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二十二章

作者 : 樊荣强

除了以上提及的六种控场技巧外,演说者还可以随机运用其他控场办法,例如,实物运用、节奏变化、设置互动等。♀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总之,在演说进行时一旦出现秩序混乱的状态,演说者务必保持镇定自如的态度,不可大动肝火,否则会出现难以掌控的状况,只有因地因时地进行调节控场才能上演一场真正自然流畅的演讲。

进入话题与转换话题

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演说者就需要掌握进入话题的技巧了。此时,中心已经确定好,论据也已经齐备,那么如何在开场后顺利过渡到自己的演说主旨上呢?还有一种情况:演说者主旨有一个,但却需要不同的话题来证明,那么,话题间的转换又该如何实现呢?较常见的话题引入和转换方式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

一、开门见山式。

这是最简单的话题进入方式,其优点是单刀直入,简洁明了,直触主题;其缺点是较为单调,没有足够的涂点,欠缺生动情趣性。这种方式适合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话题或话题较多安排较为紧凑的情况,例如:“我今天演讲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挑选建材家居。”

二、承上启下式。

这是话题转换的方式,适用于两个话题之间,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这种话题的转换常用于演说内容较为简短、不太复杂的两个话题间,过渡得当自然有利于展现演说者对演说内容结构框架的精心安排,也有助于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例如:“刚才我们了解了如何预防流行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接下来呢,我会跟大家讲述如何自我调制可预防感冒的食物。”

三、循序渐进式。

这种话题引入的方式较为平缓,在真正话题揭开之前会有一番铺垫,适用于内容较长、较为复杂、不太引起听众兴趣的演讲内容,此时采用开门见山会显得突兀,可以考虑使用循序渐进式,作适当铺垫。循序渐进的引入话题能够保证话题的展开自然、轻巧又富于情趣,容易获得听众的共鸣,所以使用较为普遍。

例如:“相信在座的绝大多数人都听过《小草》这首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也相信大家都听过这个成语‘斩草除根’。对于小草,我们确实是常常抱有一种忽视的态度,但是,今天我告诉大家,‘斩草除根’不可行,不愿意种草的观念也要变一变。”

四、列举案例式。

这是一种有效且较为常用的话题进入方式,演说者通常会从自己身边的实例或听众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讲起,这样能够吊起大多数听众的胃口,引起受众的共鸣。当然,案例要准确(不可是广为流传过的谣言)、要典型(确保紧扣主题)、避免用“据说、听说”之类的用语(有道听途说之嫌)、结尾处再与案例相照应(产生此例引申,互相呼应的效果)。

例如:“前几天,我遇到一位朋友,他对我提到自己想换一台洗衣机。要知道他那洗衣机买了还不到两年呢,我就很好奇呀,于是问他‘怎么又换?’他回答:‘物价上涨太快了呀,存钱也不值了,反正洗衣机早晚都得换,先买下保保值吧。’听众朋友们,我们都知道七月份以来消费热呈逐渐降温趋势,所以说呀,我的这位朋友购物保值的心理其实是没必要的了。那么针对当前消费品市场出现的特点专家是怎么分析的呢?(引入正题)”

五、推荐主题式。

有的演讲稿件篇幅较长,讲述起来较为繁琐,也容易跑题,例如介绍一位先进人物或科学方法的演讲,演说者要想一开始便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较为困难,这时候可以采用推荐式将主题引出。在开头的设计上尽量巧妙,避免使用平铺直叙的开场,若能够将听众最感兴趣、最需要的内容先推荐出来,那么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听众的关注。推荐式引入话题尽量使用朴实、亲切、自然的语句,华而不实的泛美之词反而会有广告宣传的嫌疑。

例如:“我做医学演讲多年,也曾经接到过一些听众朋友的来信,内容多希望我推荐按摩治疗腰腿疼、腰椎病、颈椎病的方法,并询问我可否推荐一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按摩师。‘推荐’一词,非常恰当,若要让我亲力亲为去医治,我还真怕心有余力不足。今天,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一种我亲眼看到过的一位摩师军医的使用方法……”

六、回顾式引题。

回顾式引入话题,即演说者回顾听众比较熟悉的和较为亲切的人与事进行话题展开,这样能够迅速消除台上与台下的隔膜,互生亲近感。

例如:“我看场下有不少和我同龄的人,对于不断高档化的商场我不知大家感觉如何,而对于我来说,我相当怀念六七十年代的商场,为什么呢?那时的商品真叫物美价廉、耐用实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徐博渊老先生那篇《被高档化遗忘的角落》的文章,我可以给大家念两句,想必我和我的同龄人们都将在这文字中开始怀念了。”

七、摘要式引题。

新闻联播是摘要式引题的典范,也就是将话题的主要内容在开场前首先提出来,满足听众的好奇心,也有助于听众对演讲者下面所述内容进行渗透理解。

例如:“我曾经看过两本关于汽车的书,一本是《微型汽车构造与维修》,另一本是《汽车仪表》。前者主要内容是介绍微型汽车的构造、性能、种类、特点以及维修、检查的方法,后者主要内容是介绍汽车用仪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今天我演讲的两个话题,正是这两本书的主旨。”

以上七种话题进入与转换方式并不尽全,演说者也大可不必拘泥于这七种模式,根据具体演讲情景和演讲内容发掘更加生动、丰富的话题引入模式能够对听众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国外一些演讲家往往会为一个巧妙的话题引入费尽心思,他们甚至将话题引入的方式视为自己独特演说风格的重要部分。演说者有必要在这个环节上下足工夫,谨记真正优秀的话题引入都完成于不显山、不露水中。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