魇宫 第三十二章 人造北斗星?

作者 : 老路在路上

()我们沿着小雨手电的光束抬头看去,只见在漆黑的天幕正中央,不知何时竟出现了七颗散发着淡淡绿色光晕的星星。这七颗星,组合排列成一把巨大的勺子形状,其组合规律与我们寻常所见的“北斗七星”别无二致。

但我们觉得,它却又不像是真实星空中的“北斗七星”。

首先,它的视觉规模要比夜空中真正的“北斗星”大出许多倍,而且散发出的还是一种淡淡的绿色光调,看上去犹如夜明珠带来的幽光,并不像是寻常所见的银色星光。

其次,在整个漆黑无比的天幕上,根本没有其他任何的星座显现,唯独只有这么一组巨大的“北斗七星”铺排陈列着。

“这不是真正的北斗星,它更像是人工制造的“仿北斗七星”。”梅教授仰望着它说道。

“人工制造的仿北斗星?他们在这里仿造个北斗星干嘛用?”超哥站在梅教授的身后问道。

“古人仿造个“北斗七星”倒不难解释,难解释的是造这个“北斗星”的动机到底是干嘛的”,梅教授回答道:“在我国近年来出土的多个古代帝王、诸侯墓葬中,“北斗七星”的图案屡见不鲜。古人对于天体,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崇拜和神秘感,尤其是“北斗七星”,他们认为有辟邪的神奇功效。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墓葬里,我们就曾经发现墓主人东西两侧和脚下就分别塑有龙、虎和北斗七星图案。以致后来,帝王皇家对于“北斗七星”的崇拜和运用更是发挥到了极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曾写道:“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他把“北斗七星”喻为帝王的马车,由此可见这七颗星存在的重要性。”

“帝王的墓葬里有个“北斗七星”算不得什么,始皇帝嬴政的陵寝地宫里不光有“北斗七星”,他那里边日月星辰、百川大海那才叫一应俱全,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的比“北斗星”可多了”,凤大师又开始在一旁抢话道:“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令将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他的意思是说:秦始皇的陵寝在修建时,达到了打穿第三层地下水的深度,那几乎得在近千米的地下。地宫的底部是用铜汁来浇注成型的,始皇帝的棺椁就摆放在那里,放眼在地宫里望去,文武百官、奇珍异宝、珍稀的飞禽走兽到处都是。陵寝的修建者让能工巧匠制作可以自行发射的弓弩,如果有人妄图靠近,便会乱箭齐发将其射死”。

一谈起秦皇陵寝中的奇珍异宝,我们在黑暗中甚至能依稀看到凤文魁大师眼中放射出的兴奋光芒。

“这里不是陵墓的地宫。”梅小雨淡淡地一句话打断了凤大师,把话题重新扯了回来:“我觉得古人将“北斗七星”悬挂在这个宫城的顶部,势必有他的道理。爸爸,北斗星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小雨好像是明知故问。

“它最初和最实用的作用,是指引方向!”梅教授好像忽然明白了女儿的提示。

“古书《冠子?环流篇》说得最为明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现在是春季的农历三月,斗柄所指的方向应该是东方。”

听到梅教授说斗柄东指,凤大师有些信不过:“这人工制造的“北斗七星”也能随季节变化自行转动?这不过是宫廷里的一个装饰品罢了”,他边说边掏出了随身的小型罗盘借着我的手电光印证,却发现果然不出梅教授所料。

一旁的超哥插了一句话:“我始终觉得有些搞不明白:我们在大河悬空桥的彼岸遇到被称为冥界“接引之花”曼珠沙华,又在宫门外遇到那如此盛大的迎接仪式,这次又发现了一个指引方向的巨型“北斗七星”。

我总觉得,冥冥之中有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行程,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好像本身没有什么恶意,倒像是在静静等待着我们走进这其中。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给读者的话:

喜欢《魇宫》的朋友们可以加入我的读者群参与剧情讨论。群号:296919084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魇宫最新章节 | 魇宫全文阅读 | 魇宫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