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五章

作者 : 潘荣琨

一场生死决战开始了,洋商和外国银行的报复是凶狠的。♀+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1882年底,上海一级生丝价为17先令4便士,而伦敦为16先令3便士,次年意大利生丝产业恢复回升。洋商们看到胡雪岩迟早要售出生丝,便停止按原价买进,“共誓今年不贩生丝出口”,使胡雪岩没有流动资金偿还债务;接着外国银行收紧银根,收回了300万两贷款。这期间,10月30日,山西票号也收回了他们总额达100万两以上的全部长期贷款。岁尾时,上海存银仅38万两,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从8月到10月,胡雪岩尚能坚持他的要价不动,是时损失已经达到100万两以上,若再坚持,负债将直线上升。到了11月,他不得不贱卖,至12月5日,他的金融最终崩溃,声誉卓著的上海头号钱庄阜康银号倒闭了。随后,其系统如雪崩般垮掉。

1882年底延至1883年的上海南京路上的金融灾难,对江浙商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胡雪岩在购进这批生丝前还曾给两江总督左宗棠上书,雄心勃勃地要独自建设长江沿线的电报系统。他万万没有想到,温驯的“白老虎”毫不留情地吞噬了他宏伟的蓝图。连美国历史学家也深感悲惨——“中国再也不能筹措他所拥有的据称约100万两的巨资,用于工业建设了。”

张静江的外祖父庞云蹭,恰恰是胡雪岩经营蚕丝的合伙人。胡雪岩大量囤积蚕丝,与洋商竞争,主要靠庞云蹭在南浔大量收购辑里丝。胡雪岩尽管多次邀庞云蹭合资经营,但稳妥从事的庞云蹭都婉言谢绝,只答应代为收购。好在他的精明谨慎,胡雪岩的商业危机没有直接降临到他的头上,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但间接的经济损失也是难以估量的。庞云蹭越来越感到蚕宝宝的变幻莫测:白花花的蚕宝宝可爱时,宛如一只只银元宝;可恨时,又变成凶狠的白老虎。他告诫张静江的父亲和祖父:“白老虎可怕,白老虎要吃人的。”他以胡雪岩为前车之鉴,劝大家下决心莫再经营蚕丝。

张静江在大人们的哀叹中、议论中及对洋人的愤恨中,第一次知道了外面有上海、杭州,还有五花八门的事情,知道了洋人、洋行的凶狠毒辣。在一次大人们的议论中,小静江愤愤地说:“我长大了去赚洋人的钱,赚很多洋钱,替胡伯伯报仇!”

小静江崇拜胡雪岩,想进一步了解胡雪岩这个从小贩起家的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有一次放学后,他悄悄地溜到庞家,向外祖父庞云蹭打听胡雪岩。庞云蹭当即就给他吃了闭门羹,并语气很凶地说:“小孩子不要打听大人的事!”

“你不告诉我,有什么了不起!”小静江小嘴巴翘得老高,冲着庞云蹭吼。

其后,小静江又去向书院的温放先生打听胡雪岩,岂料温放先生很严肃地对他说:“以后不准提此类问题,否则要重罚。”说毕,扬了扬手中的戒尺。

为什么大人们对此都守口如瓶呢?小静江的脑海里时常闪现这个不解的疑团。

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三日,按南浔风俗,是小孩子们烧野火饭的日子。小静江和同学们来到南栅报国寺旁后面的荒地上,在一起挖野菜,捡干柴,搭炉灶,好不热闹。开始烧饭的时候,一位同学从口袋里掏出一盒洋火,神秘兮兮地说:“这东西叫洋火,是洋人造的,可神奇啦,只要轻轻一划,马上就生出火来。”

当时,中国一般百姓农家,都是用火镰打火石取火。同学们一见这稀奇东西,便“呼啦”一下围了上来。只见拿洋火的同学取出一根洋火,在盒子上轻轻一划,火苗“呼”地一下就蹿了出来,悠悠地燃着火柴梗。

同学们兴奋地拍手称奇,划洋火的同学弯下腰,把炉灶里的干稻草点燃了。这时,一位同学用木棍点了火在一旁玩舞,不小心将身后的一堆干柴燃着了,火借风力,风助火威,干柴噼噼啪啪地燃烧着,乘着风势向报国寺蔓延过去。

“快救火呀!”小静江边喊边月兑下上衣,飞步冲向火海,用衣服扑打着火舌。一位小同学被树根绊了一下,摔倒在地,呼啸而来的火舌一下烧着了他的衣服,同学们竟不知所措,一个个都愕在了那里。

眼看一场悲剧就要发生,小静江一个箭步冲上去,猛扑到那个同学的身上,抱住他不停地打滚,终于化险为夷。

小静江智勇兼备的举动,备受许多人称赞,而小静江自己却从这次着火中想到了南浔以外的世界。洋火是洋人造的,那洋人是用什么造的呢?中国人为什么不会造?温先生曾经很自豪地说过,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也是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的,可如今却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洋火都不会造呢?难道中国人越来越笨了?

小静江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温先生。♀

温先生没能回答他,却绕了个弯子,对洋人进行了一番评价:“洋人很‘鬼’,他们的‘鬼’常常令中国人望尘莫及。你以前不是向我问过胡雪岩吗?胡雪岩也很‘鬼’,在中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但最后还是没能‘鬼’过洋人。他第二年就含恨而去,死的时候两只眼睛睁得老大,这叫做死不瞑目!”温先生叹了口气,话峰一转,“增澄,你小小年纪,聪明伶俐,心思务必要用在读圣贤书上,至于洋人、洋火这些蝇营狗苟之事,不要去多费心思。”

小静江向温先生点点头,悄声离去。在回家的路上,他越来越对读圣贤书产生了怀疑:熟读圣贤书的人,为什么连洋火的道理都搞不明白呢?

这个问号,时常在他的小脑袋里闪现,而且越来越大。渐渐地,小静江对读圣贤书乏味了,渴望着能读到有关洋人的书,见到那些神秘的洋人。

有一天,张宝善从上海回来,刚跨进家门,小静江就劈头盖脑地问:“阿爸,上海有洋人吗?”

张宝善看着儿子,好生奇怪:儿子做啥要打听洋人呢?

小静江见父亲笑而不答,知道有门儿,一个劲地缠着父亲。张宝善只好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告诉儿子:“上海的租借地有洋人,上海的洋行里有洋人。”

上海——洋人,在张静江幼小的心灵中定格。

第二年仲夏,外祖母突然病逝,母亲心中充满了悲伤,便对小静江比以往有所放任。每天书院放学后,小静江就和同学们到街上或郊外玩耍,直到天黑下来才回家。有一天,小静江和同学们在报国寺外的荒地里捉蟋蟀,正巧被烧好香从报国寺里走出来的父母亲发现。

“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张宝善猛喝一声。小静江见势头不对,拔腿就跑。张宝善怒火冲天,撇下夫人去追儿子。小静江毕竟年幼,怎能跑得过父亲,眼看父亲快要追赶上了,小静江猛地右拐跑上了广惠桥,戛然止步,对着冲上来的张宝善大喊:“你再往前走一步,我就从桥上跳下去!”

张宝善看着气喘吁吁的儿子,无可奈何地退了回去。当晚,张宝善在教子手稿中写道:

望儿长大入学后,能多读书诗,巴不得日日进步,将来父母妻子靠之。目下,当羽毛未干,全靠父母之时,却如此不听大人的说话。余回家来半月十日,未曾见汝写一片字,听得读一句书。七月里为外祖母除灵时,总不肯在一处,三五成群,一日难得见面,无可教导汝辈,受人家许多闲话,之后总是气闷,心中恨极之,只得耐苦在心中,耐气在肚中。汝为何如此之逆,余竟无解释。

后来,据张静江的六弟久香在《二兄行述》一书中回忆:“二兄幼时,性殊顽劣,而智异常童。在青少年时就好交友,尚豪侠,慕宋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作人杰’句,自名人杰成为他以后的官名。他秉性聪慧,有毅力,喜接受新事物。能孜孜自学,集思广益,常与人高谈阔论,头头是道,胸怀大志。”

转眼,小静江长到十一岁了。这一年,他又做出了一件让南浔人惊讶钦佩、让父母亲痛心疾首的事。

那是1887年隆冬的一个傍晚,小静江和同学们跟往常一样,放学后在街头玩耍。突然,镇中心的宝善街房顶上冒出一团浓烟,翻滚升腾,接着火光冲了出来,很快变成了一个火球,在房顶上滚动。

“快救火,快救火!”有人在高喊。紧接着响起了救火的敲锣声。

寒冬十二月,朔风呼啸。火借风势,越燃越烈,像无数条火龙疯狂地向东南方向蠕动,吞噬着一幢又一幢房屋,南浔镇笼罩在一片烟雾中。很快,宝善街就变成了一片废墟,烈火已无情地蔓延到清风桥,全镇的老老少少都陷入了万分惊恐之中。

此刻的张家,更是惶惶不安。庞夫人清楚地记得,该年正月二十五日,南浔丝行埭水师统带营内火药库爆炸,炸毁统带营营房,殃及周邻,张家也被烧掉了十五间房屋,成为南浔方圆五十里都知晓的所谓“火烧张公馆”。不想时隔不到一年,南浔又降临“火龙”,而这次火势的凶猛,似乎要吞噬整个南浔镇!庞夫人更是不敢深想,她的家,她的儿子——啊,儿子!那个顽皮的二儿子静江呢?她近乎歇斯底里地叫着用人阿炳、阿根,赶紧去把小静江找回来!

再说小静江,在火势初起时,望着镇中心宝善街的滚滚浓烟,也不由得一阵惊悸,但很快就镇静下来了。“同学们,快跟我去救火。”他边说边飞奔而去。

就在阿炳、阿根等众佣四处寻找二少爷的时候,小静江却奔走在救火的人群中。他几次冲向火海,都被呛人的浓烟逼了回来。“不能在下风头,要到上风头去灭火。”小静江回过神来,飞步到西边,用自己的外衣去拼命扑打火舌。虽然这一切均属徒劳,但他仍然和许许多多大人们一样,奋勇努力着。他的上衣被烤焦了,就月兑下外裤,浇上水,继续灭火。突然,他听到在火苗蹿动的二楼,传出一阵女孩啼哭的声音。小静江循声望去,通向房间的楼梯已经着火了,在噼噼啪啪地燃烧着,可女孩危在旦夕,怎么办?

“一定要把她救出来!”小静江咬咬牙,奋不顾身地冲向了内屋。楼梯越燃越旺,几乎成了一条火带,封锁了上下的通道。楼上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像针刺痛着小静江的心。小静江用湿裤子驱赶着火焰,终于跨上楼板,冲进了房间。

这是一个不到两岁的女孩,正蜷缩在床边的地板上。她似乎已经筋疲力尽,连哭声都显得嘶哑和断断续续了。小静江发现目标后,心中一喜,全忘了自己已身陷绝境。他抱起女孩反身冲向楼梯,没想到楼梯已经被大火烧断。退路被截,小静江却能临危不乱,他急中生智,迅速推开了靠北面的窗户,扔下一床没有烧着的棉被,抱着女孩纵身向棉被上跳了下去。

小女孩获救了,然而小静江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摔坏了左腿,而且是粉碎性骨折。全镇人都称道小静江的勇敢和机智,同学们也为他的少年壮举而自豪。

这次南浔镇空前绝后的火灾,据历史记载,共烧毁房屋三百多幢,洗劫了半个南浔镇。张家虽然没有殃及房子,却祸及了儿子。庞夫人看着躺在床上的小静江,伤心至极,泪水涟涟。年头岁尾的两次灾难,像接踵而来的噩梦,恐惧、惊悸、悲凄,难道张家作了什么孽?难道张家祖上积德不厚?难道张家对老天爷不恭敬?

庞夫人苦苦地思索着,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她想到了报国寺。为了张家,更为了儿子今后平平安安、顺顺畅畅,她开始烧香拜佛,经常到报国寺为小静江祈祷。后来,经高人指点,她又到天台山、普陀山、九华山等佛家圣地朝拜,还常常去聆听印光大师、武梁法师讲经。

然而,十一岁的小静江在受伤后所想所思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面对无情的大火,众人皆一筹莫展,靠老式的喷水筒和水桶、盆罐,根本无法对付蔓延的大火,那末,是否有更先进的工具可用来救火呢?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