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全译 §§§8.科第

作者 : 未知

士人入泮曰采芹,举子登科曰释褐;宾兴与为大比之年,贤书即乡试之录。

注解:(人泮)古称采学叫泮宫,所以入学为生员曰入泮。(采芹)“思索乐泮水,薄采其芹”,句见《诗经》,芹是芹菜。(学子)就是学人。(登科)中举人,中进士叫登科。(释褐)宋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二日,赐新及第进士诸人吕蒙正以下鸀袍靴笏。释是月兑下来,褐是毛布衣服,典出《宋史》。(宾兴)科举时代,士子将应乡试,地方官设宴待之,叫做宾兴,是渀古时乡饮酒的礼,宾兴二字出登周《礼》。(大比)“三年一大比”语出《礼记》。(贤书)“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与王”,语出《周礼》后世称乡试中式为登贤书。(乡试)科学的制度,每隔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皇帝简放考官,试以四书文,试贴诗,五经文,策问,叫做乡试,中式的叫举人。

译文:读书人进了学,叫做采芹,应考而登科的,叫做释褐;设宾兴酒宴的那年,就是大考的日子,贤书是乡试上榜者登录的名册。

鏖战棘闱,青钱中选,荣膺鹗荐,席帽离身。

注解:(鏖战)鏖音敖。是苦战多杀的意思,二字出《唐书》,士子入场考试,就是文战。(棘闱)礼部开考之日,场前严设兵卫,外面团以棘刺,故称棘闱。典出《通典》。(青钱中选)唐张鹭以文知名,时人称他的文章,和青钱一样,万选万中,典出《唐书》。(鹗荐)后汉孔融上疏荐祸街说是“鹜鸟累百,不如一鹗”,典出《后汉书》,鹗也是骛鸟之一,捕鱼为食,俗称鱼鹰,后世就称保荐为鹗荐。(席帽离身)就是释褐的意思。唐李巽屡考不中,乡人嘲笑他道,“不知几时席帽离身”。典出《宋史》。

译文:士子苦战于考试场中,文章若能及于张鹭,那么一定会如青钱一样,万选万中的,士人有幸被保荐,席帽从此就可离身。

鹿鸣以荣文榜,鹰扬以耀武科;文章中式,望朱衣之点头,经术既明,取青紫如拾芥。

注解:(鹿鸣)乡试发榜,设宴款待举子叫鹿鸣宴,因为《诗经》上鹿鸣的一章诗,是宴乐嘉实的诗。(鹰扬)武科榜发,设宴款待武举叫鹰扬宴,二字出《诗经》。(中式)中读去声。旧时科学,取中叫中式。(朱衣点头)宋欧阳修做考官,阅卷时觉座后有一朱衣人点头,其文便佳,典出《侯鲭录》。(青紫)是上大夫的公服。(拾芥)汉夏侯胜曾对诸生说:“士人怕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则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典出《汉书》,芥是地上的芥菜子。

译文:鹿鸣宴是用来祝贺文榜的举人,鹰扬宴是用来显耀武科的举子;文章是否被取中,只要看看考官后座的朱衣人是否点头就可决定,若是能通晓经术,那么考取就如同拾取遍野都是的芥菜一般的容易。

宴罢曲江,快红绫之赐饼;名登天府,羡柳汁之染衣。

注解:(曲江)唐制,新进士赐宴于曲江。(红绫赐饼)唐僖宗时赐新进士红绫饼,是包饼饰以红绫的,典出《唐书》。(天府)“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益于王,王拜而受之,登于天府”,语见《周礼》,府就是府库的府。(柳汁染衣)汉李固行柳树下,闻弹指声,曰:我,柳神也,已用柳汁染君衣矣,他日科第,可用枣糕祭我,典出《科名录》。

译文:由曲江的进士宴中回来,又乐煞于皇帝的恩赐饰以红绫的饼;名字登上了天府,是令人羡慕的已经被柳神弹汁染袍了。

特拔谓之出头地,崛起谓之破天荒;中状谓之占鳌头,发解谓之魁虎榜。

注解:(特拔)是高超擢用的意思。(出头地)宋苏轼以书见欧阳修,修对梅圣俞说:“我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语见《宋史》。(崛起)是突然兴起的意思。(破天荒)荆州地方,士子应毕,多不成名,谓之天荒,自唐刘蜕以荆州解及第,谓之破天荒,典出《北梦琐言》。(中状)就是中状元。(占鳌头)“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语出《列子》。“高文俱合占鳌头”,句出《苏轼诗》。(发解)就是说中解元。(魁)科举时分五经取士,其首选谓之魁。(虎榜)唐欧阳詹举进士,同韩愈、李观,陈羽,贾娄、李绛、崔群王涯、冯宿、庚承宣等联第,当时称为虎榜,典出《唐书》。

译文:才干超拔叫做出头地,突然发迹,叫做破天荒,中状元叫做独占鳌头,中解元中叫做名魁虎榜。

赐宴琼林,宋朝盛典;探花杏苑,唐世殊恩。主司称为座主,衣钵相传;同榜皆是同年,姑苏大会。

注解:(赐宴琼林)宋太平与国八年,太宗赐新贡士宴于琼林苑,后遂为定制。典出《宋史》。(探花杏苑)唐时,新进士初会杏花园,名为探花宴,取年少后秀的二人,遍放游园中,名为探花使。典出《庶言》。(殊恩)是特殊的恩荣。(主司)主司主考官。(座主)举人范贞才,也取了及第十三名,对他说,论你的文章本该高中第一,现在屈居第十三名,是要使你传吾衣钵的意思,所以后代师弟相承叫做传衣钵。典出《五代史》。(同年)凡是举人进士同榜的人,都称同年。(姑苏大会)宋袁起岩、张元善使浙西,始以岁五日,大会同年于姑苏台,饮酒赋诗,一时称盛。典出《范石湖姑苏同年会诗序》。

译文:在琼林苑设宴款待新进士,是宋朝极盛的大典;在杏苑设宴款待新探花,是唐代特别的恩宠。主考官叫做座主,这职位是师生相传的;同榜都叫同年,在姑苏台举行饮酒赋诗的大会。

贡籍见遗,龙门点额,公车获隽,雁塔题名;全殿唱第曰传胪,乡会放榜曰撤棘。

注解:(贡籍)就是举子名册。(龙门点额)鲈鲤出巩穴,三月度龙门,度过去的化为龙,否则点额暴腮而还,所以应试不中,就叫龙门点额,典出《三秦记》。(公车)汉时应试的人,都由公家以车遮送,清时举人入京会试名曰上公车。(获隽)就是取中的意思。(雁塔题名)唐进士张莒偶游慈恩寺题名雁塔下,后登科者遂为故事。典出《嘉话录》。(唱第传胪)宋制,凡唱第日,宰相进前三名试卷于御案前,用牙笔点读毕,拆看姓名,齐声传唱,名为传胪。(乡会)即是乡试,会试。(撤棘)向例进士放榜日,场前围以棘刺,禁止出入,和凝知贡举,独撤棘开门,士子肃然,无敢哗者。典出《五代史》。

译文:贡籍姓名被遗,好像鱼跃龙门,点额而返,应试如能考中,多是在雁塔下题写姓名,金銮殿唱及第的姓名,叫传胪,乡试会试到放榜期,叫做撤棘。

攀仙桂,步青云,皆言及第。红勒帛,孙山外,总是无名。

注解:(仙桂)五代时窦禹的五子,仪、俨、侃、鱷、僖,相继登科,冯道赠诗云,“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校芳。”典出《五代史》。(青云)宋粱源八十二岁,状元及第,谢表云,“皓首穷经,青云得路”。典出《宋史》。(红勒帛)宋欧阳修恶刘几文字怪险,用朱笔横抹之,名红勒帛。典出《笔谈》。(孙山)人名,应举后缀名榜末,同场的人以问自已的得失,山回答他说:“解名尽处是孙山,余人更在孙山外”。故后人谓应试不第叫“名落孙山”。典出《台璧事烦》。

译文:手攀仙桂,足步青云,都是说人登科及第,朱笔横抹,名落孙山,总是说人榜上无名。

诗美作人,程试即薪梗之典;易推连茹,进贤乃索征之途。入彀英雄,喜罗多士;满城桃李,贺得门生。

注解:(作人)(薪梗)都出《诗经》,作人,是兴超人才的意思;薪是柴,梗是植,薪植悬譬喻贤才的众多。像柴薪的堆积。(程试)就是考试。(连茹)(象征)“技茅茹,以其汇,征吉”。语出《易经》,茅是茅草,茹,是互相牵引的样子,拔草时,他的根一定是互相牵引的;汇是类字的意思,征是进字的意思,国家用一贤人,同类自然引进,好像拔茅,这是吉兆。(入彀英雄)彀,张弩也,列子汤问:“彀弓而歌伏鸟下”。释文:“彀,张弓也”。可以之比喻为牢笼、程式等义。唐太宗见新进士接连不断的进来,喜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典出《唐书》。(满城桃李)唐狄仁杰荐举贤才,有人贺他道,桃李尽属公门,所以刘禹锡的放榜诗,就有“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蜀春官”,之句。

译文:诗经赞美人才的兴起,考试就是指人才济济于一堂的雅典;易经推崇拔茅草的吉兆,也就是说国家征用贤人,同类自然引进。入我彀中者皆是英雄,是指喜欢搜罗人材;满城都是桃李,是指庆喜得到良徒。

慰人之下第,则曰赚了英雄,怜士之无依,亦云傍谁门户;虽有志者事竟成,有荣华之日,信乎成丹者火候到,莫辞烹!炼之功。

注解:(下第)就是考试不中。(赚)是设计哄诱的意思;唐人最重进士科,虽老死文场不恨,所以有“赚了英雄尽白头”这句古诗。(傍谁门户)唐章孝标下第,作节燕诗云“旧垒危巢泥已落,今年故向社前归,连霎大度无栖虑,更傍谁家门户飞。”(有志者事竟成)汉光武同耿并说,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当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耳。语见《后汉书》。(伫)是立待的意思。(丹)是金丹。(火候)是道家语,炼丹时炉的火烧得有相当功候,叫做火候。(烹炼)道家用金色药盛在鼎内,用水火烹炼成丹,比方士子研究揣摩,以取功名。

译文:安慰人家考试落榜,说是赚了英雄,可怜士子的无依无靠,也称之为依傍在谁家门户上;人的境遇虽有如上的坎坷,但是立志坚定的一定能成就大事,指日可待的繁华将会到临,诚信炼就丹药必须火候足够,所以不要怠惰烹炼时的功夫。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幼学琼林全译最新章节 | 幼学琼林全译全文阅读 | 幼学琼林全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