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诡道 第三百一十五章汉奸赵全

作者 : 夏日雨桐

“王大人。♀张大人肯定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所以才不紧不慢。我们别看在宣府。谈判的事还是张大人说了算。至于张大人不告诉我们。也是有他的理由。人家贵为内阁次辅。论学问。论计谋。可不是我们能比的。跟蒙古人谈判。就是要多点花花肠子才行。我们即不能失了天朝的威严。也不能把蒙古人逼急了。这里面有个度。张大人应该比我们清楚。你我就是做好策应吧。一会我们去城楼如何。”

“好啊。方大人。策应的部队我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城门待命。全是轻骑要是蒙古人相对张大人有什么不利。他们也会很快赶到。方大人。你注意沒有。那个钦差副使。很少说话。到底是什么來头。我离朝数年。沒想到朝廷里面还有这么年轻的官员。不会是那个勋贵子弟吧。”

“我也纳闷。看张居正对他的态度。关系好像不一般。不行我要打听一下到底是什么人物。”方逢时对我的神秘感。也是很好奇。

“这个简单。方大人。那个护卫张大人过來的佐领肯定知道。现在那佐领在那里。一问不就知道了。昨晚张居正说。那吴佐领还是我们宣府出去。也算是我们宣府的老人。昨天又杀了那么多的蒙古人。我们理应慰问一下。待会到了里面。我们就派人去传召过來。一问也就明白了。”

两个人回到了衙门里面。方逢时派人去请吴达善。

吴达善正在临时的宿营地。安排士兵准备回去接应留在昨天山包上的那些伤员。一听宣府的巡抚传召。那里敢怠慢。赶紧跟葛千户交代了一下。跟着传令的來到了总兵府。

到了衙门里面。吴达善见礼已毕。方逢时赐坐。待吴达善坐定。方逢时问道:“吴将军。昨晚张大人说你也是我们宣府出去的。♀”

“回禀大人。下官是三年前被成安侯调到京城去训练骑兵的。说起來。我也是祖辈都在宣府。也是宣府的老人。”

“不错。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吴将军。昨天的一战。虽然是带领京军打的。但是。主将你是我们宣府的。也是给我们宣府长脸了。你们斩首的首级。我也让下面的人给你们点验清楚。我给皇上的折子里面。也写的很清楚。回到京城。皇上自然赏罚分明。吴将军这一战。打的漂亮。打出了我们明军的威风。这几日张大人还不走。本官想着急。在宣府城内百户以上的武将。请吴将军给他们讲一下。是怎么打败的蒙古人。还有你那个鸳鸯阵法。本官也很感兴趣。还请吴将军不吝赐教。”

“大人。折杀小的了。昨天的战斗。也是张大人和兰大人指挥得当。小的只是带人冲锋陷阵而已。第一时间更新既然大人想知道那鸳鸯阵法。那小的就请张大人写出來。到时候一人一份也就是了。”吴达善先把功劳推到了张居正和我的身上。他知道。我们不会跟他们抢功劳的。就是这些斩首的人头。那可是一个人头就是五两银子的赏钱。是实打实的军功。这次回去。升官是一定的。至于银子也少不了他的。

“吴将军。刚才你说起那个兰大人。这个我和王大人都不清楚这个兰大人是什么來头。吴将军能不能告诉我们。这个兰大人是什么背景。”方逢时转着圈才问到正点子上。

“两位大人。这位兰大人具体的來路我也不清楚。只听他说过。他原來是在宫里做侍卫的。因功被皇上转职成了文官。听他称呼张大人。好像他们是师徒关系。下官就知道这些。别的也不大了解。”

就这些话。♀已经让两位大人明白。我不是那么简单。一个侍卫转为文职。这是很少见的。更不用说。我还是张居正的学生。年纪轻轻成为从三品的大员。这沒有真本事是不可能。凭张居正的为人。他是不会什么人也收的。两个人目的达到。也就把吴达善打发了回去。

“王大人。现在我们该去城楼上等着张大人和他那闷声回來了吧。”

“好。方大人。我们去城楼。看看张大人如何跟蒙古人谈判。”

且不说。两个人怎么去城楼。再看看我们这谈判的钦差队伍。虽然出了总兵府。但是一路上。张居正吩咐抬轿子的。慢慢走。说是看看宣府的街景。从总兵府到城门也就四里路的光景。张居正硬是让轿子走了半个时辰。不但走的慢。张居正还不时下來轿子看看。有稀罕的玩意还买上几个。当然张居正是不带钱的。他那几个家人也都死光了。只好。有老刘用我的银子去给张居正买单。幸好还不是很多。

那几个轿夫倒是在心里嘀嘀咕咕。第一时间更新这个张大人不会是怕了蒙古人吧。这么磨磨蹭蹭的。让人难受。这抬轿子也是。要是走的快了。大家轻松。就怕这样的主。不让走快了。慢慢悠悠的还不等走起來。又停了。不管他们心里怎么嘀咕和不满。这轿子还是要抬的。

等出了宣府的城门。远远看见。离城门五里路的旷野里搭起來两座帐篷。一座上面插着明军的大旗。一座上面插得是蒙古人的狼头旗子。张居正因为要控制轿子的速度。所以轿帘子是开着的。看到两座帐篷。问我:“云杰。怎么回事。这方大人怎么搭起來两座帐篷。这样我们怎么谈判。第一时间更新“

“老师。我看这事你冤枉方大人了。另一座上面插着蒙古人的旗帜。估计是蒙古人也自己來搭了一顶帐篷。”

“这些蒙古人。到底是想干什么。难道让我们去他们的帐篷里面谈判不成。”

“我看未必。也许是蒙古人觉得在我们帐篷里面不安全。临时搭建的。”

“好吧。不管他了。到那里再说吧。让轿夫快点。最好是能跑出汗來。”

老刘让轿夫加速往帐篷那里跑去。这些轿夫那个气啊。刚才让我们慢点。现在倒好。还让我们跑出汗來。这是什么人啊。

轿夫们不敢怠慢。抬着轿子如飞般的往帐篷那里跑去。

蒙古人的帐篷里面。六十多岁的俺答汗坐在一块皮垫子上。生气的摔打着。拿來的四个杯子已经被他摔了三个。嘴里还用蒙古话叽里咕噜的骂着:“这些汉人。就是不讲信义。让本汗在这里等了一个时辰。不行。不等了。我们回去。”

边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蒙古人。一个汉人。那个汉人开口说道:“大汗。不可意气用事。我了解汉人。在我们大兵压境之下。他们是不敢不來的。汉人的官员都拿架子。今天早上他们派來的使者说。这次的钦差是内阁次辅张居正。看來他们皇上还是很重视此事的。让一个内阁次辅。來跟大汗谈判。也是很给面子的。那张居正是文官。不会骑马。说不定是坐轿子过來。所以才会慢。我看还是再等等吧。要真是他们不來。那我们下午就攻城。要不。我们的粮草支撑不了多久。”

“赵全。你一会要谈判。一会要攻城是什么意思。要不是你坚持要谈判。本汗早就把宣府打下來了。还用在这里受这个气。”俺答汗气哼哼的训斥着那个叫赵全的汉人。

这个赵全是什么人。为什么在俺答汗的身边。这要从白莲教说起。嘉靖三十三年。雁北地区白莲教主赵全等人率教民非法越境。叛逃河套丰州地区。依附安答部的势力而坐大。终成为明政府的心月复大患。这些白莲教叛民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批移民口外的汉人。

白莲教经常以反叛的形象出新在历史中。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就是借助了白莲教的巨大力量。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后。便意识到这种具有强大反叛力量的民间社会组织会成为新政权的潜在隐患。因此。明朝开国。大明律就将白莲教在内的若干民间宗教组织定性为邪教。明令取缔。白莲教在明政府的镇压下受到极大的打击。基本转入地下。成为秘密结社。嘉靖三十三年正月。雁北白莲教主赵全、李自馨等人便率教徒由此越境前往长城外河套地区。

这些白莲教的亡命者是第一批越境入蒙的汉人移民。蒙古人游牧。居无定所。汉人建房定居。蒙人便称其为“板升”。“板升”就是房子的意思。明万历年间的记载中说。嘉靖末年。前往蒙境丰州滩地区的汉人已经有五余万人。其中白莲教前后党从者过万人。这些人开发云内、丰州等地近万顷。连村数百。他们并非单纯的移民定居。而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据说。赵全等人初到丰州。正逢俺答腿疾。略懂医术的赵全冒死入应州买药。治好了安答的病。安答因此与赵亲近。渐渐视为心月复。

这次的俺答汗起兵。就是赵全在后面推波助澜。赵全等人取得安答信任之后。开始在丰州地区大展宏图。板升之地逐渐兴旺起來。而劳动力的不足又成为现实问題。因此。这些叛逃的汉人头目经常挑唆蒙人入境。劫掠口内青壮年劳力。并为之出谋划策。提供各种情报。制造利兵坚甲。云梯冲竿等作战武器。提供各种战术建议。据说。每有战事。安答甚至亲往赵全家商议。自此后。蒙人岁掠华人劳力以千万计。也就是说。自从白莲教赵全等人叛逃归蒙。明代中后期三边遭受更大的威胁。防御更加困难。站稳脚跟之后。赵全等人野心逐渐膨胀。他们试图拥立安答为帝。并为安答建起九重宫殿。而他们称王。也建起了规模不小的土堡。当时赵全就有人口万众。周延数十里。马匹五万。牛三万头。谷二万斛。正是在这些人等的串通怂恿之下。蒙明关系更加紧张。和解更是无望。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崂山诡道最新章节 | 崂山诡道全文阅读 | 崂山诡道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