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 §§第1种习惯责任

作者 : 未知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练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美国)亚伯拉罕?林肯

责任心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对于日后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以及家庭幸福都有巨大的帮助。苏联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作为人才素质重要体现的责任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现在,随手翻阅一下报纸招聘广告,随时浏览一下人才网站,我们随时都可以发现,几乎在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将责任心作为对招聘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为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首先需要的是具有责任心的员工。员工一旦有责任心,他才会去努力工作,企业也才会有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功、家庭生活的幸福。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曾说过,一个人必须有责任感,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一天就得做好一天,你不知道它会在以后的路上给你什么样的帮助。谁都可以成为成功者,只要你保持自己的责任感。我们都应该让孩子具有这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因为这是优秀孩子必备的素质。

可以这样讲,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是缺乏理想的,是没有灵魂的,他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因为他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应该在社会中、在家庭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只能应付别人,但同时也是在应付自己,他会注定一生无成、一事无成。只有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他应该担负的责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cctv《实话实说》栏目曾做过一期节目,节目中的特约嘉宾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有一次,他到瑞士访问。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声响。由于这声响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中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然而,就是这一看让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他向前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

这件事令这位嘉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以说这种负责精神已经渗透到了小男孩全身的每个细胞。从这个负责任的男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成功。

无独有偶,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国内某著名高校浴室里,许多水龙头的水在哗哗地流着,在里面洗澡的有很多同学,正在进出浴室的也有很多同学,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过问。后来,一个韩国留学生进来后,什么也没说,就把所有多开的水龙头都关掉了。什么原因呢?是责任,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

面对这些,我们想到了什么呢?想到了做人必须要有责任心,必须让我们的孩子有这种责任心。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还要对关爱他的爸爸妈妈以及老师负责。孩子也是社会的一员,所以,一定要让他学会对国家、对社会负责。那么,就要让孩子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瑞士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已经做到了,要让孩子向他学习。

梁启超说:“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主意要做的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责任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责任感的培育,要让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承诺等,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责任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孩子远离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有助于孩子理解、体谅别人、疼爱别人,也有利于培养孩子自治、自理能力,有助于孩子关爱社会,担负重任,从而促使孩子做一个对社会、民族和国家负责任的人。另外,孩子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将来工作的成败与生活的质量。如果想让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要让孩子现在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自己。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必须让他们养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那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

建议一: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一样的道理,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有对工作、对家庭、对家人、对自己的责任心,树立直接的榜样,要做敢负责任的爸爸妈妈。

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是否负责,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要想让孩子有负责任的人格品质,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全面负责任才行。

要知道,孩子在和别人接触过程中表现出来了好多责任心的表现,首先会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所在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影响。

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应努力要求自己做有责任感的好父母,好公民,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办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

建议二: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要忽略孩子身边发生的日常小事,小事往往会对孩子责任心的养成发挥巨大的作用。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小事,我们一定要善于抓住这些点滴小事,因为正是这些小事给孩子们提供了培养责任心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去锻炼。

比如,孩子年龄小一点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吃饭,自己舀凳子,吃完自己盛饭等。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不习惯,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这些事,我们多做点,让孩子学着做。注意,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学着做,我们一定不能越俎代庖,等时间一长,孩子就学会了。慢慢地,孩子做起这些小事来就会比较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以放手让他们多做一些事。如:自己穿衣服、洗手帕、整理卧室等。只有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些小事都是他的责任,他必须自己完成。由此,孩子的责任心就会慢慢形成。

另外,大部分孩子一遇到不好的事情,总希望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无论怎样都不愿积极主动地承担。这些孩子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客观原因,很难从自身找原因,总是认为这些事都该由别人来承担。

孩子形成这种性格绝非偶然,也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从小就养成的。是我们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所引起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是中国古代先贤的经验总结。孩子从小学会做小事,长大才能做大事;从小知道为小事负责,长大才能主动为大事负责。

所以,我们作为孩子的首任教育者,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并能愉快舒畅地生活!

建议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让他养成习惯,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杨欣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他想吃橘子,于是吵着要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女乃女乃为他舀橘子并剥皮。当时女乃女乃正忙得月兑不开身,说:“欣欣,女乃女乃忙着呢,你自己舀吧!”这时杨欣感到很“委屈”就开始大吵大叫,然后又坐在地上大哭大闹……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娇惯溺爱孩子的例子。吃橘子自己舀自己剥皮,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为什么却要别人代劳呢?孩子吃橘子剥皮是谁的事情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有人说,一个什么都“甩手不干”的孩子,一定是不会有健全的责任感的。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就得注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要让孩子处处蘀承担自己以应该承担的责任。

开始的时候,需要我们给孩子明确他的责任范围,比如在家中,哪些事情该孩子自己做,又有哪些事情可在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等等。一旦孩子明白了他的责任,我们就要放手交给他来做。注意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设定不同难度的责任范围。

另外,孩子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让他明白,一个人光做好自己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帮助其他人做事。在家中,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他就有责任协助家人做一些家务事;在学校,孩子又是班集体的一员,他就有责任协助老师或同学做一些班集体的事。只有这样,孩子将来才可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因为孩子也有社会性,终究是社会的一员。

建议四:让孩子体验做事的自豪感

生活中,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弄明白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了该做的就应该受到表扬,相反,做了不该做的就要受到惩罚。

有一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垃圾已经5年时间了。她5岁的一天,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小女孩的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培养她倒垃圾的责任感,对她倒垃圾的事情给予充分肯定,并予以表扬,说她勤快、能干。她的妈妈还经常当着小女孩的面在外人面前称赞她,引起人们对小女孩的赞誉。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并最终把这项劳动看成自己的一种责任。

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到做事的自豪感有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方铭的妈妈要求他洗完澡后把换出来的衣服自己放进洗衣机,可8岁的方铭却经常忘记。于是,妈妈让他记下洗完澡后该做什么事,以便提醒自己。从那以后,方铭再也没有忘了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他的母亲也为此经常表扬他,方铭也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所以,当要求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不妨向方铭的妈妈学习,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那样,孩子就会为记得提醒自己而沾沾自喜,为自己能够按照爸爸妈妈的要求做好而感到自豪。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慢慢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外,我们家中的许多事也应注意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让孩子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如果在布置房间时采纳孩子的意见,让他们也参与策划,孩子就会有体验到被尊重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自豪感,而且他们愿意主动担负起整理保护的工作。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受尊重而乐于帮助我们,进而培养了责任感。

建议五:教孩子关心他人

关心他人也有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因为关心他人就是责任感的具体表现。要让孩子关心自己的父母、亲人和家庭开始。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关心家里的老人、病人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家庭生活的磨练中形成责任感,进而上升为对家庭、对父母以及对社会负责。

另外,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做点事,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的卫生、鸀化劳动,鼓励孩子学校做好值日工作等等。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的实际锻炼中,孩子会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就会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对家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的人,才会对他人、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有这样一名公交车司机,他在上班的时候猝发心脏病,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他所驾驶的公交车安全停靠到马路边,并打开了车门。然后,司机说了句“难受”,就趴在了方向盘上,失去了意识,随后停止了呼吸。

这是一位负责任的司机,是一位可敬的司机。他这个社会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员,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是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保护全车乘客的安全。所以说,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会牢记责任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承担起责任。

事后,当记者采访这位司机的家人的时候,家人都说他对孩子、对爱人、对父母都特别关心。

建议六:让孩子明白自己行为的后果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无论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只要是孩子**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我们一定蘀孩子承担后果,否则,容易给孩子提供逃避责任的机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蘀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必须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养成可贵的责任心,才能**应付生活的考验。

行为心理学认为,在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惩罚虽然使人感到痛苦和厌恶,然而必要的惩罚是有价值的,因为它对孩子责任心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

我们也要知道,惩罚不是体罚,而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前些年有一部美国家庭喜剧风靡全国,这部剧叫做《成长的烦恼》,剧中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叫本,他往往

使出一些连大人都难接的怪招,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忍俊不禁。在这部剧中,美国人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式方法得到了充分展示。一个冬天,本为了达到自己买玩具的目的,假扮成一个小乞丐,博得了邻近居民的同情,于是别人都给他钱,他用这些钱买了喜欢的玩具。但是当他父亲得知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这是在愚弄别人,让本必须马上改正错误。要知道,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本的父亲带着他走街串巷,向好心的邻居退款并取得了原谅。当深夜回到家里,本已经是累倒在他父亲的肩膀上。

教给孩子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须知,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有时候,做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孩子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做出很“遗憾”的决定。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过错的后果,并为此负责。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最新章节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全文阅读 | 改变孩子一生的18种习惯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