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诡道 第二百八十九章铁骑压境

作者 : 夏日雨桐

“这些蒙古人。真不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不会是假投降吧。要是这样王大人那里就危险了。需要不需要提醒一下他们。”

明穆宗对于蒙古人的担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历史就有很多次假投降的事例摆在那里。

“陛下。你的担心有道理。要不微臣把來送信的过來详细询问一下如何。”

“可以。那送信的现在在哪里。赶紧去传來。正好高大人和李大人过來一起召见他。朕和你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商议个对策出來。”当时的明朝。最大的隐患就是蒙古。明朝的军力一大半都是防御北边和西边的。第一时间更新所以遇到蒙古的事务。特别是军务。不管是皇上还是大臣都会用心的去对待。土木堡之变的惨痛教训。深深的刻在历代君主的心中。像一道挥不去的阴影。跟随者这些君主。谁能够解决了蒙古的问題。也就是明朝最大的功臣。

这边打发小太监去东华门那边传召那送信的觐见。这边。高拱和李春芳也放下吃了一半的饭碗。匆匆忙忙的赶到了乾清宫。

两个人行礼已毕。明穆宗把手里的书信让太监递给了高拱。高拱看完又递给了李春芳。带两人都看完后。明穆宗开口说道:“高大人。李大人。你们对此事怎么看。我们是战还是和。”

“皇上。老臣觉得。不用那么麻烦。把汉那吉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说不准就是假投降。让王大人就地解决了就是。至于蒙古的铁骑。那宣府城高墙深。蒙古人不善于攻城。王大人坐拥十万精兵。粮草充足。跟他们耗就是了。天会越來越冷。看看蒙古人能耗到什么时候。♀”高拱对蒙古人一直抱有成见。所以一听把汉那吉來降就想直接解决了他。

“高大人才是我觉得不妥。第一时间更新不管现在把汉那吉是不是真的投降。我们都不能杀。蒙古人也不会都是坏的。就像我们汉人也不会全是好的一样。杀了把汉那吉。也就绝了蒙古人前來投奔的念头。我中原素以圣人之道治国。陛下也以仁慈为主。怎么可以擅开杀戒。老臣觉得。现在情形不明。皇上应派朝廷大员作为钦差前去处理此事。跟蒙古能和就和。不能和就熬死他们。这边我们在调集京军准备驰援宣府。待到援军一到。想那蒙古人也不敢待在宣府城外了。”这是李春芳说的。别看李春芳平时谨小慎微。不大说话。但是在大事上。他也不含糊。该力争的时候也会去力争。

“李大人。你这是迂腐之见。圣人之道是对我大明朝的子民说的。要是那些异族能用圣人之道教化。也不会有这几千年的边患。对异族。必须是要以牙还牙。以刀对刀。沒有什么仁慈可言。要不李大人你去教化那些蒙古人如何。李大人要是能把那些蒙古人用圣人之道教化好了。那本官就辞职回家。归隐田园如何。”高拱明显的是在强词夺理。这也是他的性格缺陷。逮着谁也想辩论一通。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

李春芳也不高兴了。这是讨论事情。高拱竟然跟他抬杠。李春芳也不是泥捏的。要不也不会來到内阁。对高拱反唇相讥道:“高大人。你觉得我们对蒙古人铁骑。有几成胜算。要是高大人能打胜仗。那就请高大人作为钦差去宣府指挥好了。♀坐在这里夸夸其谈。确实不是我们内阁大臣该做的。为朝廷分忧。为陛下分忧才是正道。争论不会有什么结果。还是要看实际行动。陛下老臣恳请陛下。委派高大人前去宣府作为钦差。领导这次对抗蒙古入侵的战争。”

“好了。你们不要争了。刚才朕和张大人已经商量了。一会送信的觐见。你们有什么问題都问出來。等问完了。我们看看该怎么处理。高大人。李大人你们意下如何。”明穆宗看两个人说话不对付。这才出來打圆场。

两个人停止了抬杠。谁也沒说话。张居正也沒有说话。大殿里面的气氛陷入暂时的沉静之中。明穆宗坐在龙案后面。在沉思着什么。也沒有说话。四个人就这样干坐着。

去东华门外的小太监來到了大殿里。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静:“启禀万岁爷。信使带到。正在大殿外候旨。”

“传信使觐见吧。”

这边小太监又去大殿门口宣召那信使觐见。信使进來后。还是先行礼:“微臣王嘉欣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看來在外面小太监已经教他了这些礼仪。要不一个军汉怎么能这么流利的回答。见礼已毕。那叫王嘉欣的军汉。跪在地上等着皇上发落。

“王嘉欣。朕问你。王大人书信里面的内容你都知道吗。”

“启禀万岁爷。我家大人临來的时候。已经都告诉我了。就是想到万岁爷会垂询。我家大人告诉我的。跟书信里面的差不多。还有不少细节是书信里面沒有写的。第一时间更新万岁爷和几位大人也想知道。小的完全可以回答。”

“王嘉欣我问你。这个把汉那吉的情况你熟悉吧。要是熟悉就在这里告诉朕和三位大人。”

“启禀陛下。这个把汉那吉是大前天晚上带人投奔的我们。王大人和杨大人。连夜询问了他。这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子铁皆台吉之子。四岁丧父。有俺答妻一刻哈屯所抚育。命仆阿力哥之妻为乳母。年龄大了以后。把汉那吉聪明多智。有口辩之才。俺答娶胥比吉女为之妇;因其妻沒能生育。复聘袄儿都司之女为妾。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此女子貌甚艳丽。俺答汗见到以后夺取之。把汉那吉大怒。跟女乃公阿力哥商议投明。遂与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关请降。俺答汗见把汉那吉南逃。骑兵二十万追到了宣化城下。要王大人交出把汉那吉。要不就攻打宣化。王大人和杨大人。告诉俺答汗。此事他们不能做主。要请示皇上才可以定夺。俺答汗答应给六天的时间來请示皇上。所以。王大人就微臣前來禀告陛下。并请陛下速速决断。”

王嘉欣说完。明穆宗倒笑了起來。边笑边说道:“这些蒙古人做事真是匪夷所思。第一时间更新爷爷抢孙子的媳妇。一点人伦道德也不讲。这要是在我们大明朝。哪有这样的奇谈怪事。”

“陛下。这事在蒙古是很平常的。他们不读圣贤之书。也就不懂什么人伦之道。思想简单。随心所欲。喜欢的就去做。沒有什么可以束缚他们。依老臣之见。还是把那把汉那吉送回去吧。这事他们的家务事。让他们爷们自己去处理。我们也生了刀兵之灾。岂不是好事。”高拱接着皇上的话头。又提出了这个建议。

“张大人。李大人。你们也说说此事如何处理。高大人的话你们可认同。”

“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可如此草率。这把汉那吉來归是好事。这说明人心所向我大明朝。要是把把汉那吉交给了俺答汉。以后再也不会有人來归了。所以臣认为。此事应该从长计议。想那俺答汗就算是有二十万铁骑。也不可能攻破宣府。他们要的只是一个面子问題。臣还是认为应派一重臣前去跟俺答汗谈判。我们也沒有什么代价。何不用这个把汉那吉为契机。谋取对我大明有利的一面。”这是李春芳出來说话了。他虽然不是针对高拱。但是他的建议确实是比高拱的高明。

“臣也认同李大人的提议。对于把汉那吉的來归。不能草率的处理。臣觉得此事应该召集所有的大臣一起商议。俺答汗给的时间是六天。我们还有时间來得及商议出最好的对策。高大人说的也有道理。也有防止把汉那吉是假投降。來个里应外合。外面可是二十万铁骑。也要防止他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九边都要提升防御级别。”张居正说完看着明穆宗。看看明穆宗怎么决断。

“几位大人。这样吧。我们明天早朝再议此事。现在就发出紧急通报。让九边提高防御。京军也要行动起來。防止蒙古铁骑绕道來攻京城。王嘉欣。你现在就赶回宣大。通知王大人和杨大人。让他们先稳住俺答汗。至于。把汉那吉。也要好生伺候。对他们带來的人。监视起來。但是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是在防着他们。朝廷这边会尽快拿出决策。到时候会提前通知两位大人。切记不能出任何差错。你记好了吧。”

王嘉欣答道:“启禀陛下。微臣已经记住。微臣立马赶回宣大去通知两位大人。”王嘉欣说完站起來。刚想退出大殿。张居正又把他叫了下來。

“且慢。我看你一路劳顿。这要马上赶回宣大。身体能不能行。这样吧。你去东华门外稍等一下。这边我们再商议下。”

王嘉欣出去后。张居正对明穆宗说道:“陛下。为了不出差错。臣觉得还是派人跟王嘉欣同行才好。王嘉欣也是一路沒有休息赶过來的。我怕他回去的路上会吃不消。”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崂山诡道最新章节 | 崂山诡道全文阅读 | 崂山诡道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