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宫 第八十三章 无批之联

作者 : 老路在路上

()天亮之后,我跟清远道长再次来到了工程现场,深洞的周围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几个胆子大的年轻人蹲在洞口前探头探脑、跃跃欲试,想要下到洞里一探究竟。

众人看见清远道长来了,连忙闪出一条路来让我们过去。来到土坑内的洞口前,清远道长制止了那几个年轻人的鲁莽举动。

这个洞看上去很深,不知道究竟通向何方,洞口内竟然有人工铺就的石阶。一股很是阴冷的潮湿之气从洞里深处徐徐冒出,令站在洞口的人感觉浑身冰凉。

清远道长在洞口并没有呆多长时间。观察片刻之后,他返身离开土坑走了上来。

“今日午时,务必将此碑立于桃木剑所在的位置,不得差池!”他对周围的百姓们说道:“此洞直通九泉幽冥、阴气逼人,寻常人等万万不可入内。先将此处的偏殿盖好,从速施工!”

这块石碑,就这样在锦盒内那块帛书的指引下矗立在了偏殿的门前。数日之后,那个神秘的洞口也被封锁在了五帝庙新盖好的偏殿内。

由清远道长亲笔手书的一副正楷对联也同时被镌刻在了这件偏殿的殿门两侧。这幅对联的上联是:“玄内有玄玄又玄”,下联为:“道外有道道有道”。但惟独门楣之上的横批却只是镶嵌了一块平整光滑的石板,竟然什么文字都没有。

我问清远道长为什么这幅对联没有横批,他却只是笑而不答。

其实,这幅对联在当日初访五帝庙时我就已经见过了,只是想不到竟出自清远道长之手。当日我也曾为这幅对联的横批是什么内容而深深纠结过,甚至以为它也是被后人人为的损毁磨平了,完全没有想到这原本竟然就是一副“无批之联”!

清远道长为什么不写这副对联的横批呢?

我猛然间想起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或许,这副没有横批的对联也会给后人留下无数个论证推理的悬念吧?亦或许,大道、大玄的个中深意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罢了。老子《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言,最终也不过是落到“道法自然”这四个字上。与其强加于人,莫如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见解,“见仁见智”也是返璞归真的一种自然体现。

太多的巧合,亦或是太多冥冥之中的注定,让我一步一步的见证了这五帝庙中千百年来所有的因果起灭。

洪武初年的五帝庙,我竟然参与了它的动工修建,而建造它的倡导者竟是来自1938年的清远道长;2013年磕破我脑门的那块残碑,我也见证了它在600多年前明代完整的出土;偏殿门框上的对联,是清远道长亲笔手书;而那个塌陷出来的大洞,就是后来我跟超哥走进去的“神秘洞口”,也是“君王后”为“齐襄王”灵魂往生转世在魇宫刻意留出的那条“神道”。

一时之间,我有些感慨万千。

五帝庙属于山村里的“民心工程”,它的修建速度自然无人能比,短短半月的时间便完全修建竣工了。竣工的这一天,恰逢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庆小年。

从开工修庙到竣工的这半个月时间里,大雾和妖孽般的宫殿始终没有再次显现,这让村里的百姓们感觉很是心安。基于此,民众们对于清远道长和七叔公的尊重程度与日俱增。

过小年儿,对于老百姓们来讲也是盛事一件。

上午举行过五帝庙的竣工祝祷仪式,下午清远道长便被七叔公邀请到家里来一起祭灶吃饭。

怜儿特意炖了一锅前几天我猎获的野兔肉,又为清远道长准备了两个清爽可口的素菜。七叔公则乐呵呵地捧出了平时舍不得喝的自酿瓜干酒。

清远道长是出家人,自然从不饮酒,七叔公也就没有强求。但他非要我陪他喝两杯,说着话就给我斟满了一小碗。怜儿看到七叔公给我倒了这满满一碗酒,眼睛看着我有些发直。

这丫头时不时一惊一乍的,我倒也没怎么在意她的眼神。

说实话,平日里工作之余我也乐得跟兄弟朋友们喝上两口,酒兴还是比较浓的。自打进了魇宫之后这几天没有喝酒,看到这碗瓜干酒确实有些嘴馋了。而且七叔公和怜儿是我的救命恩人,今天我也正好借这碗酒向他们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

我站起来,端起酒碗:“七叔公、道长、怜儿,我就不说别的客气话了,今天借这碗酒向大家聊表谢意!”

“兄弟所言极是!自当将此酒饮尽方显一腔感恩之情!好啊!”清远道长在一旁说道。

听到清远道长赞同我的提议,我仰头猛地将酒一饮而尽。

喝下了一大口之后,我这才明白了怜儿那个眼神的含义。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魇宫最新章节 | 魇宫全文阅读 | 魇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