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第十章

作者 : 鲁鹏程

10.我犯了错,有你们兜着呢!——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当孩子做了错事,很多妈妈或是出于“疼爱”孩子,或是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去承担后果,而为他的过失负责。♀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这样做就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我才不怕犯错误呢,因为有你们兜着呢!而且,孩子会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孩子真的犯了错误,他就会依赖我们去承担后果。

一天,7岁的雯雯把玻璃杯摔碎了,妈妈虽然有些生气,但还是对她说:“快走开,不要被玻璃割伤了。”

说完,妈妈开始为雯雯收拾残局,把碎片扫干净,把地面拖干净。而雯雯呢?她坐在沙发上,看着妈妈做的这一切。

当妈妈做完后,对雯雯说:“玻璃杯容易摔碎,以后一定要小心点。♀”

雯雯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过了几天,妈妈出去买菜了,雯雯自己在家,她又不小心把玻璃杯摔碎了,于是就把乱摊子摆在那里,等待妈妈来收拾。

当我们总是替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时,孩子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他就不会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他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就像雯雯一样。可见,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阻碍了他的成长。

因此,对于孩子自己犯下的过失,我们不要替他承担后果,而是应该让他自己来承担,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告诉孩子,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我们为孩子遮风挡雨固然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让他改正过失,吸取教训,得到成长,又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当孩子犯了过错时,我们不要急于帮助他解决,也不要急于惩罚他,而是要告诉他:“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应该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当孩子有了这种意识,他就不会再依赖于我们,而是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让孩子接受“自然惩罚”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了一种教育方法——自然惩罚法则。当孩子犯了过失时,我们要让他自己承担过失所直接造成的后果。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中,会有一种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体验,通过这种深刻的心理体验,他就会自觉地想办法弥补过失。

萧斌上4年级,星期五下午放学时,老师提醒同学们:星期一学校要举行活动,一定要穿校服。结果,经过两天的休息,萧斌把老师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星期一,萧斌像往常一样,穿着普通衣服就去上学了。当他刚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就发现所有同学都穿着校服,他这才想起老师的话。于是,他急忙跑到一个公共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把校服送过来,可妈妈并没有答应他。

萧斌央求道:“妈妈,求求你了,如果我回家拿肯定会迟到的。”

妈妈坚定地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负责。”

萧斌只好自己跑回家拿校服,然后又跑回学校。结果,他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放学回家后,萧斌埋怨妈妈不给自己送校服,妈妈平和地说:“如果我这次给你送去了,也许下次你还会忘记。”

萧斌想想很有道理,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下次一定不会忘记了。我要把重要的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

妈妈笑着说:“你这种方法很好,以后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相信这件事情会给萧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时刻提醒他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很多时候,可能我们提醒、斥责都无法让孩子记住的事情,只要他亲身体验一次,他自己去承担一次责任,就会记忆犹新。

这样教育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依赖和逃避责任。因此,当孩子犯下过失之后,我们不要用言语去惩罚他,更不要使用暴力,而是要自然而然地让他接受过失的后果。

我们不要“一时心软”

当孩子在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时,有的妈妈认为让一个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去承担后果有些“残忍”,于是就会“一时心软”,就会在中途替他承担责任。我们这样做,真的是半途而废,不会起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既然选择了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过失的责任,就要坚持到底,让他去承担整个责任,这样才能真正让他得到成长和历练。

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指导和帮助

我们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必要的时候,我们还要给予他指导和帮助,毕竟孩子对问题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我们要让他知道应该怎么做,让他明白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这样一来,孩子才知道应该从哪方面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过失。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最新章节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文阅读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