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五十二章

作者 : 樊荣强

如何赞美他人让别人觉得享受

赞美的好处

俗话说:“美言如春风,恶语伤人心。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赞美的语言是人与人交往中的润滑剂,真诚的赞美能够让人们的生活如鱼得水,演说者如果能够将赞美之词适当地加入到演说内容中,不但能够展示演说者的高明,而且能够获得听众们的好感,拉近台上和台下的距离。

恰到好处的赞美既不是言过其实,也不是溜须拍马,更不是刻意的阿谀奉承,而是在随和中展现诚意,在恭维中流露谦和。

钱钟书先生非常擅于在演讲中利用赞美之词。有一次他到日本进行访问,期间需要在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座谈会上进行演讲,为了消除国度差异带给听众的异样之感,钱钟书设计了赞美式的开场白:“到日本来讲学,是很大胆的举动,就算一个中国学者来讲他的本国学问,他虽然不必通身是胆,也得有斗大的胆。理由很简单。日本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的卓越研究,是世界公认的;通晓日语的中国学者也满心钦佩和虚心采用你们的成果,深知道要讲一些值得向各位请教的新鲜东西,实在不是轻易的事。我是日语的文盲,面对贵国汉学或支那学的丰富宝库,就像一个既不懂号码锁又没有开锁工具的穷光棍,瞧着大保险箱,只好眼睁睁地发愣。但是,盲目无知往往是勇气的源泉。♀”

这段演讲中,钱钟书的赞美之意通过两方面展示出来:其一,正面赞扬,直观叙述中国人不敢对日本汉学研究等闲视之,这个赞美建立在对听众水平作最充分的估计的基础上;其二,侧面赞美,阐明自己对日语算不上是精通,唯有勇气尚能称得上是站在演讲台上的资本,侧面自嘲,达到恭维对方的目的。钱钟书赞美式的开场白为他赢得了阵阵掌声,大家不仅对这番赞美之词欣然接受,更是对其谦虚随和的演说风格表示钦佩。

赞美的好处主要有:

一、拉近演说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

演讲虽然不及日常交流中互动的频率高,但是台上与台下的心理交流同样必不可少,通常人们“心桥”的搭建需要的正是“语桥”。演讲者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垂下眼帘看着听众们,而听众却需要保持一种仰视的姿态,这样容易让听众对演说者产生陌生的距离感,或演说者“高高在上”的错觉。如果演说者能够在演说中适当加入对听众的赞美之词,这样就能够起到抬高听众的目的,拉近演说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更利于双方平等地交流互动。

二、让听众获得心理上的幸福感、自我价值感和自信感。

《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指出:人们都不愿意受到批评,但是话语间又常常流露出批评之意;人们都乐意被对方赞美,但是却往往吝啬与赞扬他人。演说者用赞美听众的方式可以将重视之意传递出来,听众们收获了心理上的满足感,更愿意对演说者的演讲过程全力配合。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被赏识和认可的渴望,这是人们的天性之一,也是最普遍的、突出的心理特征。由衷的赞美就是对他们的肯定,满足了听众们的心理需要,更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

三、赞美能够体现出演说者自身谦虚、诚恳的人品修养。

演讲台上公开、诚挚的赞美,能够体现出演讲者诚恳、热情、细心的一面。对于听众回答配合的积极、回答问题的准确和倾听的专注都能够给予及时的赞美,除了向听众告知“我留意大家”的信息之外,还能够传递出“我感激大家”的内涵,展现出演说者的大度、亲切。当然,这种赞美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赞美,不可矫揉造作、虚情假意,否则不但不能为自己的演说加分,反而会让听众感到不舒服。

在当众演讲中,赞美往往被视为是最好的口德,有这样一个关于赞美的传说:在佛教中,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同时修行,但是释迦牟尼佛除了修炼内心的“德”之外还多修了一些赞美的语言,正是赞美语言的修炼使得释迦牟尼佛越过三十劫而获得了比弥勒菩萨更早成佛的机会。

对于演说者来说,学习赞美,就是学习走进听众的内心,但是,赞美并非是一件易事,想要掌握赞美的技巧,首先要把握赞美的尺度,了解赞美的原则。

赞美的原则

赞美需要原则,没有原则的赞美很容易膨胀或枯燥,变身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献媚邀宠”。恰当的赞美通常有这些特点:令人信服、不动声色、富有新意、尺寸恰当,所以绝不是随口说几句好听的恭维话就能够达到赞美的效果,要想学会恰当赞美一定要有原则和技巧,出口乱赞只能适得其反。

在演讲中,赞美的原则有哪些呢?

一、赞美应当真诚。

发自内心的赞美最能展示它的光辉和魅力,演讲者在讲台上可以对听众进行细心观察,争取找出真实存在的优点然后敞开赞美之门。如果没有发现听众的优点,宁可不适用赞美也不可蓄意捏造、言不由衷,否则会给人虚情假意之感。

例如,在提问环节中被提问的听众手足无措、期期艾艾,演说者可以这样赞美:“说到了正确答案中的关键词,更重要的是勇气可嘉,谢谢你积极主动的配合。”这样能够让听众体会到被鼓励、被肯定的感觉,也会对演说者表示感激。但是如果演说者说:“你的回答非常流利。”那么,就与现实情况中“期期艾艾”的表现产生冲突,是言不付实的表现,这样的赞美很难换来好感,甚至会让听众有一种遭到讥讽的感觉,容易产生隔阂、误会。

二、赞美应当适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等无花空折枝”,赞美也是需要把握时机的,恰到好处的赞美能够产生最好的表达效果,在演讲台上赞美的时机会有很多,演说者需要细心发觉。例如:当听众聚精会神倾听时,当听众对提问互动踊跃参加时,当听众敢于对演说内容提出质疑时,当听众为演说者解围时,等等。演说者及时送上自己的赞美之词能够让双方心生共鸣,听众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有价值的,是被演说者意识到的。尤其是当场下听众是年轻人时,更需要演说者在语言上的鼓励。

三、赞美应当适度。

赞美的尺度与赞美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恰如其分的赞美是真正的赞美,不需要过度的恭维、空洞的吹捧。赞美力度的把握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演说者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和特定的听众进行选择,力度不够,听众们会为自己期待的赞美就这样一掠而过而感到遗憾;力度过大,又容易给人刻意奉承之感,正所谓“过犹不及”,反而会让听众感到尴尬和不知所措。

适度的赞美应该做到:

1切勿用贬低别人的方法来对另外的人进行赞美。

2赞美要坦诚得体,说中听众的长处。

3侧面赞美更能显示赞美的真实性。

4赞美要挑典型,不要在讲台上随意给人戴高帽。

5明确赞美的目的,注意赞美和鼓励的接洽。

了解赞美的原则,在特定的区间内对听众进行赞美,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在了解赞美的原则后,就需要了解演说中赞美的技巧了。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