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大時代 026章 楊家的機會

作者 ︰ 二月二龍

026章楊家的機會

很快,彭衛紅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她遇事喜歡用強,這是她的特點,也是她的命。////喜歡用強的人,在遇到弱者時往往有一種快感,一種征服感,但遇到更強者時就會踫得頭破血流。

不管在哪個年代,混社會的就沒一個笨蛋。

很快,彭衛紅又想到一個主意。硬的不行,可以來軟的,而且是作為男人絕對化解不了的軟的。于是,彭衛紅當即出門去找劉丁丁和邊小英商量,這次沒得說,一定能把那小子拿下來。

……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著,楊夏很享受重生後的這種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感覺。

與前世相比,楊夏這一世特別在乎讀報,特別是讀《官聲日報》,作為華夏最權威的官媒,上面有很多有價值的信息,譬如國慶節前,就登載了一條具有方向性的消息,華夏中央政府召開會議,研究現代化進程,放手利用國外資金,引進先進技術裝備,這是明顯要改革開放的「信號」,但在前世,他根本就讀不出其中包含的信息。

楊夏足以傲視這個時代的創作實力與理念,讓他在繼《南蜀作家》、《北極星》《南蜀日報》包括《詩鼎》發表的一組作品之後,又在《華夏文學》、《新芽》等兩個雜志發表了份量較重的作品,其中《華夏文學》是官辦頂級雜志,在其上發表作品,一直是很多作家一生都在追求的夢想。

在剛剛重生的初期,楊夏基本上每隔十天寄出一篇或一組作品,但在國慶節後,楊夏搬到變壓器工房住開始,楊夏基本上每5天就要寄出一組詩和一篇散文。華夏國家之大,刊發文學類的雜志之多,再加上根本沒人管楊夏的創作與學習,所以,讓其有了一個小小的爆發期。

其實,真要奠定楊夏作家的地位,還是必須用小說來說話。此前,楊夏曾經想提前介入小說,原因是姐姐楊春等人讀書之事,必須用一個或兩個中篇來表達自己的才華,以此爭取姐姐讀書的權力。

只是,省報夏雨的到來,讓楊夏輕松地實現了這一目標,既然這樣,楊夏就繼續在散文和詩歌的園地里耕耘一段時間也行,寫小說,不用那麼急躁。////

1978年的文學雜志,因為四人幫的倒台,大多起用了很多有才華的老編輯,譬如白山和藍嶺之類,都是有極強責任感之人,其他的雜志也大多如此,他們發現一篇有內容的新作,他們發現一個有培養價值的新人,比其自己寫出了一篇佳作還要興奮,還要激動,祖國的文學事業後繼有人啊。

正是基于對這段時間文藝界基本情況的分析,楊夏才會如此忘命,等那群知青作家獲得「自覺」開始發表作品時,其深厚的生活經歷,就是楊夏所不及的了。當然,楊夏也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可那些經歷都是「未來」,楊夏除了泛泛而談時,實在是不能寫的;而那些知青的經歷,卻是關于「過去」的經歷,譬如南方的熱帶雨林,譬如東北之北大荒,譬如西疆之建設兵團等,那是真正的大生活,大場面,楊夏沒有經歷,想寫也寫不出。

與其他作家相比,楊夏相當于提前了兩年發動,這兩年的時間差,就是楊夏的優勢,楊夏必須奠定其名氣基礎,以備與那些著名的人物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莫大師等人一起共舞。

……

因為楊夏的介入,赤泉中學開始以新機制運行,所以在半期考試時,全校停課,校門緊閉,禁止任何非監考人員進入教室考場區,每個考場都是兩人監考,此外還有巡考,監考老師不夠,就拉教務人員、後勤工友頂上。

學校為此還出乎意料地掛上了標語︰

「嚴格貫徹執行學校有關半期考試的規定,以優異的成績向黨中央華主席和全國人民匯報!」

「嚴格考試紀律,堅決反對作弊,考出真成績,考出好成績!」

作為此次半期考試的「幕後導演」,楊夏也在參加考試。只是,楊夏確實與其他學生不一樣,對于普通學生偏難的試卷,對于楊夏來說,有如小學語文數學一般簡單,只要老師不是吹毛求疵之人,他每一科都會是100分,即便作文,也是如此。作文能否得滿分,後世高考已經給出了答案。

三天考試後,又是周末假期,這一周,楊夏沒有回家,而是讓姐姐楊春和四哥機崇迪代表自己回家了,因為楊夏經過很長時間的回憶以及整理,再加上赤泉中學一些優秀學生的補充,楊夏決定寫一本書《高考備戰手冊》。

這本書的內容,其中與課堂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相關部分,已經在赤泉中學試行;楊夏此時寫書,是應學校要求,形成資料性的東西,但楊夏卻覺得,既然這樣,為何不能形成正規圖書出版呢,此時楊夏還是高一上期,說如何高考沒什麼權威性,但當楊夏高考之後,假如楊夏真的是全國高考狀元呢?那時,這本書就非常有說服力了。

楊夏難道真的還要對應試教育推波助瀾?其實,這是冤枉楊夏了。前世,應試教育大行其道,不缺有人推波助瀾,但楊夏此舉,卻是要破除考試的神秘性。學習,是有規律可行的;考試,也是有規律可行的;教學應對高考,也是有規律可行的;家長參與學生考試活動,也是有規律可行的;其間,也有很多原則性的東西。

在楊夏看來,這本書從現在開始就可以開始寫了,至少,得進行邏輯架構了。這個,既是為以後出書做準備,同時對楊夏來說也是一種訓練。前世,楊夏到是出過幾本書,但那是文學,並沒有章節之間的架構學問。

不過,楊夏這個周末注定是完不成編書的任務的。因為他跑步到赤泉鎮時,看到謝德富幾人在一塊池塘邊指指畫畫,讓楊夏突然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從今年開始,赤泉鎮一條半邊街所面臨的這個池塘,最終將被填平,成為新的街道。

當然,最近一兩年中,新的街道是不可能建起,但鎮上會把池塘邊用條石給壘一條堡坎起來,因為通過赤泉鎮的公路正從這兒經過,因為雨水、塘水的原因,公路的基礎一直在下沉。

這大量的條石,多從老馬山四周將條石開出來,然後用膠皮大車用牛拉著一一送到鎮上施工現場,這是在改革春風吹到赤泉之前,普通農民惟一掙錢的機會。

楊夏的二哥楊崇武此時正在學石匠,差不多快要出師了。但是,前世的楊崇武並沒有趕上這次掙錢的機會,原因自然是缺少關系,沒有信息。等到得知區上正在大量使用條石,已經沒機會擠進去了。

「謝書記,您忙呢。」楊夏像個乖寶寶,主動上前招呼道。

「哎呀,楊夏呀,你這麼早就來鍛煉了?」看楊夏穿的是運動裝、藍網鞋,謝德富也熱情地招呼道。

「是呀,主席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趁現在年輕,把身體鍛煉好,以後多為祖國作貢獻。」楊夏真真假假地說道。

真,是指這個時代的人,很多人都還如此單純,而領導也喜歡听這樣的話;假,是楊夏作為重生者,知道這話一點兒也靠不住。

「好好好,你小子,很少主動招呼我,不會是找我有事嗎?」謝德富也是一個人精,很快就猜到了真相。

自那次省報記者夏雨來赤泉之後,楊夏與謝德富之間,建立了比較固定的聯系,即赤泉區委和區革委有時需要寫個新聞,或寫個大材料,手下無人時,往往找楊夏來捉刀,又或者,他們寫好後,找楊夏來修改。特別是新聞,只要是楊夏捉刀,地區日報、省報以及一些行業報,都能發表,讓謝德富大大地出了一番政績。

從謝德富的角度看,他們找到了一個高手,一個免費勞力,最多有時給楊夏一點加班費補助或臨時雇佣費用;而從楊夏的角度,能夠介入官方工作,同時與官場之人結下善緣,對自己的成長特別是對家人的幫助,也是很有好處的。

這不,好處不就來了。

「謝書記,你們先忙吧,明天您上班時,我來找你。」楊夏見人多,沒多說什麼。

「老謝,這誰啊?」另外的人問道。如果楊夏願意多站一會兒,楊夏就會認識這為首之人,縣交通局局長,他們是去劍門地區開會,一早路過赤泉,順便考察一下赤泉報告所說的修公路堡坎事宜。

「楊夏,就是那個著名的少年作家,知道麼?」謝德富頗有些得意。

「原來是楊夏啊,我們怎麼不知道,現在只要登有楊夏文章的報刊,局里那些小年輕一個個都在瘋搶呢,搞得讓我們這些老頭子都很眼饞!」

「哈哈哈……」眾人會意地大笑。

其實,到不是楊夏文章真的有多好,而是因為楊夏就是赤泉的人,大家有種親切感,相當于後世明星,最關注明星的人,往往是他的親人家鄉人。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夢幻大時代最新章節 | 夢幻大時代全文閱讀 | 夢幻大時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