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印迹 第021章龙江后续姻缘

作者 : 无风地

()过了几天,江鹏飞独自一人步行到了江家村,了解一下丝绸收购的情况。

江鹏飞的伯父江福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江鹏兴、二儿子便是江鹏举、还有一个小儿子名叫江鹏翔,均已成了家,但立业情况却各不相同。大儿子江鹏兴又是一代长房嫡孙了,自然得留守在家中继承香火,因此便跟随父亲江福海在家种桑养蚕;二儿子江鹏举现在顶了江鹏飞的班,算得上是立业了,有了一条正当出路;小儿子江鹏翔以前也是在家种桑养蚕,过着那种清苦的日子,现在则接过了江鹏举的小货郎的担子游街窜巷地叫卖一些小商品,有时也帮助沈家押点货,打点游击,谋点小生计。因此,江鹏飞交待伯父江福海一家收购丝绸,实际上只是大儿子江鹏兴在一手操办,江福海和江鹏翔则在一旁帮衬着,没有实际经手,江鹏举则更是月兑不开身。由于江鹏翔在帮沈家干着活,江鹏兴也就不好在龙江收购丝绸了,只能到周边乡镇去收购,幸亏航运发达,也是十分方便。经过江鹏兴几天的忙活,丝绸收购任务差不多便完成了。

江鹏飞先找到江茂华,将秋香的情况告诉了他,让他年底请媒人上门提亲。喜得江茂华跟吃了蜜一样甜,几天几夜都可能睡不着觉,自然是兴奋不已了。

之后,江鹏飞便带江茂华来到江家大宅,点验了一下货物,结了账,将货物打包,便让江茂华去具体操办捐税与装运事宜,并确定了起程的日子。

到了起程这天,龙裕淳仍旧陪着江鹏飞来到了隆兴酒楼旁的码头边,并拉了五十坛“龙江酒”过来。这次去江川,包租的是江贵根的航船,因为不用拉空酒坛回来,江川的空酒坛可以暂时存放在租屋里,也没有带龙裕淳的伙计去帮忙,就江鹏飞和江茂华主仆二人。船是江茂华当天早晨才确定下来的,因此没人知道。上了船便直奔江川而去。

由于是老江湖了,到了海州,江鹏飞和江茂华很快便从郑三海那里收购了一批山民珍藏的山货,满载平安而归,销售更是一抢而空,赚了个盆满钵满,在年前顺利地结束了行商的初步试验阶段,同时保持了初战告捷的这一胜利果实。

江鹏飞和江茂华二人在江川休整了一天,整理了一下账目和资金,总结了一下得失,便将行商之事暂时告一段落,等来年开春再谋划。

当天晚上,江鹏飞带着江茂华与一些礼品来到姐姐姐夫家,和陆诗昆、江雅灵夫妇吃了一顿团聚饭,安排了一些事情,便回到租屋休息。

陆诗昆和江雅灵二人因为今年回过几次龙江,年前便不打算回龙江去过年,过了年正月初间再回龙江去拜年。

次日上午,江鹏飞二人购置了一些年货,收拾了一下租屋,又给鲁妈包了一个小红包,送了两样自家采购的山货给她过年,喜得鲁妈是热泪盈眶,感激涕零。中午,吃完饭,主仆二人带上物品便赶上航船一路平安地赶回了龙江。

回到龙江,最高兴的是江茂华了,要讨媳妇了,跟着就要当新郎了,能不高兴吗?人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洞房花烛夜”与“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可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事,再没比这更喜庆的事了。江茂华的父母早就为儿子张罗着,已经请好了媒人,只等江鹏飞和江茂华回来了,尤其是等江鹏飞的到来,因为江鹏飞既是江茂华的老板,又是江茂华与龙秋香的中间介绍人。

江茂华虽然家境贫寒,但一家人却齐心协力,无怨无烦,和睦幸福。江茂华的父亲名叫江朝奉,老实巴交的,打了半辈子的长工,有时也租人家一两亩薄田种桑养蚕,但没有什么技术和经验,往往是入不敷出,便觉得那还没有打长工划算,便放弃了,让江茂华的哥哥江茂才接手继续干,没想到年轻人更精明,便小有一点成就,靠蚕茧得到了一点收入,维持了生计。江茂华的母亲柳红妹,也是个苦出身,在家操持着一家人的家务,有时也帮人家做点针线,或者浆洗点衣物,赚半碗饭吃。江茂华还有个妹妹,名叫江木英,十二岁,没上过什么学,在家帮着母亲干点杂活。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小小年纪的江木英,却也是心灵手巧,很小的时候便学会了编织和刺绣,兴趣来时却也能忘记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只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才能得不到发挥。便有一些富农、地主与财主提出要买江木英去当童养媳或丫环,江朝奉和柳红妹倒是死活没答应,十分地疼爱这个女儿,希望将来能给她找个好人家。民国时期政府已取消了人口买卖的制度,尽管饥荒年月,卖儿卖女卖老婆的事司空见惯,但法律上已经不承认人口买卖了。虽然人身是自由了,但迫于生计,有时也为了活命,还得卖,只不过是非法的而已,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办法改变这种依附关系。

江鹏飞虽然不在江家村生活,但对江茂华家里的情况却是比较了解,这江木英,江鹏飞也是看着她长大的,觉得有点可惜了。这次,因为江茂华和龙秋香的事,又让江鹏飞想起了江木英,觉得可以安排一下江木英了。因为秋香一旦嫁给了江茂华,龙仪清身边便少了一个伴,也少了一个帮手,江鹏飞便想让江木英到龙仪清身边来,省得江鹏飞外出时,龙仪清会寂寞孤独,或者夜晚睡觉不方便。

那天,在江川的租屋,江鹏飞便跟江茂华谈起过这事,江茂华是一百个答应,一来增进了龙江两家的关系,二来江木英也有个好去处,最起码吃饭的问题是不用发愁了。再一个,江鹏飞和江茂华还有个想法,那就是江木英比龙志清稍小,将来说不定还可配成一对,这样,更是亲上加亲了。

江茂华一回来,便跟父母说了这件事。江朝奉和柳红妹两口子想到,一来跟龙家马上要结成亲家了,有了一层亲戚关系,方便来往;二来龙家是和善人家,加上江茂华的老板江鹏飞又是龙家的姑爷,自家的子弟,为人仁义,念在同一个祖先的份上,自然可以看顾一下,让人放心;第三,也是关键的一条,那就是自己的女儿有可能嫁到一个好人家,月兑了这身苦难,一家人可能就会由此翻了身。如此,江朝奉和柳红妹自然也就同意了。

于是,一家人赶在年前请了媒人到龙家提亲,龙裕淳代表秋香的家长应承了这门亲事,象征性地收下了江家的聘礼,将江茂华与龙秋香的亲事定了下来。

之后,江鹏飞在得到江茂华一家人的答复后,将江茂华的妹妹江木英的情况告诉了龙仪清,想把江木英招到龙仪清身边做个女伴。龙仪清因没看到江木英本人,不好定论,便没有完全答应,但想到秋香嫁了之后,身边确实少了一个女伴,不方便,在本村找个人也不合适,又听说江木英跟龙志清的事,觉得甚是好奇,有了成全的念头,便答复江鹏飞说等以后见了人再决定。江鹏飞觉得也是,便提议正月里回江家村祭祖时让龙仪清见识一下江木英。龙仪清点头同意,并把这事跟父亲龙裕淳也说了一下,龙裕淳表示可以考虑,毕竟家里缺少不了帮手。

由于家业兴旺在即,今年的大年过得最开心了。除夕这天,江鹏飞带着龙仪清先赶到镇上看望了父母,中午跟父母吃了一顿团圆饭,晚上便赶回龙家村和龙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了一个大年。江福瀚和沈碧莲则跟江鹏举一家热闹了一番。

正月初一这天,吃过早饭,江鹏飞便带着龙仪清及一些礼品坐着马车直接赶到了江家村,江鹏飞的父母江福瀚和沈碧莲也赶了过来,因为是祭祖,家族中的男丁和长辈以及新过门的媳妇均不得缺席。

江鹏飞带着龙仪清先拜见了祖母江伍氏,送了江伍氏一份厚礼,以答谢祖母的疼爱。接着,便是向长辈行礼,主要是江福海老两口,也送了一份大礼。江鹏飞的父母则免了,因为是一家子,且年前也包了厚礼给江福瀚和沈碧莲。然后,龙仪清又给晚辈们发红包,这是因为江鹏飞和龙仪清住得远,怕生疏了,便花点小钱联络一下感情,也算是来探亲的饭钱,毕竟江家的人去龙家的机会少,若是住得近,叔伯之间便不用讲究这种礼节,这也是人之常情了。

之后便是祭祖了,一大家子人依序给祖宗上香,叩拜,宣誓留言。

祭完祖,女眷们便去操持厨房,准备团圆饭,龙仪清是客,又包了礼物,便被大家劝阻了。江鹏飞便趁着这个空档带着龙仪清来到了江茂华家。

毕竟是家境贫寒,江茂华一家五口便挤在一座低矮的旧房子里,也就两个房间带一个小厅堂,后面再搭建了一个简易厨房。平时江茂才与江茂华兄弟俩住一间,江朝奉和柳红妹老两口带着小女江木英住一间,好在江朝奉长期在外面打长工,很少住在家里,这样,那间房其实就是江家母女俩住着。当然,这还算不错的家庭,有个遮风挡雨的窝,比这家境条件更差的有的是。

江茂华一家见江鹏飞和龙仪清亲自登门拜访,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家里条件简陋,无以招待上客,江鹏飞还好一点,看惯了,不觉得,龙仪清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了,喜的是得到了老板与老板娘的眷顾,有点蓬荜生辉的感觉。

一家人请江鹏飞和龙仪清进屋坐,江鹏飞便说不坐,就是来看一下,省得主人家麻烦。江鹏飞可以说这种话,因为江鹏飞是江茂华的老板,又是自己人,若是龙仪清说就不合适了,有点看不起人家的感觉。江茂华也知道,江鹏飞二人来主要是为了看自己的妹妹江木英的,便跟父母说明了一下,带着妹妹江木英要陪江鹏飞二人到外面走走。离开前,龙仪清包了一个红包给柳红妹,说是给小妹江木英的,柳红妹再三推辞,被江鹏飞劝告说服,这才收下。

四人来到一处开阔的地方,龙仪清便仔细地打量着江木英,觉得小女孩确实可爱,面目也很清秀。可能是有点见生,江木英对龙仪清开始有点怯意,后被江鹏飞好言好语一番引导,便又活泼了起来,操着稚女敕甜蜜的童音拉着龙仪清的手问长问短。龙仪清开心了,便与江木英亲近了许多,有了收容江木英之意。

经过一番简单的商议,龙仪清答应等禀过龙裕淳之后,再确定接江木英去龙家的日子。江木英自己也表示了愿意跟随龙仪清,并说要去见一见未来的嫂子。这件事便初步这样定了下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生存的印迹最新章节 | 生存的印迹全文阅读 | 生存的印迹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