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十四章

作者 : 樊荣强

发言时别让身体背叛自己

眼神的练习与运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与语言之间有着同步效应,眼神与语言的配合能够将当事人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为淋漓尽致。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坚定明澈的眼神传达出坦荡、善良的内心;阴暗狡黠的眼神给人以虚伪、狭隘之感;翘首仰视和低头俯视分别带来高傲和害羞的心理特征。

人们在日常交流或当众演讲中除了口述之词以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神将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展现在听众面前。当眼神的变化与情绪的变化相协调,演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大师非常注重眼神在表演中的作用,在舞台上的他通常只要向场下观众瞥去一个眼神,坐在各个角落的人们几乎都能够感觉到“梅老师在看我了。♀”不仅仅是看观众,用洞察内心来形容这“看”的力量毫不过分。

梅兰芳老师的眼神魅力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然而,他那千变万化的眼神并非与生俱来。其实,他自幼患有眼疾,后来眼睛又发展为近视,但这些看似阻碍的顽疾并没有让梅兰芳对自己眼神的表现力失望。他曾一连半小时目不转睛地盯着固定物体看,也曾在最短的时间内训练眼神的百转千回,伴随着训练程度的加深,梅兰芳的传神双眼也逐渐练就成功。

在演讲中,眼神完全可以起到辅助口头语言的作用,有些时候它的表现力甚至能够直接代替口头语言。有的演说者习惯用眼神来与听众交换演讲心得,这时候眼神能够带动场下听众的倾听**;有的演说者会利用眼神来进行控场,局部骚乱的情况一旦出现,演说者选择闭口不言,而采取盯视法,听众看到这一道有神的目光瞬间能够领会其中含义;有的演说者也会利用眼神传递感情的同时接受听众的信息反馈,这时候眼神又起到了察言观色的作用。

眼神的转换应当自然巧妙,演讲者需要保持自己的视线整体朝向正前方,既要与特定的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又需要保证兼顾全场,如此才能全方位地观察听众。

演讲者想要利用眼神全方位地征服听众可以尝试学习以下三种技巧:

一、点视法。

顾名思义,点视法即有针对性地注视某一部分听众,接受到眼神讯息的听众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专心致志获得了演说者的赞许和感谢,这时说者和听者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微妙的默契。同样的,点视法也可以运用到心存疑虑的听众身上,用眼神的力量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同时也能够透露出“我在关注你的疑惑”的含义。另外,点视法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场作用,使听众自行收敛。

点视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运用中需要保证目光含义的明确,尽量做到适可而止,切勿与特定的听众进行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否则被注视的听众会有局促不安之感,而其他听众也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二、环视法。

演说者为了掌握整个演讲现场的动态可以采取环视法,目光周期性或有节奏地环视全场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台下听众的具体信息,这种照顾全场,统帅全局的方法也能够使全场听众产生亲近感。

但是在使用环视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其一,照顾全局,不要忽视任何角落的听众;其二,环视过程中演说者的头部摆动应当平缓,摆动幅度过大或眼珠肆意乱转都会给听众带来不适的感觉。

三、虚视法。

这种眼神交流中没有“盯”的成分,而是一种“望”的状态,这种眼神传递法能够展现演讲者端庄大方的神态特征,给人一种不拘小节且照顾周全的感受,同时也易于将听众进行整体收揽,如果能够加上气氛的烘托,效果更佳。切忌不可频繁使用,以免给人一种“傲慢”或“走神”的错觉。

有人曾经针对“眼神的作用”做过统计:一场被听众认为精彩的演讲,演讲者通常会花费85(百分号)的时间与听众进行视线接触,只有在谈及技术性资料或数据繁杂的内容时演说者才会简单地参考一下自己的笔记。尤其是在谈及开场白、重要观点和总结陈述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注重与听众保持视线接触,如此以来能够让自己的演说更具说服力。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