家少爺

半月後,我和墨白被邀入宮中小住,那是李怡出征的前夜。

那天傍晚李怡、晁凰、墨白、我、還有溫兒五人一起簡單吃了晚飯,飯桌上並未過多討論戰事,免得晁凰憂心,只喝了兩盞酒,預祝大軍凱旋而歸。飯後,李怡還需做臨行前最後的安排,臨走時把我叫了出去。

我跟著他一路走到含元殿,我不知道他想跟我說什麼,更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帶我來這里。站在含元殿上,整座長安城,整個大唐,皆可盡收眼底。

他伸手指向遠方的山脈,連綿起伏的輪廓在斜陽的余暉中若隱若現,天際鋪滿絢麗的彩雲,熱烈猖狂,秋雁排著人字形的隊伍朝南方飛去,一輪紅日已有一半沉入地平線下。

他的一席紫衣在火紅的夕陽中顯得格外華麗。

「還記得十年前你曾提醒我,如果我先喂了百姓蜂蜜,之後若突然喂他們清粥,他們會比從一開始就喂他們泔水更加仇視我。我也曾許諾過,十年之內絕不會有擾民之舉。」他將目光從遠方收回來︰「十年,一晃就了。」

「這十年你做得很好,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我在鳳翔幾乎每日都可听到百姓對你的頌揚聲,他們說你重現了當年的貞觀之治,說你是大唐又一個唐太宗。」我倚著欄桿,方才那隊大雁已飛的不見蹤跡︰「可戰事一起,這些美名便要煙消雲散了。」

他嘴角噙著自信的笑︰「十年間我一直在想,一定會有兩全其美的解決之道。」

我有些訝異︰「這麼說,你找到了破解之道?」

「百姓不願再起戰火,無非是害怕官兵征糧征兵,只要這一仗我不加百姓的兵役賦稅,他們就沒理由有半句怨言。這些年,我節儉持政,所省費用全部充當軍費,並且我一直在精心訓練已有的部隊,這場仗我要靠他們打贏,我的部隊要勝在精,而不是勝在多。」

這是我和墨白都沒有想到的地方,一直以來我們總以為出兵和安民非此即彼,而李怡已有了兩全之策。

我看著他迎著夕陽的眉宇,他臉上是一個成功帝王的莊嚴。

我說︰「我永遠做不到不恨你,但並不阻礙我欣賞你。我雖然知道我的一生碌碌無為,甚至擔著很多罵名,但我很少欣賞別人,而你算其中一個。如果你覺得我的提醒對你的確有些受益,如今我還想再提醒你一點。」

他偏過頭。

「當年大唐積弱,而回紇是草原上最強的部落,我軍尚能剿滅回紇;如今我大唐日漸昌盛,而吐蕃只是在回紇滅族後才發展壯大起來的新部落,所以很多人說這場仗還沒有開始,卻勝負已定。

這種說辭的確很能鼓舞士氣,但你需知道大唐當年能夠戰勝回紇,主要原因並非我唐軍英勇善戰,而是回紇內亂,再強大的民族,一旦內亂就是一盤散沙,使得唐軍在很大程度上不戰而勝。如今大唐雖興盛,但如你所說,兵役不加,征糧不加,唐軍在兵力和後援方面必然不佔優勢,而吐蕃雖剛剛壯大,卻正因它是剛剛壯大起來,其部落上下才更加團結一心,這樣相差下來,大唐未必佔優勢,所以這一仗,你需萬事小心。

這些年我對靖懷的了解雖然不多,但也听說過一些他的政見,他並沒有治國之才,這一點你應該比我清楚。你若真想傳位給他,就只能自己再辛苦兩年,多為他打下些基礎,所以這一仗一旦生變,你得趕緊撤回來,雖然打敗仗听起來窩囊,但大唐和靖懷還都少不了你。」

「果然和清源談話能叫人神清氣爽。」他笑著轉身,走下含元殿前百步漢白玉石階︰「這些話我記著,我不在,你便留在宮中多陪陪晁凰吧。」

……

翌日清晨,旭日東升,浩淼蒼穹染了鮮血般壯闊,三軍將士列陣長安城外,甲光向日,金鱗閃閃。

晁凰立在城牆之上,金黃盛裝如同曜日,李怡回過身遠遠望著城牆上的晁凰,四目相對時兩人相視而笑,他張了張口,用口型對她說︰「等著我。」

然後毅然決然調轉馬頭,霍然拔出長劍直指青天︰「出發!」

三軍將士擊節而歌。茫茫瀚海,親親我家。滾滾塵土,悠悠我穴!朗朗乾坤,男兒熱血,浩浩蒼穹,佑我柔然!

戎歌依然響徹天地,世事早已換了乾坤。

我想,如果李瀍如今還在,他也一定希望看到河湟收復。

晁凰扶著城牆目送軍隊消失在北方連綿秋草中。

直到最後一個兵卒的背影沒入清晨的朝霞,晁凰才收斂起臉上的笑容,側身看著我,手指用力抓住城牆的磚塊。「阿源,你莫要瞞著我,告訴我,這場仗是不是會很艱苦?」

我看著眼前的晁凰,已不能將她和畫境中看到的那個穿著嫁衣,哭的梨花帶雨的女孩聯系在一起,金色的長裙如同鳳凰。雖然當初她嫁給李怡只是一場鬧劇,但我看著他們十年的相敬如賓,這份感情是真的。

我寬慰道︰「你放心,他不說了讓你等著他麼?」

我望向北方,那個只在地圖上見過的河湟,入目的只有一望無際的萬丈朝霞和連綿秋草。李怡帥十萬將士遠征河湟,長安城留下太子靖懷監國,宰相令狐輔政。

但願戰事不要生亂,皇城更不要生亂。

……

自大軍出征之後,晁凰每日都站在北宮門上盼著視線里出現歸朝的隊伍,秋去春來,北歸的大雁整日飛過城門上空,向著河湟的方向飛去,民間常有鴻雁傳書以寄思愁的詩句,也不知道這些鴻雁有沒有把晁凰的思念帶給李怡。

好在每一次她盼來的雖然不是縱馬歸來的李怡,但好歹都是戰場的捷報。

靖懷雖無治國之才,好在李怡出征前已將政事打點好,靖懷要做的不過是依葫蘆畫瓢,況且還有幾位李怡欽點的重臣在一旁出謀劃策,故而朝中也太平安穩,並無風波。

----------------

少爺不求上榜,也不會為了碼字而碼字,只希望能認真寫一段故事,這里邊出現的每一位皇帝,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情節上雖然有很多虛構,但年份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是真實噠~少爺為了這個文也查了很多史料,雖然第一次寫文還有很多不足,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鼓勵哦~謝謝大大們啦~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一朝天子一朝凰最新章節 | 一朝天子一朝凰全文閱讀 | 一朝天子一朝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