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奇遇记 第三章 回首往事

作者 : 情感共鸣

(小说……更)月兑贫奇遇记3:更新时间:23-4-9:5:6。往事如烟而又历历在目。小。更

在泉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要经过x县一中,x县一中是当地的名校,为清华和北大输送了很多优秀的学生,那次给泉印象最深的是县一中教学楼顶上矗立的六个大字:祖国在我心中。65327

不知为什么,这六个字第一次映入泉的眼帘之后就从此铭刻在他的心中了。

不知为什么,泉儿时特别爱看《少年彭德怀》那部电影,很喜欢彭德怀那种倔强的性格,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个堪称伟人的老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也不知为什么,泉非常喜欢听妈妈讲《岳飞传》、《杨家将》,妈妈是从收音机里听到和学来的。

更不知为什么,自从“祖国在我心中”烙进了他的心田之后,他就萌生了“今后一定要当大官来报效祖国”的天真想法。

这些也许和泉的母亲寄托在他身上的期望有关。

泉的母亲从小就被她的父母离弃,泉是母亲的长子,母亲希望泉今后能出人头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为她扬眉吐气。

泉的外公外婆都是知识分子,外公是某农科所的高级农技员,外婆是某农业局的副局长,而母亲这辈子只念了小学二年级。

母亲希望泉有朝一日能当个官,当个市长、省长,这样母亲才会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才算有点价值。

儿时的泉还真争气,他真的想当个大官,想让自己成为妈妈的骄傲。

初中毕业后,泉考上了x县九中。

也许泉天性愚钝,第一次高考,没考上,后来复读了三次才考上hun一个财经类的大专学校。

为了当官从政,泉填报了这个学校唯一的法律专业经济法,996年这届的大学生是国家最后一届包分配的。

学法律肯定可以分到政法系统,也就肯定可以“当官”,这是泉填报志愿时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泉确实被分到了家乡的司法局,可是派遣单到了司法局后被阴差阳错地变更为“自己联系乡镇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所是没有公务员行政编制的,这等于没有任何保障,要自谋出路。

既然没有分配到工作,泉就去深圳打工了。

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考律师。

他认为,如果考上了律师,还是有机会进司法行政机关的。

在大学期间,他参加过一次律考,没有考上。

毕业后,接下来的一年,他又考了一次,还是没考上,当他准备第三次律考时,需要本科文凭,而他只有专科,就只得放弃了。

这样,当律师已经没有希望了。

当官的这条路好像是已经被切断了,泉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他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他当时有这样一个预感: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一定会在未来的二十年有很大变化的,只要自己真有政治家的才能,以后一定会有机会从政的。

泉认为,作为一个政治家,一定要有很好的口才和很棒的演讲能力,于是,在接下来找工作时,他进入了长沙的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心想,如果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培训师,那么口才和演讲能力一定会很不错。

就这样,从跑业务做起,泉慢慢地成为了业务经理。

后来几经波折,泉离开了当初的培训公司,迫于生计,和妻子美玉办了一个手工艺画室,领取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然而,不到半年就破产倒闭了,因为他们被骗了。

失业之后,泉进了一家拓展培训公司,做拓展教练,之后又成为了拓展培训师。

当泉成为了拓展培训师之后,他开始思考,如果他能成为政治家,自己到底希望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甚至为这个国家改变些什么。

这个答案似乎早就存在于泉的脑海中:提升国民致富素质,帮助那些和他一样深陷贫困的人们月兑离贫困,奔向小康,实现富裕。

他打算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不再是帮人打工。

于是在2年,他从朋友那里借了钱,和美玉一起成立了富华教育咨询公司,于2年9月日领取了营业执照。

“富华”是“为华人之富裕而努力之意”,继续从事教育培训,主要还是做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和企业团队拓展训练。

全公司成员就只有泉和美玉两人,另外还有几个兼职教练。

泉知道拓展训练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成功素质有一定的作用,但要全面提升一个人的致富素质,还很欠缺。

于是自创建富华之日起,泉就一直在探寻着何为正确的成功致富之道。

他开始广泛涉猎,从拓展培训到管理咨询,从感恩教育到圣贤教育,从广泛采集世界名人名言的智慧到深入研读世界伟人的传记,他把拿破仑、林肯、罗斯福、安德鲁·卡耐基、甘地、本杰明·富兰克林、王阳明、曾国藩、**、周恩来、邓老都“请”到了自己的家里。

月兑贫奇遇记3: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脱贫奇遇记最新章节 | 脱贫奇遇记全文阅读 | 脱贫奇遇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