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四十八章

作者 : 张振鹏

第8句话“我说不行就不行!”

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说不行就不行!”这种粗暴态度是对孩子个性的压抑,这种压抑的力量越大,将来孩子的反抗力量也就越大。♀+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尽可能按他合理的意愿办事,而不能以**的态度去压制孩子。

不可做“**型”父母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是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讲话,孩子放学回家想看电视时,他们就很烦,老是给孩子下命令:“不要吵!”“把电视关上!”“写作业去!”……一会儿一个命令,搞得孩子乐趣全无。其实,父母命令或强迫孩子做事情,只是在显示自己的威严。但这样做就是**,并不意味着能引导和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对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教形式,每件事都要过问和干涉,认为孩子越听话越好,这样过分地管教孩子恰恰会害了他。当孩子受到批评、指责时,他的辩解常被这样打断:“你不要辩解,没用!”“你又开始撒谎!”“闭上你的臭嘴!”……类似这些话几乎在很多家庭都能够听到。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很委屈、伤心,甚至是怨恨。教育专家认为,孩子要对某事辩解,而时机又不合适时,有智慧的父母应该这样说:“你有辩解的权利,我一定会听你的解释,但我现在很忙,等我有时间咱们再慢慢谈,好吗?”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惊喜,他不但不再感到委屈、怨恨,反而会大增信心,并反思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妥的地方。

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遗憾的是,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大叫大吵非常常见。一旦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在批评中就会使用不恰当的用语,有时候孩子的回答也很难听。♀接着,父母便提高嗓门威胁孩子,或是采用高压的办法惩罚孩子,这样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方民和几个同学约好周六晚上都去杨景家下围棋,同时也商量一下升学考试的事。

吃过晚饭,方民向爸爸请示时,爸爸却大声地呵斥:“晚上还出去?不许去,给我在家里老实待着!”一旁的妈妈替方民解释说:“他去和同学商量考试的事。”

可是,爸爸仍然声色俱厉:“升学的事还要和同学商量?用不着,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已经跟你们班主任研究定了,你好好念书,考高分就行了。”

说完,爸爸又转过脸来冲着妈妈喊:“就是你纵容他,惯得简直是不像话!听着,这个家,我是一家之主,我说了算数!”

方民感到非常难过,不仅是因为爸爸的阻拦使他在同学面前失了约,还因为爸爸非常的专横武断。其实,他知道爸爸也很疼爱他,因为爸爸每次出差都会给他带礼物回来。可是,方民就是受不了爸爸对他的事情的粗暴干涉。所以,很多时候,他心里有事时宁愿憋着,也不跟爸爸说,免得又招爸爸的骂。

简单粗暴是一个人人格修养不成熟、不完善的表现,也是不文明的表现。谁都不会喜欢**的人。孩子对**的父母同样也很反感,尽管表面上可能“唯命是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往往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事后,很多父母也后悔莫及,但再遇到事依然是“旧病复发”,弄得孩子见父母就好像老鼠见到猫,还谈什么沟通交流?

有的父母粗暴不仅表现在责骂上,还表现在动辄就施之以棍棒。有的孩子脾气倔强,宁肯让粗暴的父母打死,也不会吭一声,不愿意屈服于父母的不合情理的要求。而这种性格很可能会进一步激化性格暴躁的父母的火气,随之而来的是更狠的毒打。

有知识、有修养的父母应该知道,粗暴的态度、压制的办法比孩子的错误性质要严重得多,也令人痛心得多。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启迪和教育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长与发展。粗暴**地强迫孩子去做事,效果从来就很差。

郑刚是父母的骄傲,从小学到中学,门门功课都很优秀,而且英语、奥数等还拿过各种比赛的大奖。母亲一提儿子,就乐得合不上嘴。高中毕业后,郑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

这下,亲戚朋友都让郑刚的母亲传授教子经验,她说:“我的教子秘诀就是:家长要有威信,说话孩子才能听;只有让孩子听话,孩子才能按你的要求去做。”

可是,郑刚大学一年级结束时,母亲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说郑刚的成绩很差,有5科成绩不及格,如果补考再不及格,就要退学。母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儿子很聪明,怎么会有5科不及格呢?老师还说,郑刚经常缺课!对此,母亲也不愿意相信。

很快,母亲也接到了儿子打来的电话,说了一些让母亲感觉莫名其妙的话:“我最近觉得自己开始长大了,我要决定自己的事情……”

妈妈立即坐火车赶到儿子的学校,当时是晚自习时间了。她在教学楼里没看见儿子的踪影。她给儿子打手机,问儿子去哪儿了。儿子说:“我在图书馆。”结果,妈妈在图书馆再次扑空。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