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三十一章

作者 : 张振鹏

受到建筑工人呵斥的爱因斯坦一头雾水,他不解地问明可夫斯基,“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明可夫斯基却非常专注地说:“对,就是‘歧途’!你看到了吧?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那些凝固很久的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

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明白了!”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他曾经说:“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入书本的东西。”

爱因斯坦毕业后进入伯尔尼专利局做小职员,在这几年中,爱因斯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他在物理学3个未知领域齐头并进,大胆而果断地挑战,最终突破了牛顿力学。26岁时,他就提出并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后来,爱因斯坦回忆说:“正是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启发了我的创新精神。♀”

今天是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也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要想让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把他培养成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勇于开拓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关于创新,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解释:画太阳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白纸上画圆,这是太阳;二是用墨将白纸涂得只剩中间一个空白圆,这也是太阳。两种画法,后一种就是创新。

可见,创新就是从普通平凡、随处可见的事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新奇或用途,并让其展现出来。当然,这需要独特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创新并不神秘。但遗憾的是,很多孩子并不具备创新能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这是客观事实,中国孩子同美国孩子比考试,中国孩子是第一,但要比创新,中国孩子明显不如美国孩子。♀

一个小小的创新,往往会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要敢于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想要创新,就一定不要被常识左右,因为常识是经验性的,而创新是尝试性的。相对对于创新来说,常识常常是靠不住的。

创新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据统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70%~80%来源于科技创新。举例来说,互联网就是创新的产物,它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互联网是赔钱的,因为人们不知道怎样从互联网上赚钱。但有一个人却用“涂黑留白”的方式在互联网上画了一个大“太阳”,他把书店开到了互联网上,他就是杰夫·贝索斯,他的书店叫亚马逊。很快,亚马逊的市值超过了上百年的老牌报纸《纽约时报》,而当时,亚马逊天天都在赔钱。1999年,贝索斯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

对孩子来说,创新是人生驰骋的动力源,时代需要孩子具有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救活”孩子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他全身的能量。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那么,该怎样教孩子创新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自主的创造,并运用新方式解决问题、探索未知活动的思维方式,新颖性、独创性是创造性思维固有的特点。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张白纸上用墨水滴一个黑点,问成年人是什么?答案几乎一样:黑点。问幼儿园的小朋友,有的说是一只断了尾巴的蝌蚪,有的说是一只压扁的臭虫,有的说是一顶帽子,还有的说是一粒黑芝麻,答案五花八门。

这说明,创造性思维是孩子的天性。遗憾的是,由于成人思维定势的影响,孩子还没长大这种天性就消失了。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让他多多留心身边的一切。一些自然现象、日常用品等等,都有可能富有启发性,成为孩子开启创新的源泉。

父母可以有目的地给孩子创设一些思考机会。比如,外出购物或到某一个地方时,让孩子试着设计一条最佳线路,并说出理由等,这都是提高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用对称、辨证、类比、极限、发散等方法启迪孩子的思维。

建议二:鼓励孩子要敢于破旧立新

鼓励孩子不要被传统的观念、理论以及表象所左右、迷惑,要敢于在思想观念和行动上突破,要有勇气去破旧立新,突破经验、常识等的束缚。所谓“有突破才有创新”。所以,父母平时一定注意鼓励孩子敢于破旧立新。另外,当孩子有新发现时,也一定要鼓励孩子,这样他才有被认可的感觉,也会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有助于他进一步有创新发现。

建议三:常带孩子接触一些新鲜事物

教育专家指出,如果孩子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不会有很好的创新能力。所以,父母要利用节假日经常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比如,家住城市,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农村走一走,看一看,让他认识不同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欣赏一下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可以了解花草虫鸟的生存环境和相关特性等;家住农村,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城市,让他认识一下城市的建筑、交通设施等。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认识的事物越多,思维的基础就会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读书、写字、画画的做法,很难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建议四: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节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阅读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