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君意 2、回憶

作者 ︰ 李歆

皇帝回宮後立即頒下詔書,任命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右將軍。地節二年三月初八,纏綿病榻多日的霍光終于撒手人寰,皇帝與太皇太後親臨典喪,賜謚號為「宣成侯」,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出殯當日以車載霍光靈柩,黃緞覆蓋,左轅上插上羽飾 旗。征發材官、輕車、北軍五校士軍列隊將抵達茂陵,為霍光送葬。征發河東、河南、河內三郡士兵挖掘墓穴,蓋起墓冢祠堂,設園邑三百家,長丞奉守。

葬禮過後,皇帝依照前言封霍山為樂平侯,以奉車都尉領尚書事。

霍光的葬儀規格已堪比帝王之制,然而霍顯卻仍不滿意,她一改霍光在時所定的墓冢規格,肆意加以擴大,建三道山闕,修築神道,使得整個墓地範圍北臨昭靈館,南出承恩館。另外又大肆修飾祠堂,輦車行駛的道路直接修到墓穴中的永巷之地,霍顯將霍光生前寵幸的良人、婢妾統統趕到墓寢,幽居永巷奉守霍光冢。

————————————————————————————————————————————金安上覷空專門去了趟金賞家,問︰「大將軍過世,以霍禹的能耐自然不可能操控得住陛下,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金賞喝得有些醉了,迷蒙著眼,皮笑肉不笑的說︰「你心里已經拿定了主意,還來問我作甚?」

金安上窘道︰「二哥比我年長,自然見多識廣……」

金賞仰頭灌了口酒,然後長長的吁了口氣︰「死到臨頭尤不知,宣成侯一薨,霍家就好比一群月兌韁的野馬,終有一日得自墜懸崖,摔得粉身碎骨。」

金安上聞言,信心倍增,但轉瞬又擔憂起來︰「二哥,你也該早尋月兌身之計了。」

但金賞似乎已經听不到了,他趴在幾上,滿身酒氣,呼呼酣睡,一副醉生夢死之態。

安上起身,找奴婢替他加衣,然後重重的嘆了口氣。

——————————————————————————————————許廣漢的腳步是如此的急,心情卻是前所未有的輕松。跨進清涼殿的門檻,小黃門諂媚討好的沖他微笑,恭敬的請他入內。

案後的劉病已身穿黃色常服,正手持奏書細細閱覽,霍光死後,雖然霍禹也進入中朝尚書,但顯然霍禹的威望遠遠不及霍光,由尚書遞呈給皇帝的奏書比原先的量多了一倍。

「陛下!」

劉病已擱下書簡,神色睿智,目光深邃,凜凜散發出帝王的威嚴氣息。

許廣漢將藏于袖中的一封方底封口帛袋遞了上去,臉上有掩藏不住的喜氣︰「這是魏相托臣上呈陛下的。」

病已也笑了,用剪子挑開封口,取出里面的一塊折疊的方方正正的縑帛︰「不枉朕等了三年!」

縑帛上端端正正的寫著︰「國家新失大將軍,陛下宜盡快擢升有功之臣接替空位,勿使權力空置,引起爭權之事。宜以車騎將軍張安世為大將軍,不可令他再兼任光祿勛之職,可令其子張延壽為光祿勛。」

「用張安世嗎?朕也正有此意!」他微笑著將縑帛疊好,放到燭台上點了,扔到空置的筆洗內。縑帛瞬間化為灰燼。

霍光死了,朝廷上多了許多騎牆望風的牆頭草,這會兒他要是不懂得抓緊機會回收權力,那他這個皇帝就真的是傻瓜一個了。

「這個魏相,還是沒點到實處,他這是在試探朕呢。」

許廣漢道︰「倒還真看不出他有這等謹慎之心。」

「父親和他關系很好吧?」

「這幾年確是結交甚廣。」

病已長長的吁了口氣,「辛苦父親了!是我的無能才累得父親如此辛苦。」

許廣漢鼻頭一酸,險些落淚,忙強顏歡笑道︰「陛下說什麼呢,何言辛苦。」

他深深的望了眼許廣漢,年過四旬,正值壯年的許廣漢卻過早的顯出了老態,臉上沒有胡須可以遮蔽,使得他滿臉皺紋疊加在一起,說不盡的滄桑。

無言不讎,無德不報。

他的眼眶也不由自主的濕了,為人子女,他本該給帶給眼前這個老人一個溫馨無憂的生活,而不是一個殘破支離的家庭。

「父親!」他起身繞過書案,挽起許廣漢的胳膊,「請為了我,多多珍重!」

——————————————————————————————————————四月十七,皇帝任命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

這項任命之後,魏相通過許廣漢又遞交了第二份封口奏書,這一次書寫的內容毫不避諱的直接抨擊霍氏家族。

「《春秋》譏諷卿相世襲制,痛恨宋國三代為大夫,到魯季孫專權,更是使得國家處于危亂境地。大漢自武帝後元年間至今,王室不能自主俸祿,政事皆由冢宰決定。如今霍光已死,其子霍禹又任右將軍,兄長之子霍山領尚書掌握政要,霍家的兄弟、諸位掌握兵權,霍光的及諸女皆有長信宮名籍,深夜照樣出入禁門,如此驕奢放縱,恐怕將來會變得更加不可控制,臣以為宜設法損奪其權,破散陰謀,以固萬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劉病已極合心意,下詔魏相加官給事中,令他有了出入宮門奏事的自由。這以後,魏相頻頻奏事,皆能合皇帝之意,魏相的奏事全都被一一采納。

政事逐漸回歸天子手中,劉病已將外朝廷議定為五日一朝,事必親為,有下詔讓吏民可以上呈封口密奏,無需通過尚書之手,可直接向皇帝匯報情況。如此一來,朝廷風氣立轉,朝臣面君皆獨來獨往,直接向皇帝陳述,霍山等人雖領尚書事務,權力卻被空置,對此現象雖然深惡痛絕卻又無可奈何。

而這期間,魏相一再向皇帝舉薦一人——光祿大夫邴吉。

——————————————————————————————————天氣燠熱難擋,濁賢卻絲毫不敢有所懈怠,從少府官署一路小跑至清涼殿。

皇帝正在看奏本,宮人輕輕拉動扇葉的繩索,清幽的涼室內一片祥和的氣氛。但越是如此,濁賢就越是忐忑不安。

「陛下……」

「這里有份奏書,你看看。」自從詔令吏民皆可上奏密報後,皇帝每日閱覽的奏書幾乎可說累牘堆案。

濁賢听說奏書和自己有關,嚇得背上滾了一層戰栗,打開書簡一看,見是一庶民上的折子,稱自己的妻子因罪被貶為宮婢,她曾做過天子幼時阿保,對天子有養育之恩,希望能因此請天子開恩赦罪。

「有什麼問題嗎?」。

濁賢這才明白原來皇帝是想讓自己去查實這件事,忙不迭的擦汗應道︰「臣即刻著手去查。」

皇帝的表情十分嚴峻,「查清楚來龍去脈,然後給朕一個切實的答復。」襁褓時期的記憶早就記不得了,其實他也很想知道自己幼時是如何長大的。對于那些曾經撫育過他的恩人,不論貴賤,自然也要一並回報。

濁賢了解皇帝這件事的重視,轉身便腳不停步的跑回少府官署調出宮人名籍,查到了一個叫阿則的侍女。

阿則是個四十多歲中年婦人,因為年紀大了,所以並沒有安置在掖庭任何宮殿做事,而是配到了作室干些養蠶紡織之類的粗活。

濁賢找人叫了阿則來問話。

阿則又驚又喜,結結巴巴的交代︰「當年陛下獲罪羈押在郡邸獄,妾負責照顧陛下,那時候陛下還是個吃女乃的小嬰兒……」

早先陛下曾下詔說要尋訪自己的生母悼後王氏的親人,結果詔書一出,京城出現許許多多冒認之人,惹得皇帝大發雷霆。

濁賢知道今上幼時的確受過牢獄之災,但這樣的養育之恩可也不敢讓人隨便冒認,于是又問︰「你可有人證?」

阿則為難的思忖良久,終于還是訥訥的回答︰「以前的郡邸獄監使者邴吉可作證。」

濁賢嚇了一大跳,又問了兩遍才確信是邴吉無疑。他怕出錯,便親自帶著阿則上光祿大夫府邸問詳情。

邴吉聞訊後大為詫異,沉默良久。

阿則叫道︰「邴大夫難道不認得我了嗎?」。

邴吉皺著眉頭瞪著她,她被那嚴肅的目光瞪得低下頭去。

「你這女子,曾經因為撫育皇曾孫不夠細心謹慎而遭到鞭笞,你怎麼好意思向陛下邀功?當年撫育有功之人當屬渭城的胡組與淮陽的郭徵卿!」

這麼一講,顯然是間接承認了自己也曾與皇帝有舊。濁賢著實吃驚不小,邴吉當即寫了奏書,列清當年在郡邸獄中撫育天子有恩之人的名單,讓濁賢轉呈皇帝。名單上的人員眾多,卻獨獨沒有邴吉自己的名字。

濁賢如實上奏,清涼殿內的皇帝看過奏書驟然面色大變,匆匆換了衣裳坐車出宮,連儀仗也顧不得擺了。

這時天色已近黃昏,夕陽斜照,邴吉打開了家門,恭恭敬敬的站在門口迎駕,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

他剛要拜下去,皇帝已從車上直接跳了下去,伸手極快的扶住了他下拜的胳膊。

邴吉起身,眼瞼卻始終是低垂著的,病已貪婪的打量著他,他的眉,他的眼,他的鼻梁,他的嘴唇,他的胸膛,他的胳膊……果然處處都是那麼的熟稔。

「我以為你不要我了,可原來你一直在我身邊。」他終于忍不住哽咽著喊了聲,「廷尉監叔叔!」

邴吉微微震動,努力維持平靜的口吻,「陛下!」

病已一把抱住他,不管不顧的喊︰「你就是我的廷尉監叔叔,對不對?!你怎麼可以狠心不認我?這麼多年了,你怎麼可以狠心不認我呢?你怎麼可以說你不認得我?我是劉病已,這個名字是你取的——」

邴吉大大的嘆了口氣,仿佛回到當年,將那個眼淚鼻涕一大把的頑皮孩童摟在懷里哄︰「陛下饒了臣吧,再搖下去,臣的這把老骨頭可就得搖散了。」

邴吉的口吻帶著一種熟悉的寵愛和感懷,病已哭笑不得的跺腳,「朕饒不了你!」也不管旁人怎麼看,將他連拖帶拽的拉進屋去,「你瞞了朕這麼多年,朕要一個合理的解釋。」

兩人攜手到了堂上,邴吉請劉病已上坐,自己則在邊上陪席,皇帝身邊除了留下一個侍中張彭祖伺候,其他都被屏退到了堂外。

邴吉的心情有些沉重,這從他的臉上就能看出來,他的眼神里摻雜了太多復雜的情愫,一時之間竟讓人不忍再問下去。

然而,有些事的真相總有一日要去揭開,不是想隱瞞便能瞞得住的。

「那年王悼後臨去前,將陛下交到臣的手中,當時陛下僅數月之齡。獄中環境不大好,別說是個嬰兒,就是壯碩的男子也吃不消這般日磨月熬……」

想在監獄里養大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談何容易?其中的辛酸當真只有當事人才能清楚。那時候邴吉還是個未成家立室的年輕男子,為了不使皇曾孫餓死,他好不容易從監獄中找到一個名叫胡組的女囚,拜托她在獄中哺育這個苦命的孩子。

小病已在獄中大病小災的不斷,但總算磕磕絆絆的養大到了五歲。然而,就在那一年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病重垂死的孝武皇帝不知道听了何方術士的無稽之談,認準了長安獄中有王者之氣,于是一場殺戮由此展開。

武帝下詔遣使者到各處中都官獄中搜捕,那是繼巫蠱風波之後又一次慘烈的血雨腥風半的大屠殺,不管獄中的犯人所犯罪行輕重緩急,只要是男丁皆當場格殺。負責搜捕長安城所有郡邸獄的正是武帝的內謁者令郭穰,幾乎是先帝的詔令一下達,他便連夜開始行動,撲向了北闕甲第各處郡國官邸中的監獄。

那場景當真是草菅人命,斬首如割韭!

當郭穰明火執仗的終于依次搜到邴吉管轄的這間郡邸獄時,身為獄監的邴吉毅然下令關閉獄門,甘冒死罪死守郡邸獄,執意不讓郭穰帶人進去搜捕。

「曾皇孫在此!其他無罪之人尚且不該死,更何況是皇帝的親曾孫!」

郭穰和邴吉僵持了整個晚上都沒能打開牢門,天一亮,他就氣呼呼回去參奏彈劾邴吉。邴吉本是報著等死之心,沒想到最後卻意外的等來了皇帝的赦令——殺戮停止了!不僅如此,因為得了赦令,獄中罪行輕判者都獲得了自由。

邴吉認為病已已無罪釋放,就應該有更好的去處,不該繼續留在污糟骯髒的監獄里。于是拜托守丞令寫了份公文,讓胡組帶著劉病已移交至京兆尹處。可京兆尹不收,把人又給退了回來,掌管掖庭府藏的少內嗇夫告訴邴吉,沒有詔令說要撫養皇曾孫,所以少府不可能供給錢帛物資。

邴吉只得用自己的俸祿繼續供養劉病已,當時胡組也已獲釋,本該回渭城的家去,邴吉怕她走了,皇曾孫失于照料,于是又出錢雇了胡組,讓她繼續留下來撫養孩子。之後他又找到了另外一名女囚郭徵卿,讓她和胡組兩個一起撫養劉病已,直到郭徵卿完全適應了病已的習性,能夠獨立撫養孩子後才讓胡組返鄉。

如此將養了半年有余,官家仍是無處收養,他這才只得將病已送去魯國的史家。

「衛氏滅族的陰影不應該影響你的人生,你在獄中生活了四五年,幸而年幼無知,不會留下太多的記憶。趁著記事前把你送走是最穩妥的一個辦法!」

听完邴吉的敘述後,劉病已早已泣不成聲,雙手緊緊的握住拳頭。在這一刻,他想起了許多人,想起了史太、金日磾、張賀、許廣漢……還有平君。

他心痛得不能自已,涕淚縱橫。

邴吉用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詢君意最新章節 | 詢君意全文閱讀 | 詢君意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