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 第二章

作者 : 程亮

“年龄恐慌”导致心理“变态”

我们以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年龄恐慌”,它对职场三十的你,其影响是正负两方面的。♀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就正面影响来说,它能够使你更加积极地努力,奋发向上;就负面影响来说,它无疑会给你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这里,我们来重点关注“年龄恐慌”的负面影响。

我们知道,“年龄恐慌”会给职场三十的你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它很容易异致你的心理发生“变态”,主要表现为:

1,自卑心理

有这样一句话:“人比人,气死人。”的确,无论是能力还是生活状况,人和人之间不可能拉平,总会有差别。进入职场三十后,人与人之间的层次开始逐渐拉开。若你不能正确看待这种差距,就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觉得自己哪方面都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在遭受到挫折之后,你会变得极度沮丧而且易于动怒,看什么都不入眼,牢骚满月复,严重影响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人和人之间不可能拉平,总会有差别,进入职场三十后,人与人之间的层次开始逐渐拉开,若你不能正确看待这种差距,就会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觉得自己哪方面都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不喜欢别人批评,也不好意思接受表扬或恭维,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常常在社交场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去应付,导致你不愿在社会上抛头露面,对自己的判断和评价低于真实的自己,容易产生消极的语言和想法。

2.孤独心理

由于工作忙、负担重,加之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交流,你很有可能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此外,由于存在竞争,你与周围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尤其当你成功以后,你就会真正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滋味。

3.焦虑心理

―个人在长期的紧张状态下就会引起焦虑。焦虑是肌体面对危险时采取的准备方式,但当不存在某种危险而焦虑发生或焦虑过度时,这是一种病态,它会对人的健康带来损害。

焦虑心理普遍存在于当今的职场,例如,某某突然接到下岗通知后,心里一着急就失明了,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转换反应”,就是由神经焦虑症所引起的,

4.沮丧心理

身处职场,你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失败。如果你心理调适能力不强,你就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情绪低落,整日忧愁沮丧。

5.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常常表现为心境低落、焦虑激动,躯体不适、睡眠障碍等。抑郁障碍产生的原因通常是由于你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对成就的苛求往往使得你集中全部的精力追求成功。而一旦当你遭遇失败后,就会极度的沮丧、绝望。由于对失败和挫折没有心理准备,你容易从夸大失败到否定自我,由害怕失败到避免做任何事情,使你的生活变得无精打采。

“年龄恐慌”的因应对策

当职场三十的你遭遇职场“年龄恐怵”,进而产生“变态”心理时,如不能及时地予以化解,你很可能就会产生混乱感、无能感、失落感、空虚感等,这会严重妨碍你的事业发展以及身心的健康。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如何去做呢?

1,树立坚定的信心

应对“年龄恐慌”,消除由此带来的不良情绪,树立坚定的信心,对职场三十的你来说,尤为重要!

—般认为,职场三十的人智力成熟、知识面宽、经验丰富,正是大显身手,在事业上多出成果的年龄阶段。

有人统计了从公元600年到1960年之间出现的1243位科学家的1911项重大发明创造,发现创造的最佳年龄是30-45岁,因此,只要你树立坚定信心,选好职业目标,找到恰当的方法,就会大有作为!

2.积极参与各种人际交往

对于正遭遇“年龄恐慌”的你来说,尤其应该——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开阔眼界,扩大你的交际范围。

多进行人际交流,营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好人缘,这样会使你的心理安全感大大增强。

对别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能缩短你和他们的心理距离,减少人际间的各种矛盾不愉快。

要乐于同各种性格、爱好、脾气的人相处。

积极参与各种人际交往,能有效分散和转移你的消极情绪,使你保持心理平衡,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

3.劳逸结合

职场三十的你,面对劳碌的工作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应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

不要因忙碌而忽视休闲和娱乐,这既是一种休息方式,又可以调节情绪。

不要因为工作繁忙或身体健康而忽视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改善循环和呼吸机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遇事不要操之过急,正确地思维,稳妥处理。

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不要长期熬夜,生活要有规律性。

不要让烦恼加重大脑负担,让大脑的工作和休息符合自然规律。

职场三十的你,要么应该学学日本松下公司“乐在工作”的精神,要么就学学英国人在忙碌之余,来一杯下午茶,休息一下!

4.提前进行科学的规划

身处“年龄恐慌”的你,可以这样来做——

把自己的工作列出计划,每天要完成多少也要有个明确的目标,切忌不顾自己实际能力随意定目标。

在工作中,如果你遇到很多麻烦,不妨把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按难易程度进行排队,然后一一解决。

有秩序的生活会使你每天头脑清醒,心情舒畅。譬如,每天下班前整理好办公桌,定期清理电脑中的文件和电子邮件都是必要的。

4千万不要小看家庭生活。一个从容的早晨,一顿丰富的早餐也许就决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5.适度地期望一些东西

职场三十的你,最应该将自己的期望值调到一个合理的限度。

你和同龄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也许会有悬殊的差距。面对别人的进步,你应坦然看待,不要有嫉妒和自卑心理,无须怨天尤人,自己只管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要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要追求但不勉强自己。

一定要弄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金钱、事业、地位还是不断超越自我?而后分析现在的工作能不能给你提供这些物质条件或精神上的感受。如果二者有很大的差距,你恐怕应该考虑换一下工作了。

不要指望别人都会站在你的立场考虑问题。认识到这一点,你会减少很多失望和挫折感。

6.寻求情绪上的发泄

当“年龄恐慌”使你感觉压力很大的时候,你不妨通过一些形式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譬如酒精麻醉、找亲人和朋友倾诉、旅游、锻炼,等等。对于女性来说,大哭一场可能是你最好的一种发泄方式;即便是男性,你也可以大哭一场。现代医学上表明,“哭是一种很好的舒缓压力、排解痛苦的好方法。”

总之,你要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下来,学会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

7.盘活你的热情

要知道,大部分时候,你的疲劳并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忧虑、紧张或不快的情绪。对此,你可以——

“假装”对工作充满兴趣和热情,微笑着去听每一个电话;

上班的时候大声跟同事说“早上好”;

加班的时候可以说:“太好了,又有事干了。”

要记住,凡事都要往好处想,这样就会让你的心情变好,烦恼也会随之消失。

8.学会拒绝

职场三十的你,在工作中,要学会拒绝他人。你的精力有限,在你状态不佳时,就别勉强自己接受额外的负担,哪怕请求者是你要好的同事或朋友。你—定要记住:健康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再谈职场35岁现象

何谓职场“35岁现象”?

职场“35岁现象”是指目前全国各地人才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招聘现象,即许多招聘单位在招聘启示上打出“年龄要求:35岁以下”。

35岁,迈不过去的一道坎儿

如今,“35岁以下”似乎成了各公司或企业招聘条件的固定用词,不管是大单位还是小公司,做“t的”还是“卖狗皮膏药的”,年龄要求如出一辙——“35岁以下”。虽然个别公司或企业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但并不意味者就没有要求。因为,“35岁以下”似乎成了招聘“潜规则”,说不说都是那么回事!

虽然有些公司或企业在“35岁以下”后做出注释:

“能力特别突出者适当放宽”。但什么叫能力突出?谁能说得清楚?总之,大龄求职者要想以长补短,譬如以高学历弥补年龄的劣势,也并非易事。

38岁的罗杨是某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给多家单位打电话应聘。令他尴尬的是,当电话那头问清他的年龄后,都含蓄地暗示他“年纪太大了”。他的解释是:现在很多单位和管理者都很年轻,招进来的人如果学历很高,又是个“老同志”,管理起来会有诸多不方便之处。

“35岁现象”,给大龄求职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精神恐慌。在一次对35岁以上大龄求职者的抽样调査中,86%的人感受到了年龄带来的压力和恐慌。尤其像t和广告业这样的用人单位,对一线职员的年龄大都限制在35岁以下。

女性的遭遇更加尴尬

实际情况中,同样是遭遇“35岁现象”,女性的处境似乎比男性更为尴尬:

有些单位干脆就将女性拒之门外,有些单位当女性职员到了28岁就想办法将其解雇。

一些技能门槛较高的职位,除了要求“年龄35岁以下”外,大多仅招男性。

一些适合女性或者说不限制性别的岗位,如文秘和服务等职位,又都把年龄限定为“25岁以下”。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适合大龄女性的岗位可谓少之又少!

在职场上,女性向来饱受性别歧视的困扰,属于弱势群体无论你能力怎样突出,性格是如何的好,在求职时也常常会因为年龄和性别而遭遇尴尬,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劣势就更加明显,于是,有人总结:35岁的女人属于“三无牌”一无自由、无青春、无资历。

女性一过30,年龄的危机感就会愈来愈强烈,生存的压力就会如同重重的石块般压在心里,人才市场上,随着如今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现,即使是条件再差的公司或企业,也能在招聘时收到一大摞简历,对女性的招聘条件越来越苛刻,符合招聘条件的职位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需要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如何不令女人上火焦心?

案例链接:

刘女士是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经理。照理说,像她这样的岗位足以让人艳羡。但如今37岁的刘女士柱毫不觉得轻松,反而她时常会感到危机四伏。刘女士说,她当初进这家外企的时候只是凭着本科文凭和一口流利的英语。而现在就没那么简单了,她所在的公司最近四处网罗人力资源部经理,要求是“薪酬福利设计专员,3年大企业职业生涯设计工作经验,35岁以下”。即便如此高的要求,应聘者还是络绎不绝,看着成群结队前来面试的少男少女,刘女士倍觉焦虑和不安……

用人单位的说辞

“35岁现象”集中反映了当下公司或企业用人普遍的心态和标准。那么,为什么当下公司或企业不愿聘用大龄职员呢?以下用人方罗列的种种理由:

1,雇佣成本比较高

在大龄求职者中间,有不少是原来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式职工,薪水普遍比较高,而且都参加社会保险,有各种的福利待遇。这些人在进入公司或企业后,会要求接续社会保险等各种福利待遇,而且工资期望值一般也比刚毕业的年青人要高。

2.受行业需要的局限

有些公司或企业只招“35岁以下”的职员,是因为年纪较大的人根本不适合干需要爬上爬下的活,只有年轻人才能胜任。也比如,做销售的要求是男性,那是因为这样的工作需要长期出差,而且还要会喝酒什么的。

3.老气横秋,公司或企业形象会受到影响

在一个公司或企业里,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会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无形中就为企业形象增色不少。另外,年轻人思想活跃,有干劲,创造性强,也容易培养,有利于保持公司的活力。而大龄职员则相反。

4.工作中进取精神不足

大龄职员大多是有家室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很难一个心思投入工作,缺乏进取精神,工作懒散,甚至有的还会因此干出有损单位利益的事。相比来说,年轻人存干劲,思维敏捷,接受新观念快,精力充沛,不少人尚无婚配,没有家庭拖累,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5.知识更新困难

大龄职员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多业已落后,没有多大的用武之地。如果要让他们重新学一门技能,或是更新知识结构,远不如年轻人掌握得好,掌握得快。

以上种种理由,尽管有用人单位的“一面之辞”之嫌,但无可否认,在许多公司或企业中,大龄职员的确普遍存在着上述种种弊端。

打破“35岁现象”的困局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最新章节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全文阅读 | 职场三年之痒-职场新人最该问自己的十个问题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