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养成记 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胜

作者 : 云上的悠悠

()宋家别院内有三个稍大的院落,主院以及东西跨院,两家人分住了东西跨院。(凤舞文学网)冰@火!中文小柔和宋玉惜在男人走后,拿了账本和计划书同去了正院一起核算。两人刚放下计划书,想要估算钱财时,只听小丫头来报:“杨夫人,杨将军独自一人回府了。”

小柔一愣,怎么一个人回来了?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现在什么时辰了?”

虽然已经处了不少日子,宋玉惜对小柔非常人的想事方式还不太适应。这会也懒的想她又绕到哪去了,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妹妹别管什么时辰了!杭州我来过很多次了,妹夫这会功夫,刚够从这里到郭大人府上再回来罢了。妹妹还是赶紧回去瞧一瞧吧。”

小柔闻言回神,和宋玉惜道别后回了西跨院。进门只见杨允之伟岸的身躯,矗立在凌霄花从旁。别以为他在赏花,他一定是又遇到难题了。小柔见状,轻轻的走到身旁,轻声问道:“没见到郭大人?”

“嗯。”

“有什么不对吗?”小柔问完后,心里就开始默数。发生了事她只是问问,没打算杨允之会告诉她。外面的事,如今杨允之会告诉她一些了,但不是全部。她每次都会问,他若不说,她也不强问。只要杨允之说一件,她就努力开解一件,她想以这样的方式,让杨允之在不知不觉间多说些事出来。

小柔未曾数到一百只小绵羊时,杨允之就开口说话了,虽然话的内容有些凌乱。“一定有什么消息被我漏掉了。我们一路南下。殿下在河东路的动作别人也一定知道了。我们从开始就没想过隐瞒什么,在沈伯父那里时,也是高调经过,接连扬州。江宁。郭大人也应该知道此事才对,他这样是避而不见吗?”

虽然杨允之是自言自语的方式在说,小柔闻言都十分欣喜,说就好。因她注意力不全在具体的事情上。就随口答道:“他不见你,我们就多跑跑,把各个州府的人都说服了,越过他不就可以了吗?”

杨允之肯定地说道:“当然不行。各个州府的人,不是江宁府韩大人那般心向着我们。我们人不在,很难稳住他们的,这是其一。其二,我们把两浙路跑个遍的话,全部说服。少说得两三个月。”

小柔语噎。政事这方面她实在不甚明了。不再说话,就这么陪着杨允之做免费的日光浴。

不知过了多久,杨允之突然道:“若是郭大人支持的是贤亲王。这才不愿意让殿下成事,该如何去劝?”

“这个用劝吗?你和裕亲王此举。并非为了争夺皇位,只为了保住大恒边疆。大恒若保不住的话,哪里来的皇位可夺?”

杨允之摇头道:“话是这么说。大家普通认为拿钱消灾,不至于亡国的。倘若我们真做成此事,那么于江山社稷,于平民百姓,都是极好的事。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殿下的声名鹊起。”

小柔奇道:“郭大人只是何必呢?贤亲王和裕亲王是亲兄弟,做为后族,哪个登基对他来说不都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殿下入武营前,跟当时已成年的贤亲王比,要逊色不少。很多人都已经选择了阵营,站到了贤亲王的身后。现在虽然殿下看着前程不错,但是没人愿意把身家压在他身上的。贤亲王羽翼已丰,殿下还是只刚能翱翔的雄鹰,但是,还没长成壮年。皇上那里,不……”杨允之说到最后,有些语焉不详。

小柔因离他近,没听清也能猜个大概,听罢忙四下瞅了几眼。杨允之大概是说:倘若皇上还能活上二十年,自然是裕亲王胜算大。倘若皇上就这几年没的,自然是贤亲王占优势。可是——“这和郭大人有什么关系?”

杨允之闻言,轻笑了下。小柔政事上笨的一塌糊涂,跟殿下有的比。这才意识到两人是站在院内的,遂牵着小柔的手往内室走去。并道:“郭大人早就选择了贤亲王那队。倘若最后成事的是殿下,郭大人有可能晚节不保啊。”

小柔立刻回道:“这么想分明就是杞人忧天。裕亲王不是那种人不说,若是贤亲王更适合做那个位置,咱们反劝裕亲王放弃都没问题。至少,我是真的不在乎谁当皇上。只要他身在其位谋其政,能让大恒百姓生活更好,能让大恒边疆更安全就行。”

杨允之豁然开朗。欢喜的望向小柔时,才发现小柔的脸已有些微红,忙责备道:“这么大的太阳,你跟着我站在这院内做什么!忘了去年不过晒了半个时辰的太阳,你的脸直直腿了一层皮才算完的事了吗!”

小柔随他一起回屋,一边不甚在意笑道:“那你没发现后来我现在的肤色更好了吗?”

“那也不能为了肤色好,受那般煎熬。现在的你,即使我骑着玉兔都赶不上了,你还要怎么好!”

小柔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小院的上空。她不过说过一次骑着玉兔都赶不上某某的话,杨允之就记住了,活学活用的十分恰当。

接下来几日,吕嘉问本想先陪着杨允之的,可是杨允之那句:“不需要,你尽快做好你的事,别我这边没事了,反倒你那耽误事。”让吕嘉问没再坚持,跟自己娘子商议后,宋玉惜建议他先做好店铺的事,官场上的事则不用他们俩来操心。

杨允之日日都去郭鹏府上,第三日甚至还和门房闲聊了起来,随便问了些门房的生活等等问题。

第四日早饭后,杨允之又是独自一人准时而来。“张老伯,郭大人还没回府吗?”

那被称作张老伯的人笑道:“当不起将军如此称呼。大人还未回府,这几日的帖子小的都递了上去。按说该请将军进府稍坐片刻的,只是小的没这能力。大人回门前交代了,他不在府上时,不管谁来,只收帖子,不需要接待。”

杨允之今突然一改前几日那不在意的样子,反而深深的叹了口气,说道:“张老伯,我也不瞒你。我这杭州如此富饶美丽之地,多待一日,就难受一日。”

“将军怎么会难受呢?”

杨允之遥望着北方,语气哀伤道:“虽然我是在南方长大的。可是武营六年的边疆生活,让我体会了边疆百姓到底有多苦,尤其是这两年在大同的生活。是,和南方比,大同无规矩,人同野蛮。可那是被逼无奈啊,活都活不下去了,谁会在乎那一些?昨日我跟老伯闲聊,老伯一个月尚可有一贯钱可以拿。北面大营的普通士兵,不过那这么多钱罢了。孤身一人的,还能想法子攒点钱给家里送去。随军的,根本就不够使用,最多能赶上下户的生活。”

一个小幺道:“一贯钱怎会是下户呢?”即使在杭州,一年能余钱十贯的,那也算不得下户呢。何况,厢兵出了月钱,还有薪酬呢。说话的小幺去年就打听好厢兵的收入,那可比一个守大门的钱多很多,只是没被选上罢了。

杨允之见众人一副不信的面孔,遂耐心解释道:“你是不是要说还有薪酬呢?别说官家没拿什么好东西送到北面房,就算送过去了,还怕惦记着被辽国抢走呢。基本上都是拿钱财去附近州县现买的,农家相对来说太少了,又没什么商户经过,因此东西不好还贵。我夫人是经商的,对这十分了解。米普通吧?杭州是三百文一斗,大同是八百至九百文一斗。”

大道理张老伯不懂,但是米的价格他还是清楚的,杨允之这么一说,他到是明白了。“那杭州的米运到大同去卖,即使卖六百文,那也比在杭州多赚一些。大同那边不用花这么多钱买米了。”

杨允之赞道:“郭大人果然不负盛名。老伯虽说不曾读书习字,却随口就能道出其中奥妙之处。实在难得!”而后正色道:“正是老伯说的那般。第一个问题是没有去往大同的商道。大恒境内的商道只限于江南富裕之地,乃至京城的路上,借用了部分官道。杨某此次就是为了官道之事而来,早一日筑道成功,大同的士兵百姓就早一日受益。这么一日日等下去,我如何能不揪心!”

两人又闲扯几句,杨允之告辞。

这日晚膳过后,两浙路节度使郭鹏郭大人,亲自等了宋家别院,求见杨允之。

小柔听到这消息时,不可思议的说道:“这个郭大人这是在做什么!他可是朝廷二品大员,又不是裕亲王亲自来了,他至于嘛!”

杨允之心里有数,忙对小柔道:“没事,我去去就回,我定能把这事解决好。倘若回来的晚了,你就别等我了,先睡吧。”

前院正堂内,郭鹏身着紫色公服坐在主位上,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随和的同宋家总管闲聊。心道:你不是会闲聊吗?

可是,几句下来,他就不再问了。看看这总管多会说,多能说。他赞这茶好,总管就答那是因为两浙路他最大,当然拿出宋家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了。平时他们宋家姑女乃女乃身体不好,不饮茶。表姑女乃女乃也说白水就行,也不喝茶。

他赞总管衣衫好,总管说其实布料普通,就是做工好一些。都是府上的丫鬟做的,宋家不藏私,只要丫鬟愿意学,就会有人免费教。他赞总管是个忠仆,总管忙道:“这是应当的。老爷和姑女乃女乃对小的们这么好,小的别的无以为报,做好自己分内之事还是可以的。”

郭鹏实在无法再问时,杨允之到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良人养成记最新章节 | 良人养成记全文阅读 | 良人养成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