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門女 第一百四十七章 叔佷分道

作者 ︰ 水清若雲

話說,鄭緯醒來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召見了包括侯一在內的十九位校尉。

然而,幾乎在十九位校尉離開的同時,十八郎君走了進來,後面跟著一臉苦笑的溫翁,鄭緯心中驀地一沉,卻忙地從席榻上起了身,笑喊了聲︰「阿叔來了。」

鄭十八郎君點點頭,爾後又轉頭望向身後的溫翁,「主薄就先回去,讓我和阿奴說幾句話。」

溫翁目光望向鄭緯,見鄭緯點頭,忙地應了聲唯,轉身,退出了帳篷。

鄭緯請十八郎君在上首的席榻上坐下,又把帳篷中服侍的婢女都遣退了出去,才在緊挨著十八郎君的位置坐下來。

「阿奴,你素知阿叔我的性子,逗不來圈子,我就和你直說了,既然眾人都覺得轉道南梁郡去建康更好,我們又何必舍近求遠,舍智取拙。」

「阿叔,」鄭緯喚了一聲,才繼續道︰「野奴承認,轉道南梁郡,若是一切順利的話,行程會更快一些,但是轉道南梁郡和直下襄陽城,阿叔若細細比較兩條路線,卻是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野奴年少,自是不敢專行,遇上這樣的大事,少不得要征詢眾人的意見才行,可阿叔口中的眾人,似乎沒有包括統領三萬部曲的十九位校尉。」

鄭十八郎君搖著頭,「那些不過是帶兵之人,阿奴把他們也看得太重了,家中部曲從來只負責御敵,哪里輪得到他們參與決策。」說到這兒,頓一下,望著鄭綏緯,認真道︰「況且,我們鄭家的部曲,又不是沒有和羯胡交鋒過,縱使轉道南梁郡,遇上羯胡。我們有三萬部曲,不怕他們來襲。」

鄭緯心頭一滯,半晌才道︰「我不想把三萬部曲,全部都折在南梁郡。」他更不想重蹈四叔公當年的覆轍。南遷時,把手中的一萬部曲全部折在途中,抵至京口,身邊只余五百護衛。

「五郎此話過矣,」鄭十八郎君只覺得鄭緯這話有點危言聳听,他們帶領的是三萬部曲,而不是三百或是三千,三萬之眾,哪有那麼不堪一擊。

又道︰「阿叔到底是長輩,又比五郎虛長十余歲。還是能分些是非對錯,阿叔還是覺得阿浩和郭馮兩家的主事說得有道理,取道南梁郡,是捷徑,縱遇上宵小之輩。亦不足為慮,阿奴切不可偏听偏信,听信那幫老大粗的兵士胡扯,而失了眾人的信任。」

瞧著十八郎君擺出了長輩的樣子,鄭緯只得忙地起身,下跪行了磕頭長禮,抬起頭來。目光瞧著地面,拱手恭敬道︰「出門時,伯父曾交待,經義不通,可以問阿叔,禮事不知。可以問溫翁,兵事不曉,可以問校尉,恕野奴不敢違。」

鄭十八郎君先是詫異于鄭緯怎麼忽然行起大禮來,爾後听了鄭緯的話。明白過來,好一會兒才怔忡道︰「這麼說來,阿奴是鐵了心,執意要取道襄陽城。」

鄭緯沒有回話,跪在鄭十八郎君面前,卻是沒有起來,算是默認了。

然而,瞧著鄭緯不出聲,鄭十八郎君卻是急了,「阿奴,你知不知道,你一旦真這麼做,外面的人會怎麼看,你知不知道,眾人都說︰五郎是去過一趟石趙羯營,嚇破了膽,畏羯甚于虎,所以如今有捷徑而不敢行,反而要勞費人力,轉道而避之。」

鄭十八郎君說完,見鄭緯無動于衷,又忙苦口婆心地勸道︰「當世重名望,你知不知,畏羯甚于虎的名聲一旦傳揚出去,野奴將來縱然平安抵達建康,也會遭到建康士人的唾棄。」

鄭緯搖頭,「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只想知道,阿叔是怎麼看的。」別說畏羯甚于虎,听大兄鄭經說,建康士人,甚至畏馬如虎,談胡變色。

鄭十八郎君見鄭緯如此固執,只好嘆息道︰「阿奴,那你作為兄長,總該為九娘十娘十一娘考慮吧,尤其是十娘,連日趕路,十娘吃不下東西,已瘦了一圈,若是直下襄陽城,路途又遠,加上又是山路,至少得走上一個多月,十娘身體哪能吃得消。」

鄭緯抬起頭來,望向鄭十八郎君,勉強笑道︰「我竟不知,阿叔這麼關心熙熙,我替熙熙謝謝阿叔了。」

鄭十八郎君對上鄭緯含笑的目光,忙有避開,帶著幾分訕訕然,這話其實是他媳婦崔氏和他說的。

又听鄭緯道︰「叔說了這麼多,接下來就听听佷兒的理由,若是佷兒說的不對,這事上,就但憑阿叔做主,佷兒不敢有半句話不從。」

說完,又行了一禮,方才道︰「原定路線是長兄所制定,伯父親自過目,若是就此舍棄,必會引得遠在滎陽的伯父和長兄的擔心,這便是野奴不孝不悌,此為一;取道襄城,至荊州乘船而下,謝尚書早已知會袁將軍,袁將軍在荊州臨城以候,野奴若是不去,便是失信于袁將軍,便是不義不信,此為二;野奴認為,避凶趨吉,是人之天性,但明知有危險卻偏要赴險,此為不智,野奴攜族人南遷,若是眼睜著兄妹族人置于危難之中而不勸阻,此為不仁。」

「如此不孝不悌,不義不信,不智不仁之舉,野奴實不願為之。」鄭緯說完,又再磕首。

鄭十八郎君听完鄭緯這一番冠冕堂皇的話,幾乎為之瞠目結舌,腦袋一時轉不過來,見著鄭緯又是磕首,一時間手足無措,忙地起身,要拉鄭緯起來,「阿奴,你先起來,阿叔只是來你商量,阿叔也沒說一定不能取道襄陽城。」

鄭緯起了身,瞧著眼十八從叔,心頭微安,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十八從叔溫吞的性子,他是再了解不過了。

只要能說服十八從叔,至于其他人,鄭緯眼眸一暗,他便沒有什麼好顧忌的。

傍晚的時候,依舊在十八郎君的帳篷里,聚集了各家主事及所攜帶的幕僚,和上午不同的是,鄭緯出現在帳篷里。而那十九位校尉,不是坐在中間的位置上,而是圍坐在門口的位置,把整個門口守得嚴嚴實實的。

整個帳篷里。大約有上百號人左右,聲音嘈雜,極其喧鬧,待人到齊後,三都敲了聲響鑼,示意眾人安靜,很快現場就肅靜下來。

鄭緯看了眼旁邊的溫翁,讓他開始宣布兩條路線的利弊優劣,讀完後,見下面又要爭吵起來。鄭緯及時開了口,「我今兒剛到袁將軍的來信,荊州給我們備的三百艘大船已鑄造完成,鄭家三萬部曲,將按原路線前往建康。至于在座各位,想取道襄城,還是取道南梁郡,各听自便。」

這話一出,場中有一瞬間的寂靜無聲,眾人面面相覷,特別是鬧得最凶要取道南梁郡的那幾家。一時間,仿佛傻了眼一般,半晌,晃過神來,卻是一片嘩然。

鄭緯能听到場中不絕于耳的有幾話︰哪能這樣?沒有部曲,遇到羯胡怎麼辦?原本就是一起……

也是說得最凶的幾句。

鄭緯心里冷笑。他就知道,他們不過是借著三萬部曲的聲勢,才敢鋌而走險,要是沒有了三萬部曲,借這些人十個膽。也不敢走捷徑。

指責他畏羯甚于虎,豈料他們才是最怕羯胡的。

鄭緯不想理會下面的嘩然,只是讓三都再敲一次響鑼,讓下面肅靜下來,鄭緯才開始發話,「要願意跟著部曲一起的,可以去侯校尉那里登記,要取道南梁郡的,可以到溫主薄這里來登記,限在明天辰時三刻以前。」說完這話,鄭緯便從帳篷中退了場,連帶著把十九名校尉都帶走了。

熱烘烘的場子,一下就散了,伴隨著此起彼伏的唉嘆。

這一日夜里,有一大批的人,難以入眠,只是這之中,並不包括鄭緯。

及至次日,過了辰時三刻,鄭緯才起榻,彼時,侯一和溫翁已捧著登記薄過來了。

鄭緯看了眼侯一,「以後凡做這種文書類的事情,你直接去找傅主薄要人,我今日會叮囑傅主薄一聲。」傅主薄現管轄著鄭家跟隨而來的幕僚賓客文士。

侯一忙回道︰「謝小郎體諒,不過,不礙事的,卑職喜歡做文案。」

鄭緯一听,也不勉強,侯一是自小和大兄鄭經一起長大,他相信,侯一胸中應該是有幾滴墨水的。

溫翁和侯一捧著登記薄,在鄭緯所坐的案幾旁蹲下,把登記薄放在案頭,鄭緯先拿起溫翁手中的登記薄看了起來,一目十行地瀏覽了一遍,卻是哈哈一笑,「看來每家都還有幾個不怕死敢于冒險的,也算得上是勇氣可嘉,尤其我們家,那位浩族兄,應該年過花甲了吧,壯心不已呀。」

「行。」鄭緯把手中的登記薄拍手一闔,望向旁邊的溫翁道︰「郭馮兩家,阿翁去通知一下兩家主事的人,由他們自行分開,既然是他們族里的事,我們旁人也不好插手,至于鄭家……」鄭緯瞧了眼侯一,「由你陪著四郎過去分配,記得物資盡可能配給充足,多給點無所謂,但不是庶長房的人,無論是僕從還是護衛,一個都不許多帶。」

說完,又道︰「巳時初刻,我們出發,部曲除留兩營人善後外,先頭部隊,可以現在出發了。」

溫翁和侯一應了一聲,退了出去。

一場鬧哄哄的路線更改事宜,便以這樣的方式收場。

既在預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

預料之中,是大部隊仍舊按原定路線往南走,而預料之外,則是到了中午停下來用午飯的時候,鄭緯接到溫翁報過來的消息︰十八郎君帶著一家子沒有跟上來,而是從許昌出發,往南梁郡而去。

鄭緯得到消息,震驚之余,又後悔不迭,十八從叔是什麼性子,他一清二楚,怎麼能那麼放心,怎麼能這麼掉以輕心,十八從叔,就是出了名的牆頭草,風往哪吹,就往哪兒倒的主。

待心緒平靜下來,鄭緯只得指派一名校尉,領著一千余人兵士,去追趕東去的隊伍。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高門女最新章節 | 高門女全文閱讀 | 高門女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