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十七章

作者 : 张振鹏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做,既达到奖励孩子的目的,又不让孩子变得唯利是图呢?父母可以试着这样去做:

第一,奖励不一定是物质奖励。♀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父母要相信奖励对孩子进步的促进作用,但是,奖励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当孩子有进步时,父母一句真诚的赞美,会让孩子冲劲十足。通过口头夸奖,可以激励孩子增强上进心和自信心。相比物质奖励,父母的精神奖励要好得多。父母发自内心的赞许和微笑,亲昵地模一模孩子的头等,都能达到鼓励的目的。物质的奖励也要有一点,主要是赠送书籍、学习用品等对孩子学习有用的小物品。但是,金钱要慎用,以免孩子染上贪图钱财的坏习气。

第二,奖励要注重教育性原则。

奖励孩子,父母要做到守信、真诚。在奖励孩子的过程中要有智慧,要坚持奖励的教育性原则。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奖励,那么没有得到奖励的时候,他就会变得无精打采,甚至会认为没有奖励的事不值得做。♀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奖励次数宜逐渐减少。

第三,奖励不是贿赂。

父母要注意,奖励并不是讨好,也不是贿赂。如果以讨好孩子的心态来奖励他,难免以后会出现奖励不当或奖励过多的问题。如果奖励一直过多,那么,有一天一旦孩子得不到奖励会非常失望。

奖励只是激发孩子做事的动机,是让孩子不断进步的桥梁,并不应该暗示孩子:奖励是你做事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奖励孩子前,最好和孩子的意见达成一致,表明奖励的动机,而不要在某一时刻和孩子的讨价还价。

有人说:“不同家庭对孩子成长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孩子最终能走多远。”这句话给很多父母以警醒。确实,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令孩子获得幸福,还会害了孩子。特别是在物质奖励方面,父母应保持理智,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引导孩子如何完善自己、如何走好今后的人生路上,而不是期盼着用一两服奖励的“特效药”就改变孩子。♀孩子今后的人生路是否顺畅,也许就在父母的物质奖励这件“小事”上见到端倪。

教子小贴士:

父母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不能用金钱和物质奖励来解决的。当对孩子的奖励沦为彻底的物质刺激,势必会失去它原本的激励作用。长期的物质奖励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会让孩子学会攀比,也会促使孩子把父母给他的爱误认为是功利的、可物质化的。

爱的繁体字是“愛”,中间有一个“心”,就是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所以,父母也应该用心感受孩子的真正需要,要给他有益于成长的爱。所以,为了孩子,运用金钱、物质奖励一定要理智。

不做“物诱型”的父母

奖励是对一个人成绩的肯定,应该是作为鼓励的性质存在,而非孩子努力的最终目的。近年来,社会上的物质奖励风刮到了家庭中,许多父母利用这种方法奖励孩子,忽略了奖励的真正意义,有的甚至只单纯地用金钱去刺激孩子。

父母设立的奖励名目繁多:考试奖,用于奖励考试名次;扫地奖,用于干家务的表现;压岁钱,用于春节图吉利……金钱作为奖金滥用时,会对孩子产生毒害作用。在孩子的眼里,奖励已经大过了努力的过程,奖励已经不是鼓励他上进的方式,而是孩子眼中唯一的目标。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父母的奖励过分,且偏重物质刺激,最后演变成了滥施奖励。

过分依赖于物质奖励对孩子的刺激,这一类型的父母就是在“物诱”孩子,是典型的“物诱型”父母。虽然这些父母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可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唯利是图,父母也会陷入亲手挖的陷阱而无法自拔。

珍珍上小学5年级,小姑娘很聪明,就是基础不太好。爸爸妈妈为了使孩子更努力地学习,打好每一科的基础,就提出了一个奖励措施:每门课考试85分以上奖励10元,90分以上奖励20元,95分以上奖励30元,100分奖励50元。至于什么考试,他们没有规定。

过了几天,女儿拿着小测验的卷子,来到爸爸妈妈身边,高高兴兴地拿起卷子让爸爸妈妈看:“爸、妈,你们看,90分以上,给钱吧!”爸爸妈妈感到这种奖励方式奏效了,高兴地如数兑现。

几天以后,阶段测验考90分以上,珍珍又“挣”到钱了。一个多月以后,期中考试珍珍每门都95分以上,又去找爸爸妈妈要钱了。爸爸妈妈犹豫了,这样下去,自己那一点儿工资,全装到孩子兜里去了。

一天,女儿见爸爸妈妈不想给钱,就说:“爸爸妈妈,香港回归后政策还50年不变呢!怎么,你们的奖励政策刚定了一个多月,就要变啦?”爸爸妈妈只好给了钱,他们心里感叹:“唉!这不是自作自受吗?”全然没有了刚开始的喜悦。

可见,物质奖励真的就是一帖“特效药”,这帖药见效虽快,但是副作用也不小。它不仅使父母不堪重负,还使孩子的心沾满了物欲,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其实,不只是物质奖励毒害着孩子的心灵,“物诱型”父母平时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

小玲的爸爸刚升任局里的科室主任,前来道贺的人特别多。正好赶上中秋节,更是礼物堆成山。看着人来人往的场面,小玲莫名其妙地问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给咱送这么些礼?”妈妈得意洋洋地告诉她:“傻孩子,这些人都是找你爸办事的。”小玲有点模不着头脑了:“办事就得送礼啊?”妈妈说:“当然了!”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