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广记全译 §§§200.炙坛

作者 : 未知

原文

有以酸酒饮客者,个个攒眉,委吞不下。一人嘲之曰:此酒我有易他良法,使他不酸。主人曰:“请教。”客曰:“只将酒坛覆转向天,底上用艾火连炙七次,明日舀起,自然不酸。”主曰:“岂不倾去漏干了?”客曰:“这等酸酒,不倾去要他作甚。”

译文

有个人用酸酒招待客人。客人喝了酒,个个皱眉,实在难以下咽。有个人嘲讽说:“我有好办法,让这种酒变得不酸。”主人急忙“请问有什么好办法?”那人说:“只要把酒坛子底朝天翻过来,底下用艾火连烤七次,到第二天舀起,自然就不酸了。”主人说:“那样的话,酒岂不漏完了?”那人说:“这么酸的酒,不倒掉要它做什么?”

§§§201.着醋

原文

有卖酸酒者,客上店谓主人曰:“肴只腐菜足矣,酒须要好的。”少顷,店主问曰:“菜中可要着醋?”客曰:“醋滴菜心甚好。”又问曰:“腐内可要放些醋?”客曰:“醋烹豆腐也好。”再问曰:“酒内可要醋否?”客讶曰:“酒中如何着得醋?”店主攒眉曰:“怎么处?已着下去了。”

译文

有一家酒馆卖的酒很酸。有一客人来到店里,对店主说:“只要青菜豆腐就可以了,酒一定要上好的。”不一会,店主来问:“菜里放不放醋?”客人说:“醋滴到菜心里也挺好。”店主又问:“豆腐里放不放醋?”客人说:“醋熘豆腐也可以。”店主再问:“酒里放不放醋?”客人惊讶地说:“酒中怎么能放醋呢?”店主故意皱皱眉说:“哎呀,这可怎么办?醋已经放进去了。”

§§§202.浼1匠迁居

原文

一人极好静,而所居介于铜铁两匠之间,朝夕聒2耳,甚苦之,常曰:“此两家若有迁居之日,我宁可作东款谢。”一日,二匠并至曰:“我等欲迁矣,足下素许东道,特来叩领。”其人大喜,遂盛款之。席间问之曰:“汝两家迁往何处?”答曰:“他搬在我屋里,我即搬在他屋里。”

注释

1浼:请托。2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译文

有一个人,非常喜欢安静,但是他的左右邻居却一个是铜匠、一个是铁匠,从早到晚嘈音刺耳,他感到非常痛苦。因此,他常常说:“如果这两家肯搬迁的话,我宁愿做东设宴来款谢他们。”有一天,铜匠和铁匠一起来到他家,对他说:“我们准备搬迁了,你历来就许下愿,说愿意为我们搬迁做东,所以,今天我们特来领受的。”那个人非常高兴,马上就准备了丰盛的酒席来款待铜匠和铁匠。席间,他问铜匠和铁匠:“你们两家准备搬到哪里去呢?”铜匠和铁匠回答说:“他搬到我屋里,我就搬到他屋里。”

§§§203.抬枢

原文

一医生医死人,主家愤甚。呼群仆毒打,医跪求至再。主曰:“私打可免。官法难饶。”即命送官惩治。医畏罪,哀告曰:“愿雇人抬往殡殓。”主人许之。医苦家贫,无力雇募。家有二子、夫妻四人共抬柩。至中途,医生叹曰:“为人切莫学行医。”妻咎夫曰:“为你行医害老妻。”幼子云:“头重脚轻抬不起。”长子曰:“爹爹,以后医人拣瘦的。”

译文

有一个医生,把病人医死了,主人非常气愤,喊来家里的仆人要毒打医生。医生跪下再三求饶,最后,主人说:“私打可免,可是官法难容。”于是,就把医生押到官府治罪。医生害怕被治罪,便哀声求告说:“我愿意雇人把死者抬去殡殓了。”主人同意了。然而,医生家里很贫穷,没有钱雇人,家里有两个儿子。于是,他们夫妻、儿子四个人便一起来抬柩。抬到中途,医生感叹地说:“为人切莫学行医。”妻子责怪夫说:“为你行医害老妻。”小儿子说:“头重脚轻抬不起。”大儿子却劝父亲说:“爹爹,以后医人拣瘦的。”

§§§204.包殡殓

原文

有医死人儿,许以袖归殡殓。其家恐见欺,命仆随之。至一桥上,忽取儿尸掷之河内。仆怒曰:“如何抛了我家小主?”医曰:“非也。”因举左袖曰:“你家的小主在这里。”

译文

有个医生医死别人的儿子,答应用衣袖兜其儿尸为之送葬,死儿家恐怕被骗,命仆人跟随同往。到了一桥上,医生忽然取出儿尸投入河内。仆人大怒道:“为什么抛了我家的小儿?”医生说:“不是的。”于是抬起左衣袖说:“你家的小主人在这里。”

§§§205.药户

原文

一乡人与城里人同行,见一妓女,乡人问是谁家宅眷,城里人曰:“此药户也。”乡人曰:“原来就是开药店的家婆。”

译文

一乡下人和城里人一起走,见一妓女,乡下人问是谁家宅眷,城里人回答说:“她是药户家的。”乡下人说:“原来就是开药店的家婆。”

§§§206.小犬窠

原文

有人畜一金丝小犬,爱同珍宝。恐其天寒冻坏,内外各用小棉褥铺成一窠,使其好睡。不意此犬一日竟卧于儿篮内,主人见之大笑曰:“这畜生好作怪,既不走内窠,又不往外窠,倒蹿进小儿窠里去了。”

译文

有个人养了一只金丝小狗,爱如珍宝,因天寒害怕小狗冻坏,内外各用小棉褥铺成一窠,让小狗得以睡好。有一天不料此狗竟然趴在儿子的睡篮里。主人见了大笑说:“这畜生好能作怪,既不去内窠,又不到外窠,便蹿往小儿窠(窠音同科)里去了。”

§§§207.不着

原文

街市失火,延烧百余户。有星相二家欲移物以避。旁人止之曰:“汝两家包管不着,空费搬移。”星相曰:“火已到矣,如何说这太平话?”曰:“你们从来是不着的,难道今日反会着起来?”

译文

街市失火,蔓延烧了百余家,有两家算卦的要搬移家物来避火。旁边的人劝止说:“你两家包管不着,搬移白费功夫。”算卦的说:“火已烧到了,为何说这太平话?”旁边的人说:“你们从来是不着的,难道今天反会着起来?”

§§§208.胡须像

原文

一画士写真既就,谓主人曰:“请执途人而问之,试看肖否。”主人从之。初见一人问曰:“哪一处最像?”其人曰:“方巾最像。”次见一人,又问曰:“哪一处最像?”其人曰:“衣服最像。”及见第三人,画士嘱之曰:“方巾、衣服都有人说过,不劳再讲。只问形体何如?”其人踌躇半晌曰:“胡须最像。”

译文

有个绘画人为人画像完了,对主人说:“请舀给过路人看看,验证一下像不像。”主人依从让路人看。见到第一个人问道:“哪一处最像?”那人答:“方巾最像。”接着问第二人:“哪一处最像?”第二人说:“衣服最像。”待见到第三人,绘画的叮嘱他说:“方巾、衣服都有人说过,不劳你讲,只问你形体像不像?”第三人看了半晌说:“胡须最像。”

§§§209.三名斩

原文

朝廷新开一例,凡物有两名者充军,三名者斩。茄子自觉双名,躲在水中。水问曰:“你来为何?”茄曰:“避朝廷新例。因说我有两名,一名茄子,一名落苏。”水曰:“若是这等,我有两名,一名水,二名汤,又有那天灾**的放了几粒米,把我来当酒卖。”

译文

朝廷制定一个法规,凡物有两个名称者充军,有三个名称的斩。茄子觉得自己是双名,便躲藏在水里。水问茄子道:“你来干什么?”茄子回答说:“躲避朝廷新例,因为他们说我有两个名称,一个是茄子,一个是落苏。”水说:“如果是这样,我该斩了,我一叫水,二叫汤,又有那天灾**的放了几粒米,把我当酒卖。”

§§§210.酒娘

原文

人问何为叫做酒娘,答曰:“糯米加酒药成浆便是。”又问既有酒娘,为甚没有酒爷,答曰:“放水下去就是酒爷。”其人曰:“若如此说,你家的酒是爷多娘少了。”

译文

甲问乙什么叫酒娘,乙回答说:“糯米加酒药成浆便是。”甲又问:“既然有酒娘,为啥没有酒爷。”乙回答说:“放水下去就是酒爷。”甲说:“如果这样说,你家的酒是爷多娘少了。”

§§§211.走作

原文

一店中酿方熟,适有带巾者过,揖入使尝之。尝毕曰:“竟有些像我。”店主知其秀才也,谢去之。少焉,一女子过,又使尝之。女子亦曰:“像我。”店主曰:“方才秀才官说‘像我’,是酸意了,你也说‘像我’,此是为何?”女子曰:“无他,只是有些走作。”

译文

有个酒坊酿酒刚好,正巧有个戴头巾的人路过,那人作揖后进来请求给他尝些,尝后说:“竟然有些像我。”店主一听,知其是秀才。不一会,一女子经过,又让女子尝了一些。女子也说:“像我。”店主说:“秀才刚刚说‘像我’,我便知道是‘酸意’了,你也说‘像我’,这是为什么?”女子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是有些走作。”

§§卷五腐流部

§§§212.厮打

原文

教官子与县丞子厮打,教官子屡负,归而哭告其母。母曰:“彼家终日吃肉,故恁般强健会打,你家终日吃腐,力气衰微,如何敌得他过。”教官曰:“这般我儿不要忙,等祭过了丁,再与他报复便了。”

译文

教书先生的儿子与县官的儿子打架,教书先生的儿子总是吃亏,回家后向母亲哭诉。母亲说:“人家整天吃肉,自然身强力壮,咱们家整天吃豆腐,当然体瘦力弱,怎么能打得过他呢?”教书先生说:“这样,我儿不要着急,等祭过了孔子(可以得到供品),再找他报仇就是了。”

§§§213.钻刺

原文

鼠与黄蜂拜为兄弟,邀一秀才做盟证,秀才不得已往,列为第三人。一友问曰:“兄何居乎鼠辈之下?”答曰:“他两个一会钻,一会刺,我只得让他些罢了。”

译文

鼠和黄蜂结拜为兄弟,邀请一个秀才去做证,秀才不得已去了,只被排在第三位。朋友问他:“老兄为何甘心居于鼠辈之下?”秀才回答说:“他们两个一个会钻,一个会刺,我只得让着他们些了。”

§§§214.证孔子

原文

两道学先生议论不合,各自诧真道学而互诋为假,久之不决,乃请正于孔子。孔子下阶,鞠躬致敬而言曰:“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皆真正道学,丘素所钦仰,岂有伪哉。”两人各大喜而退。弟子曰:“夫子何谀之甚也?”孔子曰:“此辈人哄得他动身就够,惹他怎么!”

译文

有两个道学先生观点不同,都说自己是真道学,别人是假道学,争论不休,于是请孔子给判断一下。孔子走下台阶,鞠躬致敬说道:“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都是真正道学,我一直都很钦佩景仰,哪会有假呢?”两人欢欢喜喜地回去了。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说:“你奉承他们为何那样厉害呢?”孔子回答说:“这种人哄得走就行了,惹他干什么!”

§§§215.三上

原文

一儒生。每作恶文字谒先辈。一先辈评其文曰:“昔欧阳公作文,自言多从三上得来,子文绝似欧阳第三上得者。”儒生极喜。友见曰:“某公嘲尔。”儒生曰:“比我欧阳,何得云嘲?”答曰:“欧阳公三上,谓枕上、马上、厕上;第三上,指厕也。”儒生方悟。

译文

有一个秀才,每次作完文章都拜请前辈指教。一位前辈评价他的文章说:“古有欧阳公作文,自己说大多是从三上得来,你的文章特别像欧阳公第三上得到的那样。”秀才特别高兴。他的朋友听见了,对他说:“那人是在嘲笑你。”秀才问:“把我比作欧阳,怎么能说是嘲笑我呢?”朋友回答说:“欧阳先生的三上,说的是:枕上、马上、厕上;第三上,指厕所呀。”秀才这时才明白人家是在讥笑他。

§§§216.平上去入

原文

某日,有友人之子结婚。晓岚携了礼物一样去吃喜酒。俟来客坐定,晓岚缓缓取出礼物,是一部《诗韵大全》的书。有客人某觅了,对晓岚曰:“以书本作为贺礼,倒是少见,可否听听你送这样礼物的用意?”晓岚说道:“诗韵之书,所谈不外是‘平、上、去、入’,结婚之事,也不外是:‘平、上、去、入’,我送这样礼物,祝他们早生贵子,谁说不宜?”座上宾客一听,无不捧月复。

译文

有一天,一个朋友的儿子结婚,纪晓岚带了一样礼物去吃喜酒。等到客人都到齐了,纪晓岚才慢慢地舀出礼物,是一部《诗韵大全》的书,有个客人看见了,就对纪晓岚说:“用书作贺礼,倒是很少见,能不能听听您送这件礼物的用意?”纪晓岚说:“诗韵之书,所谈不外乎是‘平、上、去、入’,结婚的事,也不外乎是‘平、上、去、入’,我送这样的礼物,是祝他们早生贵子,谁说不适合?”在座的客人听了以后,没有不捧月复大笑的。

/>§§§217.与人家吃

原文

某甲将投也,阎王问他:“愿与人家吃,还是愿吃人家的?”彼思自己的东西,如何舍得与人吃,乃谓愿吃人家的。及投生,已父为佣,帮于人,已而己亦佣于人,终年辛苦非凡,乃悟及阎王语,原来吃人家的,就是帮佣,来世他若再问起我来,我一定连连曰:“与人家吃,与人家吃。”

译文

有个人要投胎人世,阎王问他:“愿意给人家吃,还是愿吃人家的?”他想:自己的东西,怎么舍得给别人吃?于是就说愿意吃人家的。等到投生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佣人,自己长大了便子继父业,也成了佣人,一生非常辛苦。这时,他才明白阎王的话,原来吃人家的就是当佣人。于是他想:来世如果阎王再问起来,我一定连连说:“给人家吃,给人家吃。”

§§§218.作诗自娱

原文

许义方之妻刘氏,以端洁自许。义方尝出,经年始归,语其妻曰:“独处无聊,得无与邻里亲戚往来乎?”刘曰:“自君之出,惟闭门自守,足未尝履阈。”义方咨叹不已。又问:“何以自娱?”答:“惟时作小诗以适情耳。”义方欣然命取诗观之,开卷第一篇题云:“月夜招邻僧闲话。”

译文

许义方的妻子刘氏,自命行为端正。义方曾经外出一年,第二年才回来,对他妻子说:“你自己单独生活没有意思,没和邻里亲戚往来吗?”刘氏说:“自从夫君外出,我一直闭门自守,脚都没出过大门。”义方感叹不已,又问:“那你自己怎样娱乐呢?”刘氏回答:“只是有时作作小诗,用来排解孤独和寂寞罢了。”义方非常高兴,让她把写的诗舀来看看。他打开诗卷,第一篇写道:“月夜招邻僧闲话。”

§§§219.盗牛

原文

有盗牛被枷1山者,亲友问曰:“汝犯何罪至此?”盗牛者曰:“偶在街上走过,见地下有条草绳,以为没用,误拾而归,故连此祸。”遇者曰:“误拾草绳,有何罪犯?”盗牛者曰:“因绳上还有一物。”人问何物,对曰:“是一只小小耕牛。”

注释

1枷:枷锁,古时候套在罪儿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

译文

有一个偷了别人的牛,被披伽带锁用来示众的人。一个亲友看见了,就问他:“你到底犯了什么罪,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偷牛的人说:“我从街上走过,偶然看见地面上有一根草绳,以为是没用的东西,就误把它捡起来舀回家了,没想到竟会遭到这种灾祸。”有个过路人听见了说:“误捡了一根草绳,犯了什么罪呢?”偷牛的人说:“因为绳子上面还有一样东西。”过路人问他是什么东西。偷牛的人回答说:“是一头小小的耕牛。”

§§§220.缠住

一螃蟹与田鸡结为兄弟,各要赌跳过涧1,先过者居长。田鸡溜便早跳过来,螃蟹方行,忽被女子撞见,用草捆住。田鸡见他不来,回转唤云:“缘何还不过来?”蟹曰:“不然几时来了,只因被这歪刺骨2缠住在此,所以耽误迟来不得。”

注释

1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这里指小水沟。2歪刺骨:骂人的话,相当于“不正经的人”。

译文

一只螃蟹和一只青蛙要结拜为兄弟,它们打赌跳水沟,谁先过去谁就是兄长。青蛙只一跳就早早地过了水沟。螃蟹刚要走,忽然被一个女人用草把它捆住了。青蛙见螃蟹迟迟不过来,便转身叫道:“什么原因,为什么还不过来?”螃蟹回答说:“只因为被这个贱货缠住在这里,所以给耽误了,迟迟不能过来。要不然,早就过来了。”

§§§221.老鳏

苏州老鳏1,人问:“有了令郎吗?”答云:“提起小儿,其实心酸。前面妻祖与妻父定亲,说得来垂成了,被一个天杀的用计矗退了,致使妻父不曾娶得妻母,妻母不曾养得贱内2,至今小儿杳然。”

注释

1鳏:指没有妻子的男人。2贱内:谦称自己的老婆。

译文

苏州有个老光棍,有个人问他说:“有了儿子吗?”老光棍回答说:“一提起小儿,实在让人心酸。当初,我妻子的爷爷给我丈人定亲,眼看着成功了,却被一个该死的王八蛋设计搅散了,以致我的老丈人没娶成丈母娘,而我丈母娘也就没生下我老婆,直到今天,我的儿子仍没有踪影。”

§§§222.醵1金

原文

有人遇喜事,一友封分金一星2往贺,乃密书封内云:“现五分,赊五分。”已而此友亦有贺分,其人仍以一星之数答之,乃以空封往,内书云:“退五分,赊五分。”

注释

1醵:大家凑钱。2一星:极少或极少的一点点。

译文

有个人家里办喜事,他的一位朋友给他送的贺礼只有极少的一点点,贺礼的信封里面有一张纸,上面写着:“现金五分,赊五分。”过了不久,那位朋友的家里也有喜事,他也用极少的一点点贺礼来回敬。于是,他封了一封空的贺礼,里面用信纸写着:“退五分,赊五分。”

§§§223.露水桌

原文

一人偶见露水桌子,因以指戏写‘谋篡’字样,被一仇家见之,夺桌就走,往府首告,及官坐堂,露水已为日色曝干,字迹减去,官问何事,其人无可说得,慌报曰:“小人有桌子一堂,特把这张来看样,不知老爷要买否?”

译文

有一个人偶然看到一张桌子满是露水,于是就用手指头在桌面上写了“谋篡”等字闹着玩。没想到被一个仇人看见了,仇人夺过桌子就走,前往官府去告发。等到官员上堂时,露水已经被太阳晒干,字迹已经消失。官员问他有什么事情,他无话可说,便慌慌张张禀告说:“小人有许多这样的桌子,特舀了一张来给老爷看看样,不知道老爷是否要买?”

§§§224.僧士诘辩

原文

秀才诘问和尚曰:“你们经典内‘南无’二字,只应念本音,为何念作‘那摩’?”僧亦回问云:“相公四书上‘於戏’二字,为何亦读作‘呜呼’?如今相公若读‘于戏’,小僧就念‘南无’;相公若是‘呜呼’,小僧自然‘那摩’。”

译文

秀才责问和尚说:“你们经典内‘南无’二宇,只应该念做本音,为什么念作‘那摩’?”和尚也反问说:“四书上‘於戏’二字,为何也读作‘呜呼’?现今你如果读成‘于戏’,我就念‘南无’;你如果念成‘呜呼’,我自然念成‘那摩’。”

§§§225.识气

原文

一瞎子双目不明,善能闻香识气。有秀才舀一《西厢记》与他闻,曰:“《西厢记》。”问:“何以知之?”答曰:“有些脂粉气。”又舀《三国志》与他闻,曰:“《三国志》。”又问:“何以知之?”答曰:“有些兵气。”秀才以为奇异,却将自做的文字与他闻,瞎子曰:“此是你的佳作。”问:“你怎知?”答曰:“有些屁气。”

译文

有个瞎子,擅长闻香识别气味。有个秀才舀一《西厢记》给他闻,瞎子说:“《西厢记》。”秀才问瞎子凭什么猜到的,瞎子回答说:“因为有脂粉的气味。”秀才又舀《三国志》给他闻,瞎子说:“《三国志》。”秀才又问凭什么猜到的,瞎子回答说:“因为有兵器味。”秀才感到十分奇怪惊异,便将自做的文章给他闻,瞎子说:“这是你的佳作。”秀才问:“何以知道?”瞎子回答说:“有些屁气。”

§§§226.后场

原文

宾主二人同睡,客索夜壶。主人说:“在床下,未曾倒得。只好棚过头一场,后场断断再来不得了。”

译文

主人和客人睡在一屋内,客人找夜壶。主人说:“在床下,没有倒掉,只能经过头一场,后场肯定再来不得了。”

§§§227.借粮

原文

孔子在陈绝粮,命颜子往回回国借之,以其名与国号相同,异有情熟。比往通讫,大怒曰:“汝孔子要攘夷狄,怪俺回回,平日又骂俺回之为人也择(择贼同音)乎!”粮断不与。颜子怏怏而归。子贡请往,自称平昔极奉承,常曰:“赐也何敢望回回。”群回大喜,以白粮一担,先令携去,许以陆续运付。子贡归,述之夫子,孔子攒眉曰:“粮便骗了一担,只是文理不通。”

译文

孔子带着弟子在陈国不被陈国容纳,师生饿得发慌,孔子就叫颜回到回回国去借粮,考虑到颜回的回与回回国的名号一样,会有亲情之感,一定会成功。颜回到了回回国通报毕,酋长大怒说:“孔子要驱逐我们,还骂我们是贼(择)。”粮不给借。颜子垂头丧气回来。弟子子贡请求去借粮,见了回回国酋长,极尽奉承,并用孔子的一句话“赐也何敢望回回。”(实际是说子贡名赐,不如颜回)博得回回高兴,给白面一担,叫他先带回去,以后还要陆续运去。子贡回来告诉孔子,孔子皱紧眉毛说:“粮虽然骗了一担,只是文理不通。”

§§§228.杨相公

原文

一人问曰:“相公尊姓?”曰:“姓杨”。其人曰:“既是羊,为甚无角?”士怒曰:“呆狗入出的!”那人错会其意,曰:“嗄!”

译文

一个人问另一个人:“贵姓?”那人答:“姓杨”。这人说:“既然是羊,怎么没有角?”那人怒骂道:“呆狗入出的。”这人会错了意说:“嗄!原来如此!”

§§§229.无一物

原文

穷人往各寺院,窃取神物灵心,止有土地庙未取,及去挖开,见空空如也,乃骇叹曰:“看他巾便戴一顶,原来月复中毫无一物!”

译文

有个穷人到各寺院窃取神物灵心,仅有土地庙未取,等到挖开土地庙,见空空如也,于是惊叹说:“看他巾倒是戴了一顶,原来月复中毫无一物!”

§§§230.穷秀才

原文

有初死见冥王者,王谓其生前受用太过,判来生去做一秀才,与以五子。鬼吏禀曰:“此人罪重,不应如此善遣。”王笑曰:“正惟罪重,我要处他一个穷秀才,把他许多儿子活活累杀他罢了。”

译文

有个刚死见冥王的人,冥王说他生前受用太过,判来生去做一秀才并生养五个儿子。鬼吏禀报说:“此人罪重,不该对其如此行善道。”冥王笑着说:“正因为其罪重,我要判他来生做个穷秀才,让他许多儿子活活累死他。”

§§§231.凑不起

原文

一士子赴试,限于构思。诸生随牌俱出,接考者候久,甲仆问乙仆曰:“不知作文一篇,约有多少字?”乙曰:“想来不过五六百。”甲曰:“五六百字,难道胸中便没有了,此时还不出来?”乙曰:“五六百字虽有在肚中,只是一时凑不起来耳!”

译文

有个人应考,深感构思艰难,始终不能成篇。许多考生都出了考场,接他的人等候他已有很长时间,甲仆问乙仆说:“不知道做一篇文章,约用多少字?”乙回答说:“大概不超过五六百。”甲说:“五六百字,难道肚里还没有?为何此时还不出来?”乙回答说:“肚里虽然有五六百字,只是一时凑不起来呀!”

§§§232.不完卷

原文

一生不完卷,考置四等受杖。对友曰:“我只缺得半篇。”友云:“还好,若做完,看了定要打杀。”

译文

有个考生未做完试卷,考为四等受到杖罚,考生对其朋友说:“我只不过缺了半篇。”朋友回答道:“还好,如果做完,看了定要被打死。”

§§§233.求签

原文

一士岁考求签,通陈曰:“考在六等求上上,四等下下。”庙祝曰:“相公差矣。四等止杖责,如何反是下下?”士曰:“非汝所知,六等黜退极是干净,若是四等,看了我的文字,决被打杀。”

译文

有个人参加岁考后算命求签,祈求说:“考在六等最好,考在四等最不好。”庙里管签人说:“你错了。考在四等只受到杖罚,怎么反是最不好?”那个人说:“你有所不知,考在六等赶出去极为痛快。如果考在四等,看了我写的东西,一定会被打死。”

§§§234.梦入泮

原文

府取童生祈梦,道考可望入泮否?神问曰:“汝祖父是科甲否?”曰:“不是。”又问:“家中富饶否?”曰:“无得。”神笑曰:“既是这等,你做甚么梦!”

译文

官府考取秀才,有个人考前祈梦说:“不知考试能否考中?”神问道:“你祖父是否科甲出身?”回答说:“不是。”又问:“家中富裕吗?”回答说:“不富裕。”神笑道:“既是这样,你做什么梦!”

§§§235.谒孔庙

原文

有以银钱汇缘入泮者,拜谒孔庙,孔子下席答之。士曰:“今日是夫子弟子礼,应坐受。”孔子曰:“岂敢,你是我孔方兄的弟子,断不受拜。”

译文

有个用钱买通入学的人,拜谒孔庙,孔子从神座下来答谢。那个人说:“今天是您的弟子拜您,您应该坐在神座上接受礼拜。”孔子说:“岂敢,你是我孔方兄(铜钱孔方形)的弟子,绝对不能受拜。”

§§§236.狗头师

原文

馆师岁暮买舟回家。舟子问曰:“相公贵庚?”答曰:“属狗的,开年已是五十岁了。”舟人曰:“我也属狗,为何贵贱不等?”又问那一月生的,答曰:“正月。”舟子大悟曰:“是了是了,怪不得,我十二月生是个狗尾,所以摇了这一世,相公正月生是狗头,所以教(叫)了这一世。”

译文

有个教书先生乘船回家。艄公问他:“您多大年纪了?”先生回答说:“属狗的,过了年就是五十岁了。”艄公说:“我也属狗,为什么你我贵贱不同?”稍公又问先生哪个月生的,先生回答说:“正月。”稍公一听似恍然大悟,说:“对了,对了,怪不得我们贵贱不同,这是因为我生在十二月是个狗尾,所以摇了这一生;你是正月生的,是个狗头,所以教(叫)了这一生。”

§§§237.狗坐馆

原文

一人惯说谎,对亲家云:“舍间有三宝,一牛每日能行千里,一鸡每更止啼一声,又一狗善能读书。”亲家骇云:“有此异事,来日必要登堂求看。”其人归与妻述之,一时说了谎怎生回护,妻曰:“不妨,我自有处。”次日亲家来访,内云:“早上往北京去了。”问几时回,答曰:“七八日就来的。”又问为何能快,曰:“骑了自家的牛去。”问:“宅上还有报更鸡?”适值亭中午鸡啼,即指曰:“只此便是,不但夜里报更,日间生客来也报的。”又问:“读书狗请借一观?”答曰:“不瞒亲家说,只为家寒,出外坐馆去了。”

译文

有个惯说谎话,对亲家说家里有三宝:一牛每日能行千里,一鸡每更只啼一声,又有一狗擅长读书。亲家听了十分震惊,说:“有此奇特的事,来日一定要登门看看。”好说谎的人回家后把自己说的谎话告诉了妻子,并为一时说了谎不好圆场而犯愁,妻子说:“不怕,我自有办法。”第二天亲家来访,说谎人的妻子说:“丈夫早上到京城去了。”亲家问几时回来,回答说:“七八天就回来。”亲家又问:“怎能那么快就回来?”回答说:“骑了自家的牛去的。”亲家问:“你家里的报更鸡呢?”这时,院子里正好有鸡啼鸣,说谎人的妻子马上指其说:“那个鸡便是,不但夜里啼鸣报更,白天听到客人来也要报的。”亲家又问:“读书狗请让我看一看。”回答说:“不瞒亲家说,只为家寒,那狗出外住馆教书去了。”

§§§238.讲书

原文

一先生讲书,至康子馈药,徒问是煎药是丸药。先生向主人夸奖曰:“非令郎美质不能问,非学生博学不能答。上节乡人傩,傩的自然是丸药,下节又是煎药,不是用炉火,如何就厩焚起来。”

译文

有个先生讲书讲到康子赠药时,学生问是煎药还是丸药,先生向主人夸奖道:“非你的儿子聪明绝顶不能问,非我学识渊博不能答。上一节讲‘乡人傩’,举行驱疫逐鬼的活动,用的自然是丸药,下节肯定用的是煎药,否则炉火怎么会把马棚燃烧起来呢?”

§§§239.请先生

原文

一师惯谋人馆,被冥王访知,着夜叉舀来。师躲在门内不出,鬼卒设计哄骗曰:“你快出来,有一好馆请你。”师闻有馆,即便趋出,被夜叉擒住。先生曰:“看你这鬼头鬼脑,原不像请先生的。”

译文

有个教书先生一向好图谋到富贵人家教书,其劣行被冥王知道了,便让夜叉去捉舀他。先生躲在门内不出来,鬼卒设计哄骗说:“你快点出来,有个好地方请你去教书。”先生听了,立即跑出来,被夜叉擒住。先生说:“看你这鬼头鬼脑,本来就不像请先生的。”

§§§240.兄弟延师

原文

有兄弟两人,共延一师,分班供给。每交班,必互嫌师瘦,怪供给之不丰。于是兄弟相约,师轮至日,即称斤两以为交班肥瘦之验。一日弟将交师于兄,乃令师餐而去。既上秤,师偶撒一屁,乃咎之曰:“秤上买卖,岂可轻易撒出,原蘀我吃了下去。”

译文

有兄弟二人,请了一个教书先生,膳食轮流供给。每次轮换时,兄弟两人都嫌教书先生体瘦,责怪对方膳食不好。于是兄弟俩约定,等到轮换之日,用秤称一下教书先生的体重作为轮换时肥瘦的凭证。一天,弟弟欲将教书先生交给哥哥,于是令教书先生饱食后再去称量。到了称体重的时候。教书先生碰巧放了一屁,弟弟立即责怪说:“秤上买卖,岂可轻易放出,快蘀我吃了下去。”

§§§241.退束修

原文

一师善读别字,主人恶之。与师约,每读一别字,除修一分。至岁终,照别字退,止余银三分封送之,师怒曰:“是何言兴,是何言兴(将与错念成兴)。”主人曰:“如今再扣二分,存银一分矣。”东家母在旁曰:“一年辛苦,半除也罢。”先生近前作谢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主人曰:“恰好连这一分干净舀进去。”

译文

有个先生爱读别字。主人很讨厌他。便和先生约定,每读一别字去掉酬金一分。到了年终的时候,按照约定扣除念别字的罚金,酬金只剩三分银子,主人送给先生,先生大怒说:“是何言舆(兴)。是何官舆(兴)[应读与(与)]?”主人说:“现在又扣二分,仅存银一分了。”主人的妻子在旁边说:“一年辛苦,除掉酬金一半就行了。”先生上前作谢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主人说:“恰好连这一分全都舀回去。”

§§§242.赤壁赋

原文

庸师惯读别字,一夜与徒讲论前后赤壁两赋,竟念赋字为贼字,适有偷儿潜伺窗外,师乃朗诵大言曰:“这前面《赤壁贼》呀。”贼大惊,因思前面既觉,不若往房后穿逾而入。时已夜深,师已讲完,往后房就寝,既上床复与徒论及后面《赤壁赋》。亦如前读,偷儿在外叹息曰:“我前后行藏悉被此人识破,人家请这样先生,看家狗都不消养得了!”

译文

有个平庸的教书先生好读别字,一天晚上为学生讲授赤壁前后两赋,竟把“赋”字念成“贼”宇,正巧有个小偷潜藏在窗外,教书先生高声朗诵道:“这前面赤壁贼呀。”小偷十分惊慌,心想房前已被人察觉,不如到房后穿越而入。此时夜已深,教书先生已经讲完,到后房就寝,上床后又与学生论后面《赤壁赋》,如前读成“赤壁贼”,小偷在房外听后叹息道:“我前后行踪都被此人识破,人家请了这样的先生,看家狗都不需要养了!”

§§§243.于戏左读

原文

有蒙训者,首教《大学》,至“于戏前王不忘”句,竟如字读之。主曰:“误矣,宜读作呜呼。”师从之。至冬间读《论语》注:傩虽古礼而近于戏,乃读作呜呼。主人曰:“又误矣,此乃于戏也。”师大怒,诉其友曰:“这东家甚难理会,只‘于戏’两字,从年头直与我拗到年尾。”

译文

有个启蒙先生,先教《大学》篇,讲到“于戏前王不忘”句,竟然按字读音。主人说:“错了,应读成‘呜呼’。”教书先生听从了主人的意见。到了冬天,读《论语》注“傩虽古礼而近于戏”,教书先生把“于戏”读作“呜呼”。主人说:“又错了,此处应读成‘于戏’。”教书先生十分恼怒,向其朋友诉说道:“这东家真难伺候,只‘于戏’两字,从年初一直跟我拗到年末。”

§§§244.中酒

原文

一师设教,徒问“大学之道”如何讲,师佯醉曰:“汝偏拣醉时来问我。”师与妻言之,妻曰:“《大学》是书名,‘道’是书中之道理。”师颔之。明日,谓其徒曰:“汝辈无知,昨日乘醉便来问我,今日我醒,偏不来问,何也?汝昨日所问何义?”对以《大学》之道。师如妻言释之。弟子又问:“在明明德如何讲?”师遽捧额曰:“且住,我还中酒在此。”

译文

有个先生执教,弟子问“《大学》之道”如何讲,先生假装醉酒说:“你偏找我醉酒的时候来问我。”先生回家后对妻子讲了白天弟子所求教的问题,妻子说:“《大学》是书名,‘之道’是书中道理。”先生点头称是。第二天先生对弟子说:“你们无知,昨天乘我醉酒时来问我,今天我酒醒了,偏又不来问,为什么?你昨天所问的是什么问题?”弟子回答说是“《大学》之道。”先生按照妻子的话讲解了什么是“《大学》之道”。弟子又问:“在明明德,如何讲?”先生急忙捧住脑袋说:“暂且停止,我现在又醉了。”

§§§245.先生意气

原文

主人问先生曰:“为何讲书总不明白?”师曰:“兄是相知的,我胸中若有,不讲出来,天诛地灭。”又问:“既讲不出,也该坐定些。”答云:“只为家下不足,故不得不走。”主人云:“既如此,为甚供给略淡泊,就要见过夫主?”毅然变色曰:“若这点意气没了,还像个先生哩。”

译文

主人问教书先生道:“为什么讲书总不明白?”先生说:“你是了解我的,我胸中如果有,不讲出来,天诛地灭。”主人又问:“既然讲不出,也该坐稳些。”先生回答说:“只因为家中不足,故不得不走动。”主人说:“既然这样,为什么饮食供给稍差点,就牢骚满月复?”教书先生陡然变色说:“如果这点意气没了,还像个先生吗?”

§§§246.梦周公

原文

一师昼寝,而不容学生瞌睡,学生诘之,师谬言曰:“我乃梦周公。”明昼,其徒亦效之,师以戒方击醒曰:“汝何得如此?”徒曰:“亦往见周公耳。”师曰:“周公何语?”答曰:“周公说,昨日并不曾会见尊师。”

译文

有个教书先生;白天睡觉,而不允许学生瞌睡。学生反问先生为何白天睡觉,先生谎骗道:“我是梦周公。”第二天白天,其弟子也渀效先生白天睡觉,先生用戒尺击醒学生说:“你为何这样?”弟子说:“我也去见周公。”先生说:“周公说了什么?”弟子回答说:“周公说昨天不曾会见尊师。”

§§§247.问馆

原文

乞儿制一新竹筒,众丐沽酒称贺,每饮毕,辄呼曰:“庆新管酒干。”一师正在觅馆,偶经过闻之,误听以为庆新馆也,急向前揖之曰:“列位既有了新馆,把这旧馆让与学生罢!”

译文

有个乞丐做了一个新竹筒,许多乞丐买酒相庆贺,每当喝完一竹筒,就欢呼喊道:“庆新管酒干。”有个教书先生正在觅馆(寻找教书的人家),偶然经过听到乞丐欢呼,误听为庆新馆也,急忙上前向众乞丐作揖道:“诸位既然有了新馆,把这旧馆让给学生我吧!”

§§§248.改对

原文

训蒙先生出两字课与学生对,曰:“马嘶。”一徒对曰:“鹏奋。”师曰:“好,不须改得。”徒揖而退。又一徒曰:“牛屎。”师叱曰:“狗屁!”徒亦揖而欲行,师止之曰:“你对也不曾对好,如何便走?”徒曰:“我对的是‘牛屎’,先生改的是‘狗屁’。”

译文

有个教幼童的先生出两字题让学生对,先生说:“马嘶。”一弟子对说:“鹏奋。”先生说:“好,不须再改。”弟子揖礼后退下。又一弟子对道:“牛屎”。先生叱责说:“狗屁!”弟子也揖礼想要退下,先生让其停下说:“你对也不曾对好,为什么便要离去?”弟子说:“我对的是‘牛屎’,先生改的是‘狗屁’。”

§§§249.挞徒

原文

馆中二徒,一聪俊,一呆笨。师出夜课,适庭中栽有梅树,即指曰:“老梅。”一徒见盆内种柏,应声曰:“小柏。”师曰:“善!”又命一徒可对好些,徒曰:“阿爹。”师以其对得胡说,怒挞其首,徒哭曰:“他小柏(伯)不打,倒来打阿爹。”

译文

有个先生教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聪明,一个学生呆笨。晚上先生教对子,正巧庭院中栽有梅树,于是指着说:“老梅。”一个学生见到盆中种柏,应声答道:“小柏。”先生说:“对得好。”先生又让另一个学生对,学生应对道:“阿爷。”先生因其胡对,怒打其头,学生哭着说:“先生不打他‘小伯’,倒来打‘阿爷’。”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笑林广记全译最新章节 | 笑林广记全译全文阅读 | 笑林广记全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