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五十七章

作者 : 潘荣琨

正当汽车缓缓拐进镇中主干道的路口时,一阵清脆的鞭炮声骤然响起,还没等张静江反应过来,一大群人簇拥着镇上几位德高望重的乡绅、长者和官员出现在他的车身前。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至此,他才明白,父老乡亲正敞开怀抱热情地迎接他这位游子的归来!

张静江急忙推开车门,走了下来。还没等他开口,领头的一位乡绅便笑容可掬地作揖打躬道:“听说张主席今日大驾光临,家乡父老特地为张主席接风洗尘。”

“谢谢!谢谢!”张静江连忙回礼打揖。

这时,在镇上颇有名望的张静江属叔张敬堂抢一步过来道:“人杰贤侄荣归故里,消息不胫而走,乡亲们不约而同,自发组织了欢迎庆典,不知人杰贤侄是否合意?”

张静江连忙深鞠一躬,抱拳相向道:“静江此次回乡,本不想惊扰诸位大驾,可父老乡亲还是铺设如此盛大场面,静江更是受宠若惊,感激不尽。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一阵寒暄后,众人簇拥着张静江边走边说,步行来到南浔东栅的张家老宅。亲朋故旧更是早已迎候在门口,看到张静江到来,一起涌向前嘘长问短,场面甚是亲和密切。

张静江在众乡亲的注视下洗完脸(南浔乡下的习俗之一——作者注),又由属叔张敬堂引导来到祠堂,叩拜列祖列宗。伺后,他出席了由族人在张宅东园为他备设的盛大欢迎晚宴。

由于张静江将绝大部分资产都捐给了辛亥革命事业,他的私宅多年来从未进行扩张修缮,如今便显得较为简陋,比之镇上“四大象”之顾家、庞家、刘家等大家族,张宅东园更是显得相形见绌。但这种简陋反倒衬出了主人身份的高贵,昔日寡静的东园因了张静江的回归,如今是高朋满座,蓬荜生辉。

张静江被安排在正席的正中央位置,同桌的除了几位族中长辈,还有就是镇上的几位当地父母官和贤绅雅士、社会名流。酒过三巡后,厅内各桌人士频频向他敬酒。张静江虽然平日酒量不大,但今日回乡显得特别兴奋,不觉也饮下不少。一阵觥筹交错后,张静江站起身来,向众人道:“各位尊长和乡亲父老,静江自光绪二十八年去法国算起,离家已数十载,每每念及家乡,总是牵肠挂肚,感慨颇多。如今,国父发起领导的革命伟业,基业已定,国家正在按照先总理遗训加紧建设图强。静江追随国父在外飘泊多年,未曾顾及家乡建设,实为愧疚。为深表歉意,静江仅以薄酒一杯谢罪乡亲。”说完,张静江一饮而尽,等仆人斟满酒,旋又端起酒杯,继续道:“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静江内心十分感激。这些年,家乡父老辛勤劳作,致有今日之发达。这第二杯酒,仅聊表静江感激之心意,请诸位见证!”说完又是一饮而尽。众人也随之响应,皆起身饮尽杯中酒。

自置身革命风云以来,张静江何曾如此心情放松,惬意舒心?看到亲朋故旧个个红光满面,神采飞扬,他一时竟激动得热泪盈眶。稍稍平静了一下激情四溢的心绪,他又端起酒杯,向众人道:“静江此次‘偷得浮生半日闲’,回到家乡来看看,不久又要去杭州诚履卑职,搞好家乡建设,还望诸位竭诚扶持,鼎力相助。静江再敬一杯。”

没等张静江饮下第三杯酒,席间已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要知道,在南浔乃至湖州,张静江可是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乡亲们均以其为荣。没承想到这么名重四海的大人物竟然这般和蔼谦逊。如今,又回到家乡主持浙江省务,为家乡建设作贡献,乡亲们更是喜不自胜啊!

张静江饮下第三杯酒后,属叔张敬堂递上南浔的特色糕点“定胜糕”,笑呵呵地说:“先吃块点心,填填肚,定定心,再慢慢喝吧。”张静江乐滋滋地点着头,看着梅花形粉红色的定胜糕说道:“我小时候最喜欢吃定胜糕。有一次,我边吃糕边到学堂去上课,温老师把我喊住了。他考我这糕为什么叫定胜糕,我答不上来,温老师略带怒气地对我说,‘凡事光喜欢是不行的,总得深究一二’。后来,还是你敬堂叔给我解了这个谜,是不是?”

“贤侄真是好记性,还记得这件小事。”张敬堂笑着说。

“当然记得喽,因为它的寓意很深呀!”

张敬堂递上的这个定胜糕,原名为定心糕,很早以前,是南浔人为女儿出嫁陪送的糕点,其意是女儿婚嫁后,能“定心”地在婆家生活。元朝末年,朱元璋攻打苏州城,久攻不下,导致粮草不济。南浔百姓闻讯,纷纷送上定心糕,解了军中之危。将士们很快就攻下了苏州城,朱元璋大喜,便把定心糕改名为定胜糕。从此,定胜糕成为南浔的吉祥物。每逢男婚女嫁、生儿育女、逢年过节等喜庆的日子,南浔人都要做定胜糕,赠送亲友,以示吉利好运。

“快尝尝,这是我亲手做的。”张敬堂从桌上拿起一块定胜糕塞到张静江手里。

张静江边吃边夸定胜糕好吃。几位乡绅也乘机奉承张静江:“吃了定胜糕,一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接着,乡绅们不约而同地举杯向张静江敬酒,张静江也不推辞,又痛快地饮下一杯饱含浓浓乡情和殷殷期冀的美酒,并表示一定不辜负家乡父老的重托,为家乡建设鞠躬尽瘁。

第三天,张静江为父亲张宝善举行了隆重的安葬入祠仪式。

张宝善于1926年11月22日病逝,其间,张静江坐镇广州,代行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要职,政务党务繁忙,日理万机,无暇回南浔尽孝。他含泪遥望北方,托付家人办理父亲后事,并要求将父亲灵柩停放东园,待他日后回南浔再安葬,以尽他做儿子的孝心。

家人按照张静江的意愿将张宝善的灵柩停放在家里,将近有两年,这在南浔也是空前绝后的事。当时,张宝善病逝的噩耗传达南昌北伐前线时,蒋介石还给张静江发了如下唁电:

广州张主席钧鉴:

闻老伯逝世,吾公至孝成性,哀痛必不堪状,中正属义子,不能稍尽厥职,徒增吾公悲悼,罪戾深重,于心更戚,尚祈节哀全孝,以成伯父在日之志也。

中正

两年后的今天,张静江终于弥补了对父亲的缺憾。是时,国民党内共有数十名高级官员前来南浔参加张宝善的安葬入祠大礼。蔡元培为《张静江父亲张定甫暨庞夫人合葬墓志铭》撰文,谭延闿书丹,吴稚晖篆盖。

张静江处理完父亲的安葬事宜后,分别拜会了当地官员、乡绅贤士和社会名流,又专门到织里、菱湖、双林等几个丝绸主产地,了解丝织业发展情况,还考察了湖州的轻工业发展情况等等,掌握了一些社情民情。第七天晚上,由他出面在东园设宴答谢家乡有头脸的社会各界人士。

席间,张静江依然显得兴奋异常,清瘦的脸颊泛着红晕,金丝边近视镜片后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酒意正酣之时,张静江再一次向家乡父老表达了建设家乡、振兴浙江的心声和决心。他动情地说:“静江此前也曾领命浙江省主席,但多空挂虚名,此次再度履职,正是我回报家乡、服务桑梓的最佳良机。因此,与其说是履职,不如说是还债,静江欠浙江父老乡亲的实在太多了啊!这些年,虽然静江身处他乡,但心中早已构筑建设浙江之蓝图。前些时日,静江闲暇之余又对建设家乡的计划方案加以整理,近日走访了一些厂矿企业,了解掌握了一些情况,因而对建设浙江,虽不敢说成竹在胸,但可说心中更加有数了。各位想不想听听静江建设浙江的初步计划啊?”张静江话音未落,众人早已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纷纷嚷道:请张主席快快明示,我等愿洗耳恭听。

此刻,张静江环顾满座,心中顿感复杂。原来,二次革命期间,在袁世凯所要打击的中华革命党要人中,张静江也名列乱党之列。当时他在南浔镇的住宅被查封,上海的资产也被监视。族人见势不妙,生恐受连累,便有人出了馊主意。因为张氏是个大家族,张家财产的分布,涉及众多叔伯兄弟。为了保全共有财产,一些人便联名向吴兴县政府呈文,不认张静江为兄弟,并要求驱逐张静江出族,请求政府备案。张静江风闻后院起火,亟为震惊,从此牢记在心。

这件事成了张氏大家族中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

而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张静江又回到了家乡,并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之前,他曾向吴兴县政府调阅“要求驱逐张静江出族”的全部档案,阅后嘱咐秘书“此件要传之子孙,存入银行保管箱!”此言既出,族人们便慌了手脚,不知这位仁兄回到家乡后会如何处置这件事。

当然,一事归一事。游子归乡,自应款待,更何况他是衣锦还乡!其实,张静江内心虽未完全释然,但依他那坦荡胸襟,哪里还会与乡亲们计较此事?此刻,他只字不提当年那事,清了清嗓子,神情激昂地大声说道:“诸位,革命的目的,是要建设一个理想的新中国。革命是破坏的工作,现在革命成功,该破坏的都破坏了,破坏之后,必须按照理想加紧建设。此次静江回浙江,则建设浙江义不容辞!而于建设发展长久计,静江以为发展交通、开发地方,实乃当务之急。因此,静江拟以杭州为中心,修筑公路、铁路,形成辐射之状。在此基础上,着手整顿财政税务,发展民营实业,振兴地方经济;改革完善土地政策,加大农业开发……尚望诸位多多相衬!”

张静江在家乡父老面前,侃侃而淡,将他深谋远虑的建设发展浙江的计划做了大概的描述。此时此刻,他已完全不是一个参与领导民族革命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而是一个活月兑月兑的当年骑着白龙马扬鞭奋蹄的游侠,任由自己的思维纵横驰骋,挥洒自如。宾朋们被张静江建设发展浙江的宏伟蓝图深深吸引,聆听得神痴情迷:时而眉舒目展,开怀大笑;时而静默不语,凝神遐思。席间始终洋溢着欢快亲和的气氛,这在张静江的一生中也是极为难得、极为难忘的。

后来,张氏家族众多叔伯兄弟果然在张静江大办浙江建设时慷慨援手,至于那份让张氏族人视为心病的档案,再无人提及。它由曾经担任张家账房的李力经先生妥善保存到解放后,直至1955年,该档案连同张静江其他所有合同文本、发票单据等,悉数由上海法院取走。

不日,张静江告别父老乡亲,南下杭州,挥动起他建设发展浙江的五色神笔。

二创办西湖博览会

张静江曾在1927年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时,就兼任了首任省政府主席,次年3月省政府改组时再次兼任主席,但一直是虚有其名,直到1928年10月13日才到浙江省府正式就职。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