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第二十六章

作者 : 鲁鹏程

因此,我们要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注重培养他的合作能力,让他学会接纳别人,并懂得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把合作的效益发挥到最大。+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帮孩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6岁的罗媛去小区广场上玩跷跷板。其他孩子都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去玩,罗媛却不同意,她把一其他孩子从跷跷板上拽下来,她非要先玩。

大家看到罗媛不讲道理,就都不和她玩了,罗媛自己坐在跷跷板的一端,另一端却没有人将她撬起来。她让妈妈和她一起玩,妈妈也不肯帮她。

妈妈说:“你不肯和大家一起玩,现在也没有人和你一起玩了。”罗媛也觉得一个人玩跷跷板很没意思,她只好走到其他孩子面前说:“对不起,我不抢跷跷板了,咱们一起玩好吗?”

在妈妈的引导下,罗媛认识到不与人合作是不能玩跷跷板的。♀其实,除了跷跷板之外,有许多事情是孩子不能自己**完成的,比如下棋、跳绳、打篮球、踢足球等等。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玩类似的合作**,让他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这样他就会明白,“单打独斗”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只有与人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

多与孩子合作,锻炼他的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之所以合作能力差,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独生子女,还因为我们常常忽略了与孩子进行合作。更多的时候,我们喜欢独揽家事,认为孩子只要将学习搞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就不必让他来做了。

事实上,让孩子和我们一起做事也是锻炼他合作能力的一个好机会。比如,我们做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择菜;一起外出旅游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忙拿行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分一份“工作”给孩子,他在和我们一起做事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合作能力。

告诉孩子合作是“和而不同”的

孩子在合作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意见不合”。虽然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却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会因为感到不满而产生争议。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如何才能继续下去呢?

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这里的“不同”,并不是“不一样”,而是不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致,也不盲目地附和他人的观点。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在大目标、大原则不冲突的前提下,要承认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尊重差异、包容差异,这样才能让合作继续下去。

当然,想要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必然会经历一个相互磨合过程,而这种磨合就是通过接触、对话来建立共识,努力达到最好的合作效果。为了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我们可以事先告诉他,在合作的过程中出现磨合是很正常的,只要大家能坚持共同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就一定能排除困难,达到目的。

教孩子懂得在合作过程中给他人机会

有的孩子好胜心比较强,总希望能够超过他人。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他处处都要表现自己,甚至将自己的合作者当成对手和敌人,不顾一切地与他人对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提醒孩子,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在合作过程中应该多考虑集体的利益,要懂得约束个人行为,给合作者机会,不能只顾表现自己而伤害到集体的利益。

27. 我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人认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成人年需要具备的,孩子还小,不需要具备这种能力。但我们的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将来也会面临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从他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长大后依然会像小孩子一样依赖我们。这样,不仅我们要承受由他带来的压力,他也会因为不能**解决问题而感到痛苦。

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孩子们画桃子。其他孩子都在认真地画,而平平却自己趴在桌子上玩。老师问:“你为什么不画?”平平说:“我不会画桃子。”老师看看其他孩子,其实其他孩子也有不会画的,他们仅仅是对着讲台上的桃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绎”,甚至有人画得乱七八糟,但他们仍然在画。

其实,这不是会不会画画的问题,而是孩子的心态问题。如果孩子遇到了他不会做的事情怎么办?有的孩子选择等妈妈来帮忙,等老师来指点,而有的孩子却会自己去想办法。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最新章节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文阅读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