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第三十八章

作者 : 樊荣强

附录:“钻石法则”典型实例

范例1:关于冲动

经常听到人说,冲动是魔鬼。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意思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太冲动,冲动会带给人灾难。

我认为,冲动过头当然不好。但适度的冲动还是需要的,要是一个人没有了冲动,也可以说就是没有了激情,也就没了有生命的活力。那么,冲动究竟有些什么样的好处呢?

首先,冲动可以让你更有冒险精神。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我们不可能彻底地知道与理解的,我们在做出某些决策的时候,就必须在你只有部分了解的情况下,果断地做出选择。这个时候,冲动就是冒险,不冲动就可能等死。

其次,冲动可以让你抓住更多的机会。如果遇事都要三思而后行,甚至思前想后,那就可能在你采取行动之前,别人早就把机会抢走。

第三,冲动其实代表着行动,而只要有行动,就有机会赢。有些人喜欢坐而论道,甚至只会讲大道理,但是,要他实实在在地做件事,他就不喜欢了。我们常说,做了,至少有50(百分号)的机会成功;不做,则什么都没有。冲动,也许增加了50(百分号)的失败的机率,但也增加了无数的成功。

奉劝各位看官,冲动不仅是魔鬼,冲动其实也是天使。就如帅哥追美女,如果没有一点冲动的话,永远都只能打光棍。这个道理,过来人都知道!

范例2:关于谋略

中国人是比较喜欢讲谋略的。

至圣先师孔子就讲,君子“仁且智”,也就是说,一个君子,除了有一种爱人的情怀,还需要有一颗充满智慧的心灵。这里的智,可以等同于谋略。

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爱学习谋略,爱使用谋略,甚至爱炫耀谋略。♀我认为,谋略对于人生与事业当然重要,但谋略并不是根本,它只是我们达成某个或者全部目标的手段。因此,谋略的运用必须适度,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变成有谋略无成果。

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这个谋略的度呢?

第一,适当地糊涂,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郑板桥写的条幅“难得糊涂”恐怕大家都知道,这个话的深刻之处在于,某些人一旦聪明之后,就难得糊涂了,而不糊涂的人,其实是没有朋友的。老子就讲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一个人太聪明了,别人就不敢跟你处得太近,那样子会让人觉得有压力。凡人还是希望跟凡人交朋友,如果你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透了,你会很不自在。

第二,不锋芒毕露,你可以有更多的客户。商场与战场上都最讲求谋略。有谋略未必赢,没有谋略必然输。然而,如果你是一个业务人员,千万不要表现自己很聪明。你表现得太聪明,就会让对方觉得被你占了便宜。美国谈判大师罗杰道森认为,最成功的谈判是,每次结束的时候,都是对方觉得自己赢了。这一点,太多的人都做不到,所以太多的人都在商场上失败了。

第三,谋略是战略上的,不要总用在战术上。这其实是要求我们要有大的格局,而不要总是用些雕虫小技来忽悠别人。只是利用点心理战术胜了他人,只是小胜而已。如果你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价值观、胸怀与激情去感染别人,征服别人,那才是一种最高水准的谋略。

总之,谋略其实是不动声色的,不是那种表面的、肤浅的,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的。

范例3:关于小人

小人是中国儒家定义君子的“反义词”。如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小人从古至今都有,虽然我们总是想远离小人,但小人做为一种现实的存在,总是永远活在我们身边。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希望遇到小人,但是遇到小人的事,又经常发生。那么我们该如何对付小人呢?

第一,不要害怕小人。我们大多数人对小人给自己造成不良后果都有些害怕,于是,难免会对小人产生某种畏惧。但我们在精神上,在气势上,绝对不能害怕小人。其实,小人之所以称为小人,就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那么正大光明,所以,他们常常也是欺软怕硬,整人害人也只能偷偷模模,你如果在气势上与精神上都输了,那就会让小人更加肆无忌惮。

第二,不要轻视小人。小人虽小,但破坏性极强。原因在于,成事难,坏事易。比如,你要吹大一个气球,你要费很大的劲,而要弄破它,只需要一根针轻轻扎一下。俗话也说,十个说客不如一个夺客。因此,考虑到小人要搞破坏,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到预防小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几道隔离墙与防火墙。切记:害人之心不可以,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三,不要纵容小人。面对小人的破坏,我们必须“以革命的两手对应反革命的两手”。可以正面回击的,我们就大胆地回击;不便于正面回击的,寻找恰当的机会,予以坚决的回击。虽然我们不能像小人那样在背后使阴招,但我们也必须通过向朋友请教、读书看报、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与掌握小人通常使用的那些下三烂招术,这样我们才能用最好的策略与办法保护自己。

总之,小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气势上输给了小人,在战略上轻视小人,在招术上纵容了小人。

范例4:关于灵感

灵感这个东西,说起来有时候感觉挺玄乎,有点不可捉模,但经常我们也能够感觉得到灵感的光临,以及灵感带来的快感。

什么是灵感呢?简单地说,就是人面对复杂问题时,突然出现的一种超乎平常状态的、意料之外的破解方案。写文章需要灵感,讲话需要灵感,解数学题需要灵感,处理任何问题都需要灵感。尤其是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没有自己满意的解决方案时,我们不免陷于苦闷,总是期待灵感的光临。

成就大事业的人,经常都有灵感光顾他,而且正是因为这灵感的光顾,使他能够超越常人,达至常人不可能企及的事业巅峰。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1(百分号)的灵感加上99(百分号)的汗水。”这句话我们小学的时候就听说了,是为了教育我们懂得勤奋的重要性。最近听说,它后面还掉了一句话:“但那1(百分号)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百分号)的汗水都要重要。”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灵感怎么才能时时光顾我们,让我们更成功,或者更快地接近成功呢?也就是说,我们该怎么办,才能让我们的脑子里充满灵感?

第一,努力学习并且善于学习,这是最重要的。灵感,我认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人的大脑装满了各种知识,而且这些知识达到一定的数量与规模,实现了融汇贯通之后,自然而然地发生的。灵感是大脑的产物,但这个大脑里面如果不是装满知识,而是装满空气,那就不会有灵感。

第二,要让自己的大脑处于一种压力状态。所谓急中生智,就是这个道理。放松大脑可能会有灵感,但压力更能够促使灵感产生。原因就在于,我们如果对结果不抱有强烈的期待,我们没有一种不达目的警不罢休的信念,我们就会在遇到困难时逃避与放弃,这样当然就不会有灵感。

第三,灵感可以通过变换环境来刺激与引导的。灵感带来的解决方案,往往是打破常规的,而要想打破常规,就得要摆月兑常规思路。而要摆月兑常规思路,就要改变大脑的刺激源。历史上太多的经典案例证明,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非常规的环境中获得的,也就在在一种跨界的情景刺激中获得的。

灵感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灵感丰富是智慧的另一种说法。我们想让自己多点灵感,关注焦点不能是灵感本身,而是灵感的来源、动力与环境。

范例5:关于勇气

做人必须得有点勇气。成语里面有“智勇双全”、“有勇无谋”、“匹夫之勇”之类的**,虽然强调的是只有勇气不够,不过,我们也深深地知道,没有勇气是绝对不可以的。

勇气究竟是什么呢?首先勇气是一种“气”,一种来自人的精神的、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强暴邪恶的力量。虽然它是一种气,看似虚的东西,但我们总在很多关键的时候体会得到,没有勇气就会放弃、逃避,就会坐失良机、望洋兴叹,就会被人欺侮、糟塌……

勇气,我们人人都渴望拥有,但我们的勇气又来自哪里呢?

第一,勇气来自我们生命本身。勇气的本原在于生命,如同弗洛依德所讲的那样,人的生命里面拥有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这种本能,不管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代表着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勇气的最初来源。这种说法看起来有点玄乎,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真正的力量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来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强大,那就谈不上什么勇气。勇气,只是我们的精神特质。

第二,勇气来自生活的实践。勇气不仅源于内心,还需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证实与强化。抵抗外来的压力,挑战不可知或者没有把握的机遇,与敌人作不屈的战斗,种种局面都需要我们的勇气。如果在这些实践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取得胜利,甚至是完胜,那么我们的勇气就会得到极大的证实与肯定,我们未来将更具有勇气。

第三,勇气来自别人的鼓励。在不少的时候,我们会缺乏勇气,或者丧失勇气,因为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很难保持一种恒定的精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或许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建立、获得、激发出勇气。别人的帮助,可以是正面的引导,可以是激将法式的刺激,也可以是隐瞒某些事实的诱导。

生活中没有勇气,是不幸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获得与拥有勇气,并很好地掌握与运用我们的勇气,那更是悲哀的,可怕的。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最新章节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文阅读 | 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