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黎明 第六十八章 学堂

作者 : 戒念

周馥皱了皱眉头说道:“这美租界一百多亩地想要买下来怎么也需要上万两银子吧?”

“学生曾在临近英租界的地方买过一块十来亩大小的地皮建了机器缫丝厂,平均下来每亩四十两白银,以美租界的面积而言应该在一万两白银上下。如果学生将租界买下来以堆放海河清淤出来的淤泥,日后待到合适时机可用以扩建工厂之用,虽然时间要久了些但也算不上浪费,毕竟此地临近英法租界与洋行打交道也更近。至于购地所需银两筹备对学生而言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此项购地交易达成后学生可直接以美利坚合众国的货币直接支付,学生在其国内银行中尚有一笔不少的存款足以应对……”王伯良答道。

周馥听后不禁哑然,万两白银对于一般人而言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哪怕是一般富商提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不会像王伯良那样轻松,此时他想到自己的学生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富豪,人家在出洋留学的时候便已经有厚实的家底了,更不说前段日子卖给洋商的发明专利又让他赚了不少。那个机器缫丝厂周馥就听说过,能够让盛宣怀为之气急败坏的工厂,他可以想象王伯良日后就算不折腾别的事情仅靠这个厂子就能够过得很好。

“酗,老夫以为你不若从盛军中调出来入幕府更好,哪怕是去天津机器局寻一职位也比在盛军中更好,你在盛军实在是太可惜了……”周馥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周馥这话倒不是一句玩笑话,他心中也确实有这个想法,尤其是在这段日子对自己的学生的事情了解的越多他的这种想法就越强烈。周馥是个文人出身,投笔从戎不过是时局艰难的无奈之举,况且他跟随李鸿章只是处理军务并不是领兵将领,虽说他与淮系诸多大将关系非常密切,但骨子里的那股文人气还是让他看不起军人。事实上他收下王伯良当弟子也是希望自己的科举功名路能够由弟子来实现,这不仅是他的期望,同时也是想王伯良若是真的能够有所成就取得功名的话,那调出盛军走另外一条路也就势在必行了。

王伯良笑着说道:“老师又在取笑学生!在学生看来想要做事总归是要有基础的,学生自不量力愿效法文正公投笔从戎,出洋日久在美利坚合众国时尚不觉察,但到了德意志帝国之后学生便更加坚定自己最初的想法——泰西各国无不以拥有无双武力而自豪,而最近的德法之战更是确立一强国之地位。我大清虽是自封天朝上国,但说句实话这在洋人眼中却是算不得什么的,如若不然学生留洋海外时哪里会有人笑话学生脑后这根辫子?!学生从军之志是不会有变的,哪怕真的有幸科场折桂亦是如此!”

“可惜了!不过人各有志老夫亦不强求你的志向,相国大人对此也是颇为为难问了老夫一句,既然你志向坚若磐石,相国大人那里老夫会代你说项两句……”周馥心中确实是有些失望,不过强扭的瓜不甜这个道理他明白的很,他相信若是李鸿章委派王伯良一个新的差遣王伯良也能够做的更好,只是以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来看怕是迟早还要回军队的……

王伯良拱手说道:“多谢老师谅解,学生感激不尽!”

“你我之间就不用说这些客套话了,日后的路怎么走一是看自己,二则观时势。你既然愿意在军事上有所建树在现在看来前途并不看好,但过上几年时势变化也是坏事,至少现在中堂大人正准备筹建水师学堂和陆军学堂,不怕你没有用武之地……”周馥淡淡的说道。

王伯良笑着说道:“老师说得倒是有理,无论洋务如何发展最终落脚的无非是武备。北洋水师学堂已经筹备的差不多了吧?只是学生以为我大清中土陆多余水,以立国之根本而言仍离不开陆军,况且以大清国力以及当今世界列强实力而言,水师发展再强没有几十年是赶不上英法等国,若是一有战事兴起最终还是要以陆军为御敌之根本……”

“北洋水师学堂筹备已经完成,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正式开办了!”周馥说起北洋水师学堂多少有些兴奋,毕竟在他所经历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英法正是靠着坚船利炮撬开大清国的国门,对于水师他们的感情是与王伯良有着明显区别的:“中堂大人筹办北洋水师缺的不只是舰船,对水师人才亦是求贤若渴,这北洋水师学堂便是培养咱们北洋自己的水师人才而设,水师兴废全赖于此。”

后世对于那场决定中日两国百年国运的大海战有着太多的争论,王伯良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有想要为国家的命运做出什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仔细衡量了那场战争而做出最后的选择——他承认那场战争在北洋水师尚军的时候清国便已经输了,朝廷的腐朽无能贪图安逸葬送了那场战争,但出于一个工程师的眼光他也绝对不会小看战舰性能的因素。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的出洋留学经历补齐了他军事方面的短板之后,他就更不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海军是看不到前途的,有这么一个腐朽的朝廷在自己的脑袋上,哪怕是苏武复生亦是无回天之术。

周馥的话听起来确实是挺振奋人心的,但王伯良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海军是万万沾不得的!北洋水师学堂乃是培养海军人才之所,北洋水师更是大清国海防之重,而周馥本身为人已是非常不错,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也有着很深的门户之见,在他看来只有北洋水师学堂培养出来的水师将领才是北洋水师的“正统”,他对这所学堂所凝聚的期望也就仅止步于此了。若是别人也许是出于政治派别的不同会被周馥的言语所激励,但王伯良却非常清楚水师学堂的这些毕业生们是等不到他们成为“正统”的那一天了!

“还是有些晚啊!”王伯良却叹了一口说道。他不忍心打击周馥,却对北洋水师学堂并不看好,若是这所学堂能够像福建马尾船政学堂那样开办的这么早,也许清一色的北洋水师学堂出身的海军将领来指挥大东沟海战不会输得这么窝囊,至少不会出现一个陆军出身将近六十岁的丁汝昌来指挥一群海军将领打仗的笑话。

周馥也是感到有些可惜不过他还是兴致颇高的说道:“北洋水师学堂将会招收十来岁左右的孩童学堂学习,这倒是和你们出洋的幼童有些相似。中堂大人也说了等到这些学堂的学生有所基础的时候再像马尾船政学堂那样送他们去英吉利帝国海军院校深造,二十年后他们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水师将领……”

对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历史王伯良可以说知道的非常少,前世的时候只是听过这么一个校名而已,想来大东沟海战主角基本上都是马尾船政学堂的毕业生,二来这所被李鸿章寄予无限希望的水师学堂毁于庚子战火。他除了知道严复与这所学堂有着很深的关系之外,几乎没听过这所学堂中走出什么名人来,倒是现在还处于讨论当中的北洋武备学堂在近代史上非常了不得——这座同样名声不显远逊于保定陆军学堂和黄埔军校的陆军学院有一大特色是别的学堂所不具备的,它盛产的总统数量绝对是任何一所学堂所不能比的,北洋政府的巨头除了袁大头之外几乎全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正当王伯良回想两所学堂知识的时候,周馥突然说道:“北洋水师学堂设立在东局旁,中堂大人又准备在附近辟地千亩左右打算筹建一所专门培养陆军人才的学堂,打算由你来负责学堂筹备并且出任学堂总办……”

王伯良听后一时没有回过神来,在他的印象中北洋武备学堂筹建肯定是晚于水师学堂的,好像还晚了好几年——前世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托上海糟糕的堵车局面所赐,在堵车时他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便是听评书,而北洋军阀的巨头段祺瑞便是其中的主角,现在想来评书内容就算再过演绎段祺瑞的早年的生平应该是不会出错的,以此推断北洋武备学堂筹建最早也是中法战争之后的事情了。

“现在就开始筹办北洋武备学堂了么?”王伯良反问道。

“北洋武备学堂?”周馥皱了皱眉头后笑着说道:“这个学堂的名字倒是挺贴切!不知酗愿不愿意出任学堂总办呢?”

“呃……”王伯良立刻意识到自己无意把后世这座培养陆军的北洋武备学堂名字给泄露了,不过这些都是小节他略微有些惊愕之后便笑着说道:“其实学生早就向中堂大人以及周大人提过,希望能够建一所专门培养陆军人才的学堂,引进泰西各国现代陆军的教育之法以适应使用现代枪炮作战的人才……只是学生以为要筹建这样一所学堂至少还要等上几年,没想到这么快便有消息了……”

“酗不是在盛军办了个随军学堂么?薪如曾说过人虽少却属盛军全军精锐之所在,十余年后持盛军牛耳者必出自此随军学堂,并且对你大加赞赏,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堂大人觉得由你来出任学堂总办是最合适的……”周馥笑着说道。

“周大人过誉了!学生归国时拜见中堂大人时就曾建议过建立一所类似德意志帝国陆军学院那样专门培养陆军带兵人才的学堂,毕竟现在国内练兵多是旧法练兵并不能充分发挥现在火器的威力。现在泰西各国无不整顿军备,为自己的军队装备所能够获得的最好的装备,其实从学生那件无烟火药的专利能够售出如此高价便可以看得出来现代火器发展日新月异。在泰西最热门的生意便是武器交易,泰西各国国力虽强但人口与其所控制的土地面积相比根本微不足道,这其中尤以拥有殖民地最多的英吉利帝国为最,为了控制如此大面积的领土镇压反抗力量,泰西各国必须想尽办法革新武器,务求以最精锐的部队装备最犀利的武器来应对任何挑战。如此之下武器交易最为热门也就在情理之中,在厚利驱使之下日后武器更是不可想象,如何适应更先进的武器来作战并且培养相应的带兵将领,这就是各**事学院兴办之所在了……”

王伯良忧心忡忡的说道:“我大清国倒是很早就有福建马尾水师学堂来培养水师人才,但是却没有一所培养陆军人才的学堂。有鉴于此学生在拜见中堂大人时便提及此事,原本这设立学堂之事颇为繁琐,是以学生在征得中堂大人与周大人应允之后便设立了一个随军学堂,虽然粗陋不堪却也是因地制宜将就着培养些人才,若是将来朝廷开办了真正的陆军学堂之后,他们也好有个基础直接入学深造……”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帝国黎明最新章节 | 帝国黎明全文阅读 | 帝国黎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