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眷顾的地平线 第一部 第三章 五妮 (十七)

作者 : 太阳牧夫

叔叔心里明白。他自己根本不吃亏。立业当然不知道。他家跟叔叔家原来整个是一个大院。是李家最原始的族兴地。李家族谱所记:繁衍兴旺几百年,分支十余脉。这里是根源。立业父母住得院落是后来族里发生一次变故。族长为平息家族内部矛盾。主动自责,搬出祖居大院的自贬之地。后来的族长们为了标榜自己的谦卑和对往事的警戒,就住在这里没搬迁过。但是老大院就一分为二,始终有族长支配。叔叔当然知道这老院子还有其他说道。那就是:租屋极有可能藏有多少年来祖上积攒下来的金银财宝。叔叔其他方面都不及两位哥哥,唯独对金钱的炽爱和灵敏的嗅觉,是任何人所不及的。他眼下所居住的地方是老大院的正堂主客厅部分。任何人的习俗都是财不外漏。钱财藏也会藏在内宅,而不会藏在客厅。所以,当年老大因为风流事,被剥夺了继承父亲族长的资格。二哥理所当然的就成了族长。祖产理应会知道。但族规森严,祖产不到关键时刻肯定不能动用。当年家道没落,父亲也无力给他三兄弟再盖新房。却也不能随便动用祖产,只有把祖传大院分给他两个暂时居住。其中的规矩,老父亲肯定对二哥交代过。当年,他满心希望自己会分到不起眼的内宅。可谁知偏不如人愿。害得他做梦都想拥有立业居住的小院。别看大哥年轻时搞女人、现在琢磨人猴精,可这些量他也不清楚。他当年是有名的公子,老爹抠门能告诉他才怪。他才不信五魁瞎咧咧呢。那都是大哥和他套弄好骗立业两口子的。如今唯一知情的二哥死了。这可是天赐给他的好机会。他不能放过。至于说他给立业兑换那处宅邸,那更不用说。那院子房子刚盖起,还没住人,就有几个莫名其妙的人死在里边。幸亏他及时发现,怕吃官司,就悄悄地挖坑埋在了院子里。怕被人发现就在上边制了一套大碾子。那院子自然是不敢去住了。凶宅还差不多。大伯这种有心计的人更不会做折本买卖。他的算计在五妮。大伯是理所当然的族长继承人,为啥莫名其妙的就失去了族长资格,让二弟一人当族长?这其中也有一段故事。只是李姓族人信奉家丑不可外扬,向来不对外宣扬自家私事。加之知情的当事人本来就少,所以别说外人,本性的人也知之甚少。到了现在知情的恐怕只有眼前这个小弟了。他肯定不会说出的,大伯坚信。因为要说恐怕不是现在了,早就说了。再说他也不能说,当年他还替这个小弟背了部分黑锅了呢。?????????五妮的爷爷当年也是开明人士。眼看着三个儿子势如虎狼,家丁兴旺。心里别说多高兴了。从小,觉得老大老三人乖巧会算计,在庄稼地里务农恐怕是屈材料。老二忠实厚道,做事踏实就安排在家种地。让老大老三进城学徒,想以后经商,为家里赚些白花花的银子来。起初的老大老三还真的是踌躇满志,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老大心眼活便,一眼就盯上了英国人在府里开设的洋行。软磨硬泡到了洋行做了一名杂使。说白了就是打扫卫生的。但他有头脑有心计,觉得只要我能进的了洋行,就有希望进一步发展。凭自己的心机和韧劲,不怕不成功。老三也实惠,就投进了当铺。可当大伯真的进了洋行才发现,洋行远不是自己想象那样:用些什么东西就制造出大量的银子供人们来支取。供人们挥霍。洋行里制度森严,别说自己一个勤杂工,就连里边的管银子的出纳和保管也别想私自拿一两银子。主要管事的是会计和总管老板。而这些人都是那些金发碧眼的洋人。洋人们平时根本不正眼看他。更别说自己能跟洋人攀上关系。所以就渐渐的失去了信心。想自己人高马大,又不缺心眼,难道真的要委身做一辈子一个月才一块钱的勤杂工吗?但是眼下又找不到别的出路。就整天着急。这夜,天气闷热,老大在窄小的小屋子里,怎么也无法入睡。临近半夜就走出屋子想散散心。谁知这一散心却引出了一件塌天大祸,及至后来虽说在各方势力的交错扭结下幸免于难,但是却给他本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极大的心灵创伤。这次本想先惩罚五妮,让她走投无路。然后,私下里救下她,令排用场,用以弥补多年来的心灵创伤。老三进城倒是非常顺利。当年的当铺也叫“当穷”。莽莽苍苍的华北大平原,本是米粮仓幸福地。可是,连年军阀混战整个华北大平原成了军阀们争雄逐鹿的战场。国,不发展经济;民,不聊生计。地主富豪们藏财富与地下,众多贫穷百姓在走投无路时,只能把农具或暂时不用的衣物拿出来当几文小钱延续生命。在动荡年月当铺却是名副其实的最发财的买卖。老三投对了庙门。更有巧合的是,当铺老板的宝贝女儿,偷偷地看上了他。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太阳眷顾的地平线最新章节 | 太阳眷顾的地平线全文阅读 | 太阳眷顾的地平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