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歸不朽 第二十七章 道到凝處唯純然

作者 ︰ 晨曦雪月

水晶塔,那是冥界永恆的燈塔,在昏暗的冥界是那麼的顯目。這幾百年來,耶各那明顯展示出在強烈的光之下,依舊有黑暗的陰影精神的神國幾乎成了地下組織的大本營。原因倒是很簡單,首先莎兒、蘇倫之流太招人注意了,魏曦又不願成為主要組織者,他僅僅是同盟者;再說,有那麼一光彩熠熠的克藍沃在前台,確實很能吸取大多數存在的目光,耶各的神國還是相對安全的,尤其是雖然如今的他是微弱神力,但是這神國確是強大神力時建造的,如今也有一位強大神力的庇護,因此在安全性上來講還是蠻可觀的。

老實說,魏曦最近很忙,對于一位神祗來說不能抽出一半化身四處閑逛旅游就是很忙,當然你也可以認為他們在搜集知識,反正看起來都差不多,勞逸結合嘛。因此,他其實不喜歡參加這種宴會,他之所以到場不過是基于同盟者的客氣而已。

情況無非是那麼些,無非是龍神們有怎麼怎麼啦,海姆之流又怎麼怎麼啦,建議給他們拖拖後腿怎麼樣,種種跡象顯示這是愛歐在背後指使啦,什麼什麼的,在魏曦看來這場宴會完全流于形勢了。其實他明白幾位神祗的意思,不就是無作為嗎?再說他當年可從沒有說過要與愛歐正面沖突的,崛起是願望,但是戰斗絕對不是魏曦的願望,既然自己已經發現了另一條道路可走,那麼在沒有極度的危險之前,魏曦的防御思想遠大于進攻。話說回來,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試問諸神誰有了解如今的愛歐?誰都不是傻,因此這宴會注定淪為彼此之間聯絡感情的游戲,反正這些神祗都有大把時間,閑一兩個化身不是什麼大事。

如果是這世界是一顆大樹,為的是哺育一顆種的話,那麼整棵大樹卻未必只能有一顆種。愛歐或許是先行者,但是未必是先達者,在魏曦看來,真要達到那個境界也未必只有一種方法,未必需要打到一切敵人,否則那與深淵、地獄何異?深淵與地獄的本質就是吞噬一切,但是似乎它們已經迷失在這種吞噬之了,不斷獲得也不斷抵御著在虛無的消耗,它們完全就是寄生蟲,沒有**成長本質,只能不斷禍害一個又一個世界,但是同樣,獨木終究無法成林啊!

諸神一致推測愛歐還在沉睡,舌忝舐自己的傷口,但是千萬別以為神祗的沉睡就跟凡人一樣完全與世隔絕,神魂不滅,神意常在,神祗的沉睡只不過是指神祗凝固自身的神力,以減少消耗而已,當然想要再次活躍它們卻需要時間。因此,魏曦覺得愛歐有點什麼想法和陰謀絲毫不值得奇怪,龍神們能夠團結一致介入深淵之戰,就很明顯具有愛歐的影存在,這沒什麼稀奇。再說從精靈主宰拉瑞辛那里得知只要你本身具有新的規則領域或者絕對真理,那麼命運泥板是無法驅逐你的,再說命運泥板貌似都碎了一塊耶,魏曦不信愛歐敢于動不動就拿出來舞。

我之崛起不需要,至少現在不需要挑戰愛歐的權威,正是基于這種認知,魏曦才對這類宴會並不太熱衷,畢竟利益不一致啊,當然這並不妨礙魏曦在深淵甚至諸世界與諸神的合作,炎黃一系從未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架勢,無論是對此好感也好,嘲笑膽小也罷,至少炎黃諸神還是與大多數神祗保持彼此的敬重的。槍打出頭鳥,這道理再淺顯不過,魏曦自然不會去做那出頭鳥,有那精神好不如多做點試驗

魏曦曾經一度認為,信仰鑄就神祗的概念是無比正確的,在前世的小說甚至于說凡人的信仰甚至能夠憑空造就出神祗來。雖然兩個世界各有各得規則所在,彼此不同,但是魏曦依舊有幾大把握肯定這完全是無端的、憑空想象。原因很簡單,草木山石沒有魂的存在,所謂樹精石怪之流要想存在必須有某種神奇的機緣獲得一絲魂,哪怕是一絲殘魂,否則它完全沒有資格啟靈,更沒有資格封神。難怪前世傳說的妖怪們,原形是動物的妖怪往往會因為人類斬殺同類動物而怒而攻之,但是山精樹怪絕對不會因為人類砍了幾棵樹發怒,原因就在于它們沒有魂,從真正意義上講完全不是同類,哪怕它們或許積累了不少靈,但是沒有魂的存在,幾百年千萬年的祈禱也鑄就不了神祗,因此說通靈之物必有魂的存在,區別只在于完美與堅固程度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人類壽命短短卻封神最多的原因,山石之流雖歷經千萬年長存卻難以成精的緣故,人被譽為萬物之靈,妖怪們渴望化身為人不是沒有原因的。不朽的前程,凝固、完善、升華、完美、神性、神火甚至未來的永恆,哪一個不是需要莫大機緣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靈魂雖小確實最為完善的,也就是誰人的天資確實比妖精要完善得多。大道之下,皆是螻蟻,這一步兩步之差,就差之千里啊!試想華夏妖類一個化形劫數就足以讓多少妖怪魂飛魄散,千年修行淪為空談!千古以來世人只記得三清的偉岸,十二真仙的逍遙,誰又記得天道手下那無盡的因果,那無數失敗的先輩們!

說起來其實地球的仙道與此世界的神道其實並非完全不同的兩個體系,所謂五行與元素本質上依舊如一,唯一一些表象不同而已。仙道將修者分為五種境界︰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鬼仙︰修到死後的精靈不滅,能夠長久通靈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這種存在類似于這個世界土生土長的大靈們,他們生于斯死于斯,因靈魂強大而能夠強行留存于大地之上,漸漸與山川地理之氣結合,成就大靈之位,雖在五行之卻不在輪回之內,跳出了生死之門。翰洲人之前信仰的大靈也就基本上是此類境界。

人仙︰修到卻病延年、無災無患、壽登遐齡。這基本上也就是傳奇境界的存在了,他們的壽命數倍的增加,這就是他們追求不朽最大的依憑,其實嚴格來說人仙與鬼仙或者說大靈與傳奇本身不相上下,但是在兩個同樣界定為精神與物質結合的世界,原裝的成就本質上比起單一的精神體更高更快也更容易,所以很多大靈即便被信仰千年也難以獲得一絲神性。

地仙︰修到闢谷服氣、行及奔馬、寒暑不侵,水火不懼,具有神通。不用說這就是半神之境,也是位面能夠承納的極限,地仙闢谷以天地靈氣為食,舉手投足皆具大能,半神亦如斯。

神仙︰修到飛空絕跡,駐壽無疆,而具有種種神通。無疑這就是神祗一級的存在了,不朽是他們永恆的標志,但是在地球的神話,他們也難免天人五衰的浩劫,也就是說隕落的可能依舊存在。這才是真正的神仙,與神祗區別可能也就在于對信仰的重視罷了,東方修行重視因果所以神仙輕易不接受信仰,不成就聖徒。他們視聖徒為師徒,如父,一舉一動皆有因果,因此東方神道不昌,但是在神道也有魔道一說,那些存在反而大力培植信仰,只是終究不是主流,容易被正道打擊,甚至于神道支持下的統一皇權也會大力打擊這一危機統治行為,在華夏大地邪教可沒有公然大行其道的可能。

天仙也就是大羅金仙︰能修到形神俱妙,不受生死的拘束,解月兌無累,隨時隨地可以散聚元神,天上人間,任意寄居。毫無疑問,這類存在才是真正能夠于世不朽的,他們甚至能夠直接代替本源法則,而不像神道依舊受法則所困。其實在這個境界上應該還有一層,那就是聖人,不過這個境界似乎有點遙遠,遙遠到神仙也難以企及的地步,因為即便是地球上,嚴格來說可以隨意周游諸世界的聖人也只有一個鴻鈞,三清、準提之流無非算是天仙,頂多算是準聖罷了,他們還依舊不得不受限于這個世界。

其實分析得越多,魏曦到越是覺得鴻鈞並不是混沌初開時的一種生靈,原因很簡單,無論世界如何變幻,淨化始終在繼續,除非像這個世界一樣被深淵或地獄腐蝕,這點毫無疑問在地球上不存在,那個規則日益嚴謹的世界毫無疑問沒有這種大麻煩,那麼為什麼只有鴻鈞有道呢?為什麼號稱創造眾生的女媧或者上帝一流最多也就算是神仙、天仙呢?要說傳說上帝那個玄乎了點,但是女媧絕對是與之一起誕生的啊!萬物眾生為何鴻鈞一枝獨秀呢?

無論是科學的驗證,還是歷史的傳載,毫無疑問地球的歷史遠不如這個世界,甚至于神道之昌盛,人道之大能,地球人都遠不能與這個世界相比,至少地球人能夠劃破虛空,只有往來諸位面的人遠不及這個世界,能夠接觸規則的傳奇也遠不及這個世界,甚至千百年的神仙傳說都不及這個世界有史可靠的神祗數量多(當然,某個民族幾百萬人時代都能號稱有八百萬諸神的話不算,你當是個東西都能成神啊!要在這個世界絕對是只有糊牆的份兒,這完全是瀆神!沒見浩瀚華也只敢封三百十五位正神,奧林匹斯山也只敢成就十二個正神麼!)

因此,魏曦極度懷疑鴻鈞壓根兒不是地球世界土生土長的存在,當穿越成為潮流的時候,那麼在那個鴻蒙未分的時代,有那麼一兩位穿越去也不奇怪。之所以這麼說,正是因為鴻鈞傳下了道,假如鴻鈞是土生土長的存在,那麼就如同人一樣,試問一個新生的凡人能不能夠指引妖類修行成人,正因為人是他們的本能,他們反而難以洞悉如何成人了。但是當你洞察一個體系的時候,就不難了,但凡修道之士,多少都懂得靈修一道,正式基于此,鴻鈞沒道理一開始就完全啟靈傳下一個龐大而完整的體系啊!如果這是本能,為什麼女媧不行?還需問道于鴻鈞!

諸如道德經、易經之流,完全描繪了一個靈魂成長的過程,之所以沒有聖人的景象,恐怕也是因為鴻鈞也就堪堪聖人之境罷了,地球上之所以仙道流昌,這是因為這鴻鈞開道罷了,畢竟前路可循,剩下的就只是時間與運氣了,無需在迷茫模索,這差距無疑巨大了,這也是魏曦自立自傲的依憑。當這個世界的神祗們受信仰所迷惑,在迷茫不得其解的時候,自少魏曦知道了一條可能的道路。

道到凝處唯純然,這個簡單的話語在這場試驗得到最直觀的認證,這才是魏曦的最大收獲。神仙們為什麼畏懼信仰,卻又渴望信仰,這是因為這點。眾生信仰確實能夠給神祗莫大的力量,但是這些信仰夾雜著太多的雜質,正因為神祗的力量來自信仰,因此它們也極容易污染神性,一旦神性不純,又豈能為大道所容,自然也難以精深,那些強大神力一夕崩潰之事,不僅僅是神職沖突,也是這種雜質過多的緣故。是故,神仙渴求功德以求道心,因此不惜耗力行功德事,卻不願意大肆擴張信仰,以免道心不純,一不小心就步入神道,難怪華夏的修士們只要一座小廟幾個修士來維護,因為他們只要坐標以及那些能夠獲得功德的機會罷了,神仙們才不會因信而待人,才有欣賞一說。

大道所立,豈是因信而存,要想凝結完美的果實,無疑不僅需要充足的營養,還需要那至情至純的靈魂。神道之累也正是在于靈魂不純,故而數百千萬年來,神祗輪轉不休,生滅無數,卻無一得以超月兌,無一具有真正的永恆大道,神祗之墮落何嘗不是因為不知歸途何處,唯有一門心思用在實力的積累上,可惜大道至純,一種已經走上歧途的量變豈能引起真正的質變?

雖然魏曦在這個世界已經成就神道,牽涉莫大因果,也就說受功業所羈絆,難以月兌身,但是能夠清晰演證道到凝處唯純然這個道理卻也是有莫大的好處的,至少他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所在,至于怎麼樣去改正,至少有個目標不是,二者如何協和統一才是魏曦思考的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歸不朽最新章節 | 永歸不朽全文閱讀 | 永歸不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