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 中国式秘书3 第五章(7)

作者 :

“嘁!多大点事嘛!在我海北一方土地上,有什么敢不敢的事情!只要把我们海北的事情办好了,一切好说嘛!”于树奎开始绕向主题。

“于书记你放心,林松这个同志我知道,在于书记手下是一员干将,全市宣传系统表现也很突出,市级机关反映很不错。我们来哩,就是走个程序,相信谈话、测评情况不会有什么出入。”赵瑞星马上给于树奎递上一颗定心丸。

于树奎听了,原本有些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语气、神态里明显不再有刚才的警觉,道:“赵部长毕竟是老组织,看人准确,说话有分量,天生一副识别人才的好眼力!”

“哦,对了,林松的提拔应该问题不大。可是,按照干部管理的一般要求,同一个位置上的补缺,应当不只有一个候选人,还要有一定比例的预备人选。当然啦,这只是一个程序,一个过场。可这个程序、过场也还是要走一下嘛。”赵瑞星说得很轻松。

“这个我知道,你们按照程序正常进行,我们这边肯定全力配合、支持,共同做好这次推荐、考察工作。”于树奎热情回应。

既然话说到此,彼此心照不宣,接下来就无需多说什么了。

按照预定程序,第一关是进行民主推荐、测评。

本来,像这种涉及到县委领导班子的调整,参与推荐、测评的范围应当尽量广泛一些,其对象一般是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几大班子成员,县直各部、委、办、局、院、行、社、校、所的主要领导,工、青、妇、团等群团组织负责人,以及享受县处级以上待遇的离退休干部,等等。而且,从保证公平公正和保密角度讲,所有推荐和测评过程,应当全部由市里考察组掌控,尽可能不让海北方面的人染指。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赵瑞星却有意放松了一码。

首先,参与推荐、测评的对象大大缩水,本来应该参与其事的很多直属部门负责人、离退休干部大都没来,甚至连机关部门负责人都只到了六七成。其次,测评打分表格的发放、收集、统计,基本是以海北县委办与组织部工作人员为主,甚至最后结果的抄录与打印都不在考察组的视线。还有,最终对考察对象的确定,也只是由赵瑞星与于树奎二人碰头后,电话报告了市委组织部长贾大雄,便马上公示并进行考察。总之,赵瑞星的这种做法,参照时下组织部门的相关规范,显得不太专业、乃至有些业余,似乎颇有些儿戏的成分。

根据民主推荐、测评的得票与得分结果,最后选定的考察对象有两人:排在第一位的是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松,第二位是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魏和平。这个结果,不仅符合于树奎的意图,也和赵瑞星预料的完全一致。

话说两天前,赵瑞星与黄一平商量了一个妙招,准备以偷梁换柱与调虎离山相结合的办法,一举解决林松的问题。那么,调离了林松这只虎,偷走了于树奎身边这根“梁”,就得有一支相应的“柱”顶上去。说白了,既然不让林松当这个副书记,那就得有另外一个人来当。否则,全套方案就链接不上,容易出纰漏。

考察之前,赵瑞星调出海北县委常委会成员的档案,结合自己对这些人多年的了解,认真做了一番案头分析,很快便将各人的能力、水平、政治倾向,特别是与于树奎的私人关系,基本上模了个七不离八。他断定,如果要于树奎为林松找一个陪衬,政法委书记魏和平绝对是不二人选。为了证明自己猜测的准确,临来海北前,他甚至悄悄同黄一平打过赌,赌注是一瓶茅台酒。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最新章节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文阅读 | 市委换届引发组织部政治斗争:中国式秘书3全集阅读