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第一章

作者 : 樊荣强

不被恐惧左右

当众讲话与日常交流有区别

当众讲话与日常交流虽然都是语言信息的传递但是两者之间却不尽相同。♀+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一个人可以在日常交流中侃侃而谈,而在当众讲话中却又变得张口结舌,人们认为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乐意进行日常交流,但在登台演讲时却又多是一再退让,同样都是讲话,而对于讲话者来说却出现不同的两种心情,那么,当众讲话与日常交流主要有哪些区别?

一、从表现形式上来说。

日常交流更具随意性,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讲话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任意发散,另外,日常交流不会是侧重单方面的演说,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俗来讲就是“你一言,我一语”,说话者的身份会在双方间来回轮换,沟通的参与者都有充分的时间来阐释自己的想法,没有主次之分;而当众讲话需要具备明显的实践性和公立性,演说者在表现时形式上可以有一些手法和技巧,且当众演说在说话人和听众之间有着明显的角色区别,即使在演说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听众的互动和参与,但是真正的演讲主角仍是演说者个人。

二、从内容表述上来说。

日常交流更具备主观性,内容表述的对与错都是讲话者个人思想形态的反应,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过于激烈的反响;当众讲话则需要保证客观、公正、准确,在讲话内容上应当突出演说者对社会生活现实的积极干预力量,考虑到社会影响力的蔓延性,演说者在演说之前应当保证此次演说能够带给听众正面的鼓舞和帮助。当众讲话,尤其是当众演讲是一项典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演说者的每一个字都来源于实际社会生活,同样也会对听众的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力,具有较强的社会宣传效果。

三、从语言风格上来说。

日常交流通常不用过多的语言修辞,语调平实无华,也无需讲究氛围烘托、结合艺术等条条框框;当众讲话与前者相比在语言风格上具有明显的社会色彩,为了更加适用于台下听众的需求,演说者需要保证自己的演讲内容层次分明,所以常常需要有意识地将“讲、述、论”和“情、事、理”相融合,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营造一种类似于表演式的效果,增强言语的感染力,如果演说者在当众讲话时,用词含糊、逻辑错乱,怎么能够与听众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情感共鸣、获得认同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四、从环境氛围上来说。

日常交流的空间相对狭小,通常是讲话者与倾听者之间私人性质的沟通模式,没有过多的社会复杂条件的制约,交流环境较为轻松简单,讲话者没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当众讲话的空间,首先从听众上来说,群体性的听众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其次在选择演说环境的时候也通常会选择散播度较强的环境中,制造“台上一分钟”的气氛效果。以当众讲话中的演讲来说,演说者不但要适应大庭广众之下登台的气氛,而且还应当适时调动听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根据现场的各种情况及时调整自身演说的形式,尝试让自己阐述的话题生动活泼,真正实现随机应变。♀

尽管日常交流与当众讲话存在差异,但是二者也并非毫无相通之处,可以说日常交流是当众讲话的基础,要想加强当众讲话的能力,消除因紧张而造成的恐惧感,可以在平日与朋友闲聊时有意识地理顺表达思路,探寻说服他人的技巧,久而久之便能够培养成言谈思路的连贯性,为当众演说做好铺垫。

95(百分号)的人都害怕当众说话

美国心理学家曾以三千人为研究对象针对“你为什么而恐惧”做了一次心理测验,呈现出来的答案有:死亡、失明、疾病、毁容、离婚等。而让人吃惊的是,当众讲话成为“令人恐惧事项”之首。

害怕在大庭广众下讲话,你不是特例。95(百分号)的人都对登台讲话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尽管在台下的他们惯于口若悬河,但是只要登上讲台,或是用演讲的架势让他给众人演说,他们仍会胆战心惊,面红耳赤,最简单的内容或是表达的冗长繁杂,或是张口结舌,只字难说。

希赛斯是古罗马有名的雄辩家,他也曾在私下提起:“演讲一旦开始,我能感受到自己面色煞白,四肢和心灵都在发抖。”怯场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即使是看似滔滔不绝的演说家也毫不例外,你怎么能够猜得出在他平静的表情下没有掩藏发慌的心绪?

温斯顿丘吉尔作为世界知名政治家,他在演讲后也曾用“难受”一词来形容当众讲说带给自己的第一感受,甚至用到了“口中被现场塞进了厚厚的冰疙瘩”来给自己的感受做修饰。

詹宁斯伯瑞安是美国著名的口才大师,演讲对他来说一定是家常便饭了,然而,在提及自己第一次上台演说的经历时,他说道:“毫不讳言,我的两个膝盖不断颤抖,不停碰在一起。”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小说家,同样也是一位资深的演说家。他曾戏称自己初次当中朗诵时的表现为“满口塞满了棉花”,浮躁紧张、不知所云的紧张感被形容的无比生动。

英迪拉甘地作为印度前总理因政治观点鲜明而有“印度铁娘子”的美誉,但是在公众演说的时候,“铁娘子”同样也会有害怕的时候,对自己的初次演讲,她这样评价:“那不是在讲话,更像是在尖叫。”

他们已经是闻名于世的演讲家了,在听众眼里,他们成就卓越,演说完美,每场演说都精彩无比,甚至能够不断超越,他们还会害怕吗?会。对于很多演说家来说登台演说的恐惧感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登台之前和开讲之初,与常人唯独不同的是他们的紧张感会在登台步入正题后中断。

对于演说者而言,当众讲话的结果是一个未知数,听众的反应是未知数,于是他们心中就“没底”,“没底”是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导火索。对于演说生手来说,演讲更是一串复杂且陌生的情景,它不像学电脑或学开车,并不是仅仅靠基本技术扎实就能够完成的,它的对象不是固定的电脑或汽车,而是一群有**思维能力的听众,你的现场表现、表述方式、表达内容都有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回馈,并且每一次的当众演说所可能遇到的状况都不尽相同,所以演说者才会在心中产生恐惧,这种恐惧实际上就是对后果的担忧。

尽管95(百分号)的人都害怕当众讲话,但是这种害怕所产生的后果并不仅仅只有怯懦,人类天生具有应付不同寻常环境的抗压能力,适度的紧迫感能够给人带来兴奋。在当众演说中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脉搏加快、呼吸急促,你可以理解成这是紧张恐惧的表现,但同样你也可以认为这是自己身体对外界刺激反应机敏的警觉性,也就是说你的身心都在下意识地做好了进一步行动的准备。在这种警觉下,你的演说速度会有所加快,语调也会变得激昂奋进,甚至会有意外的灵感出现,这种紧张也就称不上是常规意义的紧张了,它不但不会阻碍演讲,还能够使演说者发挥出比普通状况下更为精彩的魅力。

既然当众演说是绝大部分人都感到恐惧的事情,那么人与人所站的起跑线便没有太大的差别,在演讲台上不会有太多的优劣之别,关键在于自身能否尽快地积累下演讲经验。

当恐惧左右你的时候

心理学认为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当人们处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时内心产生适当、适度的恐惧是正常的,它能够激发人们的自我保护欲和创造力,然而过度的恐惧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人们的自信心,无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正常的社会活动。

一个人一旦被恐惧所左右,他会在内心不自觉地安装放大镜,下意识地放大恐惧的负面危害,尽管引起恐惧的情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投射到人们心底的恐惧却往往能够引发了人们认知上的错觉。人们对恐惧诱因的调查中发现,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正是当众讲话,有调查显示人们对当众讲话的惧怕程度甚至超过了惧怕死亡,其厉害程度可想而知。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最新章节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文阅读 | 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