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不吼奋蹄疾 二、一 度 春 夏 立 丰 碑

作者 : 快乐一夫

——昌北新区特种钢管一期工程建设回眸

踏上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工业园的土地,远远的便有一片簇新的厂房映入眼帘。渐行渐近之后,厂房的气势在大片的黄土地上开始凸现,犹如荒原上的一座丰碑,向人们展示着她的雄浑、壮美。

厂区内,高大的厂房、宽阔的道路、整洁的设备、纤尘不染的微机*控中心、高自动化水平的生产工序、有条不紊的现场调度,无不透出一股股现代化、大生产的紧张气息。看着冷拔、热轧生产现场工人们繁忙的身影,看到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下来的冷拔钢管、热轧钢管,面对这座耸立的现代化新型工厂,谁能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风沙弥漫的荒漠之地呢?

高瞻远瞩果敢决策洪钢四十余年的历史中,有发展、有徘徊,有辉煌、有坎坷。在洪钢这艘航船上,烙有几代洪钢人的辛勤汗水,他们无不对企业充满无限深情,无不时刻心系着航船的止泊、扬帆。

曾几何时,生存与发展问题开始突现在我们面前:原料、市场两头在外,没有稳固的坯料供应渠道,市场半径大,销售成本高;地处城区中心,运输困难大,费用高,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随着南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重新规划,城区面积急剧扩大,我厂所处区域被规划为金融商业中心,“退城进郊”无法避免。

各种艰难险阻一齐袭向我们,形势越来越严峻,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怎么办?作为洪钢这艘航船的掌舵人,厂长钟虹更是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如果洪钢被残酷的现实淘汰出局?如果我们的职工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岗位?不能!不能让洪钢的薪火熄灭!不能让洪钢职工没有了饭碗!我们必须寻求突破!必须绝地重生!在钟厂长的领导下,近几年来,洪钢人没有停止过探索与追求。

经过广泛调查、认真分析、研究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发展趋势、企业现实处境、主导产品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思路在决策者头脑中逐渐显现,日益清晰,“两管两带”是我厂生产经营几十年的传统产品,具有技术成熟、管理先进、质量优良、信誉卓著、市场巩固等独特优势。我厂拥有一支身经百战的职工队伍。分析未来市场,预计近两年,高压炉管年需求量将达到35万吨,我厂拳头产品无缝钢管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产品供不应求。无论是从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保持来之不易的优势,保持我厂全省最大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和国内冷拔无缝钢管生产主要基地的地位考虑,还是从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持广大职工充分就业考虑,另行购地,异地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传统产业都是义不容辞,时不我待。

洪钢的决策者高瞻远瞩,看准传统产品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时抓住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后机遇,按照“改造建设传统产品,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内引外联,形成规模”的“一地两区”发展战略,果敢决策,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购地千余亩,建设新型特种钢管、坯料基地项目及职工住宅,并完成了南昌大洪人昌北科技工业园的组建。

2003年9月28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工业园内大洪人昌北科技工业园奠基仪式上,猎猎的彩旗迎风招展,厂长钟虹热情洋溢的致辞向我们宣告了“一地两区”战略已迈出极为重要极为关键的一步,展示出一副洪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使我厂无缝钢管生产能力达到年产16万吨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的新型特种冷拔无缝钢管专业化生产企业,年产8万吨的新型特种无缝钢管生产线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创业艰难苦战多打开记忆的窗口,旷野的狂风如狼嚎似鬼哭,漫天的尘土立地腾空,遮天蔽日。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住房,没有床,在生活的基本设施极度缺乏的状况下,洪钢人进驻了这片荒原。

2003年11月3日的夜晚与平常的日子没什么两样,在城里安逸的小家庭里过着舒心日子的人们甚至感觉不到夜风正在加强。可在昌北,我厂武保部5位首批进驻新区的同志正以无畏的斗志与恶劣气候展开搏斗,开始了第一个不眠之夜。

狂风肆虐,白天搭好的帐篷倾斜了,变形了,地桩被拔起来了。同志们顶着风沙把地桩重新打进地里,可风又把它拔起来,反反复复,最后,在缺少工具、缺少材料的情况下,帐篷被风刮跑了……

首批进驻的同志没有被困难吓到,他们经受住了恶劣气候环境的考验,以军事野营的方式在荒原上扎下了脚跟。他们顶着风寒执勤,冒着风沙工作,为了防止沙尘侵蚀,他们睡觉都得戴着口罩。不几天的时间,他们就都晒得黝黑,但个个精神抖擞。

昌北工程建设指挥部于2003年12月27日迁驻工地后,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简易的工棚仍然抵挡不住旷野的风。进入冬季,风更大了,风更多了,石棉瓦的屋顶曾多次被大风掀掉,随指挥部进区的同志多次在深夜顶风冒雨抢搭屋顶,保护财产设备,有的人在抢险中负了伤也不吭一声……

2004年春汛来临的时候,工程建设进入关键期。为了不影响施工车辆的正常通行,确保工程进度,指挥部下达了用彩条布覆盖路面,不让路面被雨水浸泡的指令。指挥部各专业组成员召之即来,冒着刺骨的寒风,顾不得倾盆的大雨,勇敢地投入到了护路的战斗中。帽子被风刮走了,嘴里、耳朵里被黄土灌满了,棉衣棉裤被淋湿了,但参战人员没有一个退缩。

难以忘怀的还有转运耐酸花岗岩块石的战斗。指挥部各专业组的人员大多是知识分子出身,都不是干体力活的好把式,有的同志年龄还不小。但是,正是这些体格显得有些瘦弱的同志,硬是用竹杠、用铁丝、用双肩,在一个上午将几百块单块重上百斤的耐酸花岗岩块石一块一块地转运到了目的地。看着他们打着赤膊的瘦弱身体,看着他们肩膀上的血泡,敬畏之情禁不住油然而生。

还有扛运地脚螺栓的战斗。

还有泥泞中搬运路轨的战斗。

……

一次次都是硬仗,一次次都是苦战。在这一次次硬仗苦战中,进区同志发扬洪钢人艰苦奋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敢于胜利的独特精神,唱响了一曲曲创业的英雄战歌。

敢叫日月换新天新型特种无缝钢管工程是洪钢建厂以来投资最多、工程最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建材价格暴涨、长时间雨水阻滞、施工现场水电不畅等等恶劣状况,但洪钢人科学部署,严密组织,按照时间倒推原则,统筹规划,认真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各技术专业组按计划要求,周密制定本组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落实。各参战单位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紧密配合,积极接受任务,主动承担责任,遇到困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调动了每位参战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职工信心坚定,斗志昂扬,始终做到了想工程建设之所想,帮工程建设之所需。

人心齐,泰山移。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在完成全部2825张外单位设计图纸的审核,自己独立设计图纸2171张的基础上,共完成36个建筑单体工程;完成建筑面积55504m2,其中钢结构厂房34018m2,钢结构厂房总重量达1800吨;完成砼浇筑总量33317m3、道路面积35004m2;修筑围墙3374m;完成绿化80余亩。

一期工程中,我们共安装生产设备83台(套),重量达3716吨。此外,安装开关配电柜(箱)482台,,电机560台,架设电缆桥架2000米,预埋管线17500米,铺设电缆线80360米;铺设临时水管3272米、雨水管3272米、污水管4800米、给水管3028米、循环水管398米、酸管522米;架设压缩空气管1400米、蒸汽管600米、煤气管道280米。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好像看到了那热火朝天的紧张工作场景,好像看到了那些辛勤劳作的身影——工程指挥部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面对极大的困难和压力,沉着指挥,运筹帷幄,解决了一道道难题,化解了一次次危机,创造了一项项纪录,节约了一笔笔费用。

生活用水接进了工地,施工用电接进了工地,生活用水与主管接通,生产用电特批专供……

近300次的协调会议,近4000项设计、施工、安装等问题的解决。

194件采购合同的签订,903台(套)设备的招标、采购,4259件配件的加工制作……

工期的如期保证,费用的有效控制。

一桩桩,一件件,费了多少周折,倾注了指挥部有关同志多少心血啊!

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为能遇上企业几十年一遇的飞跃,参加这么一场大战而兴奋,他们把投身新区工作视为难得的学习、锻炼和提高才干的机会,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在前期设计、审图及后期的安装调试中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提出了许多创新方案,解决了一个个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难题。

冷拔、热轧的设备、电器安装是一期工程中的重中之重,所有工作全都是洪钢人自己承担完成。尽管工程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辛勤工作,但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7月底冷拔系统全线贯通和9月底热轧系统竣工这两个重要时点如期实现,存在极大困难,面临严禁考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厂长钟虹力挽狂澜,及时调整工作格局,改按专业组进行安装为以无缝、热带、焊管三个分厂为单位开展工作,并由分厂向指挥部立军令状。从而驱散了人们心头的疑虑,为一个个漂亮胜仗的取得奠定了基础,从而确保了两个时点如期实现计划,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工程指挥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各单位参战的技术工人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特别是后期热轧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同志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冒着**月份的酷暑高温,苦战60天,每天一身汗,一身油。为了抢时间,争进度,同志们真正做到了舍小家,为大家,轻伤不下火线。有的同志中暑晕倒,稍作休息,重又回到工作现场,有的同志竟有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南昌速度”阔步向前2003年9月28日,昌北新区工程奠基动工。

2003年11月3日,我厂首批人员进驻新区。

2003年12月27日,昌北新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整体牵驻工地。

……

2004年5月1日,昌北新区40t、100t冷拔机试产运行。

2004年7月18日,新区3万KV配电间受电成功。

2004年7月28日,新区一期工程中的冷拔部分竣工生产。

2004年9月28日,热轧生产线热负荷试车成功。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典礼在昌北热轧厂房内隆重举行。

一年,仅仅一年,洪钢人便以洪钢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同行业的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速度和效率,在荒原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工厂,令世人瞩目,令南昌震撼。

一年来,省、市、集团公司、昌北开发区的领导余欣荣、凌成兴、阎鑫元、张春明、陈雪山、李道海、孙琛琪、汤成奇等都亲临过我厂昌北一期工程建设现场视察工作、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最令洪钢人感动的是省委书记、省长黄智权为洪钢昌北新区生产专供电所作的指示,这一指示为新区的生产及时提供了必要条件。

最让我们受到鼓舞的是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2004年4月22日在新区视察时说的:“洪钢人创造了我们的南昌速度”。

是啊,我们的建设速度是惊人的。同样,我们的技术也是一流的——采用发生炉热煤气为燃料、机械手自动加料出料的环形加热炉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台极品之一,其各项工艺技术参数均为国内最好水平。

发生炉热煤气站配置6000Nm3/h煤气炉6台,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热煤气站,满负荷工作可以供应南昌市50%的生活用气。

¢140锥辊穿孔机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穿孔机组,生产效率高,所穿荒管壁厚精度能控制在+8%以内。

150t冷拔机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冷拔机,以能拔制出江南地区口径最大无缝钢管载入史册。

在热定心设备的安装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其技术超过宝钢。

……

二次创业一度春夏立丰碑几代夙愿猴年奋起展宏图我们战胜了艰难险阻,我们取得了辉煌成绩,我们立起了一座丰碑,我们昂首阔步走上新征程。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昌北新区生产的达产达标,随着二期及后续工程的加紧进行,洪钢的发展必将如冲破云涛的旭日放射出万里红光。

发2004年11月10日《江西洪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马不吼奋蹄疾最新章节 | 好马不吼奋蹄疾全文阅读 | 好马不吼奋蹄疾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