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黎明 第五十五章 船坞

作者 : 戒念

大清帝国对于创建新式海军的心思早就在同治初年便已经开始了,不过直到同治末年才开始筹划,令人颇为讽刺的是若非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在兼并琉球之后还借漂民事件侵台清兵以仅有的战船赴台将之驱逐,这引起了大清帝国朝野的警惕。当年从当年的恭亲王开始提出模糊的概念之后,浙江巡抚丁日昌上书《拟海洋水师》开始将现代海军计划提上了桌面,而李鸿章更是在“海防”与“塞防”的大讨论中压倒了左宗棠,大清帝国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运作起来加快海军建设。

事实上此时王伯良已经知道的是北洋水师主力舰定远号与镇远号都已经敲定了购舰合同,并且定远舰应该是在今年开始在德国的造船厂开工建造。对于北洋水师每个后世知道这段历史的人都是难以平静的,王伯良也是一样的,而且他注定是要亲眼看到这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支可以与世界对话的舰队从诞生到覆灭的过程,若说他不想从中做些什么那是骗人的——他发明无烟火药的出发点九成就是为了北洋水师,他知道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哪怕是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无法改变北洋水师的命运,但他就是在这种不甘心的鞋下想要做些什么,试图去挽回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自己该说些什么呢?”王伯良在马车上独自思考着,他能够熟练的报出后世北洋水师“八大远”主力舰的各项技术参数,甚至连它们在参加大东沟海战时的指挥者他都很清楚。后世对北洋水师的争议实在是太多,几乎从各个方面都已经论述的极为周详了,而王伯良的优势则在于他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在这个时代并且参与其中,甚至他已经开始步入仕途——哪怕他是一个陆军的军官,虽不起眼但若是后世那些牛人知道他的起点的话,绝对会碎掉一地眼镜。

在王伯良看来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太多了,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简单的两个字“银子”,作为军队自身是无法自己造血发展的,必须依赖国家实力,尤其是海军这样的兵种这种依赖性更高,再出色的海军官兵一旦自己驾驶的战舰与敌舰有了技术上的代差,那后果可是极为堪忧的。北洋水师在技术层面与后来居上的日本海军相比固然有种种原因,但还是国家财政投入的限制才使得日本后来者居上,而的十几年则是各种新技术新观念集中爆发的时代,在无畏舰横空出世之前可谓是“群魔乱舞”,也不能不说日本建设海军赶上了好时候。其实王伯良早就对日本这个最大的对手进行过深入的了解和思考,结合后世的历史后,他对日本都有些无奈了——的几十年里日本好像电影中的主角一般,拥有无可匹敌的主角光环一样,处处赶在好时机,怎么打怎么有,这就让他感到无力了。

近代中国除了北洋水师之外从来不以海军闻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支犹如昙花一现的现代海军在其成军到覆灭短短不到十年的历史中格外引人关注。王伯良觉得在他的立场上穷追这些已然没有什么意义,他又不是李鸿章能够真正从政治层面上左右北洋水师的命运,他所能够做的都是治标不治本——难道说李鸿章问询要务的时候,他劝让那些船政出身的专业将领来指挥北洋水师,让陆军出身的丁汝昌上岸?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就算是李鸿章也有无奈的时候,不也有人说北洋水师的银子被人半道截胡去修颐和园了么?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切都尚生王伯良还有机会,摆在他眼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李鸿章提供最专业的咨询——他虽然是学习的是陆军,但是作为后世海军的工程师只要不涉及具体战斗,他在任何方面都是专业级别的。至于筹建海军章程这一科目,他在回到小站之后连夜提笔就写,根据他的推测老李召自己过去商议筹建北洋水师事宜多半应该是后来薛福成的手笔《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后来北洋水师成军时有个《北洋海军章程》。对此北洋水师纪念馆中虽无原文但却都有介绍,王伯良倒是并不陌生,这两份文件应该是有一定关联的——现在连舰船都没有,除了已经确定下来同批订购的定远、镇远和济远号三艘铁甲舰之外其余尚无定论,而一支海军绝对要根据作战需要分出主次,日后订购什么样的战舰应该是这次商议的主题。

对于北洋水师的发展历程王伯良是比较清楚的,而出于一个工程师的他当年在参观纪念馆的时候记得比较清楚,摆在他面前的就有两个问题:镇远号比定远号的建造时间稍晚,正好碰上原材料涨价使得舰船装甲、装备略微有些不同;济远号的麻烦就更多了直接缩水,完全设计成另外一种战舰,而济远号的设计也有很大的问题颇费了一番周折之后才确定下来。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现在尚处欧洲的出使大臣李凤苞倒了大霉,当然这个人饱受非议有人说他收了德国人的好处才使得济远号有诸多缺憾,不过这些都有些站不住脚。

此去老李那里商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对王伯良而言难度并不大,但让他颇费思量的是如何能够让北洋水师持续性成长,毕竟海军是个非常依赖长期持续投入的兵种,战舰买回来需要保养维修甚至升级武器。话说前世历史中北洋水师若是能够正常的持续保养升级一些武器的话,那大东沟海战日本海军也就能获得如此大胜。虽说甲午战争的胜负有很多因素,既然王伯良投身陆军开始为甲午战争做准备,他是非常希望北洋海军能够获得持续成长的机会,这样陆地战场的压力也就会小许多。

在的历史惯性面前,王伯良想要指望清政府持续投入海军那是做梦,就算他的老大李鸿章都没能够做到,他不可能比老李做的更好,唯一指望的便是盘外招——大沽船坞。北洋水师一直以来被颇为诟病一点便是其主力舰定远、镇远、济远三舰在交付大清帝国后却要跑到日本长崎的船坞保养,即便现在的大沽船坞也无法容纳这三艘战舰,后来这个局面随着更多战舰的交付就愈发严重起来——济远舰排水量为两千三百吨,除了两千一百吨的平远舰之外都比它要大,这就意味着大清帝国舰队无法在自己的船坞中得到维修保养,这简直是个大笑话,更何况北洋水师最重要的对手便是日本联合舰队,这个局面直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旅顺船坞竣工才得以解决。

王伯良所要打算的便是正在建设中的大沽船坞,前世的时候他曾经参观过大沽船坞遗址纪念馆,按照纪念馆上所说的大沽船坞将会在五年之内拥有六个船坞,并且还有相对比较上规模的配套工业,甚至大沽船坞还建造过类似潜水艇这样的另类舰艇,更令人吃惊的是大沽船坞也是一个兵工厂——仿德后膛炮、重机枪、步枪等等大沽船坞都可以制造,不过这些都是后面的事情了。在他的眼中大沽船坞简直就是个大杂烩,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精,老李现在建设船坞不知为何不能一步到位,搞得自己的心头肉还要跑到潜在的帝国船坞去保养维修,简直就是送羊入虎口,他已经打定主意就算这次建言表现平庸也要先把大沽船坞的事情敲定下来,甚至他已经开始琢磨着要给李鸿章下一个不可能拒绝的诱饵——合资办船坞,李鸿章拿船坞去维护北洋水师主力舰,而王伯良想要以船坞为根基发展民用船舶建造!

因为李鸿章发给周盛传借调王伯良前往总署议事的文书中只说了三日之内,王伯良第二天并着赶往天津而是继续修改自己的文稿,然后工整弟抄了一遍,看着洋洋洒洒足有两万余言的《酌议北洋水师海防筹建章程》,他自己也不禁得意万分。不知道历史上那份由薛福成写就的类似文章如何,但毫无疑问他对自己的这份《章程》有着无比的自信,若是连薛福成都比不过那他就干脆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吧——这倒不是他轻视薛福成,薛福成终归摆月兑不了他的旧文人,而且眼界也不够开阔,更没有王伯良的历史积累。

“酗,德意志帝国陆军学院还教授海军课程么?”薛福成放下《章程》文稿叹了口气转而又笑着问道。

“当年相国大人力排众议送我们这些幼童远去三万里于花旗国求学,为的便是强国富国,伯良虽年幼却也不敢忘记这个宗旨。原本在花旗国大学时学习机械制造就有涉及海军之意,海军是最为复杂的兵种,不仅要有舰船更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各种工厂,无论是工厂还是舰船都离不开机械,伯良选择大学专业时便是如此选择。后来前往德意志帝国学习军事,可惜德意志并不以海军见长遂学习陆军,这也是考虑了有福建马尾船政学堂选送留学生前往英吉利帝国学习海军之故,不过福建船政选送之人多为闽粤,这样对日后水师成军并非好处,是以伯良在闲暇之时遍冤西各国海军著作,可惜尚无机会登舰实习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王伯良答道。

薛福成摇摇头说道:“这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相国大人,酗这份《章程》详述备至,远比福成所想更为妥帖,福成拜读过后亦是认为当前最紧要之事并非是讨论购买何种战舰,而是先兴修适合定远舰维修保养的大船坞,船坞地点的选择也最好放在天津而非旅顺……”

李鸿章就在旁边坐在太师椅上听着,眼睛却盯着王伯良所送上的《章程》,略微沉思片刻过后说道:“这份《章程》写得不错,酗是下了功夫了,这是什么时候写的?”

“前几日学生见过周大人之后,生怕准备不周详误了老师的大事便连夜写成,不过时间还是太短学生考虑不周之处尚请老师见谅!”王伯良拱手应道。

李鸿章点点头斯条慢理的说道“大沽船坞修建甚速,不过七个月便建成大坞一座,眼下正在建第二座大坞,可诚如酗《章程》所述,这两个船坞就算建好了也无法容纳定远舰,现在反倒是船坞为第一要务了……”

“相国,可早先定下的却是旅顺,且黄金山炮台已经开工了,原本定下的船坞也在旅顺……”李鸿章右手侧坐着一位身穿淡青长衫三十上下的文士,这副风流雅士的派头在王伯良的眼中无疑是一派“骚包”形象,可惜这个家伙颇有来头,先前各位落座之时周馥就曾介绍过,这家伙名叫张佩纶。

张佩纶,王伯良在知道这个家伙的名字之后就立刻给他的脑袋上标记了一个大大的红叉——他对张佩纶的经历实在是太熟悉了,若说这几个人当中除了李鸿章之外,他了解最深的莫过此公,前世的时候“疗养”参观中法战争纪念馆的时候,此公的人生履历可是介绍的非常详尽啊……除了中法战争让他留名近代史之外,他还有个了不得的孙女张爱玲也是很值得“纪念”的段子,当然王伯良看不起张佩纶这个近代史上名声最大的“纸上谈兵”的典型,却也不愿去招惹他,除了能够坐在这件屋子里的人都是李鸿章的亲信之外,更让王伯良忌惮的是这个一身风流倜傥气息的家伙可是李鸿章的女婿,自然这个时候他不是……

这篇小说不错推荐先看到这里加收藏看完了发表些评论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帝国黎明最新章节 | 帝国黎明全文阅读 | 帝国黎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