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歸不朽 第四十二章 艾歐陛下

作者 ︰ 晨曦雪月

「魏曦殿下,我們這次同來,是想與您談談關于那日那道意志的問題,我想殿下一定能夠猜到是誰在阻止我們把!」作為老朋友與強大神力,精靈主神科瑞隆.拉瑞辛自然直接拋出問題

「艾歐陛下?其實說是阻止還算不上,我們應該感謝他幫助我們才是!」對此魏曦早有預料,事實上這幾位神祗聯袂來訪魏曦都猜出來了他們的目的。

「哦,怎麼說?」這個觀點讓諸神不解,事實上當時參與的諸神無一不聯想到艾歐,只不過古老的強大神力們都沒發言,他們也就不說出來而已。

「諸位殿下,請問這個世界真的是由艾歐陛下唯一主宰嗎?這個世界的主人真的是艾歐嗎?」

「當然不是,但是他畢竟執掌著命運泥板,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干擾命運,這才是諸神畏懼他的原因。但是對于外來神祗來說,這點還不是致命的,所以他始終不敢和我們輕易撕破臉皮,不過他確實厲害,我們也無意去招惹他而已,因此我們才達成平衡的默契,當年的艾歐可是意氣風發啊!」無意,從科瑞隆.拉瑞辛的話,諸神听出了艾歐與他也有過較量。

「事實上,據諸神傳言,深淵與地獄之所以能夠那麼迅速的擴張,也與當年艾歐的縱容分不開,據說在撒魯克蛇人明時代,艾歐曾經用深淵與地獄來打擊蛇人神祗與撒魯克蛇人,後來的地精明也是如此」旁觀數萬年的耶各雖然並未經歷蛇人時代,但是數萬年的知識積累還是能夠讓他接觸某些秘密的,尤其是他曾經執掌冥界。

「當年要不是深淵的入侵,我們精靈大帝國豈會那麼輕易失敗。」誠然,當年的精靈大帝國要論統治,對于其他諸族還是比較優厚的,剝削並不嚴重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高傲與一些歧視,但是在帝國崩潰前期,它們不僅承擔著獸人入侵的威脅,同時還承擔著深淵與地獄的侵略以及人類諸神的yu望,壓垮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精靈自身的分裂,科瑞隆.拉瑞辛甚至大多數精靈都不贊成羅絲的激進與瘋狂。雖然後果是由種種原因綜合而成,但是但凡存在總有自己的堅持,對此諸神不置可否。

「艾歐陛下對龍族可是殫精竭慮啊!可惜即便他再怎麼宣揚,這個世界終究不是他創造的,再怎麼強大又豈能擔負這樣多的罪呢?」

「罪?魏曦殿下的意思是」

「他確實想阻止我們的救贖,但是他的本意應該並不是想徹底消滅我們,而是希望我們與深淵兩敗俱傷,否則他就不單單是試圖阻止而是試圖強行截斷本源之力了。」魏曦作為直接駕馭陣法的神祗,自然能夠感受到艾歐的意圖,「在我的明傳承,對力量對本源的認知里面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合道天助,我們堅信只要我們順應本源之求,洞悉前因後果自然能得本源之助,雖有偷天之機卻也能成就偉業,因為我們有功于本源。我們認為,萬物延存必有其責,萬智啟靈必有其因,因此我們竭力維護眾生秩序,維護天道法則,哪怕為此舍棄力量,我們堅信只要付出總有回報的,因此我們的明有一種特殊的聯通本源的方法,我們符合本源的大道,因此他越是阻止我們卻越能得到本源的力量。」堵不如疏的道理與應用時那個明的無數精粹之一,但凡有點通曉華夏化的都知道,有壓力就有反抗事實上艾歐確實高看了自己,在魏曦看來命運泥板只是一張通行證,不是生殺予奪的力量。

「難怪那位陛下難以干擾殿下的計劃。那麼,魏曦殿下有多少把握抵御艾歐陛下的力量,雖然他已經不再具有對神祗生殺予奪的力量了,但是掌握命運泥板的他依舊可以極大的克制神祗——除非能夠超越這個多次元宇宙。」對于魏曦的說法,諸神波瀾不驚,外來戶總會有自己特殊的一面,總會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這點諸神早已知曉,但是這個辦法作用多大,這才是諸神關注的問題,畢竟他們也不願意自己頭上隨時懸掛著一把要命的達克摩斯之劍。

「至少,他,不能將我掃出神國!」艾歐之所以能夠將諸神掃出神國,其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利用了本源的排斥,不知道艾歐是不是知道罪業的存在,但是在將諸神掃出神國的時候,他運用的應該就是這方面的力量,因此神祗的神格與真身才被隔離,因此諸神才會畏懼于他的威勢,這是魏曦不斷旁敲側擊諸神查知的唯一解釋,畢竟艾歐不是創世神,否則他那需要用這種麻煩的方式來對付諸神。

但是魏曦並不畏懼,雖然本質上將他在這個世界封神就意味著他也屬于這個世界,原因有二︰其一,艾歐的力量並不是無敵的,至少耶各、裳緹亞等神他就沒有掃出神國,至少精靈、獸人諸神他也沒辦法掃出神國,甚至于魏曦懷疑艾歐之所以將諸神掃出神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壓制人類的獨霸地位。在精靈大撤退之後,沒有了最強勢敵人的人類迅速與精靈和解了,然後大舉進攻蒸蒸日上的獸人,一度將獸人逼入絕境,但是隨著人類諸神被掃落凡間,獸人得以喘息,並逐漸壯大。事實上要不是當年精靈神系借口獸人奴役精靈,交結黑暗精靈,壓制了獸人神系,科瑞隆借機狠狠地將獸人主神格烏什打掉一只眼楮,很是蹂躪了一番,也許主位面早就是兩強爭霸的局面了,這也是後來人類交好精靈的一個重要原因。

至于其二,那就是魏曦從來就沒有將自身神魂與神格緊密結合,華夏的化從來就告訴它的傳人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里,要自立更生,因此魏曦一方面大力研究信仰之力,迅速擴張,另一方面又用太極神性的特性將神魂與神格隔絕起來,他更像華夏的神祗駕馭神印一樣來駕馭神格,雖然這樣會麻煩不少但是卻能給予自己更大的自主,幸好這個世界沒有天庭,神格也不是神印,不需要讓天庭來統籌,每一筆信仰之力都屬于自己,無非使用麻煩點而已,但是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不是。庸思想從來就不認為捷徑是件好事,自身**強大才是追求,所以,華夏大地土地山神無數,卻無一追求唯一至上,反而竭力由神道入仙道,可惜的是魏曦不知曉仙道,否則他亦難免自立洞府。

「魏曦殿下,毫無疑問,這位陛下這次恐怕不會善罷甘休的。據我所知雖然龍神們已經拒絕了大規模介入主位面的要求,但是他麾下的兩條狗卻有了一系列的動作。忠犬海姆問題不大,他畢竟監視著深淵與地獄,如殿下所言艾歐成為陛下並非沒有代價,他恐怕不敢放棄這維護世界穩定的責任,因此海姆也就最多是四處串聯一下,面對眾多強大神力,即便他持有艾歐賜予的神器,也不敢輕舉妄動。麻煩的是瘋狗希瑞克,這位艾歐一舉提拔的謀殺之神雖然越來越狂妄甚至叫囂不將艾歐放在眼里,但是恐怕他還沒有抗衡艾歐的膽量,據我所知他已經相繼降下好幾道神諭,直接針對殿下的明以及當時的幾位殿下,要說沒有艾歐的影恐怕沒人信。」說起來艾歐對龍族已經仁至義盡了,只是

「另外,艾歐畢竟是陛下,我們不得不考慮到一些神祗的傾向,畢竟當年的聖者浩劫可是造成了好幾位強大神祗的隕落,這絕對是諸神的一個極大考驗,至少在艾歐沒有現出弱勢之前,我們難以得到他們的幫助,甚至我們曾經的盟友都會有問題。」魏曦了然,他才發現來訪的四位神祗恰好是聖者浩劫時代沒有被掃出神國的神祗(蘇倫雖然也被掃落主位面,但是就看她依舊能夠翻雲覆雨,輕易回歸神國就知道這里面有問題,難保不是為了給艾歐面,必將當時她在與莎爾的戰斗損失巨大,反正海姆愣是沒能阻止她回歸,古老諸神哪能沒有自己的底牌)。

「所以,殿下,我們希望知道那位陛下到底有多強力量?」這恐怕才是他們一起到來的真正目的,至少是之一,畢竟在當時也就是直接操縱法陣的魏曦才算是與艾歐交手了一回合,對神祗來說,這樣一回合就足以洞徹很多機密了,這些機密也是決定諸神態度的重要參考。作為曾經強勢的陛下,下面的窺覷永遠不會少,反艾歐聯盟從來存在,尤其是聖者浩劫之後,只是不敢公開只能地下活動而已。

「命運泥板已經不足以在全面干預整個多次元宇宙了,這就是我能給諸位殿下的答案。艾歐確實很愛護龍族,所以他不惜接納外來者來抵御諸神,但是他犯下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那就是他始終也在排斥外來者,不願意外來者真正融入這個世界,結果當外來者艱苦求存得以融入的時候,卻也將會給他致命一擊,命運泥板不會萬能的。」

「因為規則!」蘇倫悟道,作為在場最古老的神祗,無論何時都不能忽視她的智慧,魏曦一句提醒就讓她明悟了。誠然,艾歐雖然想借助外力卻又擔心外來者融入會加強本土力量,危及他的強勢,因此他也不斷挑起二者斗爭,但是要知道外來者到來不僅僅只是增加一位神祗那麼簡單,還包括新的知識、新的規則,尤其是精靈以及魏曦這樣強勢明,其規則本身就成熟,一旦融入這個世界就會極大地修改本世界的不足,相比的固步自封的艾歐,命運泥板將不再足以掌握一切,因此陛下的權勢事實上在不斷的削弱。這個問題諸神難以洞察,是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封建的社會,一個封地就是一個**王國,因此這點並不明顯,諸神甚至都沒從這方面想,但是華夏央集權社會,融合與侵略不斷上演,華夏的教化將之得失清晰呈現。

「也因為深淵與地獄。」這點或許諸神有所迷惑,因為他們感覺不出來本源規則有什麼不同,最多加強對深淵與地獄的壓制,這同時也符合艾歐的道啊,但是明晰因果,洞察功業的魏曦明白,正是他救贖深淵的行為,給了艾歐真正致命一擊,要知道本源大力接納外來戶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克制深淵與地獄之力,在這過程任何阻擋著都將被本源記著,這是一項大罪,本源無智,它永遠不會體諒你的真實用心,良苦用心,天道無情啊!

事實上,具備海量神力的諸神可能沒有注意到,榮光位面對于諸神的克制並不相同,也許他們注意到了,但是一位是魏曦的故意為之,但是天地良心魏曦還做不到這樣大規模的動作,這其實是天道的使然,對這群救贖者的恩寵,那些與深淵、地獄勾結之輩,那些對諸神抱有惡意的存在將會受到更多的壓制,也就是說這里更是參戰諸神尤其是魏曦的主場,即便艾歐也無法扭轉。

「」

這場宴會僅僅是場交流會,是諸神進一步交流彼此情報的宴會,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其一在與諸神並沒有切身之危,忠犬與瘋狗跳動不起大浪,除非那位陛下親自出面。因此這場大會實際上是諸神相互之間的通氣會,讓大家都有所準備而已,畢竟那位陛下依舊是陛下,就算滅不了諸神也足以讓諸神損失慘重,大家還不到拼命的時候,那位陛下不喜歡強大諸神結黨營私,那麼大家心里明白有了默契就好,沒必要寫在明處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永歸不朽最新章節 | 永歸不朽全文閱讀 | 永歸不朽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