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 9. 第一节 日本的突起及蒋介石成长为战争主角

作者 : zzshi

第1章正文

第9节第一节日本的突起及蒋介石成长为战争主角

笫一节日本的突起及蒋介石成长为战争主角

岛国日本,中国之近邻。♀两国历史关系久远,丢开传说不讲,至少可认为是同文同种。早年中国比日本发达先进,但从西方资本主义打进东亚后,日本门户开放,向西方学习,搞了明治维新;中国闭关自守,妄称老大,日渐落后。究其根源,前文初探说与“水清终有了竭”有关,而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认为:中国人在传統上“自秦始皇杜绝了争论的根源以后”,从此实行了专治政治,历朝历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并未改变,仍然是以至尊的地位,最高的权力集中于一身而支配社会。在日本并非把自尊和自强两种要素都集中在最高权力于一身的国度。“任何一种思想都不能垄断,既然不能垄断,这时自然要产生一种自由的风气、、、、、、”(见《关于反对封建主义》)笔者认为福泽谕吉有他的道理,自由风气实在太重要了,这是日本由落后变先进的原因;但为什么它因“自由的风气”发达了就要侵略中国呢?倒是《推背图》“旭初升,人都哭”还简明扼要,故本文仍从“旭初升,人都哭”来说日本给中国带来的災难而抒已见,以抛砖引玉。

日本向西方学习发展強大后,很快实施向外侵略的政策,并把矛头主要指向中国。1871年日本议约使臣伊达宗城来华,清廷谕令李鸿章与日使在天津谈判,谈判中甚至使李鸿章不惜罢议;1894年中日《修好条规》换约不到一年,日本就着手吞并明清两代都是中国朝贡国流球流岛,并借口进攻台湾,进而染指隶属于中国上千年的邻邦朝鲜,导致甲午中日陆海决战。

当年9月15日,日军少将大岛义昌率混成旅团三千六百余陆军进攻驻守平壤城南船桥里的中**;马玉崑、卫汝贵率两千余兵士苦战,重创日军。日本诗人杉浦梅潭的诗:“此役不克旗下死,呜呼苦战船桥里可以作证;平壤城北之战也毙伤日军685人。但因清军主将叶志超力主撤退,夜路遭伏而大败。北洋舰队运兵而引发海战。

有名的甲午海战:参战的日舰十二艘,总顿位40849顿,并装有先进的速射炮97门;北洋水师军舰十艘,总顿位31366顿,全是旧式退膛炮。所以如此,据说中国海军的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结果中国首战即损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五舰,死624人、伤105人;日舰无一被击沉,只死96人、伤208人。笫二次于威海卫海域中国最后五舰又全被击沉、、、、、、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命令已大火熊熊燃烧着的军舰冲向敌旗舰,水师提督丁汝昌负伤坚持指挥、军舰被击沉后他也自杀殉国,亦为可歌可泣。

甲午战敗,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台湾、澎湖的领土主权,并赔款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更有甚者,1905年,日本和沙俄在中国领土上战争,俄国战败后,日本攫取沙俄在中国东北占据的南满铁路及辽东半岛等管辖权,并将此地段辟为“关东洲”,驻扎军队——关东军,给中日大决战埋下祸根。

中日大决战与蒋介石有异乎寻常的关系。本章,甚至本篇与蒋介石也联系多多,特稍叙其有关简历如下: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即古吴越之地。儿时在家读些古书,十七岁入新式学校,不久转箭金学堂,十九岁进龙津中学,二十岁曾赴日本学军而未如愿。至此前后共约三年接受新式学校教育,论学历相当小学三年级。为人熟知的是蒋到日本学军,而正是他从日本回国不久考取全国陆军学堂;次年却被保送到日本振武学堂(相当于陆军小学)。在赴日学军如愿后,蒋介石写过一首七言绝句: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1910年24岁的蒋介石被分到驻新謁高田炮兵笫13师团实习,为再升入高一级军校做准备。但辛亥革命暴发,他即请假回上海参加革命。这样就整个结束了他的读书和学军的历程,恰好都约三年。

前章已叙蒋介石辛亥革命初即在杭州建功立业,后来又多次向孙中山提交作战计划和策略:如《上总理陈述欧战趋势并倒袁计划书》、,《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粤军笫二期作战计划》等。陈炯民叛变前蒋向孙提出对陈不能轻信;陈炯民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赶至该舰,追随孙中山达五十六天。孙中山说:“蒋君一人来此,不啻增加二万援军(见《民国春秋》);孙中山视蒋介石为“如身之臂,如骏之靳”,说蔣“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无定,而守经达变,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见《孙大总統祭蒋太夫人文》);蒋母病逝,介石回籍守孝三月。其间,孙中山多电望他回粤辅佐。蒋回粤孙即说:“你来了就好,我正准备北伐,有你在军中指挥,北伐定能成功(见师永刚、杨素《蒋介石传》);孙中山决定办黄埔军校,广东实力派不同意蒋介石当校长,孙中山当即表示:“新办的军校,如果不叫蒋介石当校长,宁可不办(见《民国春秋》、、、、、、以上就是蒋介石后来飞黄腾达之基础。

1923年1月26日,孙中山与苏俄外交副人民委员(副外长)联合发表《孙文越飞宣言》,8月由蒋介石任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俄考察,蒋特别关注苏红军的情况,并称赞其“陆军学校和部队組织严密、军容整齐”;1925年5月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苏联在军校建设,特别是急需的武器装备方面及时提供帮助,又遣派多名军事顾问和教员到校工作,蒋介石与顾问加伦后来还结为好朋友。1926年2月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季诺维也夫在莫斯科第六次扩大会仪上报告:“有四十万党员的国民党,历史的明天将使它在全中国掌权共产国际根据联共(布)的建议,批准国民党参加共产国标,并推选蒋介石为共产国际主席团名誉委员。(见《民国春秋》)不可思议,蒋介石对苏却另有看法了,以致孙中山对其旅俄考察汇报还当面批评“未免顾虑过甚”,蒋介石给廖仲凯写信说:“以弟观察,俄党殊无诚意可言、、、、、、俄党对中国之唯一方针乃造成中国**为正统、、、、、”。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建党军、东征、平定商团叛乱及陈炯民叛乱、进而统一广东,势力迅速壮大。1924年4月12日,孙中山颁布的“民族复兴大纲”被蒋介石称为“国民革命基本宪章”(见布赖恩-克罗泽《蒋介石》)。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蒋介石继续主张北伐。不想这却与苏联顾问产生原则分歧:苏联顾问认为1926年春北伐时机尚不成熟,北伐不能搞成单纯军事行动,而要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进行;**又善长发动群众,蒋怕为他人作嫁衣裳。

苏联顾问組长季山嘉便竭力拉笼汪精卫对蒋进行压制。“上午11时,季山嘉(顾问)就谈政局与军事组织,语多讽刺,又若甚疑惧吾者”,“自惧习成军阀,急思解除军职(心甚决也)(见张季章《蒋介石日记揭秘》2月7日之日记)此书还说:“本欲北伐的蒋介石却被迎头泼下冷水,季山嘉又劝蒋到北方去帮助冯玉祥练兵,这就更加激怒了蒋介石“27日,蒋介石访汪精卫:“明告其如不准我辞职,就今季山嘉回俄“汪精卫不置可否,季山嘉又表示愿意辞职且书中蒋介石当天日记是:“上午,往访汪主席,报告要事,及对季山嘉处置意见。(以季山嘉之专横矛盾,如不免去,非唯危害党国,且必牵动中俄帮交,然其个人行为决非苏俄当局意也。)有顷,季闻之,知过,并愿辞退,甚疑之后来,蒋在《苏俄在中国》中说:“我们的谈话,季山嘉很快就知道了,我才知道,汪共勾结已深这大概为“南山有雀北山罗”的第一阶段的情况;而汪精卫又不让蒋介石自动解除军职等等,大概也是历史要造就这中日战争主角所致。这样便发生了“3.20事件”,使汪精卫与苏使团被蒋兵围,**受到打击、、、、、、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最新章节 | 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全文阅读 | 推背图-预言中国复兴历史初探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