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印迹 第018章第一次机遇的把握

作者 : 无风地

()次日,江鹏飞和江茂华二人一觉睡到大天亮,补足了精神,几日来的疲乏一扫而光,真的是容光焕发,精神抖擞。

江鹏飞完全不担心这次货物的出手,他觉得秋冬时节,正是消费的好季节,婚丧嫁娶,满汉全席,到处都是喜事连绵,而这香菇、木耳、干笋、墨鱼正是任何宴席均不可缺少的大料,再多也能销月兑得掉。

果然,到了上午,江鹏飞和江茂华二人舀着样品跟几家商铺和酒店一联系,人家便抢着要订货,包括同喜酒楼也是要求。这一下,江鹏飞算是心里有数了,感觉到自己的判断和思路是正确的,心中更是喜不自胜。

只一天工夫,江鹏飞便将这次采购来的货物销售一空,还被那几家商铺和酒店叮嘱下次多带些货来,有多少收多少。江鹏飞觉得这种情形是真的,心里便谋划着要好好把握这次机遇。

晚上,江鹏飞带着江茂华,提了四样东西(也就自己采购的香菇、木耳、干笋和墨鱼)来到姐姐姐夫家,给了陆诗昆和江雅灵一个惊喜。

江雅灵协助孟嫂整合了几个家常菜,设了一个简单的家宴,为江鹏飞和江茂华二人接风洗尘。

大家边吃边聊,江鹏飞便将这次出行的经历简单地告诉了陆诗昆和江雅灵,其中免不了便要提起江川会馆的事,从而又谈到了往事,想起了江云彤。触景生情,大家又不得不要感慨怀念江云彤一番。

接着,江鹏飞又跟陆诗昆谈起租房的事。江鹏飞觉得这行商算是做开了,以后免不了要长期奔波于各地,但江川应该是个中转站,停留的时间更长,若总是住旅馆和吃饭馆便有点划不来,也不方便,所以,江鹏飞便想租两间民房,作为在江川的落脚点,便问陆诗昆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房东可介绍。

陆诗昆便说这事还真是问对人了,他有几个同事有些老房子要出租,真是瞌睡碰着了枕头,巧得很,便问江鹏飞要什么样条件的。

江鹏飞便说找两间靠近码头的旧房子就可以,最好要有个看门的房东在旁边,完全是空房子,没有人家也不方便。

陆诗昆答应明天就去联系,把这事先定下来再说。

吃完饭,江鹏飞和江茂华二人又稍坐了一会儿便告别陆诗昆和江雅灵回旅馆。临行前,江鹏飞仍是将自己身上的大部分现金交给了姐姐江雅灵保管。

回到了旅馆,江鹏飞二人稍微收拾了一下便各自休息。

江鹏飞有心事,便有点辗转难眠,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的打算。想着现在已是阴历十一月了,离过年也就一个来月,正是消费的黄金时期,也是做买卖的黄金时期,而一些山民要置办年货,就必须得准备钱,这钱从何而来?就从山民们的积年山货而来。江鹏飞知道山民们的普遍心态,在平时采摘下来的山货里,或多或少会留下一点上好的山货,不舍得卖,但到了年底,因缺钱用,就必须月兑手这点积年的宝物,换点钱置办年货,过个祥和喜庆的大年。因此,到了十二月份,也就是农历腊月时节,山民们月兑手的山货一定是上好的佳品。江鹏飞觉得要好好谋划一下这个关节。江鹏飞打算先再跑一趟河州,积攒一点本钱,再大干一场。

次日,陆诗昆吃了早饭便匆匆赶往公益局,等了一会儿,同事们才陆续赶到。陆诗昆逐个问了一下那几个有房屋出租的同事的具体情况,权衡了一下,觉得有一个名叫尹汉钦的同事的房子比较适合江鹏飞的要求。

这个尹汉钦老家就在江川西码头附近,离南码头也不远,父母均已过世,留下一栋祖屋,而为了上下班方便,他自己便带着妻儿一家另外在城区购买了一套房子居住,已经好多年了,最近因为老母亲过世,祖屋便空着,只留下尹汉钦母亲生前的一个年老女工鲁妈住在祖屋里看守,另外一个中轻女工便去了尹汉钦在城内的家里,一下子少了几个人,屋内便显得空荡荡的,因此,尹汉钦便想将老屋租出去,一来可得几个利息,二来房屋有人看守居住不至于毁坏倒塌。

陆诗昆和尹汉钦一拍即合,决定下午一起去看房子。

中午,吃完饭,陆诗昆便到旅馆找到江鹏飞,带着江鹏飞二人跟随尹汉钦到城外西码头附近看了房子,很满意,床铺都是现成的,锅灶也是现成的,被褥也可以暂时借用房东的用一下,很是方便,双方便定了下来,议定了租金,江鹏飞便先预付了一个月的租金,这事就算这样定下来了。

于是,江鹏飞二人退了旅馆的客房,打点了行装,当即便搬过去住了下来。

晚上,陆诗昆和江雅灵重新准备了一桌丰富的家宴款待江鹏飞二人。

席间,江鹏飞便谈了一下接下来的打算,说准备从江川运点布匹去河州,再从河州贩运一批棉花和花生过来,月兑手后,再去海州,这一趟下来,便又可积攒一些本钱。因为海州那边也比较缺棉花,所以这次准备多运些棉花过来,若有剩余,便可以将多余的棉花运往海州销售,若没有剩余,那就想别的路子。

陆诗昆便问江鹏飞是不是想借钱?江鹏飞说借到不想借,只是被同喜酒楼押了一半的“龙江酒”货款,手头上稍微紧了一点。陆诗昆便当即决定先借那一半酒款给江鹏飞,等酒楼支付完了货款再让江鹏飞还他。

江鹏飞见陆诗昆说的诚恳,便同意了,反正那批酒钱在那明摆着,有偿还能力,不会造成超额欠债,有后盾,完全亏损也是自己的这点老本。

吃完饭,江鹏飞从江雅灵那里取了一部分资金,准备明天购进一批布匹,然后告别陆诗昆和江雅灵回到码头边的租屋休息。

次日,吃完早饭,江鹏飞和江茂华二人便从一家大型布匹生产厂家进购了一批布匹,请了一辆马车拉到租屋,让鲁妈帮忙照应着。

下午,江鹏飞随同江茂华一起购买好了船票,又到姐姐江雅灵家辞行,从江雅灵手上取出了江鹏飞自己所有的资金以及陆诗昆借给江鹏飞的那笔货款,并嘱咐姐姐这次不用再来送行。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江鹏飞和江茂华现在也算是老江湖了,可以让人放心了,用不着姐姐姐夫再挂念了。

之后,主仆二人在市场上买了一点菜和米以及一些干粮便一起回到了租屋。

主仆二人也没有另外开火,而是让鲁妈操持着,然后和鲁妈一起食用。这样,一来热闹,可以增进友谊,增加邻里感情;二来鲁妈有事做,又可受用一餐免费美食,改善一下生活,一个孤身老人也够可怜的;三来江鹏飞和江茂华省得自己操持,不用自己洗锅抹灶的,明天上路后便可以省得再去处理善后。

次日上午,吃过早饭,打点好行装后,江鹏飞和江茂华二人便请了车将货物拉到码头,办了手续,上了船,开始了两天两夜的漂泊生活。

到了河州,由于年头好,老百姓均有了一点消费能力,添置衣物的**便有所增加,布匹的交易量便陡然增加,因此,江鹏飞这次贩运过去的布匹很快便月兑手了,并且利润可观,江鹏飞觉得自己的行情判断是对的。

月兑手了布匹之后,江鹏飞二人便直接到苏家庄收购了一批棉花,将剩下的资金又采购了一些花生便马不停蹄地赶上航船回了江川。

一路平安无事,顺风顺水,江鹏飞二人先将货物贮存在租屋,让江茂华到市场上购买了一些粮食,付了鲁妈一点工钱,便请鲁妈帮忙操持照应一下,主仆二人便好专心去联系买主,将这次所贩运过来的棉花和花生销售一空,没有剩余。

这一趟下来,江鹏飞的本钱差不多翻了一番,江鹏飞有了做大的念头。

当天晚上,早早地吃了饭后,江鹏飞便带着江茂华提了一些花生来看望姐姐姐夫,将这次出行的情况告诉了姐姐姐夫。

陆诗昆和江雅灵听了非常高兴,便问江鹏飞下一步的打算。

江鹏飞便说,年关到了,正是消费的好时机,他想再筹集点资金到海州多收购一些货物,趁着这个好年头好好地赚一笔,海州那边盛产香菇、木耳、笋干和墨鱼,还有荔枝和龙眼,这都是江川这边的紧俏货,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也容易月兑手。接着,江鹏飞便提出了入股的事,想请这些亲朋好友参与投资,赚了后再利润分成。江鹏飞没说赔的后果,但他相信一定会赚的,所以邀请入股的也都是至亲,赚了大家得利,万一赔了也有个商量的余地。

陆诗昆本来就想借钱给江鹏飞,见江鹏飞提出了入股的事,自然是一百个赞成,就问江鹏飞要多少。江鹏飞便说只要陆诗昆将家里多余的钱投进来就可以,省得有什么心里压力。陆诗昆觉得江鹏飞说的有理。这事便这样定了。

江鹏飞打算明天回一趟龙江,一来发动家人和岳父投资,二来再运一批“龙江酒”过来,三来收集一些绸缎运到海州去月兑销,因为海州那边不缺布匹,只缺绸缎,这是因为海州那边是个国际通商开放口岸,有大量的外来布匹进入,而丝绸却是江川一带的特产,因此要从江川这边贩运过去。

于是,江鹏飞又将大部分资金存放在姐姐家里,让姐姐江雅灵蘀他保管。

次日,江鹏飞从江川的市场上购买了一些日用品,连同一些花生,和江茂华一起带回到了龙江。

江鹏飞照样先在家里和父母住了一个晚上,跟父母和江鹏举商定了入股的事,主要邀请的是伯父那一家子,又跟父母和江鹏举商讨了一下收购丝绸的事,让伯父一家出面去收集和办理,到时一并结账。

次日,吃过早饭,江鹏飞便提着礼物快速地赶到了龙家村,照样是给了龙家人一个惊喜。首先是江鹏飞和龙仪清这一对小夫妻的恩爱缠绵,其次便是龙裕淳和江鹏飞这一对翁婿之间的畅谈。

龙裕淳跟陆诗昆一样对于江鹏飞筹资入股的事那是一百个赞成,一百个欢心。翁婿二人商定,仍是让江鹏飞带一百坛“龙江酒”去江川发月兑,只是这一次不再要江鹏飞来预付货款了,而是让江鹏飞将收集到的货款就作为龙裕淳的入股资金。钱虽不多,但代表了一个意义,一个形式和一个开端。江鹏飞也不想搞得太大,怕万一有个闪失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先稳住一下阵脚再说,等大家都尝到了甜头后,对江鹏飞的支持率就会大幅度上升,信任度和威信也会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以后有什么号令也就比较容易执行下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生存的印迹最新章节 | 生存的印迹全文阅读 | 生存的印迹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