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指大明 第123章院試案首十二

作者 ︰ 紅眸本尊

放排之後,張牧被韓方山接到驛站,然後舒舒服服的泡了一個熱水澡,飯也沒有吃,倒頭便睡。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迷迷糊糊的听到韓方山的聲音道︰「大人,大人,李副總兵到了,現在在門外候著呢。」

張牧揉了揉睡意惺忪的雙眼,就听到外面雨打芭蕉的聲音,心里琢磨,院試這兩天,實在是太累了,連昨天晚上什麼時候下雨都沒有听到,推開窗戶,濕潤的空氣卷著泥土的芬芳涌進胸腔,讓張牧精神一振。

「快請進來。」張牧趕忙翻身下地,洗漱更衣。

這個時候,李雲昌推門而入,張牧看到他,不由的一愣。

李雲昌穿著一席灰色直裰,滿臉倦容,衣襟前胸後背都有一片白花花鹽漬,急忙弓腰作揖道︰「李大人辛苦了。」

張牧知道,杭州到台州雖然只有五六百里地,但是大明朝的路可不好走,翻山越嶺,看他這樣子,怕是路上都沒有休息,今天杭州開了城門才進來。

「張大人客氣,為陛下分憂,乃是本官分內之事。」李雲昌急忙笑道。

「韓百戶,快去準備一些吃的。我也餓了。」張牧笑道,然後看了一眼李雲昌便問道︰「台州是不是有倭寇滋擾?」

李雲昌一驚,便笑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嚴厲回來已經有了幾日,而你今天才到,想必是倭寇侵擾,你被拖住了。不然你早就該到了。而且我猜戰事還沒結束,而你又知道我馬上院試考完,所以才連夜趕路,過來見我一面。」張牧笑道。

李雲昌笑道︰「你可真是七竅玲瓏心,什麼都瞞不過你。你猜的不錯,五六天前,一大股海寇突然從溫嶺松門衛五十里處登陸,一路燒殺劫掠,有三千多人。

我得到消息就急忙組織兵馬剿匪,昨天才將他們逼退,斬首四百,俘虜幾十人。不過可惜的是讓他們給跑了,功虧一簣。听聞這些倭寇好勇斗狠,睚眥必報,我擔心他們又突然殺回來,又放心不下你這里,所以這才連夜而來。」

張牧听到這里,便皺起了眉頭,李雲昌連夜而來,顯然是意識到了什麼問題,不然他大可不必如此急切,便沉聲問道︰「讓他們跑了?李大人是不是覺得這里面也有貓膩?」

李雲昌冷笑道︰「你小子,少跟我買關子。前些年我一直都在浙西防衛,所轄的都是屯田衛所,雖然對前線戰事多少了解,可是沒有想到已經嚴重到了這般地步。

這一股倭寇,我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他們阻擊在橫山附近,然後命楚門所包抄他們後路,我帶大隊人馬兵分兩路圍堵,形成三面合圍的包圍圈,準備把他們一網打盡。

結果沒有想到,我們的包圍圈還沒有形成,他們好像事先得到了消息一般,竟然在我眼皮子底下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等我再發現他們,他們已經越過了楚門所後防線,直接逃到了海上。

他們對台州防衛一清二楚,而且對這里的地形也十分熟悉,所以我懷疑,有漢奸給他們通風報信,甚至給他們帶路。不然怎麼就能在我眼皮子底下消失?所以我這才急忙而來,想看看你這里有什麼發現。」

張牧輕嘆一聲道︰「這些海寇和岸上的奸商相互勾結,狼狽為奸。他們通過奸商,又拉攏了海防衛所官兵,已然成了氣候。」說道這里,張牧便將盤石衛趙千戶的書信拿出來給了李雲昌。

李雲昌看了一下,頓時一拍桌子怒道︰「這群混蛋,簡直是喪盡天良!」

「李大人請息怒,事情遠遠比你我想的要麻煩。我打通了和溫家的關系,才知道這後面還大有文章,里面牽扯到的已經不僅僅是奸商,貪腐的所衛官兵,甚至有應天府一些侯門都有參與,而且,遠遠不止這些。」張牧話里有話的說道。

李雲昌听到這里,不由一驚,目瞪口呆的望著張牧道︰「你是說……。」

張牧緩緩的點了點頭,李雲昌不由的長嘆了一聲道︰「創業艱難,守業更加不易。」

「大人也不必絕望,雖然看著烏雲遮天,但是好在上下還沒有爛透,陛下英明神武,早就看出了這里的貓膩,所有才會命我徹查這件事。有陛下支持,不愁干不掉他們。只是我們小心謹慎一些便是。」張牧說道。

這個時候,韓方山端著熱氣騰騰的早餐上來,張牧道︰「李大人,先吃些東西。咱們便吃便聊。」

李雲昌奔波一夜,早就餓了,便尷尬的笑道︰「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說道這里,便抓起來一個包子,就著白粥就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抬頭問道︰「你打算怎麼做?」

「我已經通過溫家混到了他們的圈子里,下一步便是徹底的模清楚他們的底細。這些都不用您操心,您唯一要做的就是等我準備收網的時候,出兵相助,咱們以雷霆之力,肅清海防漏洞。以保海疆平安。不過這也只能保了一時,不是長久之策啊。」張牧笑道。

李雲昌喝了一口白粥道︰「嗯,這件事我回去琢磨琢磨。眼下最難的就是需要一只忠心耿耿的人馬。我得細細的挑選。不過你放心,陛下的旨意說的很明白,我自然會竭盡全力。」然後好奇的問道︰「那你說說長久之策是什麼?」

「李大人,實不相瞞,自從唐宋以來,一直都不曾封關禁海。即便是蒙元在時,都有泉州那樣的巨大的港口。而一直在封關禁海之前,海上只有海盜,卻很少听說倭寇。李大人可知道原因?」張牧問道。

李雲昌試探性的問道︰「你是說倭寇的出現和陛下封關禁海的旨意有關?」

張牧微微的點了點頭道︰「沿海百姓,以海為田,捕魚為業,其次,海上貿易已經千余年,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南方富庶,一來是因為這里確實是魚米之倉,但是更加重要的就是海上貿易所帶來的滾滾財富。

我大明朝雖說是物產豐富,可以自給自足,但是面對這樣巨大的利益**,堵絕對不是一個辦法。干掉了一個溫家,還會有更多的溫家冒出來。要想徹底的解決倭寇的問題,只能廢除封關禁海的國策。開放通商口岸,疏通貿易之路,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還可以徹底的解決倭寇問題,百利而無一害。

所以,我想和李大人聯名上疏,向陛下闡述其中利害。徹底的扭轉現在的局面。」張牧說道。l3l4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染指大明最新章節 | 染指大明全文閱讀 | 染指大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