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食狂潮料理時代 第六百零九章 佛羅倫薩

作者 ︰ 小葉桑

佛羅倫薩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位于亞平寧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早在十五至十六世紀的時候,佛羅倫薩乃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

作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佛羅倫薩也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化旅游勝地,曾為意大利王國統一後的臨時首都。

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既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歐洲文化的發源地,位于阿爾諾河谷的一塊平川上的佛羅倫薩,四周環抱以丘陵。

傳說,佛羅倫薩最早興建于羅馬共和國凱撒在位時期,公元前59年佛羅倫薩成為羅馬的殖民地。後又被倫巴第人統治,十三世紀時,因羊毛和紡織業的迅速發展而崛起,成為當時意大利重要的城市。那時佛羅倫薩的政治權力由各行會控制,1282年建立起共和國,國家的權力轉移到最有權勢的貴族手中。

佛羅倫薩這朵玉簪花就被當地的巨商美第奇家族這只獅子所守護,這一守護就是三百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今天佛羅倫薩的市徽。

盡管現如今美第奇家族對于佛羅倫薩的掌控力已經不復存在,但長達三個世紀的佛羅倫薩歷史可以說是與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時至今日,美第奇家族依舊掌握了當地不少實際的政治和經濟權力。

在美第奇家族的守護下,佛羅倫薩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文藝復興時期。

美第奇家族酷愛藝術,在其保護和資助下,當時積聚在佛羅倫薩的名人眾多,如達芬奇、但丁、伽利略、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多納泰羅、喬托、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德拉克、瓦薩里、馬基亞維利等都是其中之一,而正是有了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們創造了大量的、耀著文藝復興時代光芒的建築、雕塑和繪畫作品,佛羅倫薩才成為了文藝復興的重中之重,成為了歐洲藝術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為主的工業帶動了佛羅倫薩的旅游業發展,而金銀加工、藝術復制品等工藝品亦很有名,佛羅倫薩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米蘭三年展並稱意大利三大藝術展。

意大利面幾乎是意大利美食的代言人。據統計。意大利面僅形狀就有400種之多。顏色也是紅黃黑白綠五彩繽紛,醬汁更是數不勝數。不僅每個地區都有獨特口味,就是每個家庭也有自己的獨門秘方。意大利人充分而大膽地運用大自然賜予的一切原料,又發揮了全部的天才想象。把一盤面做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不過在佛羅倫薩。更受歡迎的面食。顯然則是通心粉。

通心粉實際上也是一種面,作為一種國際性的面制品,通心面擁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7世紀,居住在意大利北方的埃特魯斯坎人就開始制作面條。在公元1000年,西西里島上已經出現了通心面專用菜譜。1740年,威尼斯建成了第一家通心面廠。通心面在數千年的演化中得到了不斷改善和發展。

通心粉是西方國家的著名面食,有實心和空心之分,不過都稱為通心面,國際上的名詞則是被叫做馬卡羅尼,是一種以小麥粉為原料的面制品。

傳說在18世紀,那不勒斯城附近的一家經營面條和面片的店主叫馬卡?羅尼。一天,羅尼的小女兒在玩耍時把面片卷成空心條並晾于衣繩上。羅尼將空心面條煮熟後拌以番茄醬,結果大受顧客歡迎。此後,羅尼興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通心粉加工廠,並以自己的名字為通心粉命名。于是這種「馬卡羅尼」面食便漸漸傳到了歐洲和世界許多地方。目前,通心粉已成為與比薩、意大利面同樣家喻戶曉的美食。

通心粉汁可以留在空心的通心粉里,吃起來比較不容易干。它的制作方法也是很有講究的。

燒開水,將通心粉放入鍋,燒開後反復加涼水數次,直至通心粉煮透,撈起濾干水,放適量鹽拌好待用。另燒開水,放入豌豆,開後不久即可撈出濾干水,蓋在煮好的通心粉上。準備牛肉片少許,在油鍋內翻炒幾秒後即盛出。在鍋里放入少量油,倒入通心粉,加水,鹽,少量糖,適量黃油和番茄醬。

在烹調的時候,加水是很重要的一步,差不多應該是通心粉的三分之二,等汁漸漸進入通心粉的孔內,需要20到30分鐘的不斷翻炒,之後放入牛肉,加味精,翻炒少許時間後即可,半磅肉餡用料酒、醬油、鹽拌好,加入切好的蔥末和姜末。

鍋燒熱,放一些油,煸炒肉餡,變色熟後,倒入番茄醬,翻炒,燒至番茄醬色澤暗紅,醬汁略稠即可起鍋,淋在通心粉上,拌勻。或把肉餡醬汁單裝入盆,吃時根據各人口味要多少取多少,吃過後絕對令人回味無窮。

幾乎和所有的面食一樣,決定一種面的質量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原料。

通心面對原料的要求很高,必須采用蛋白質含量足夠高的典型的「杜隆麥」磨制的粗粒粉,這種由硬麥特殊品種研磨出來的面粉被稱為「砂子面」,常用的細度為250∼350mm,含蛋白質14%左右,濕面筋含量高,筋力強。用這種原料制成的通心面,具有半透明的淺黃色,色澤很好。

近幾年來,意大利和瑞士已經研究成功用普通面粉制作通心面,主要方法是將烘干溫度從55至60度提高到70至75度,用高溫烘干來改善面條的品質。另外,在普通面粉中摻入部分黃玉米的粗粒粉,也可做出半透明的淺黃色通心面。

然而美食似乎並不是這個城市的主題,百花齊放的藝術瑰寶顯然才是這個城市傲人的資本,佛羅倫薩全市共有40所博物館和美術館,60多所宮殿及許許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著大量的優秀藝術品和珍貴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稱。

世界上收藏著文藝復興時期作品最多的博物館,烏菲齊美術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畫廊之一,曾經是美第奇家族的事務所,文藝復興時期凝聚了梅迪奇家族財力的全部藝術作品都在這里。美術館分為二層和三層。二層是列奧納爾德、米開朗改羅等人的素描及版畫的展室。三層是繪畫館,三段走廊之間有四十五個展室之多。

而位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城中的聖母百花大教堂,則是天主教佛羅倫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洗禮堂位于大教堂西邊數米,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鐘塔高85米,屬哥特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大理石,純淨優雅。

出自意大利天才藝術家歐洲繪畫之父喬托的杰作喬托鐘樓,則是由紅白綠大理石砌成,其中有很多精致的雕塑,整個外形細長優雅,色調和對面的洗禮堂相得益彰。

而提起喬托鐘樓,恐怕令佛羅倫薩當地人最為垂涎的一點,還是一家早在1872年起就存在的大排擋所出售的牛肚包。

牛肚包是佛羅倫薩的最著名的小吃,大廚會將一塊牛肉從桌下的鍋內提出來,然後切成細細的薄片,夾在一種外殼硬、里面松的面包里,加上紅色的辣椒醬、綠色的意大利調料,外表看來很像漢堡包。

購票的吃客排成長龍,排完這個隊還得在切牛肚的攤位前再排上十分鐘,然而大家擠在排擋桌前吃,一小排坐四個人,卻沒有一點兒怨言,能看到的只是因為美食而洋溢在臉上的笑容不僅令人想起香港人去喝早茶的那種狂熱,與街坊鄰居或者親朋好友一起就餐、氣氛十分熱烈。

這間店TRRIPA簡陋廚房設施和就餐環境並沒嚇倒游客,反而讓全世界各地老饕蜂擁而至。

動物的內髒被一些「講究」的西方人士視為不潔之物,在德國的話這種現象尤為嚴重,德國的超市里頭基本不會看到有動物內髒出售,但是每一個民族的美食卻都包涵用動物內髒做的菜肴,比如蘇格蘭的哈杰斯也是用動物內髒做的美食。

先取手掌大烤好的圓面包,從中間一切為二,用手把兩瓣面包的面包心去掉大部分,是為了有地方放牛肚,從烹調牛肚用的大桶中撈出已經煮好的牛肚,切成小塊之後填入空心的部分,然後加上一些牛肉絲,牛肉渾厚的味道一下子就溢了出來,肉汁滲透到嚼勁十足的面包里頭,非但不會打濕面包的口感,反而會增添愈加豐滿的口味層次。

TRRIPA的牛肉是沒有筋的,選料十分考究,並不因為價格便宜而粗制濫造,這是品牌得以保持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夠坐下來和當地人擠坐在一起享受人間美味,也是別有一番生活情趣。(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全美食狂潮料理時代最新章節 | 全美食狂潮料理時代全文閱讀 | 全美食狂潮料理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