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第十五章

作者 : 鲁鹏程

15.孝子,就是“孝顺”儿子!——培养孩子的孝心,成全他的心

“孝子”一词,是对那些孝顺父母的子孙们的一种美称。♀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但是,在“小皇帝”、“小公主”日益受宠的今天,这个词却有些变味了。

一家人在吃饭,妈妈一个劲儿地给儿子夹菜,说:“这些菜都是妈妈特意为你炒的,你要多吃一些啊!”

爷爷女乃女乃也不示弱,一边给孙子夹菜,一边对他说:“这两道菜也很好吃,快点吃吧!”

结果,所有人都给孩子夹菜,孩子碗里的菜最多。

这样的情景也许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夹菜的动作,当我们给孩子夹菜,长幼的先后顺序就颠倒了,孩子会认为:在家里,我就是最大的,所有人都要为我服务。结果,我们“担当”了“孝顺”儿子的角色。

我们这样做是不符合礼,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提到“父慈子孝”,父母要慈爱孩子,孩子要孝顺父母。儒家经典《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育的起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要从教孝开始。每个人都应该时刻牢记父母的恩德,并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这样才不愧对做人的标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呢?

把孝顺父母给孩子“演”出来

《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可见,孩子有没有孝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影响。♀我们用什么方式对待父母,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

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把孝敬父母给孩子“演”出来。如果我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要时刻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给父母洗脚、捶背、揉肩,多承担一些家务,等等。如果我们和父母异地而居,我们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陪父母唠唠家常,有空的时候,我们要带着孩子回家看看,等等。

这些行为都会被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孝心这粒种子就会在他的心灵深处慢慢生根、发芽,他也就学会如何孝顺我们了。

教给孩子“孝”的细节

其实,一个人有没有孝心,主要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而不是非要给父母提供多么富裕的物质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教给孩子“孝”的细节,比如,早晨起床后,他要主动向我们问好;上学、放学,他要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下班回到家,他要及时送上问候;吃饭的时候,他给我们盛饭、夹菜;我们身体感到不舒服时,他给我们端水、拿药、捶背、揉肩;等等。当孩子从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他的孝心就会逐渐培养出来了。

成全孩子的孝心孝行

几年前的一天,肖强放学回到家,看到妈妈躺在沙发上,他立即给妈妈倒了一杯水,问道:“妈妈,您身体是不是不舒服啊?我需要做些什么呢?”

而妈妈却说:“你有这份孝心就够了,妈妈最希望你可以好好学习,这比什么都重要。”

转眼,肖强13岁了,有一次,妈妈病得很重,申吟着让他给自己倒杯热水,而他却冷冰冰地说:“没看到我在写作业吗?你自己又不是没手没脚。”

妈妈伤心极了,不知道儿子的心为什么会这么狠。

肖强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源自于他第一次向妈妈表达孝心孝行的时候,被妈妈回绝了,这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重视,让他觉得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重要,于是,他就再也不愿意向妈妈表达孝心孝行了。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发展到这一地步,那就需要我们成全孩子的孝心孝行。

当孩子表现出孝心孝行的时候,我们应该表现出欣慰和满足,说一些鼓励他的话,如“我的儿子(女儿)长大了”、“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妈妈感到很高兴,谢谢你”。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孝顺父母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是值得去做的事情。那么,孩子就有了孝顺父母的动力和积极性。

用德育故事启发孩子的孝心

从古至今,中国流传着很多关于孝的德育故事,比如,虞舜孝感动天、老莱子戏采娱亲、闵子骞单衣奉亲,文帝亲尝汤药,蔡顺拾葚供亲,丁兰刻木事亲,王裒闻雷泣墓,等等。

我们可以买一些有关孝道的故事书,或者从网络上搜集这些故事,然后讲给孩子听,或者直接给他买德育故事的光碟,让他自己看。当孩子看到古人是如何行孝时,他就会受到启发,他的孝心就会慢慢被开启,进而模仿古人的孝心孝行来孝顺我们。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最新章节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文阅读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